「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
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預言已在21世紀成為無可辯駁的現實。
無數懷揣夢想的普通人,抓住微博、頭條、B站、快手和抖音這些層出不窮的平颱風口,刷新了由流量紅利定義的成功。
在網際網路的「魔力」加持下,不論文化水平、財富家世、高矮胖瘦,每個人都有可能憑藉獨特的原創內容,一夜爆紅。
從「獵奇審醜」搏出位的鳳姐、芙蓉,到「直播帶貨」,商業價值媲美明星的李佳琦、薇婭。
「網紅」概念脫離原始的負面形象,迅速迭代。
層出不窮的流量弄潮兒,也讓整個世界見識到了 「網紅經濟」的魅力。
而他們中「文化輸出」做得最出色的一位,無疑是90後四川姑娘李子柒。
歸隱田園的「國風網紅」,憑藉仙氣四溢、如詩如畫的美食視頻圈粉無數,甚至火出國門。
在油管上,李子柒粉絲過千萬,曾被央視盛讚:「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內捲化」的全民焦慮時代,李子柒依然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安心做個「講故事的人」。
這個出身貧寒,曾做夜店DJ謀生的瘦弱四川農家姑娘,到底有什麼不同?
人人渴望逆襲的時代,沒資源、沒背景的她到底憑什麼一夜爆紅?
從李子柒最早的視頻刷到現在,我就像吃了炫邁,根本停不下來。
她的視頻好像有種神奇的魔力,能吸引你持續地看下去。
除了直截了當的「美」,我能感知到的就是一種帶著宗教意味,近乎虔誠,發自內心的熱愛。
一、美與熱愛
李子柒的爆紅,無疑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一場奇蹟。
快節奏的浮躁社會中,帶貨主播們聲嘶力竭地推薦商品,李子柒卻紮根田園,致力於展現樸素簡約的鄉村畫卷。
那些鏡頭中的美人、美景、美食,自帶靜謐溫暖的氣息,讓長期處於鋼鐵叢林裡的觀眾,得到心靈的慰藉與安寧。
說到這裡,再次感嘆一下,李子柒作品中的美。
在那繁花似錦的院落中,李子柒衣袂飄飄,一雙巧手造就萬千美食,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
面對「美化農村」的質疑,她回應道:
「農村就非得是窮苦的嗎?農村就不能有滿院子的花草果蔬嗎?在社會環境很好的情況下,能把日子過成什麼樣,更多的是取決於你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以及你是否願意為之努力。」
又有人問:「為什麼要拍這些視頻?」
李子柒說:「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就是覺得有意義,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
「沒有腳本,有的只是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這種熱愛,是觀眾肉眼可見,並且甘心沉醉的。
每個季節,熱愛田園生活的李子柒都能用手邊的工具,做出古意盎然的時令美食。
4 月,採金黃的枇杷釀酒。
5 月摘櫻桃釀酒、煨櫻桃醬、烘櫻桃幹、調製櫻桃原汁茶。
6 月摘豌豆,臼磨成粉,給奶奶做愛吃的豌豆涼粉。
7月乞巧節,自製花朵一般的紫薯「巧酥」。
8月中秋節,做蘇式鮮肉月餅、釀桂花酒。
9月天高氣爽,爐火熬煉潤肺秋梨膏。
還有漿果蛋奶冰淇淋、玫瑰繽紛花食、大塊肉粒牛肉醬、玲瓏熟醉蟹、銅鍋涮肉、醬大骨……
在李子柒的視頻中,風景清新怡人,音樂婉轉悠揚,只見她手起刀落,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就變成了桌上的珍饈美味。
就這樣看著看著,屏幕前的我,心情都明媚了幾分。
廚房小白甚至開始學習新奇菜色,開啟「美食至上」的快樂生活。
來自遙遠四川的美景、美食和美人,就這麼激發出了北方草原姑娘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緒。
用「美」來表達「熱愛」,就是李子柒獨一無二的優勢。
二、苦與熱愛
很多人都知道,李子柒做過夜店DJ,還有人因此詬病這個鏡頭裡看起來出塵脫俗的姑娘「虛偽」。
總是恬淡平和的「仙女」李子柒,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悽苦童年。
1996年,才6歲的李子柒,就被惡毒繼母扯著頭髮往水溝裡按,拼死掙扎才撿回一條命。
父母離異、生父早逝、繼母虐待……命途多舛的她,過早經歷了世間諸多磨難。
幸虧爺爺奶奶心疼孫女,將她接回身邊撫養,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好。
李子柒爺爺善於農活,還會編制竹器。
小子柒記憶中最溫暖的時光,就是和爺爺一起做木工,陪奶奶做飯,莊稼成熟時下地幹活。
那些年,她耳濡目染學到的不僅是過硬的生存技能,還積攢了日後短視頻作品的重要素材。
此外,李子柒爺爺也是十裡八村有名的鄉廚,鄰居有了紅白喜事都樂意找他幫忙。
而在爺爺做飯的時候,小子柒便在旁邊打下手,嘴饞了可能還會趁爺爺不注意,偷吃一口。
2016年,剛拍短視頻一年,粉絲不足10萬的李子柒,參加綜藝節目《我是食神》,做了一道「上方雞樅」紀念爺爺。
雖然菜口味偏鹹,瞬間滅了四盞燈,但背後的親情故事卻真實催淚。
原來,這道爺爺做過的菜,對她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回憶。
李子柒說:「那時候窮,沒吃過什麼好東西,記憶中它是很好吃的。」
主持人問她有沒有親手做給爺爺吃。李子柒遺憾「沒有這個機會」。
爺爺在她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溘然長逝,留下李子柒和奶奶相依為命,祖孫二人的生活也變得難以為繼。
家境貧寒的李子柒幾乎上遍了當地的報紙,年邁的奶奶從鄰居到婦聯,到處求好心人資助,希望孫女完成學業。
但李子柒卻不忍心看老人為自己奔波。
於是,2004年,剛滿14歲的李子柒輟學,獨自前往城市打工。
謀生最艱難的時候,李子柒連續吃了兩個月的饅頭,還像流浪者一樣露宿過公園長椅、睡過橋洞。
李子柒在餐廳做服務員,每月工資只有300元,不小心打碎碗盤,還得扣錢。
苦日子過了兩年,李子柒開始跟人學習打碟。
直到2009年,學成的李子柒終於找到了新工作。
她說自己做DJ不是因為喜歡音樂,而是覺得這份工作工資很高。
「我可以賺到這些錢,給我奶奶」。
2012年,獨居鄉下的奶奶生病,需要人照顧。
早就厭倦城市喧囂的李子柒決定拋下一切,歸隱田園。
初期,她在老家開淘寶店為生,但生意不好,只能勉強度日。
後來,在弟弟的建議下,李子柒開始在網絡上發布一些無釐頭視頻,為自己的店鋪引流。
摸索一段時間後,她開始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真正拿手的事,比如做飯。
2015年,李子柒決定自拍自導古風美食短視頻,拍攝內容就是她最熟悉和熱愛的「農村生活」,取名 「古香古食」。
從畫質感人的《桃花酒》,到令她一夜爆紅的《蘭州牛肉麵》,李子柒先是請教美拍特效視頻製作達人,升級設備和技術,再特意去甘肅學習,軟磨硬泡拉麵師傅傳藝,苦練一個多月,練到胳膊酸痛才拉得像模像樣。
拍攝過程中,僅僅是拉麵這個步驟她就拍了 200 多個鏡頭,全程單人操作,每拍完一個鏡頭她就得去關拍攝鍵,調整相機的位置。
最終她花了整整 3 天、用了 20多斤麵粉才完成拍攝。那些廢掉的麵團做成饢,她跟奶奶兩人吃了半個月。
「功夫不負有心人」,該視頻一經發布,全網播放量5000萬,點讚60萬,李子柒成功了!
這個只有初中文化的姑娘,從零開始學拍攝、學剪輯,為了呈現最好的效果,在一年時間裡積累20881條素材,走了260多公裡山路。
為了拍幾十秒的雪景,她要在雪地裡凍上七八個小時;為了拍日出,她不得不凌晨 3 點就出門上山。
極致唯美的畫面背後,是常人難以忍受的枯燥和艱辛。
要不是真的熱愛,誰能吃得了這個苦?
或許是「人紅是非多」,爆紅的李子柒開始受到攻擊和質疑。反對者認為,李子柒是團隊包裝出來的「假人」,不值得追捧。
面對網上的流言蜚語,李子柒回應道:
「總有人說這不可能、那不可能。其實,他們只是不願意相信有人為了把這些不可能變成可能,花費了那麼多耐心和功夫。」
而這些耐心和功夫的背後就是「熱愛」的力量。
後來的李子柒越來越紅,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從鄉下貧女一步步進階為網紅新貴。
2018年,是李子柒邁向國際的關鍵節點。
李子柒的原創短視頻在海外運營3個月後獲得YouTube銀牌獎,粉絲數破100萬,被國外網友稱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漢妝》、《麵包窯》、《芋頭飯》等作品在Facebook也獲得了數百萬的播放量。
不懂漢語的國外粉絲看得如痴如醉,狂吹彩虹屁。
2019年,李子柒成為成都首位非遺推廣大使,入選「十大女性人物」。
2020年4月份,李子柒YouTube粉絲突破1000萬,成為首個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
5月19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李子柒和袁隆平一起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
其實看了她的作品,就會了解,這些榮譽都是她應得的。
李子柒將農村生活搬上網絡,拍攝的時間跨度拉得非常大。比如一般人拍做菜,可能會用到醬油,然後會從「我們已經有醬油了」拍起,而李子柒會從「我們如何種出黃豆拍起」。
再加上精美的構圖和悠閒的生活節奏,讓她的視頻呈現出「田園紀錄片」的質感,媲美日本治癒系電影《小森林》。
更何況李子柒還「技能滿點」。
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做鞦韆……總之,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
那些說李子柒造假擺拍、用替身的,又怎麼解釋她利落熟稔的動作和手上從未間斷的傷口呢?
用「苦「來成全」熱愛「,就是李子柒成功的秘訣。
三、如果沒有「熱愛」
上文提到,李子柒做過夜店DJ。
但那時候的她,就是為單純了謀生,沒有熱愛。
如果她終其一生都未曾邂逅自己的熱愛,很可能被夜店的聲色犬馬、紙醉金迷所汙染,也絕難得到如今的成就。
畢竟,大部分做夜店DJ女孩,吃的是青春飯。
最好的歸宿也不過是找個年齡差距懸殊的富商,做個籠中金絲雀,或者手段高明、忍辱負重,頂住公婆的勢利和挑剔,嫁個紈絝子弟富二代,扮演世俗意義上的「賢妻良母」。
沒有真正的「熱愛」和一技之長,單靠「青春和顏值」就想拿「獨立女主」劇本,根本不可能!
甚至有些年輕男女,因為家境貧寒、受教育程度不夠,在花花世界浸淫久了,「眼高手低」,欲望超過能力,稍有不慎,就上了社會新聞,成了「法制咖」。
比如疫情期間被捕的樂華「口罩詐騙」小生黃智博,就是一念之差走上邪路。
陽光帥氣的黃智博,曾是韓國Big Hit娛樂公司的練習生,並通過了CUBE娛樂公司的面試,參加了兩季《以團之名》,為了騙區區11萬,就獲刑三年,令人無限唏噓。
事後,黃智博姐姐在微博發文替弟弟道歉:「我代表我弟弟黃智博對造成社會上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並勸誡「希望像我們一樣平凡家庭的孩子,想走上明星道路的話小心一些,這條路並不是你們所看到的那樣光鮮亮麗」。
這個收入薄弱的務農家庭,父親被查出心臟病,姐弟倆輟學打工。黃智博訓練時各方面的花費不少,中途也曾兼職給家裡添補收入。由於在公司沒有收入,全家把給爸爸做手術的錢省去給黃智博開銷。
但像這樣本身對自己事業沒有熱愛和積累的選秀愛豆,每天都得過且過,虛榮攀比,甚至滿腦子「賺快錢」,所以也很容易無底線,走偏。
四、「熱愛」才能逆襲
但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還是有希望的。
出身不好的底層年輕人,即便起點低、阻礙多,也能憑藉熱愛逆襲。
就像2015年剛開始拍短視頻的李子柒一樣,滿足了溫飽及格線,就專注追尋「熱愛」,而網際網路時代,也成功發掘了她熱愛之物的商業價值。
《奇葩說》的大神黃執中也是憑藉對辯論事業的滿腔熱愛才能逆襲。
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茶不思飯不想的事,一個人如果沒有找到過很有意義的事情,這是很沒有意義的人生,這是很沒有意義的青春。」
他們最大的動機都不是「金錢和利益」。
而「熱愛」的價值,本就符合認知心理學規律。
比如「自我決定論」。它闡明了人類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
如果這些需要得到了滿足,那麼人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和愉快地投入工作和學習。其中自主性非常關鍵,自主性越強,就越能激發出興趣。
根據心理學家懷特的說法:「在發展能力中,比起只通過滿足基本生理需求進行獎勵,任何動物都更多地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驅使。」
後來「自我決定論」不斷被其他科學家驗證和補充。
他們發現,金錢、名利等外部獎勵,反而會削弱人類行為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心和興趣等。
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們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深信不疑,覺得一定要先謀生,再滿足興趣和熱愛。
但真實的人生並不總是馬斯洛口中冰冷的金字塔,無需嚴格按照從物質到精神的順序依次升級。
畢竟當你終其一生都沉溺於追求溫飽等外部獎勵,你的好奇心等內在動機也就消失殆盡了。
多年以後,即使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你也會分不清到底是內在動機還是外在動機。
於是一輩子可能都找不到令你廢寢忘食的「熱愛」,被困在無趣的生命中。
更何況,很多心理學實驗已經證明了:「被內在動機驅使的人,往往比被外在動機驅使的人更成功。」
所以官媒點評「沒有熱愛,成就不了李子柒」,可謂一針見血。
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願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