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致敬嗩吶文化,致敬傳統藝術和匠人精神

2020-08-22 寒寒文筆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是由吳天明導演執導的一部作品,於2017年上映,豆瓣評分8.1分,改編自肖江虹同名小說。陶澤如飾演劇中吹嗩吶的老藝人——焦三爺,李岷城飾演遊天鳴——後來的遊家班班主,胡先煦飾演少年藍玉。

這是一部致敬匠人精神和吹嗩吶老藝人精神的一部影片,讓人們了解了被新時代,新樂器形式衝擊的嗩吶藝人們的命運的未卜。焦三爺是聞名幾個村的吹嗩吶的藝人,經常有人前來拜師學藝,遊天鳴小時候就是被一直嚮往吹嗩吶的爹帶著前來拜師學藝的,他的表現並沒有讓焦三爺看上眼,屬於缺乏天賦的人,後來焦三爺問到已經成為遊家班班主的遊天鳴&34;。遊天鳴確實是一個有優良品行,懂得感恩,踏實不忘本的人。剛開始,天鳴被命令用蘆葦杆吸灣裡的水,吸不上來不準回家,有一次下了大雨他也在吸,還是師父師娘把他接回了家;在師父帶著藍玉去各個村裡吹嗩吶時,天鳴也沒有一句埋怨,天天跟著師娘下地。

還有一個他和藍玉割麥子的對比,藍玉性子急,割的麥子到處亂扔,而天鳴雖然慢但是很認真的在割麥子。焦三爺也因為天鳴身上的這些好的品行,在天鳴還小時就宣布他是下一任嗩吶繼承人。在天鳴接人班主後,也是二十多年後,時代進步,經濟也發展了,許多人在婚喪嫁娶時已經不選擇嗩吶藝人來表演,而是選擇西洋樂隊來表演,在一次與西洋樂隊的暗自較勁裡,因為打鬥,嗩吶被踩壞,這恐怕也寓意嗩吶真的要退出舞臺了。

班裡許多嗩吶藝人也選擇離開班隊,另謀出路。天鳴卻一直說&34;像焦三爺說的&34;,天鳴擁有別的嗩吶人沒有的匠人精神,他們的師徒情讓人為之感動。電影最後,焦三爺咳血吹著最著名的曲子《百鳥朝鳳》,由於身體原因,天鳴吹奏的後半段,這也是寓意了嗩吶人的傳承精神。

這部影片不僅致敬了嗩吶文化,還致敬了所有的傳統藝術和匠人精神,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作用。

相關焦點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導語:嗩吶,作為從古至今能工巧匠的一門營生手段,吹嗩吶的習俗流傳已久,但凡紅白喜事的熱鬧場面自然少不了嗩吶匠們的登場。曾經,這門技藝無比輝煌和風光,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西方文化潮流的衝擊,嗩吶面臨後繼無人甚至被人遺忘的窘境。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
  • 《百鳥朝鳳》:匠人精神
    關於《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爭論有很多,有人說它是一部講述對「匠人精神」傳承的文藝片,也有人說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說它是爛片的主要觀點有,電影畫質粗糙,演員演技極差,臺詞幼稚虛假;劇情支離破碎;思想內涵膚淺、媚俗。說它好的人,說它表達了吳天明導演不向電影市場低頭,如焦師傅堅守嗩吶一般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電影藝術。
  • 電影《百鳥朝鳳》的文化傳承,時代變遷下的嗩吶
    電影《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遺作,斬獲多個獎項,可以說這是一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他不會為了錢而去吹百鳥朝鳳,放到現在來講就是具有非常高的敬業精神。拜入門下,苦練技藝,將嗩吶進行到底,這是一種優秀精神。後半段,由於時代發展,嗩吶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遊家班散夥,身患重病的焦三爺依舊積極的集合人一起吹奏嗩吶,不能沒有嗩吶。自己得了重病沒錢醫治,賣掉牛隻為徒弟天鳴置辦一套新傢伙,他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嗩吶。所以,焦三爺是本片的靈魂所在。
  • 《百鳥朝鳳》:民俗文化與匠心精神
    《百鳥朝鳳》樸實純粹的藝術效果,是吳天明導演在人生的最後時刻為中國民俗文化,民俗樂器唱的哀歌,也是導演對人性,對文化,對時代的關注和思考。嗩吶對上西洋樂器,正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明的碰撞。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家人辦紅事,既請了遊家班這個嗩吶班子,也請了一個西洋樂隊來助興。村子裡圖新鮮的民眾自然向西洋樂隊那邊靠攏聽熱鬧,遊家班這裡門可羅雀,這一段不僅僅是嗩吶和樂隊的對抗,也是導演心中中西方之間文化的對抗。然而結果是明顯的,嗩吶在新文化的衝擊下敗的明明白白。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嗩吶代表作《一枝花》、《百鳥朝鳳》、《抬花轎》,其中《百鳥朝鳳》同名電影正是對嗩吶文化的宣揚。本片導演吳天明,中國大陸2016年5月6號上映該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本片中的焦三爺是一個古板但是外冷內熱的嗩吶匠,經常就是眯著眼半躺在一張黃竹椅上。時不時抬起眼瞥人,因為冷漠的眼神,經常讓訪客躲避三分。
  • 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蒼然、無奈與希望 《百鳥朝鳳》觀後感
    重要的是這些古老的音樂中蘊含著極為獨特深刻的傳統美學與歷史沉澱,它是一個民族之所以存在的文化基因,如果在還沒弄明白的情況下失去了,未免太可惜,太不應該。就拿中國的戲曲來說,不親自學一學永遠不知道它的魅力在哪兒,一學便讓人肅然起敬,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有相當多的東西是非常高級的!
  • 《百鳥朝鳳》傳統文化的哀歌裡,我看到的是匠人的愚直堅持
    《百鳥朝鳳》是著名導演吳天明的遺作,影片沿用了吳天明導演的傳統質樸畫風,平鋪直敘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改革開放初期,新舊時代更迭下,樂器嗩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員,逐步由盛轉衰的歷史哀歌。導演用這樣直接的方式,設置新舊事物的交替衝突,讓傳統匠人的無力感溢滿屏幕。特別是陶澤如飾演的焦三爺,他既是遊天鳴的師傅,又是當地嗩吶的領頭人。
  • 可有百鳥朝鳳時?
    數百年來,嗩吶曾是婚喪嫁娶場上風風光光的主角,而今卻在時代車輪碾壓之下,落得消弭凋零、難以為繼。影片中,新老兩代「嗩吶匠」在現實衝突中掙扎、無奈、堅守的匠人精神,令人動容;而屏幕外,如何傳承民族文化根脈、不讓百鳥朝鳳這樣的藝術成為絕響,更發人深思。
  • 匠人魂 兩代傳承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是導演吳天明生的遺作,講述一段社會變革年代裡,新老兩代嗩吶藝人間傳承的故事。電影質樸厚重,感人至深。師傅焦三爺說「嗩吶是個匠活」,吹嗩吶人自稱嗩吶匠,而不是嗩吶藝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與魂。
  • 《百鳥朝鳳》:一曲傳統文化輓歌的背後,折射出三層對人性的考究
    一曲輝煌的百鳥朝鳳講述了嗩吶作為非遺物質文化如何從輝煌走向落寞的過程。第二層:傳承衣缽,考究的是人性對藝術初心的質樸捍衛作為老一輩的藝術家和導演吳天明2014年的拍攝的遺作,他對電影和傳統文化的初心一直沒變,而一個傳統文化要設立繼承人,傳承衣缽,其對選中的人的品性考究更是重中之重。
  • 陳恭:相比傳統藝術的邊緣化,更應該被淘汰的是陳舊的思想觀念 —— 一評《百鳥朝鳳》
    吳天明《百鳥朝鳳》這部電影,通過對一部民間藝術嗩吶興衰史的敘述,給我們提供了一幅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這20年來的中國農村鏡像,展示了在改革開放這一巨大的城鄉社會變遷背景下,中國農民的文化命運和社會命運的變化發展狀態,這種變化發展狀態值得我們加以思考和辨識。
  • 流氓樂器,最強嗩吶《百鳥朝鳳》
    這時代,翻天覆地,這年月,再尋不到那些走街串巷的匠人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百鳥朝鳳》,講述的是關於嗩吶的故事。焦三爺是無雙鎮的老一代嗩吶匠人,技藝過人,年幼的少年遊天鳴遵照其父親的要求而前來拜焦三爺為師,學習嗩吶技藝。
  • 「電影教父」遺作《百鳥朝鳳》:一曲鄉土文化的失落悲歌
    如果說這部講述嗩吶所代表的傳統鄉土文化不敵現代化、城鎮化浪潮的影片與代表好萊塢電影工業高水準的漫威大片同時上映是一個鮮明的隱喻,方勵的下跪和吶喊就是一個飽含悲情的腳註。賈樟柯在參加路演時說,只要看《百鳥朝鳳》五分鐘就會被打動。而事實上,對於任何有鄉土經驗或傳統文化情懷的人來說,這部影片所提供的情感震動和思考空間都是巨大的。
  • 《百鳥朝鳳》,遠關乎電影~
    百鳥朝鳳,花生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來自評書,相傳三國時大將趙雲少時師從槍神童淵,學得「七探蛇盤」槍法,「百鳥朝鳳」為終極絕學,長坂坡時趙雲以此招力挑師兄「北地槍王」張繡,名震天下……當然反映嗩吶文化的電影和上面一段諞閒傳無關,卻可見「百鳥朝鳳」是個多麼傳統的符號。但電影《百鳥朝鳳》真是讓花生感受到了什麼叫悲天憫人。
  • 導演跪求排片的電影:一曲百鳥朝鳳,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在哪裡
    此後,遊天鳴就開始住在焦三爺的家裡,學習吹嗩吶。學習的道路是很辛苦的,遊天鳴每天就是用一根蘆葦杆練習吸水,等他把水吸上來了,焦三爺又給他換了一根蘆葦杆。雖然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的枯燥,但是遊天鳴還是堅持了下來。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學會師傅的手藝「百鳥朝鳳」。據說嗩吶活有四臺和八臺之分,而八臺之上,最頂級的就是「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一般在白事上吹奏,而且只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
  • 致敬中國電影巨人 吳天明[百鳥朝鳳]特別放映場,觀眾招募
    「看電影」這次想用最樸素的方式向電影巨人致敬,請大家看一場電影,吳導演的絕唱之作——[百鳥朝鳳]。 聽說嗩吶的最高技藝叫「百鳥朝鳳」,只有德行好的人才配此曲。 何平說當年一共在西安呆了8年,在西安過了6個春節,6個春節裡面可能有5個是在吳天明家過的……師承關係自古是中國文藝精粹得以傳承和發揚最重要的保障,中國電影「第五代」的輝煌無不仰賴「第四代」扛鼎人物吳天明的無私提攜。
  • 二刷《百鳥朝鳳》:從三個角度解讀這部文化電影的與眾不同及思考
    今天,我這篇文章就依次從影片的情感表達、故事主題、精神傳承這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的與眾不同及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後,我會結合影片談談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幾點思考。,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在電影裡說過:道德平庸者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方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 《百鳥朝鳳》:一曲百鳥,代代相傳
    電影《百鳥朝鳳》改編自作家肖江虹的同名中篇小說,是吳天明導演最後的絕唱。影片講述了老一輩嗩吶藝術家焦三爺與其徒弟兩代人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映射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不斷沒落的窘境。本文將結合電影中的意象表達,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分析該片對於民俗傳承的思考。
  • 影評:百鳥朝鳳
    茫然四顧,牆角一個吹著嗩吶的乞丐,對一個施捨的路人千恩萬謝。而同為嗩吶學徒的師弟藍玉,快要當上城裡古建築隊的包工頭——這不如說是莫大的諷刺,真正的傳統文化和秩序已被釜底抽薪,卻用現代的廉價工藝糊上一個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古建築外殼,就像流氓踩碎被自己「污衊」為生殖器嗩吶,也意味著鄉村和文化斷了「根」,這樣的細節只要留心皆能咀嚼出這種諷刺和蒼涼,全片沒有一處浪費的鏡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