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跪求排片的電影:一曲百鳥朝鳳,傳統藝術的生存空間在哪裡

2021-01-10 惆悵是清狂

上個世紀的80年代,吹嗩吶的嗩吶匠還是一個十分受人尊敬的行業,在八百裡秦川,到處能看到嗩吶匠的身影。遊天鳴的父親從小就很喜歡嗩吶,而現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兒子遊天鳴身上。這天,他帶著兒子和禮物來到焦三爺的家,焦家班的焦三爺是無雙鎮最厲害的嗩吶匠,父親帶著遊天鳴向焦三爺拜師學吹嗩吶。

然而,幼小的天鳴始終通不過入門的考試,鬱悶的父親打了兒子一頓,焦三爺心軟了,還是收下了他。此後,遊天鳴就開始住在焦三爺的家裡,學習吹嗩吶。學習的道路是很辛苦的,遊天鳴每天就是用一根蘆葦杆練習吸水,等他把水吸上來了,焦三爺又給他換了一根蘆葦杆。雖然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的枯燥,但是遊天鳴還是堅持了下來。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學會師傅的手藝「百鳥朝鳳」。

據說嗩吶活有四臺和八臺之分,而八臺之上,最頂級的就是「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一般在白事上吹奏,而且只能是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焦三爺是整個無雙鎮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人。為了父親的期望,遊天鳴也告誡自己必須要學會百鳥朝鳳。就這樣,他每天練習著用蘆葦吸水的技巧。這天,焦三爺又收了一個叫藍玉的小徒弟。藍玉比遊天鳴的天賦高很多,也比較活潑,所以焦三爺比較喜歡藍玉多一點。

他常常帶著藍玉和師兄弟們一起出活,讓他多見世面,而遊天鳴只能留在家裡練習以及幫著師娘幹活。這天,焦三爺給了藍玉一支嗩吶,而先入門的他卻沒有,他心灰意冷,收拾行李回了家。在院子外,他聽到自己的父親在跟朋友吹牛,說自己的兒子如何了不起,馬上就要學會百鳥朝鳳了。

聽到這裡,遊天鳴不好意思進屋,只能重新回到焦三爺的家。焦三爺也沒指責他,反而把自己用的第一支嗩吶傳給了他。並讓他以後和自己一起出活,這是遊天鳴感覺到第一次獲得師傅的認可。而看到師傅和師兄們在出活的時候很受尊敬,也堅定了當好嗩吶匠的想法。

藍玉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這天,他搞到兩支煙,慫恿遊天鳴和自己去柴房抽菸,可是不小心引發了大火,柴房被燒了,遊天鳴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藍玉的嗩吶,自己的那支卻在大火中被燒毀了。焦三爺看到遊天鳴把自己吃飯的傢伙都丟了,怒不可遏,狠狠地打了他一耳光。旁邊的藍玉只得說了實話。

很快,兩兄弟的手藝學得差不多了,到了焦三爺確定接班人的日子了,沒想到他選定了遊天鳴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他還是教遊天鳴吹百鳥朝鳳,等他大一點就讓他當班主,而藍玉在出師之後,就讓他離開了。很多年過去了,遊天鳴已經長大了,百鳥朝鳳也已經很精通了,他成為了新的班主,焦家班也改成了遊家班。他需要負責外面接活來養活整個遊家班的夥計們,壓力很大。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的嗩吶匠人也越來越難以生存了。偶爾賺點錢,也是看在熟人的面子上。

這時候,父母也不再以兒子為榮,畢竟現在吹嗩吶也賺不了幾個錢了。他們現在整天念叨著讓他好好找份工作,不然連媳婦都找不到。但是,遊天鳴卻堅持要吹嗩吶,畢竟他在焦三爺面前是發過誓的,承諾一定要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一天,一戶做壽的人家同時請了遊家班和西洋樂隊,鄉親們都被西洋樂隊的新奇玩意所吸引,還有一些小混混嘲笑遊家班的玩意都是老古董,結果兩班人馬打了起來,師兄弟們吃飯的傢伙也都被砸壞了。之後,無雙鎮的村民也不願意再找遊家班了。

遊天鳴也想過要放棄,但是,焦三爺卻急得勸誡他,千萬不要讓這傳了幾百年的玩意在這裡斷了根。可是,遊家班的裡的其他人都離開了,畢竟大家都要生活。而焦師傅被查出了肺癌晚期,遊家班也徹底散了,師兄弟們都去城裡打工了。過了幾天,縣裡的文化局想要給無雙鎮的嗩吶申遺,焦三爺讓遊天鳴去找那些師兄弟們回來再給領導吹一場。

遊天鳴去了城裡,找到了藍玉,他們發現二師兄打工的時候發生了意外,一個手指斷了。三師兄也得了肺病,現在的他們也不能再吹嗩吶了。他看到曾經在鄉村裡深受人們喜愛的嗩吶在這裡變成了行乞的工具。藍玉勸天鳴留在城裡打工,也不要回去了,但是他拒絕了。焦三爺沒有等到徒弟們歸來就去世了,遊天鳴獨自在師傅的墳頭吹響了百鳥朝鳳。

國產劇情電影《百鳥朝鳳》是中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執導的絕唱之作,電影中傳達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精神。

相關焦點

  • 除了《百鳥朝鳳》,還有哪些以陝西傳統藝術傳承為背景的電影?
    剛剛過去的周末,因出品人一跪求排片的《百鳥朝鳳》是非常熱的熱點,估計很多人都因此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 《氣球》導演萬瑪才旦:遭遇不公平排片對待,覺得悲哀
    11月25日,導演出席金雞獎導演論壇,談到自己的新片《氣球》,萬瑪稱自己覺得悲哀,因為電影在排片上遭遇了很不公平的對待。據悉,藏族題材影片《氣球》11月20日上映,截止目前6天累計總票房只有476萬元,日排片佔比最低的時候只有1%,最高的時候不過2.4%。
  • 【影評】《百鳥朝鳳》這部排片不到2%的電影,為什麼值得你去看?!
    比如,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大多數影院的排片都只有1、2場,還都是影院客流量最小的上午場。上映一周,《百鳥朝鳳》的票房好不容易突破了300萬。但慘澹的票房並不妨礙好口碑——導演吳天明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和一手發掘培養第五代導演的伯樂,吳天明無疑配得上一曲《百鳥朝鳳》。1983年,吳天明成為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電影廠廠長。
  • 《路邊野餐》只放十天 導演:沒想掙錢不跪求排片
    原標題:「我沒想過掙錢,不跪求排片」 在《路邊野餐》上映前,不少影評人集體「安利」這部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文藝片,認為它是「今年暑期檔最值得一看的片子」。當片方宣布只放映10天時,還一度被質疑是在「博眼球」。   市場擊碎了一切願望和猜想:上周五首日票房不足百萬元,周末單日票房也只略高於百萬元。與之對應的全國排片佔比也非常「穩健」,均在百分之一以內。
  • 《百鳥朝鳳》:一曲百鳥,代代相傳
    電影《百鳥朝鳳》改編自作家肖江虹的同名中篇小說,是吳天明導演最後的絕唱。影片講述了老一輩嗩吶藝術家焦三爺與其徒弟兩代人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映射了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不斷沒落的窘境。本文將結合電影中的意象表達,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分析該片對於民俗傳承的思考。
  • 曲春景:吳天明們的對手不是「西洋樂隊」,而是畸形、荒謬的電影市場 六評《百鳥朝鳳》
    但是,如果沒有方勵一跪使該片成為一個被議論的對象,《百鳥朝鳳》有可能在300萬左右的票房時就被匆匆下線,連本錢都賺不回來,這哪有常態電影的生存空間啊。吳天明的對手不是「西洋樂隊」,而是力比多強勢影片擠兌後的生存困境。
  • 藝術電影排片,為何這麼難
    如果大家都覺得藝術電影賠錢,那麼將來投資人就會越來越少,藝術電影生存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對於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樣的,堅持拍攝了兩三部作品,但結果可能讓他們很難生存下去,他們可能就去拍其他東西了。環球時報:有人認為藝術電影在中國國內沒有市場,你認為是這樣嗎?萬瑪才旦:我覺得市場肯定是存在的,只是缺少平臺。
  • 「電影教父」遺作《百鳥朝鳳》:一曲鄉土文化的失落悲歌
    時隔兩年,2016年5月6日,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終於在院線上映。一周後,為該片奔走多時的知名製片人方勵在某直播平臺上用下跪、磕頭的極端方式,懇求全國院線經理為《百鳥朝鳳》增加排片,「給我們自己的文化一點機會」。
  • 排片僅剩2%,《氣球》導演發文稱期望「跪求排片」不再發生
    11月20日上映的電影《氣球》截止到今天下午,5天票房僅442萬,該片導演萬瑪才旦連日在微博呼籲增加排片。記者看到,雖然該片的豆瓣分高達7.9,但首日的排片僅佔比2.4%,周末兩天甚至跌至1%,即使獲得了胡歌、宋佳、周冬雨等一眾明星力挺,排片仍不理想,今天為2%。
  • 《百鳥朝鳳》:一曲傳統文化輓歌的背後,折射出三層對人性的考究
    一曲輝煌的百鳥朝鳳講述了嗩吶作為非遺物質文化如何從輝煌走向落寞的過程。而傳承之人,必要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面對學藝之途的磨難,要學著堅韌;作為文化的傳承人,要保有初心;見證文化隕落之後,要有破釜沉舟的信念;而吳天明作為傳統電影為數不多的傳承人,經得住這三層對人性的考究,所以直到72歲高齡之時,在所有同代導演都轉型商業化電影的同時,依然堅持拍了這部傳統電影《百鳥朝鳳》,電影中的嗩吶班子—
  • 《百鳥朝鳳》:民俗文化與匠心精神
    為了得到更多的排片,年邁的製作人下跪磕頭。這部片子,就是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就像是影片的上映裹挾在一眾好萊塢大片當中,如果沒有製片人的一跪,或許《百鳥朝鳳》就這樣靜靜地上映,然後又靜靜地下架。《百鳥朝鳳》的結局是好的,製片人的那一跪,為這部大師遺作爭取到了更多的排片和話題,讓這部文藝片走入觀眾的視野。然而影片中嗩吶匠人的結局,卻無比荒涼。
  • 電影《百鳥朝鳳》,一曲生命的讚歌,書寫精神的美妙樂章
    《百鳥朝鳳》這部影片是導演吳天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有著深厚的文學造詣和對電影藝術經驗的深厚積累,以及對民族那種強烈的責任感,成就了吳天明導演樸而凝重地獨特風格。他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現的淋漓盡致,展現出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表現出當時中國文化在面對西洋文化時進行的鬥爭。
  • 雙重絕唱《百鳥朝鳳》——第4代導演領軍人吳天明遺作
    「我愛電影,這輩子我只幹了這一件事。」這是吳天明導演的原話,刻在了他的墓碑上。說起吳天明可能很多人都會陌生,他作為第四代導演領軍人物,西南電影廠廠長,扶持第五代導演拍電影,為中國影壇培養了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田壯壯、何平、周曉文等一批家喻戶曉的電影人,被譽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 一曲《百鳥朝鳳》,讓我看到了最浪漫自由的年代
    感動或許不是來自電影本身,因為短暫的一個多小時裡,我好像回到了那個誕生了《城南舊事》、《鄉音》、《本命年》、《人到中年》、《小花》、《老井》的年代,看見吳天明、謝飛、吳貽弓、張曖忻、黃健中等第四代導演最為意氣風發的歲月,看見吳天明導演的背影和影片最後「嗩吶王」焦三爺的背影重疊在一起,越走越遠,消失在那片黃土地裡。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嗩吶代表作《一枝花》、《百鳥朝鳳》、《抬花轎》,其中《百鳥朝鳳》同名電影正是對嗩吶文化的宣揚。老村長的葬禮上,焦三爺與遊天明二人,懷著對村長抗日時期勇敢的敬佩,以及對嗩吶班子的念想,用盡全力吹奏了人生當中的最後一曲「百鳥朝鳳」。
  • 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
    吹的不是嗩吶,而是……——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     很少看電影,我看過的電影屈指可數。尤其是近兩年總共不到十部。一是因為我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二是中國電影值得看的經典作品確實少。  因為昨天是父親節,一家人陪著父親在外吃完飯,回到家,父親說想在家看一場電影,讓我定奪選一部。我知道父親喜歡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電影,於是便興致勃勃的在網上搜索起來,瀏覽了導演的名字,最後在紛紛雜雜的影片中選定了吳天鳴導演的《百鳥朝鳳》。  在中國電影業中,有一位叫吳天明的導演,他的作品真摯,感人,濃鬱的地方特色,有內涵,有深度,溫厚而樸實。
  • 《百鳥朝鳳》徹底火了,票房已過千萬!下跪者說…
    ,懇請影院經理為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增加排片,引爆了網絡:有人感動於方勵為情懷不顧尊嚴,有人認為這是道德綁架。  《百鳥朝鳳》與《美國隊長》同日上映,雖然口碑同期最高,但首周末票房僅收穫150萬。12日,方勵在網絡直播中下跪求排片,票房效果立竿見影。據貓眼實時票房的統計數據顯示,《百鳥朝鳳》14日的排片率從之前的1%左右大漲至4.5%,單日票房超過700萬,終於在上映第9天拉出一根大陽線,總票房突破1千萬。
  • 原創 電影《百鳥朝鳳》:現實版「老炮兒」
    但這幾天,被電影《百鳥朝鳳》跪求排片事件驚著了。心中有話,不吐不快。趕在媒體報導、熱議不斷的當口,兩期小文對調一下,來湊這把熱鬧。②說是湊熱鬧,內心絕對是坦誠的。1電影《百鳥朝鳳》,主辦方悲情一跪,贏得票房逆襲,引起廣泛熱議。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有一部電影片名叫《百鳥朝鳳》,講述了傳承農村習俗的一代嗩吶匠人的興衰過程,讓人感嘆時代變遷下傳統民俗的凋敝速度之快。作為已故導演吳天明的力作,電影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進行深入挖掘,也表現出資深電影人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習俗應有的態度。重視和傳承傳統文化技藝,電影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