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只放十天 導演:沒想掙錢不跪求排片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我沒想過掙錢,不跪求排片」

  電影《路邊野餐》劇照。

  攬得13座電影獎盃的文藝片《路邊野餐》,上映前就收穫一片叫好聲。然而,影片上周五公映後,每天的全國排片佔比不足百分之一,三天總票房勉強破300萬元。片方此前打出「只上映10天」的宣傳口號,還有人質疑這是在搞「飢餓營銷」。如此慘澹開局,看似灑脫的「10天」,正成為一個提前作出的無奈宣判。

  市場

  首日全國排片僅百分之一

  與前幾年文藝片血本無歸不同,前年《白日焰火》的票房逾億元,去年《心迷宮》的票房超千萬元,文藝片似乎並不總是賠本賺吆喝。在《路邊野餐》上映前,不少影評人集體「安利」這部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文藝片,認為它是「今年暑期檔最值得一看的片子」。當片方宣布只放映10天時,還一度被質疑是在「博眼球」。

  市場擊碎了一切願望和猜想:上周五首日票房不足百萬元,周末單日票房也只略高於百萬元。與之對應的全國排片佔比也非常「穩健」,均在百分之一以內。藝術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尷尬處境再一次得到印證。

  不久前的文藝片《百鳥朝鳳》為了不淪為「炮灰」,製片人方勵悲情下跪,竟然博得了超高排片和票房。可《路邊野餐》反其道而行之,「只上映10天」。「10天的確是夠了,沒必要再多幾天去浪費別人的排片。」導演畢贛淡然道,如果10天以後還有人想看,那就證明這個市場需要改進,「下一次再有這樣的電影上映,可以拉長到15天了。」

  他坦言,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掙多少錢,只是為了獻上一道口味不那麼相同的菜。在國內累計要跑將近20場路演,再加上之前的海外地區,總共不少於50場,讓畢贛對觀眾也有了新感受。「其實觀眾的口味相差蠻大的。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層次上,而現在觀眾已經分化成了很多層級,都有自己的需求。」當被問及是否也會嘗試「跪求排片」這類手段時,畢贛一口回絕:「我可以連軸轉參與路演,但我不同意這種做法。」

  爭議

  長鏡頭驚豔卻有人喊頭暈

  影片中有一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是男主角陳昇一路從貴州凱裡到蕩麥,和沿途村民各種相遇的故事,鏡頭貫穿現實與夢境,十分新穎。這也是眾多電影節評委和影評人為之鼓掌的理由。不過,這個長鏡頭卻讓普通觀眾難以接受,原來,這段鏡頭裡出現多處晃得人頭暈的畫面。畢贛本人也承認這部分有瑕疵,但他並不認為它是不可觀看的,「雖然沒有一些院線電影那種穩定的質感,但我做得很真誠,有意模糊了真實與虛無的邊界。」

  資深影迷周單丹就非常迷戀這段長鏡頭。「讓我想起在貴州蹦蹦跳跳,走走停停的時候。」她解釋,去年她曾到貴州山區遊玩過半個月,「當坐在車裡或是坐摩的走山路,眼前看到的那些景物晃不晃?它讓我身臨其境,代入感太贊了。」

  除了引起爭議的長鏡頭,不少觀眾對片名也感到莫衷一是。畢贛回應,這其實是他為下一部片子準備的名字。原來,影片名字取自蘇聯科幻小說,寓意短暫的重逢。他並不認為這是衝動之舉,片名和影片表達的本質內容是暗中契合的。「這是一部藝術電影,它會有很多障礙。接受它的觀眾會進入到那座迷宮,越過那些障礙,然後走出來,這個過程可以打動人。」

  儘管票房墊底,畢贛似乎並不介意。他透露,自己的下一部片子已在籌備中,最快8月份就開始改劇本,依然走文藝路線。「如果有導演走過很多藝術的階梯,最終只是為了拍一部賣座的商業大片,那說明他心底其實就是想拍那類片子。換作是我,我會繼續探索藝術,它才是我要的那個。」

  出路

  選擇目標影院做長線放映

  之前,製片人方勵悲情下跪,也使得文藝片成為熱門話題。「很不幸,它被炒成了一個道德問題,好像影院不排片就不道德。其實它是市場經濟問題,只有經過相當時間培育,才能形成一個新的差異化的空間。」中國影協秘書長饒曙光將文藝片和商業大片同步上映,看作是「張飛殺嶽飛」,「它們本來就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硬要往一塊兒湊,就是一大誤區。」他介紹,美國有近千塊銀幕主要放映藝術電影。相比之下,國內商業院線佔據主導,藝術片與觀眾見面的機會太少。

  內地市場最大的現實就是沒有藝術院線。饒曙光分析,一個藝術院線要運作起來,每年至少需要三五百部影片,而國內每年稱得上文藝片的也就十幾部,如此大的落差,短期內很難解決。在他看來,現在建設藝術院線,還存在人才不足的問題,需要「既懂藝術又懂經營的專業策展人,能進行主題性的策劃。」饒曙光提議,既然國內暫時無法原創那麼多新片,可以通過和各大國際電影節合作,獲得更多片源;還可以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拿一些經典影片做專題放映。

  在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看來,《路邊野餐》的成本只有百餘萬元,這個票房成績已經可以了。他還建議,在藝術片暫時只能與商業片同場比拼之時,藝術電影也應該主動出擊,比如可以與一些真正支持文藝片的院線合作,嘗試做長線放映。影評人曾念群也認為,文藝片或許正迎來不錯的時機,「今年好幾部好萊塢類型片的表現只能算及格,市場號召力在走下坡路,表明觀眾出現審美疲勞,這正好為個性表達的文藝片提供了機會。」(記者 陳濤)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畢贛回應《路邊野餐》狂攬國際大獎卻遭市場冷遇
    原標題:「我沒想過掙錢,不跪求排片」 電影《路邊野餐》劇照。 攬得13座電影獎盃的文藝片《路邊野餐》,上映前就收穫一片叫好聲。然而,影片上周五公映後,每天的全國排片佔比不足百分之一,三天總票房勉強破300萬元。
  • 《路邊野餐》今天下檔了,我們懷念它
    年輕的導演畢贛曾說,野餐就是一種短暫的相逢。聽起來詩意且從容,似乎又透出些許無奈。縱然他可以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在夢境一般的電影中讓時間倒流,可一旦回到現實的穹頂之下,恐怕就無力抵禦太多重荷。這十天裡我看了三遍《路邊野餐》,場場座無虛席,場場臺下有戲。我曾聽見一個姑娘憤怒地吶喊:「我就看不慣你們這幫文藝青年……」我也見識了字幕淡出之後影院裡響起堅定而真誠的掌聲。
  • 《路邊野餐》不僅是一場中國電影革命
    在國產片扎堆上映的6、7月,《路邊野餐》從天而降,風頭蓋過了人們苦等12年的《大魚海棠》,成為2016年最熱的國產文藝電影。它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文藝電影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路邊野餐》改變了什麼?與跪求排片不同,《路邊野餐》走起了飢餓營銷路線。4月,方勵在直播平臺跪求排片,效果顯著,最終《百鳥朝鳳》總票房達到8690萬元。
  • 專訪《路邊野餐》導演:這個時代,所有的「被埋沒」都是藉口
    這半個月裡,《路邊野餐》這部電影在影迷的朋友圈裡被持續刷屏了。幾
  • 這部電影講了一個奇幻的故事《路邊野餐》
    之前有部電影《闖入者》,沒去電影院看,後來下映後等了很久也沒看上。所以呢,不要讓自己失望畢贛導演的電影《路邊野餐》,之前忘了在哪看到過一次,沒想到這麼快就上映了。不出所料,排片太少,上映才幾天,我點進去一看,唯一的一家為它排片的影院明後天已經沒有場次了,於是今天一定要把它看了。
  • 聽《路邊野餐》營銷總監聊:神片咋賣給普通觀眾
    《路邊野餐》已經上映第6天,票房超過470萬,而此前畢導宣布該片一共只上映10天。儘管它的排片還不足1%,但是對比近兩年來的文藝片票房成績來看,這個數字已經非常樂觀了,更何況影片在內地上映前早已在海外收回製作成本。
  • 《路邊野餐》把音樂吟成了詩
    《路邊野餐》被稱讚「精彩得不像處女作」,導演畢贛拍攝該片的時候才25歲,全票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時26歲,而《路邊野餐》在大陸上映時,他剛過27
  • 排片僅剩2%,《氣球》導演發文稱期望「跪求排片」不再發生
    11月20日上映的電影《氣球》截止到今天下午,5天票房僅442萬,該片導演萬瑪才旦連日在微博呼籲增加排片。記者看到,雖然該片的豆瓣分高達7.9,但首日的排片僅佔比2.4%,周末兩天甚至跌至1%,即使獲得了胡歌、宋佳、周冬雨等一眾明星力挺,排片仍不理想,今天為2%。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你眼中的《路邊野餐》?
    在臺灣上映的短短一天裡,我們看到了不同人眼裡的《路邊野餐》,你想知道嗎?
  • 資訊丨《路邊野餐》改檔七月:尊重市場合理避熱
    在這個眾所周知的六月檔,《路邊野餐》決定挪檔,我們真心覺得中國電影市場在蓬勃發展的今天,總要給進口片一點機會。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畢贛擔任導演及編劇、陳永忠主演,原定將於6月3日全國公映的《路邊野餐》近日宣布將檔期改至七月。
  • 《路邊野餐》角逐金馬獎,26歲畢贛提名最佳新導演
    10月1日下午,第52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由內地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從427部報名影片中脫穎而出,獲最佳新導演提名。
  •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路邊野餐》劇照對於我這個湖北人而言,貴州方言、「山路十八彎」、野人傳說、穿著微透內衣的廉價劣質緊身上衣的女人,這些都不陌生,看《路邊野餐》,我沒有絲毫獵奇心。但在北上廣深出生並長大的人,或許不知道雲貴川湘真實的山村是什麼樣子。十多年前,好友去貴州一個山村支教,回來講了不少故事。廁所是一個大水缸,人就蹲在水缸踏板上解手,我承認自己沒勇氣面對那種廁所。對村民而言,外面的世界和貧困的當地反差太大,有人去了趟凱裡,即《路邊野餐》裡那個看來不那麼發達和特別的城鎮,回村之後就絕望自殺了。
  • 資訊 年度神作《路邊野餐》曝光預告海報 逼格滿滿流連忘返
    由新晉金馬獎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宣布定檔7月15日以來,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影片從2015年下半年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獎項無數,你們隨意感受下。《路邊野餐》是導演畢贛的長片處女作。海報的文案寫道:「他們住在瀑布旁邊,瀑布聲音很大,所以,在家只跳舞不說話。」這個場景喻示著片中的一幕:陳昇與前妻在舞廳認識,後來他們結婚了,住在一個小房子裡。小房子旁邊有一個瀑布,瀑布聲音很大。他們在家只跳舞,不說話,因為說話也聽不到。 藍色款海報中,手電筒的光芒照在一條海豚的尾巴上,暗示著片中另一條感情線:陳昇理髮師張夕。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2015年8月15日,畢贛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11月21日,畢贛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12月1日,《路邊野餐》獲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畢贛,1989年生於貴州凱裡,今年27歲,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
  • 周末觀影|《路邊野餐》據說是今年最好的國產文藝片.
    寫了3年的劇本前後共耗時5、6年拍攝完成已斬獲包括金馬獎在內的13個電影節的獎項……擁有這些niubility成績的《路邊野餐》卻只上映十天>但好像沒人在乎這個有人說它是今年以來最好的國產片有人說過去五年最好的中國電影或者說是21世紀以來最好的處女作溢美的讚譽太多總之就是好!
  • 《路邊野餐》觸角伸入山河歲月 導演調度功底強
    原標題:《路邊野餐》的觸角伸入了山河歲月 時間,回憶,夢境,畢贛的電影非常私人,並不十分親和觀眾,甚至有些粗糙。卻因為其中迸發出的靈性與不完美,讓人對其未來充滿期待,一個很有潛力的年輕導演。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但筆者敢肯定,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會了解這個1989年出生的貴州導演。畢贛不是科班出身,他在本科的專業是電視編導,畢業後做過婚慶公司,考過爆破證,《路邊野餐》差點成為他的告別夢想之作。《路邊野餐》獲得了眾多榮譽和佳評。
  • 《路邊野餐》42分鐘長鏡頭獲贊 畢贛對票房沒壓力
    原標題:畢贛:我和南京特別有緣   由金馬獎新晉最佳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電影《路邊野餐》,將於7月15日在全國公映。昨晚該片在南京幸福藍海影院荔枝廣場店點映,電影結束後畢贛也來到影院與觀眾互動並接受記者採訪,他很幽默地說,跟南京特別有緣,21歲拍的一個實驗作品《老虎》就是在南京放的,放的時候不斷有人走,最後就剩七八個人,這一次居然沒人走。
  • 評《路邊野餐》:文藝片票房低絕對不是恥辱
    京華時報7月25日報導 「只上映十天」的《路邊野餐》,第8天總票房收穫531萬元,與它相比,《冬》的狀況要慘烈許多,只有20多萬元,但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某視頻網站購買了《冬》的網絡首播版權按照官方說法,《路邊野餐》的總成本大概100萬,那麼500萬的票房,已經可以保證它盈利了,再加上它曾在一些電影節上獲過獎,如果稍有獎金,也算是額外收入。整體來說,導演畢贛的市場第一博出手不凡,比票房更值得期待的,是他的藝術生命,以及品牌初步形成之後帶來的機會。《冬》的導演邢健也不必為24萬的票房感到委屈。票房低不是屈辱,換個角度看,更像面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