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沒想過掙錢,不跪求排片」
電影《路邊野餐》劇照。
攬得13座電影獎盃的文藝片《路邊野餐》,上映前就收穫一片叫好聲。然而,影片上周五公映後,每天的全國排片佔比不足百分之一,三天總票房勉強破300萬元。片方此前打出「只上映10天」的宣傳口號,還有人質疑這是在搞「飢餓營銷」。如此慘澹開局,看似灑脫的「10天」,正成為一個提前作出的無奈宣判。
市場
首日全國排片僅百分之一
與前幾年文藝片血本無歸不同,前年《白日焰火》的票房逾億元,去年《心迷宮》的票房超千萬元,文藝片似乎並不總是賠本賺吆喝。在《路邊野餐》上映前,不少影評人集體「安利」這部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文藝片,認為它是「今年暑期檔最值得一看的片子」。當片方宣布只放映10天時,還一度被質疑是在「博眼球」。
市場擊碎了一切願望和猜想:上周五首日票房不足百萬元,周末單日票房也只略高於百萬元。與之對應的全國排片佔比也非常「穩健」,均在百分之一以內。藝術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尷尬處境再一次得到印證。
不久前的文藝片《百鳥朝鳳》為了不淪為「炮灰」,製片人方勵悲情下跪,竟然博得了超高排片和票房。可《路邊野餐》反其道而行之,「只上映10天」。「10天的確是夠了,沒必要再多幾天去浪費別人的排片。」導演畢贛淡然道,如果10天以後還有人想看,那就證明這個市場需要改進,「下一次再有這樣的電影上映,可以拉長到15天了。」
他坦言,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掙多少錢,只是為了獻上一道口味不那麼相同的菜。在國內累計要跑將近20場路演,再加上之前的海外地區,總共不少於50場,讓畢贛對觀眾也有了新感受。「其實觀眾的口味相差蠻大的。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層次上,而現在觀眾已經分化成了很多層級,都有自己的需求。」當被問及是否也會嘗試「跪求排片」這類手段時,畢贛一口回絕:「我可以連軸轉參與路演,但我不同意這種做法。」
爭議
長鏡頭驚豔卻有人喊頭暈
影片中有一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是男主角陳昇一路從貴州凱裡到蕩麥,和沿途村民各種相遇的故事,鏡頭貫穿現實與夢境,十分新穎。這也是眾多電影節評委和影評人為之鼓掌的理由。不過,這個長鏡頭卻讓普通觀眾難以接受,原來,這段鏡頭裡出現多處晃得人頭暈的畫面。畢贛本人也承認這部分有瑕疵,但他並不認為它是不可觀看的,「雖然沒有一些院線電影那種穩定的質感,但我做得很真誠,有意模糊了真實與虛無的邊界。」
資深影迷周單丹就非常迷戀這段長鏡頭。「讓我想起在貴州蹦蹦跳跳,走走停停的時候。」她解釋,去年她曾到貴州山區遊玩過半個月,「當坐在車裡或是坐摩的走山路,眼前看到的那些景物晃不晃?它讓我身臨其境,代入感太贊了。」
除了引起爭議的長鏡頭,不少觀眾對片名也感到莫衷一是。畢贛回應,這其實是他為下一部片子準備的名字。原來,影片名字取自蘇聯科幻小說,寓意短暫的重逢。他並不認為這是衝動之舉,片名和影片表達的本質內容是暗中契合的。「這是一部藝術電影,它會有很多障礙。接受它的觀眾會進入到那座迷宮,越過那些障礙,然後走出來,這個過程可以打動人。」
儘管票房墊底,畢贛似乎並不介意。他透露,自己的下一部片子已在籌備中,最快8月份就開始改劇本,依然走文藝路線。「如果有導演走過很多藝術的階梯,最終只是為了拍一部賣座的商業大片,那說明他心底其實就是想拍那類片子。換作是我,我會繼續探索藝術,它才是我要的那個。」
出路
選擇目標影院做長線放映
之前,製片人方勵悲情下跪,也使得文藝片成為熱門話題。「很不幸,它被炒成了一個道德問題,好像影院不排片就不道德。其實它是市場經濟問題,只有經過相當時間培育,才能形成一個新的差異化的空間。」中國影協秘書長饒曙光將文藝片和商業大片同步上映,看作是「張飛殺嶽飛」,「它們本來就不是在一個層次上,硬要往一塊兒湊,就是一大誤區。」他介紹,美國有近千塊銀幕主要放映藝術電影。相比之下,國內商業院線佔據主導,藝術片與觀眾見面的機會太少。
內地市場最大的現實就是沒有藝術院線。饒曙光分析,一個藝術院線要運作起來,每年至少需要三五百部影片,而國內每年稱得上文藝片的也就十幾部,如此大的落差,短期內很難解決。在他看來,現在建設藝術院線,還存在人才不足的問題,需要「既懂藝術又懂經營的專業策展人,能進行主題性的策劃。」饒曙光提議,既然國內暫時無法原創那麼多新片,可以通過和各大國際電影節合作,獲得更多片源;還可以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拿一些經典影片做專題放映。
在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看來,《路邊野餐》的成本只有百餘萬元,這個票房成績已經可以了。他還建議,在藝術片暫時只能與商業片同場比拼之時,藝術電影也應該主動出擊,比如可以與一些真正支持文藝片的院線合作,嘗試做長線放映。影評人曾念群也認為,文藝片或許正迎來不錯的時機,「今年好幾部好萊塢類型片的表現只能算及格,市場號召力在走下坡路,表明觀眾出現審美疲勞,這正好為個性表達的文藝片提供了機會。」(記者 陳濤)
(責編:宋心蕊、燕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