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臨澤縣倪家營鄉南臺子小康住宅區鳥瞰圖(本網資料圖)
2013年4月,張掖市甘州區、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縣5個縣區被納入全省國家片區外「插花型」貧困片帶扶持範圍,佔到全省總數(17個)的近三分之一,確定貧困村65個,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4萬戶5.3萬人,貧困發生率5.6%,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拉開帷幕。
2017年,張掖市甘州、高臺、山丹、民樂、肅南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和27個貧困村在全省第一批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剩餘的38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2019年,剩餘的3925戶10553名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至此,張掖市5個「插花型」貧困縣區、65個貧困村、1.64萬戶5.3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
成績來之不易,「答卷」振奮人心。
一份份喜人的「成績單」背後,無不凝結著廣大幹部群眾的責任擔當與辛勤汗水。
他們繼往開來、奮勇前進,向貧困宣戰。
他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持續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取得新成效,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開創新局面,在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張掖如何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其中又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1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張掖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我們找到了答案。
謝又生介紹相關情況
「總的看,我們不僅取得了脫貧攻堅決定性成果,而且由於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早,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方面也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張掖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又生如是說道。
關鍵詞一:主體責任
建立保障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和主體清晰的責任落實體系,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及嚴格高效的監督問責體系
採取隨機抽村、直接入戶、跟蹤核查、暗訪通報、回訪問效等方式,適時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再督查、再提升工作,逐村逐戶排查,推動問題全面整改。紮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對脫貧攻堅過程中重視不夠、措施不力、推諉扯皮的部門單位和黨員領導幹部嚴肅追責問責。
張掖市甘州區三閘鎮農家書屋內鄉村農技幹部在閱讀蔬菜種植技術書籍(本網資料圖)
關鍵詞二:「3+1」衝刺清零後續行動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持續鞏固提升控輟保學工作成效,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無一人失學輟學。「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各級各類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落實。
認真落實危房動態監測工作機制
實行月監測、旬報告制度,重點監測建設年代較久老舊土胚房、土木結構住房和沿山涼寒地區農戶住房,做到不漏鄉、不漏村、不漏戶,發現一戶、銷檔一戶,及時銷號解決新增危房戶住房安全問題。對轄區內所有空置危房進行核查整治,著力打造村容整潔、田園美麗的「園林式」村莊。
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全市共組建「1+1+1+1」籤約服務團隊423個,實現了貧困戶家庭醫生籤約全覆蓋。進一步落實落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保待遇,堅持貧困戶參保無遺漏,實時將扶貧系統內核准身份信息的新增貧困人口納入保障範圍,全市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貧困人口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平均報銷比例穩定在93%左右。
全面落實農村飲水安全
2019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25項,已全面完成驗收。2020年,在甘州區、民樂縣、高臺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項。健全水質檢測隊伍,按照要求定期開展水質抽檢,生活飲用水水質、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4項指標均符合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驗收標準。
工人正在採摘串收番茄(本網資料圖)
關鍵詞三:「5+1」專項提升行動
助農增收
大力發展以玉米制種、綠色蔬菜、肉牛養殖、優質牧草 「四個百萬」工程,馬鈴薯、中藥材、食用菌、小雜糧、優質林果、花卉「六個區域特色產業」為重點的綠色生態農業,著力打造綠色蔬菜和優質肉牛「兩個百億級產業體系」。
建立健全新型經營主體帶貧機制
全市認定各級龍頭企業217家,建成食用菌工廠化基地16個,初步形成了糧油、玉米種子、高原夏菜、馬鈴薯、中藥材、向西出口農產品生產企業集群。
全面落實農業保險政策
2020年參保農戶7.15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保6838戶,實現籤單保費11298.4萬元,支付賠款4262.6萬元,從中直接受益農戶12846戶次。
不斷加大消費扶貧工作力度
制定下發《張掖市推進消費扶貧行動工作方案》《2020年張掖市消費扶貧月活動實施方案》,著力推進扶貧產品推薦認定和消費扶貧「三專」建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開展「點對點、門對門」組織化輸轉服務
解決貧困勞動力返崗務工和企業復工復產用工難題,因戶因人及時提供崗位對接服務,使有輸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全部輸轉就業。2020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外務工23015人,佔2019年20756人的110.88 %。
支持貧困群眾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項目
今年,共培訓精準扶貧勞動力53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658人。
建設扶貧車間
穩定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增收致富。現有扶貧車間68個,吸納5096名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860人。
設立愛心公益崗位
針對農村貧困家庭人員,特別是存在外出務工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開發愛心理髮、防疫消殺和保潔公益性崗位,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安置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提高貧困家庭經濟收入。
生態護林員項目穩步推進
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1586人,補助資金1268.8萬元。2020年積極爭取新增生態護林員104人,落實補助資金83.2萬元。
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張掖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3846戶1324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搬遷入住,1908戶應拆除的舊房已全部拆除,實現復墾復綠1129畝。安置點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
交通扶貧成果不斷鞏固
交通扶貧行動後三年剩餘任務全面落實,共完成縣鄉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4項398.27公裡、縣鄉道危橋改造4座、村道危橋改造7座、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13項85公裡。
細化完善農村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政策
堅持保人與保戶相結合,對農村低收入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困難老人、未成年人等實行「單人戶」施保政策。不斷加強信息聯動和比對排查,特殊困難群體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關鍵詞四:建檔立卡數據質量
全面檢視建檔立卡數據
認真梳理貧困人口進出增減情況,更新完善相關信息系統指標數據,比對修正村戶檔案和信息系統數據,確保「線上」「線下」數據一致。
核查整改
對照省上反饋建檔立卡問題數據明細,堅持舉一反三,結合全面檢視和2020年度信息採集工作,對歷年建檔立卡數據進行核查整改,建檔立卡數據更加精準。
對村戶檔案再次進行規範整理
甘州區、民樂縣等縣區通過購買服務,指定檔案公司按照相關要求規範整理檔案,通過打造示範村,採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其他鄉鎮、村社,按照示範村標準進一步完善規範相關檔案資料,脫貧攻堅檔案庫質量顯著提升。
關鍵詞五:掛牌督戰
制定印發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實施方案,對171戶404名「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明確「一對一」督戰責任人,緊緊圍繞督戰對象「強化基本保障、拓寬增收渠道、穩定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目標任務,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百日攻堅」行動和脫貧成果全面檢視、問題整改以及貧困人口抽查督導工作,積極幫助督戰對象制定「一戶一策」鞏固提升和幫扶計劃,落實產業、就業、醫療、兜底保障、金融、幫扶等扶持政策,確保督戰工作有項目支撐、有資金保障、有專人幫扶,有效防止督戰對象返貧致貧。
村民們在觀看植保無人機操作手進行防蟲劑噴施效果測試比賽(本網資料圖)
關鍵詞六:扶貧資金
足額落實市縣區扶貧資金投入,紮實做好涉農資金整合,全面落實扶貧小額信貸
深入開展貸款需求摸排工作,對符合扶貧小額信貸條件的未貸款貧困戶、返貧風險戶、邊緣易致貧戶、已還款仍有貸款意願貧困戶「四類人群」,堅決做到應貸盡貸。
關鍵詞七:強化幫扶
幫扶責任更加明確,駐村力量更加優化,幫扶舉措更加務實
各級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貧困村、貧困戶,面對面聽取群眾心聲,宣傳黨的政策,了解掌握脫貧需求。
關鍵詞八:整改問題
今年市直層面共查擺認領和整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研督導反饋9個方面49個問題,2020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脫貧攻堅督查反饋6個方面10個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研督導反饋6個問題,全省脫貧攻堅「回頭看」問題整改7個方面33個問題,共計98個問題,做到了問題排查全覆蓋,整改落實無遺漏。
關鍵詞九:「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強化部門協作,搭建社會參與平臺
推廣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一名幹部聯繫幫扶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三合一」幫扶機制,鼓勵支持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自願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引導他們從扶志扶智、發展產業、組織勞務輸出、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面開展幫扶,不斷拓寬貧困戶穩定增收渠道。
關鍵詞十:黨建引領
「黨建+產業」融合持續深化
大力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的「三鏈」建設模式,依託示範園區、合作組織、「扶貧車間」、區域型產業基地等在貧困村建立產業型黨組織和中心村黨委、片區黨委,帶動貧困村共建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引導示範村與貧困村結對幫帶、抱團發展。
關鍵詞十一:扶貧領域作風問題
嚴肅監督執紀問責
開展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大起底」,實行扶貧領域案件查辦任務報備制度,著力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
拓寬信訪受理渠道
協調市、縣區紀委監委、扶貧辦健全來信、來訪、網絡、電話、微信五位一體監督舉報平臺,暢通群眾監督舉報渠道。
【來源:中國甘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