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海深處自由下潛,下潛!

2020-12-27 科技與生活視野

自由潛水——一項危險的運動

眾所周知,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是低空跳傘。相對於在飛機上起跳的跳傘運動,人們將在高樓、懸崖、高塔、橋梁等較低固定物上起跳的跳傘運動稱為低空跳傘。因為高度的限制,低空跳傘打開傘包的時間往往只有5秒鐘,導致飛行者很難在空中調整姿勢和動作。由於危險時刻來的太快,使得致死率極高,低空跳傘令人畏懼。

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二危險的運動是什麼嗎?答案是自由潛水。自由潛水是指不攜帶氧氣瓶,只通過自身調節腹式呼吸在深水處潛遊的屏氣運動。事實上,自由潛水可比低空跳傘難入門多了,其艱難程度超乎常人的想像。低空跳傘意味著你需要縱身一躍,成敗就在一瞬間。而要完成自由潛水,你不僅得有出色的身體條件,還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

自由潛水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海水的浮力和壓力。一般來說,海水的密度有大有小,像死海,密度就大得讓人根本沉不下去。就普通的海水和淡水而言,人體的密度是比它們大一些的。但是潛水者在潛水前吸入大量空氣,會導致他們的密度和海水的密度差不多,甚至比海水的密度還小。克服海水的浮力往海底深處遊,這可是這是相當吃力的一件事。浮力還只是對人的體力提出挑戰,海水的壓力更加致命。我們知道,海水越深,海水的壓力就越大。雖然到了深水,下潛會變得容易,這是因為肺部受到擠壓(下潛深度超過30米就會逐漸發生),使得人的密度變大了,不用動就可以下沉。深水中極高的壓力會迫使血液進入肺部脆弱的氣囊而破壞肺部,這對人來說是致命的。肺部被擠壓時,人會感覺到痛苦,大腦會一直發出警告信號,沒有堅強意志完全不能繼續往下遊。

自由潛水的第二個困難,便是「淺水昏厥」。淺水昏厥指的是潛水者在結束潛水任務後,在上浮並接近水面的過程中失去意識的現象。下潛時,潛水者的毛細血管會縮緊,從而阻斷血液流動,把氧氣和血液留在心臟和大腦中。接近水面時,毛細血管再次擴張,血液開始從大腦流向四肢。在這個過程中,潛水者很容易因為大腦缺氧而造成昏厥。如果潛水者是單獨潛水的話,淺水昏厥就意味著死亡。一般情況下,淺水昏厥只是暫時失去意識,不會對潛水者的健康產生持久的負面影響。但如果它發生得太頻繁,就會變成習慣性反應,成為潛水員整個潛水生涯的安全隱患。

自由潛水的第三個困難,則是缺氧。越能耐住缺氧環境的人,就能遊得越深,獲得更好的成績。然而,如果一味地忍受缺氧的環境,人會出現昏厥。據數據顯示,人的大腦缺氧時間超過6分鐘就會造成不可逆損傷。當然,具體的情況也會因人而異。

他再次打破世界紀錄

274秒,大約4.5分鐘的時間,你能做什麼呢?泡杯茶或者衝個涼水澡?有人卻用它來破了世界紀錄。你可能會不屑一顧,274秒也不是很久嘛。但如果這是憋一口氣的時間呢?這可就不容易了。當然,能做到憋氣超過四分鐘的也大有人在,但如果是憋氣274秒加上自由潛水到海水以下124米呢?你可能就會驚掉下巴了——124米大約相當於2.5個奧運會標準遊泳池的長度,比自由女神像的最高點還要高30米,這可是一項世界紀錄!

2016年5月2日,這是個陽光明媚的一天,海面上波光粼粼。一年一度的名為「垂直藍水」的自由潛水活動如期舉行,地點位於中美洲巴哈馬的克拉倫斯鎮海邊的世界上第二深的藍洞——迪恩藍洞。藍洞,意為藍色的水洞,以其會自動發出藍色的光而得名。本次活動的焦點——36歲的紐西蘭潛水高手威廉·特魯布裡奇正在熱身。特魯布裡奇近年來狀態不佳,一直沒有打破他之前創下的世界紀錄。當然,也沒有人能打破他創下的世界紀錄——對於這個自由潛泳天才來說,也許他的紀錄只能由他自己打破。好消息發生在兩天前,特魯布裡奇成功潛至水下122米,將他於2011年創下的世界紀錄再往海底推進了1米。現在,他要接受新的挑戰了。

伴隨著各種攝像機的拍攝以及其他參賽選手和觀眾的歡呼聲,特魯布裡奇下水了。他沒有攜帶任何推進設備,也沒有腳蹼,只是戴著遊泳帽和貼身的遊泳衣。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根繩子,這根繩子一直延伸到迪恩藍洞深達202米的水底。繩子能引導他垂直下水,到達他的極限後,他可以拉繩遊上來。

下水之初,他伸展著自己的肢體,浮在水面上,調整呼吸和心態。然後,他開始下潛了。他的身體幾乎垂直向下,小角度的擺動身體,緩緩向下遊去。他遊了一會後,海底的變得一片黑暗。陸地上的能感受到的聲音和光線,在此時已經完全消失不見,水下像死一樣的寂靜。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身體飽受壓力,心靈也容易滋生恐懼。他努力保持自己的意識,告訴自己要保持理智。他已經停止了擺動,因為他不用使勁就能往下沉了——由於身體被壓縮,他的密度增大,身體可以自動筆直地繼續往水底下扎去。此時的特魯布裡奇沉浸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裡。最後,他觸摸了124米深處的標籤,並開始拉繩奮力上浮。在進行了長達一分多鐘的艱難遊行後,他再一次回歸水面並被眾人擁抱,這意味著一個新的紀錄誕生了!

在自由潛水領域,特魯布裡奇的成就堪稱「前無古人」,並且極有可能也是「後無來者」——他是世界上首位完全無助力下潛超過100米的人,一共擁有多達18項各種自由潛水的世界紀錄。在一個如此高危的領域擁有這麼多的世界紀錄,特魯布裡奇令人感覺不可相信。有人發出疑問,他身上到此藏著什麼秘密?

他為何如此傳奇

特魯布裡奇18個月時就已經學會遊泳,8歲時可以潛到水下15米。成年後的特魯布裡奇身高1.85米,肺活量超過8升,身體強壯且苗條。但這只能說明他對於遊泳有著天生的愛好,並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不過,特魯布裡奇的體形、手臂、手掌、大小腿和腳的大小完全正常,並沒有比一般運動員更突出的外在條件。他的肺體積和紅細胞濃度也在正常範圍,只是比一般人略高。

有人認為,特魯布裡奇自由潛水的優勢也許隱藏在基因裡,特魯布裡奇同樣對此說法感興趣。於是,經他本人同意,一家名為維塔斯的基因檢測公司對特魯布裡奇的全部DNA進行了檢測。

乳酸是一種當肌肉缺氧時積聚在肌肉中的物質,它會引起灼熱感。維塔斯公司的首席科學官普雷斯頓·埃斯特普預計,與其他運動員相比,特魯布裡奇體內的乳酸含量應該會偏少,因為他擅長在低氧條件下生存。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他肌肉裡的乳酸水平正常,這令所有人大感意外。

另外一個檢測結果也令人疑惑。一般運動員(例如跑步者和騎自行車者)會嘗試增加其肌肉每分鐘消耗的最大氧氣量(該指標稱為VO2max),這樣能增加肌肉細胞的有氧呼吸,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然而由於水下缺氧,自由潛水者卻不希望他們的肌肉在水下消耗大量的氧氣。但根據基因檢測的報告,特魯布裡奇的基因裡竟然有3種遺傳變異:一種與低於正常的VO2max相關,一種與平均VO2max相關,而另一種與較高的VO2max相關。VO2max是高還是低,取決於哪一種變異能夠表達,但埃斯特普的團隊無法判斷。

幸運的是,埃斯特普的團隊還是發現了兩個支持特魯布裡奇有運動天賦的基因。這兩個基因中的一個決定了特魯布裡奇擁有較少的肌肉(他的身材較為瘦長),另一個決定了特魯布裡奇的肌肉擁有較大的力量。肌肉少了,耗氧量就少,而肌肉的力量較大則能彌補肌肉質量較少的不足。但同樣存在著一個壞消息,基因檢測顯示特魯布裡奇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血液中金屬元素過高不利於預防這種疾病,而特魯布裡奇要維持運動生涯,他就必須得補充鐵元素以提升紅細胞的活力,這真是一個痛苦的抉擇。

總的說來,根據基因檢測的結果,特魯布裡奇的基因並非都支持他的潛水天賦。科學家們開始猜想,也許特魯布裡奇的潛水能力也許不是來自基因,而是來自於特魯布裡奇超脫常人的心態和意志力。

多年以來,特魯布裡奇一直遵循嚴格的身體鍛鍊方法以及冥想訓練。精神訓練是他的主要優勢,他儘自己一切所能保持冷靜、專心和超然。得益於極度專心的身體訓練和嚴格的冥想,即使周圍的海水的壓迫變得越來越大,肺部塌陷成蘋果般大小,他也可以像海豚一樣優雅地在水中穿行。特魯布裡奇的例子告訴我們:決定我們命運的,往往是後天訓練的產物。

相關焦點

  • 下潛!下潛!下潛!海底一萬米,你好!
    也就是說,還有95%大海的海底仍是個謎。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海洋最深處達11034米,也就是馬裡亞納海溝的區域。在整個馬裡亞納海溝,水深超過一萬米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南部。海面下40米,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最深處。海面下88米,青島地鐵一號線海底隧道最深處;120米,目前世界上自由潛水最深記錄超過這個深度。海面下200米,基本上走過了海洋生物最豐富的洋帶;565米,帝企鵝最大下潛深度。
  • 地球海洋深處有什麼?探測器下潛有新發現,海洋生物有滅絕風險!
    地球海洋深處有什麼?探測器下潛有新發現,海洋生物有滅絕的風險!現在人類已經有能力憑藉自己的雙手走出地球,去太空遨遊一圈。探測器為我們傳回的珍貴數據,也讓我們對地外空間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們在地球之外自由翱翔,卻並不了解真正的地球。
  • 上浮下潛、自由騰挪,潛艇的「魚鰾」——壓載水艙面面觀
    眾所周知,魚兒在水中自由浮沉是因為大自然給了它一副靈活的魚鰭和魚鰾。魚鰾中有空氣,排出氣體魚就下沉,吸入氣體魚就上浮水面。潛艇也和魚一樣,利用各種壓載水艙在海中自由浮沉。但是相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類顯然還達不到只用一個壓載水艙完成所有工作的層次,所以潛艇上有許多壓載水艙,它們共同工作才能確保安全航行。
  • 「蛟龍」號完成150次下潛 馳騁6大海區探尋深海秘密
    越過了50米、300米、1000米的門檻,「蛟龍」號一步步走向深海:2010年5-7月,「蛟龍」號在南海進行3000米級海上試驗,最大潛深達到3759米;2011年7-8月,「蛟龍」號在東北太平洋海域進行5000米級海試,實現最大潛深5188米;2012年6月,「蛟龍」號首次向世界最深處的馬裡亞納海溝進發,成功創下7062米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潛深紀錄。
  • 下潛了一萬米,中國徵服馬裡亞納海溝到底是什麼樣的壯舉?
    下潛了一萬米,中國徵服馬裡亞納海溝到底是什麼樣的壯舉?還記得之前聽到蛟龍號的新聞,都只是下潛到幾千米的位置,真沒想到這麼快就進入了萬米的世界。並且還是攻破了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可以說是我國深海探索的巨大的突破了。雖然說潛水器的核心原理就是:多綁幾個鐵塊,靠重力下潛;要懸停的時候,扔掉幾個鐵塊;要上浮到海面時,再扔幾個鐵塊。
  • 《塔羅冥想》新書發表會(四) 蔡昌雄主講:為超越而下潛,因下潛而超越
    所以我特別喜歡一個英文字,一般我們說超越是transcendence,就是超越;另外如果我們講說要下潛、向下去的時候,我們叫descend,往下走。一個是transcend,一個是descend,可是有沒有想過,這兩個東西的combination,這兩個東西的結合,叫做trans-descend。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
    原標題:巡航「挑戰者深淵」「奮鬥者」號「妙不可言」的深海之旅都經歷了什麼2020年10月27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中美俄核潛艇下潛時長比較:美國83天,俄46天,中國是多少
    當潛艇被最終投入戰場時,大家很快發現潛艇具有常規艦艇無法企及的優勢,因為它能夠潛行在水下,所以大海就是它天生的屏障,這讓它能夠完成各種作戰任務。現在各國的先進潛艇在水下潛行時間上都有了極大提升,也研製出了核動力潛艇,所以中美俄三國的核潛艇分別能下潛多久呢?讓我們來進行一個簡單的對比。
  • 蛟龍號第三次下潛完成坐底 深度為6953米
    「蛟龍」號中廣網北京6月22日消息(記者周文超)北京時間22日5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三次下潛試驗。8點53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坐底,下潛深度為6953米,開始作業。「蛟龍」號由於認識到載人潛水器對海洋科學的價值,中國在「十五」期間開始研究深海載人潛水器。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那麼,人類為了潛入海洋最深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們除了在深潛領域實力「秀肌肉」的意圖之外,還可以從深海探索中找到哪些其他價值呢?這次讓我們一起走近深海吧。深潛技術:人類是如何向海底進發的?對於出生在內陸山區的我來說,最早對於海洋的想像來自於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
  • 《深海救援》:中國海軍防救部隊上演「生死下潛」
    大海變幻莫測,水下危機重重,潛水員被漁網死死纏住,他們將如何脫困?紀錄片也讓觀眾看到防救官兵在救助生命中,不顧生命安危,頑強託舉救生希望的信念和執著。真正計算整套裝具穿戴重量,僅一個頭罩就重達16公斤,氧氣瓶重30公斤,為了方便潛水員下潛到更深的地方潛水員還要攜帶5、6塊2.5公斤、3公斤不等的鉛塊,總重量達到75到80斤。
  • 下潛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紀錄 萬米深淵"做作業"
    (原標題:下潛10907米! 「海鬥一號」刷新紀錄,萬米深淵「做作業」,填補空白!)
  • 各國「水下猛鯨」下潛深度:美國610米,俄羅斯最深,中國是多少
    除此之外,「共青團」號還是下潛深度最深的一款核潛艇,最大潛深能達到1250米,是美國核潛艇的兩倍。該款核潛艇之所以性能如此彪悍,主要是因為它的耐壓艇殼是由鈦合金製成的。也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共青團」號又被人們譽為「金子做成的魚」。
  • 中美俄核潛艇下潛深度是多少:俄1200米,美600米,中國是多少
    那麼你知道中美俄三國作為世界三大軍事強國,各自核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分別是多少嗎?核潛艇的下潛深度是決定核潛艇隱蔽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核潛艇來說,一旦被發現那麼就只能潛入深海來躲避攻擊,因此核潛艇的下潛深度越深,核潛艇的安全性自然也就越好,對於核潛艇作戰有著很大的意義。
  • 世界各國核潛艇下潛深度對比:美國700米,俄980米,中國是多少
    核潛艇的一個最大優勢就是它能夠在深海執行任務,所以評判一艘核潛艇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它的下潛深度。它的最大下潛深度能夠達到700米,要知道,一般來說,如果是水下100米左右的深度,就能讓潛水員失去知覺,甚至是被強大水壓壓迫到七竅出血。那麼水下700米是什麼樣的概念呢?普通鋼鐵材質製成的潛艇外殼估計早就被壓成鐵球了。
  • 中美俄核潛艇下潛深度對比:俄1200米,美國600米,中國是多少
    而想要確保核潛艇擁有非常出色的隱身性,那就意味著科學家在研製核潛艇的時候必須重視其下潛深度。 通常情況下,下潛越深的核潛艇本身的戰場生存能力也會更強,對其他國家的艦隊安全威脅也更大。那麼你知道中美俄這三個軍事實力前三甲的國家,核潛艇下潛深度分別是多少嗎?
  • 荔枝軍事:《深海救援》| 中國海軍防救部隊上演「生死下潛」
    大海變幻莫測,水下危機重重,潛水員被漁網死死纏住,他們將如何脫困?紀錄片也讓觀眾看到防救官兵在救助生命中,不顧生命安危,頑強託舉救生希望的信念和執著。 真正計算整套裝具穿戴重量, 僅一個頭罩就重達16公斤, 氧氣瓶重30公斤, 為了方便潛水員下潛到更深的地方 潛水員還要攜帶5、6塊 2.5公斤、3公斤不等的鉛塊, 總重量達到75到80斤。
  • 揭秘中國下潛最深的腕錶品牌 古尊表深海探險之旅
    和航天用表一樣,讓人振奮的是同樣來自深圳品牌古尊,與我國自主研發的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一同成功下潛至深海7000米。至此,中國成為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而古尊也成為了中國下潛最深的腕錶品牌。
  • 中國潛水器成功下潛一萬米!這項技術是中國又一裡程碑
    就在今年的11月10上午,中國又宣布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中國的潛水器「奮鬥者」,成功下潛到了一萬米以下的水域。成功打破了1000米的潛水深度,成為中國首個成功潛入到1000米以下深度的潛水器,也就是中國的又一個「中國之最」,這對於我國在科研領域的發展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重大突破,這項技術可以是中國的又一個裡程碑。
  • 下潛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紀錄,網友:可愛又迷人的存在
    而下五洋,我國的蛟龍號已經能夠下潛到7000米深海探測,這還不止,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潛器「海鬥一號」更是刷新記錄,再次創造了歷史。據央視網報導,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已經順利完成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並成功返回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