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根據黃梓導演親身經歷改編,影片中兒子角色「一鳴」 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黃梓本人。影片講述了一個本不和睦的家庭,當得知家裡的頂梁柱父親患癌後,母親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擔,兒子也從逃避現實到慢慢學會為家人分擔。一家人從分崩離析,各自為營到團結一心,重修於好。黃梓真摯袒露自己有很多話想對逝去的父親說但卻已經沒有機會,他希望可以通過電影的方式傳達對父親的感受。他還執意將原片名《慕伶,一鳴,偉明》改成了《小偉》,原因之一就是那是爸爸的名字。
黃梓說:「改片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覺得唯一能比原片名更好的,就是以我父親的名字來命名,因為我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就是為了跟爸爸對話。」他為此專門發了一條微博——
我爸的名字其實是「小韋」,但我從小都把他的名字錯寫成「小偉」。可能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都在傳遞一個印象,父親對於兒子來說,是一個偉岸的背影,是家裡的頂梁柱,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所以,我小時候總希望我爸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但事實上,或者說在世俗意義層面,他不是。他是個事業不成功,不太上進,沒有威嚴的普通父親。他喜歡待在家裡做飯,做得不好吃但又硬撐說自己有中級廚師證。用《小偉》作為片名,對於我來說,「小韋」就是最偉大的父親。
今天,《小偉》全國上映了,黃梓又發了一條微博——
#電影小偉#今天全國上映,希望我爸能夠看到。
影片《小偉》受到觀眾一致好評的原因不僅在於母親與兒子篇幅的寫實描述,更在於父親偉明片段的超現實主義拍攝手法。父親偉明在人生的彌留之際選擇回到家鄉為自己的母親和哥哥掃墓。而在回到家鄉後,妻子突然神秘失蹤,一場大霧後,偉明又見到了逝去多年的母親…… 這一樁樁離奇的事件並非真實發生,而是黃梓通過超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將觀眾帶入到偉明的「臆想世界」。黃梓導演表示,「爸爸偉明是一個病人,生死是需要他直面的一個問題,他的精神層面可以以一種不那麼具體的方式表現出來」。然而這個超現實片段也為影片添加了一份「玄幻」色彩,成為了部分觀眾眼中本片最為華彩的部分。
有很多細心的影迷在展映時二刷、三刷電影後發現了影片中很多隱藏的彩蛋與小細節。更有觀眾總結出此片有27個彩蛋之多。其中,黃梓在展映時向影迷透露影片中的道具麵包車其實就是他父親生前的私家車,而電影中一鳴學校的拍攝地也正是他的母校廣州二中。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透露著黃梓對影片的用心,也是導致很多影迷在看完電影後驚呼「真實到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原因之一。
其實,影片的演員同樣是可圈可點的。黃梓說最開始的選角是2016年,但到2018年才投入拍攝。「拖的時間太久了,選好的演員的檔期也錯過了。所以最後只好重新選演員。」影片中爸爸的角色 " 偉明 " 是香港話劇團的知名話劇演員高翰文,劇中的妻子 " 慕伶 " 也是他在戲外的妻子。他們最終是被劇本打動,安頓好家中未成年的孩子,克服了不少困難完成了拍攝。兒子 " 一鳴 " 則是由香港知名童星薛立賢飾演,「一家三口」默契十足,濃濃的生活氣息為影片增色不少。
電影《小偉》中展現的中國傳統家庭抗癌實記收穫了廣大影迷的一眾好評。其中,一支癌症患者家屬採訪視頻更是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自行轉發。這支採訪視頻裡討論了很多現實話題「癌症患者應該知道自己的病情嗎」,「該如何向親人告別」等等,其中多位受訪者在接受訪問時潸然淚下,更有一位受訪者表示他二十年來第一次抱自己的奶奶就是在她離開的前一夜,他攙扶著奶奶從病床上坐起來的那一刻。而此支採訪的最後一句話也影射了本片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態度「生 好好告別,死好好告解」。
▲《小偉》今日上映,癌症患者家屬採訪視頻被影迷廣為轉發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這部純粵語的影片也是黃梓導演給家鄉的一份禮物。影片中有著大量廣州本土特色建築與街道,主角對話和畫外背景音中也充斥著許多地道的俚俗用語。很多觀眾表示「《小偉》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廣東本土電影」,「觀看時坐在影院裡好像能嗅到廣州潮熱的風」。
深圳見面會後,黃梓導演馬不停蹄,中山、佛山、上海、杭州、天津、北京都在他的行程中。問到他影片在北方放映會不會因為語言遇到些阻力?黃梓很自信:「其實不會,因為我們電影已經走了好幾個影展,很多都是北方的影展。上海上影節、北京北影節、First 青年影展,還有武漢、重慶的影展我們都走了一下。其實雖然是一部粵語片,特別有南方氣息的一部電影,但是北方或是其他地區的觀眾,都能夠找到一種共鳴,因為可能人的生活本質是有一種共通性在裡面吧。」
▲電影《小偉》導演黃梓
電影《小偉》由午夜失焦(杭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青新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無錫壹玖肆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廣州新影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十五二十(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莫非影畫(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小偉》今日(1月22日)登陸內地各大院線,影迷朋友們萬不要錯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