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步奇譚》:法律與正義,應該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

2021-01-12 動漫折木君

你是否有經歷過、看到過不公平的事件?

對於不公平的事件,你又是如何看待和解決的呢?

不管如何看待,都必須銘記,維護公平和正義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法律。

獵奇的推理番

動畫《亂步奇譚 Game of Laplace》是以已逝世50年的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江戶川亂步的作品為原案,並以現代為舞臺改編而成的原創動畫。

故事以某中學發生了教師被分屍殺人事件為線索,使得在這所學校就讀的主人公小林,和天才高中生偵探明智小五郎相遇了。小林由於自身的好奇心,前來充當明智的助手。一系列的案件在小林的身邊,就此展開。

監督岸誠二稱《亂步奇譚》是一部以「對人類的認識」為主題的作品。在作品中,路人經常以灰色剪影的方式出現,當主人公小林開始對路人們的言行舉止感興趣時,他們的形象才會表現出來。

作為一部獵奇向的推理番,本部作品以江戶川亂步的幻想世界和現實舞臺相結合,觀眾可以理性思考,但是不要切實把自己代入進去。

二十面相

在《亂步奇譚》中,經常會出現面具男的身影。面具男追殺著法律無法制裁的犯罪者,站在被害者的角度上伸張正義。雖然二十面相的行為是違法的,但他的所作所為卻被人們稱為「英雄」。

二十面相併不是只有一個人,只要人們的手上有面具,不管是誰,都可以成為怪人二十面相。消滅了一個二十面相,還會有千千萬萬個二十面相。二十面相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人們的心中,永遠不會毀滅。

在所有的二十面相中,最讓人感到痛心的就是加賀美警視。他作為警視,見過太多罪犯,也見過太多的漏網之魚。真正讓加賀美感到憤怒的是,因為進精神病院而逃避法律制裁的須永在逃出精神病院之後,開始尋找加賀美的親妹妹來復仇。

絕望般得知了妹妹的死訊,痛泣著、憤怒著、加賀美戴上了二十面相的面具。最後逮捕的時候,加賀美告訴明智,二十面相是不會死的……

痛失妹妹的加賀美認為,這個社會並不是公平公正的,法律不能制裁所有的犯罪者,這個時候只能通過人們心中強大的信仰來制裁,而這個信仰,就是「二十面相」。

加賀美開始借用二十面相的身份,去幫助社會剷除那些法律的漏網之魚,去幫助受害者們報復那些罪犯。加賀美在以二十面相的身份行動之前,會現在網上發布一段預告,讓罪犯知道,自己要來尋找他前來報仇。

這是一個人民公僕的無奈,也是一個兄長的無奈,他不想讓更多的受害者變成自己這樣的下場,於是用自己的力量,拯救著深陷苦海中的人們。

沒有人想變成二十面相,只有在自己遇到不公平事情、無法解決的時候,才會想要尋找一種力量、一份寄託,將自己救贖,也將他人救贖。

在動漫開頭的op中,作者給每個人物都畫了相對應的「二十面相」。二十面相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裡,在我們真正碰到事情時,就會生根發芽。但當我們真正行使手中「二十面相」的權利時,必須要考慮到要付出的代價。

能夠給社會帶來安定的兩個因素,一個是禮貌,一個就是法律。如果法律是非正義的,那它就不能存在。二十面相濫用的,是千萬個「私刑」。《亂步奇譚》想向大家傳遞的,不是希望大家變成二十面相,而是要尋找自己心中的那束光,那束能夠照亮社會黑暗的、指引我們光明未來的光。

黑暗的人心

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做的事情和自己所獲得的利益不同,所以人們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總要考慮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為確保自己的利益,人們總會做出一些黑暗的事情。

二十面相雖然尊重了精神上的純潔,但也忽視了生命的重量。任何生命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們每個人作為生命的個體,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犯錯的生命,也是值得尊敬的。

犯錯的人自有法律進行制裁,我們通過自己的心來衡量的正義,並不是真正的正義。社會在進步,法律也在進步。雖然法律現在還有很多漏洞,還有一些看起來不夠維護公民利益的內容,但法律在跟隨時代進步在,它不斷地進行修改,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和平。

受過傷的人,渴望「破繭成蝶」,渴望能夠找尋指引自己光明道路的光。在動漫ed中唱到:「未知的未來一片朦朧,卻仍心懷期待你能找到我。願如蝴蝶般輕舞飄揚,像光芒暗淡的新月一樣,揮動未豐羽翼奮力飛翔,昂首仰望皎潔圓月依舊高懸夜空。」

埃利希曾說:「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斷,而在社會本身。」我們無法左右他人的思想,卻可以決定自己內心的方向。能夠維護社會和諧的,必定是一直在進步的法律。

「當你窺探深淵時,深淵也在注視著你。」我們接觸的黑暗越多,也會被黑暗吞噬得越多。只有將自己放在光明中,內心才會受到正確的指引。

要小心自己心中的「二十面相」,要考慮自己心中的「正義」,是否是真實的正義。

二十面相不會消失,但法律與正義,應該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之中。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宅家看動漫:《亂步奇譚》在迷茫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彩色世界
    導語:《ミカヅキ》一曲曲風十分悠揚,給人一種美好的意境,作為《亂步奇譚》的ED,它也給我們展示了一種獨到的感受。今天讓我們從這首歌開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一下這部作品。本作是以小林作為主視角去探尋一件件事情的真相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在探尋自己的真實的一個過程,這首歌亦是如此。尋找他人的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然而實際上,多少人都在這一個過程之中,迷茫了呢?
  • 做一個內心有光的人!
    人,不必有傾國傾城之容貌,也不必有腰纏萬貫之財富,甚至不必有博大精深之才學,人最重要的是:用一生去堅守並篤行應該恪守的品格。生命誠然可貴,然而,還有比生命更可貴的三種品格,那就是:善良、正義、擔當。人首先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我總認為:善良是生命之根基,是人性之至高點,心存善念之人,人生路定會走得踏實、固穩。
  • 由《檢察方的罪人》小議法律人的正義觀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日本電影《檢察方的罪人》提出了一個社會問題---也是許多法律人內心的終極靈魂拷問:當按照法律不能實現正義時,是像蝙蝠俠那樣以暴制暴?還是恪守程序正義,放棄用非正義手段懲罰罪犯?這與其說是一篇影評,不如說是一位法律執業者對社會、對法律、對正義的理性思考。薦讀。
  • 《東方快車謀殺案》:正義和法律究竟誰才更重要?
    對於大部分偵探小說愛好者來說,波洛的形象就是羅裡吧嗦,客套,滑稽自戀甚至有些浮誇,而內心深處卻有著自己的正義和天平。而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形象卻是一個威嚴冷靜,行動力高,強迫症般堅信正義和秩序的人,這種設定是為了後來案情轉變,進行鋪墊,能夠更好地揭示本片的主題。可恰恰因為如此,很多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心中的波洛,現今有著如此大的改變,由於人物性格的問題,直接將整部電影去否決。
  • 從法律逃脫的罪犯,被正義追捕的罪價——《自白》
    奇淳昊應該不會是這次案件的兇手。一名極富正義感的前警察怎麼可能去殺人?如果真是為了讓五年前的兇手自白而去殺掉另一個無辜的人,那這又算哪門子的「正義」呢?3、此次案件的被害者金善熙有一個男朋友。在她遇害後,這個所謂的男朋友,非但對她的死漠不關心,甚至還被人收買作偽證。
  • 法律影評 | 《正義的慈悲》:貧窮的反面不是富裕,而是公正.
    當所有人都認為嫌疑人就是殺人犯時,一切仿佛都無關緊要了。對正義的解讀和正義本身並不是一回事,正義不僅存於冰冷的法律,更存於每個人心中的仁慈和悲憫。「衡量一個社會的標準不是看它如何對待有錢有勢的人,而是能否對那些貧窮的人、被定罪的人、被監禁的人給予仁慈和悲憫。」正如史蒂文森所理解的那樣,真正的寬恕是寬恕那些不值得寬恕的人。慈悲不是簡單的施捨,而是體會別人心中的痛苦。
  • 法律的盲區,正義的困局《檢察方的罪人》(2018)
    作為一部社會派推理作品,電影提出的問題非常尖銳,當法律不能做出正義的制裁時,何去何從讓人覺得十分困惑。電影的布局野心非常大,年輕的檢察官衝野(二宮和也)剛剛得到和自己敬重的老師加上司最上(木村拓哉)一起工作的機會,就遇到了一起惡性入室殺人案,都築夫婦在自己寓所內被殺。這是第一條線索。隨著調查的深入,嫌疑人松倉進入了警方的視線。
  • 檢察方的罪人,如何看待「法律的正義」和「人性的正義」
    提醒:本文較長,預計閱讀5分鐘關於正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希望您在評論區也發表您的觀點。電影《檢察方的罪人》由木村拓哉、二宮和也 、吉高由裡子 主演,核心議題是:法律的正義重要還是人性的正義重要。在這部電影中,一直在平衡人性與正義之間的關心。準確地來說其實是:法律的「正義」與人性的「正義」。法律是有標準的,如何取證、什麼樣的證據有效、什麼時候是追溯期等,都是白紙黑字寫明的。法律的正義是條條框框約束好的,是否正義,只要放到對應的框架中就知道了。而人性的正義是「感性」的,也意味著沒有固定的標準,更不會有數量可以衡量,追溯期和記憶一樣長。
  • 《檢察方的罪人》: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兩難選擇下的法律困境!
    沒有從來不說謊的人,也沒有從來只說真話的人,所以並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正義!——《檢察方的罪人》原創 | 書影君壹有時候,我總愛思考一個問題:正義,究竟意味著什麼?好人不被傷害,壞人受到懲罰!一直以來,「懲惡揚善」這個信念,都是人們最為樸素的正義觀,也是人類流傳最為久遠的道德評判標準。
  • 鄭穎芬:音樂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不分彼此、無止無休!
    每當華燈初上的時候,鄭穎芬的腦海裡就會閃現出《東方之珠》這首歌,這時的香港正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候,因為它剛剛從白天的匆忙之中放慢腳步,有了一點點的悠閒。在鄭穎芬的意識當中,如果用幾個詞都概括香港的話,應該是中西合璧、友善的、有活力的,作為前幾年在香港嶄露頭角的青年歌手,鄭穎芬一口氣在內地和港島舉辦了近十場獨唱音樂會,而她的演唱風格如同她概括的香港城市的特點一樣,中西合璧、不拘一格。
  • 倫理勝過推理的懸疑動畫《亂步奇譚》,片尾曲:新月,在灰度空間的無奈與掙扎~
    江戶川亂步去世五十周年之際,以他作品為原案的動畫《亂步奇譚》播出。該動畫播出後的反響並沒有達到預期,甚至還遭到了不少書迷們的質疑。原因是,本該以推理、斷案為題材的佳作卻置入了大量倫理、人性的內容。所以顯得與原作有些背離。導演岸誠二稱,《亂步奇譚》本來就是一部「對人類的認識」為主題的作品。它的主旨是反映社會,展現陰暗、畸形的方面。
  • 《亂步奇譚》值得一看的獵奇番
    首先,《亂步奇譚》這並不是一部正經意義上的推理番,而是一個打著「江戶川亂步」和推理旗號的致鬱番。這部番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然而我堅持認為其瑕不掩瑜。這部番敘事手法還是十分優秀的,場景有如舞臺劇,打光、布局、質感、攝影都很美。
  • 《守法公民》當法律無法捍衛正義的時候,你會怎麼辦?
    所以他準備策劃一次復仇,懲治那些謀殺者和幕後審判交易人;而負責這起案件的地方法院檢察官(傑米·福克斯飾)也捲入這次復仇陰謀的漩渦之中,他察覺秘密復仇的計劃後,試圖捍衛法律體制。 守法公民的電影分類是犯罪劇情片,但我們總會把它定義為復仇片,守法公民總會上榜那些十大精彩復仇影片等等。
  • 日劇《legal high》:勝者即是正義?實為法律眼中的「正義」
    如果按照原意翻譯:應該翻譯為「法律至上」或者「法內狂歡」,可能本義的翻譯不利於傳播和宣傳,正巧劇中的男主角古美門律師(堺雅人飾)是一個只要給了足夠的錢,什麼官司都接,並且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的人。別太自戀,我們不是神,不可能知道真相,那種事就讓法律去判斷好了。古美門在劇中的律師角色,被很多人認為是「訟棍」的角色,只管誰給的錢多,不管正義與否。這在法律角度是很正常的,因為在法庭沒有下結論之前,正義都沒有被判斷,正義根本沒有發生。
  • 《亂步奇譚》中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不幸?最幸福的竟然不是主角
    《亂步奇譚》這部動漫是由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江戶川亂步的小說大幅度改編而來,這也造成了後期口碑的兩極化,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則完全不能接受。因此,編劇在動漫中間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將動漫往人心深處去推進,個人感覺《亂步奇譚》更像是借用了明智小五郎和小林等人的名字而衍生出來的同人作品,但其劇情對人性的考量十分講究,所以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這部動漫的主要人物吧。
  • 法律與正義的女神
    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是一蒙眼女性,白袍,金冠。左手提一秤,置膝上,右手持一劍,一束棒。
  • 《控方證人》:情感介入的法律存在正義嗎?
    大律師為被告辯護成功,幾乎是用生命在為被告人做辯護,這倒不是因為與被告有什麼親戚關係,而是專業精神,在一個在影片的結尾,大律師對女護士說,不是殺掉了他,而是審判,大律師相信正義,只是在這件事情上他幫錯人了。
  • 《正義的慈悲》: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正義的慈悲》的作者史蒂文森無疑具有這樣的勇氣。史蒂文森被稱為「美國的曼德拉」,這本書是他作為一名人權律師的回憶錄。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便是根據這本回憶錄改編而成的法律傳記片。也許這種小人物的反抗的故事情節有些老套,且缺少了兇殺案的回溯盤復的精彩畫面,但正是影片的非虛構性,和黑人種族不平等背景下的沉冤待雪,構成這部法律電影最為尖銳的張力。影片的重點不在於「被害人」本身,而在於「被害人」是如何陷入災難之中的。多少年來,人們被洗腦說: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句話,無疑是變相地要求所有受害者沉默。
  • 這部電影豆瓣8.6分,法律人必看,作為一名父親更應該看
    既然律師展現其法律功底的戲份非常有限,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法律人推薦呢?原因很簡單:因為身為律師的父親,正直、勇敢、堅定、善良、包容、溫柔、理性、更重要的是他相信法律和以身作則的品質,他是一個好律師,更是一個好父親,而這些品質值得每一個法律人借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