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改編電影的那點事-《漢密爾頓》影評

2020-08-27 雨苔思音

在Disney plus上線的原汁原味版《漢密爾頓》從項目的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管是當初迪士尼拋出7500萬美元的大單去購買其音樂劇在迪士尼流媒體上的播放權,還是當初承諾的「給所有觀眾坐在第一排的體驗」這樣的豪言壯語,在音樂劇界大紅大紫的《漢密爾頓》的電影版,我們姑且稱其為電影版吧,可謂萬眾矚目。

於是,借著電影上線的契機,我來講一講音樂劇改編電影,尤其是《漢密爾頓》這種呈現手法的一點個人看法。



說起音樂劇改編電影,想來大家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都目睹了電影版《貓》的慘狀,由經典的音樂劇改編的《貓》炫耀似的用CG特效打造了一個詭譎的「貓咪」世界。

當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可愛貓咪

也不是你當初在音樂廳看到的化妝貓

而是,將人與貓「完美」融合的特效貓

嗨,放錯圖片了,上面是特效蟑螂,大家不要介意,實際是這個樣子的。

於是,這部投資巨大的「鴻篇巨製」也坑到了不少大牌明星們,不管是學貓叫的伊恩老爺爺

還是朱迪老奶奶

抑或是人見人愛的黴黴

都沒能逃過電影的魔爪,雖然實打實地說,特效確實花了一些錢(注意,是一些,因為某些片段實在假得令人難以置信),然而沒能完美調和人與貓之間形態的折衷點,最後的成果就是這樣看著令人生畏的「貓人」形象。

當然,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音樂劇電影化的問題,不然如果要說特效角色的真人化,索尼克有話要講。



如果我們縱觀電影發展的歷史,會發現很多電影與音樂劇互相改編的例子,去掉一些先入為主的成見,很多改編電影/音樂劇還是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的。

首先是一些從電影向音樂劇改編的例子,其中最出名的大概是經久不衰的獅子王

其它的像《美女與野獸》,《曾經》,《歡樂滿人間》,《媽媽咪呀》等都是電影改編音樂劇成功的案例。

而從音樂劇改編而來的電影呢,其實也數不勝數,其中很多或許並不算大獲成功,但是至少從質量上來說也是相對上乘,畢竟音樂劇精於「音樂」,但是電影要考慮到影像化的鏡頭調度,更多的人物成長與細節,場景的切換與演進,畢竟很少有導演嘗試過像音樂劇那樣,真的幾乎用歌曲填滿整部電影的時長。

比較著名的幾部音樂劇改編電影諸如《音樂之聲》,《油脂》,《理髮師陶德》,《悲慘世界》,《芝加哥》等。



很多人會比較熟悉音樂劇版的《西區故事》,其實《西區故事》在1961年就拍過一版電影,近期史匹柏也會有一版新的《西區故事》,希望能在電影化的呈現上都做到盡善盡美。



但是我們所提到的這些音樂劇改編電影的例子,其實和《漢密爾頓》都非常不同,因為《漢密爾頓》雖然是以電影形式上線的,但是本片是攝製組實拍了幾場音樂劇,再加上一些單獨錄製的內容,將這些素材剪輯而成的」電影「。雖然稱作電影,卻主打」臨場感「,我們在開頭結尾,甚至能還能看到開場的報幕,途中聽到觀眾的歡呼或是會心一笑,結尾也有演員的返場致謝,甚至還有中場休息的倒計時。

這些,確實讓我們感覺更像是在觀看一場錄播的音樂劇。

而這種形式呈現的效果如何呢?

我必須說,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

當年在倫敦的時候,《漢密爾頓》一票難求,就買了《悲慘世界》的票,坐的位置其實有點靠後,但是整場下來,視聽效果絕對值回幾百的票價。劇場的燈光暗下,臺上燈光亮起,演員踏上舞臺,放開歌喉,那個時候你會感覺舞臺上的角色仿佛變大了一般,因為黑暗的世界中沒有其它的參照物,你的眼中,只有那個舞臺,而那個舞臺,也就是你能看到的一切。

而在《漢密爾頓》中,我並沒有看到這種表現力,雖然電影不乏一些特寫或者一些高光時刻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些大而寬泛的全景

雖然這是一場多數時間現場實拍的音樂劇,然而這樣的鏡頭調度還是無法令我滿意。或者說,在影片製作人誇下的海口之後,我並沒有真的感受到這部音樂劇似的電影真正獨特的地方,那些亮點與精彩的情節是這部音樂劇本身固有的屬性,而電影化,並沒有能夠提升這種震撼的傳達。

舉一個例子吧,當年《貓》其實也發行過現場實拍版的電影,相比於多少年後攝影技術大大提升的本片,我們的觀感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提升,這未免有點令人覺得遺憾。

你會說,但是我們坐在劇院裡看劇,不也是這樣單個角度看的嗎?

確實如此,所以我說,單論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效果來說,本片並不出眾,同樣,即便觀眾真的把自己沉浸在一個坐在劇院的臺下觀眾角度,缺少了周圍摩肩接踵觀眾期待的呼吸聲和掌聲,電影的呈現形式依舊很難復刻我們在劇院中看到《漢密爾頓》或是其它音樂劇的那種特殊感受。

同時,對於很多第一次看《漢密爾頓》的觀眾而言,劇情的快速發展確實會讓人難以跟上,除去主角漢密爾頓之外,很多配角的重複出現也容易記混,關於故事和人物的背景有時候會在歌中一帶而過或者根本不提,這對於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本片而言確乎是一種缺陷,畢竟一部電影作品往往會將背景交代清楚的。



除去種種關於電影形式呈現不盡人意的地方,《漢密爾頓》這部音樂劇本身是非常漂亮的,尤其是第二部分精彩的歌曲和演出,哪怕電影呈現效果比劇院差了幾個等級,我也依舊能感受到劇情裡蘊含的情感和力量,具體關於美國歷史,劇情鋪陳,人物角色弧光等內容就不在此獻醜講述了。在前面半段的鋪陳之後,電影的後半部分爆發出了絕倫的吸引力,所有的演員都非常棒,以至於男主Lin-Manuel Miranda被搶了很多風頭。但是Miranda作為《漢密爾頓》的主演,編劇還有作曲,其天賦還是毋庸置疑的。

最近其作曲的音樂劇《身在高地》也會出一個電影版,看了預告很有感覺,希望影院能儘快開門吧,就如同音樂劇最好還是去劇院聽原汁原味的版本一般,電影也還是在大屏幕上看才最有味道。


相關焦點

  • 周黎明公益改編音樂劇《漢密爾頓》開場曲,改詞難在韻腳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4月13日,文化評論人、影評、劇評人周黎明在其個人微博發布了一首根據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漢密爾頓》開場曲改編,由周黎明填寫新歌詞及製作,丁臻瀅擔任執行製作與音樂指導,匯集了鄭藝彬、張澤、黨韞葳、劉陽、徐麗東、夏振凱、朱梓溶、丁汀、覃子瑄、丁臻瀅、翟李朔天、胡芳洲12位國內優秀音樂劇演員參加演出的雲合成歌曲,藉此向全球的一線醫護人員致敬,也期盼新冠肺炎疫情早日結束,所有人都能恢復往日的生活。
  • 《漢密爾頓》今日上線Disney+,音樂劇電影轉戰流媒體
    原定於2021年10月15日在北美院線首映的「現場錄製」版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於今日2019年7月3日芝加哥時間凌晨2點,在迪士尼的官方流媒體平臺Disney
  •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對迪士尼意味著什麼?
    毫無疑問,《漢密爾頓》是美國最成功的一部音樂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漢密爾頓》從外百老匯殺到百老匯,叫好又叫座。不僅得到評論界一邊倒熱捧,各大獎項拿到手軟,一舉將次年11座託尼獎收入囊中,更創下了美國音樂劇的票房記錄,在美國各地以及全球巡演場場爆滿,售價幾百美元的門票甚至得提前幾個月預定。原聲專輯更在Billboard排行榜上連續呆了整整246個星期。
  • 迪士尼將把音樂劇"漢密爾頓"拍成電影
    時光網訊 知名音樂劇《漢密爾頓》主演、編劇和原創詞曲林-曼努爾·米蘭達在其社交媒體宣布,迪士尼將製作此劇的電影版本,百老匯原班人馬全回歸,2021年10月15日上映。  與大銀幕常見的音樂劇翻拍電影不同,《漢密爾頓》電影將使用原班主演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院(即該劇百老匯上演的所在地)舞臺上表演的影像素材,對其影視化。
  • 音樂劇《漢密爾頓》:從維思大學走出的百老匯奇蹟
    7月3日,由維思2002屆校友Lin-Manuel Miranda主創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的官方攝影版本在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在全世界再次掀起了「漢密爾頓熱」。 這個講述美國建國國父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故事的音樂劇《漢密爾頓》火到什麼程度?
  • 《漢密爾頓》: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
    「我們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電影,我們合作默契,畢竟都在戲裡磨合一年多了。」——米蘭達(圖最右者)演出結束的後臺,米蘭達告訴切爾諾,正在讀他的書,嘻哈歌曲不知不覺就從頁面裡浮現出來了,這會是自己下一部音樂劇。  第一首歌在白宮唱火  當28歲的米蘭達覺得美國首任財政部長的故事可以改編成音樂劇時,他為這部劇創作的第一首歌是關於漢密爾頓的身世,後來成為全劇的開場曲《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這首歌寫了一年時間。
  • 漢密爾頓一部音樂劇
    比如有這樣一部通過官攝上線的音樂劇,真實地炸了。就像它的選段My Shot.一擊炮彈,激情、瘋狂、浪漫。上映短短的幾天內,2w+人打出9.6分。像在挽留這個時代最後一次嘉年華。漢密爾頓Hamilton豆瓣上評價這部音樂劇:網戀5年奔現的感覺。
  • 我看音樂劇《漢密爾頓》
    震撼了很多人的這首《Satisfied》是音樂劇《漢密爾頓》裡的高潮唱段。2018年4月9日,英國戲劇界最高獎勞倫斯·奧利弗獎落下帷幕,《漢密爾頓》獲得13項提名,最終摘得7個獎項。這部「用嘻哈樂說唱開國元勳」從而開創音樂劇創作新思路的作品,最終被證明成為了音樂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原標題: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 音樂劇《漢密爾頓》官方電影版定檔 將於7月上線
    音樂劇《漢密爾頓》官方電影版定檔 將於7月上線 時間:2020.05.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足以載入史冊的華麗音樂劇——《漢密爾頓》
    今天聊聊電影《漢密爾頓》。片名Hamilton (2020),別名漢密爾頓音樂劇。《漢密爾頓》預告片《漢密爾頓》激進大膽地運用說唱、爵士等音樂,用150分鐘的時間講述美國開國元勳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人生。該劇創紀錄地獲得了16項託尼獎提名,拿下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 11 項獎,奪得普利茲戲劇獎,同名專輯還榮獲格萊美的最佳音樂劇專輯。
  • 百老匯「神作」《漢密爾頓》: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
    「我們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電影,我們合作默契,畢竟都在戲裡磨合一年多了。」——米蘭達(圖最右者)因為書中記載的漢密爾頓離開加勒比海地區,然後來到紐約接受教育的經歷,「就是在寫我爹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故事。這讓米蘭達產生了強烈的精神共鳴。並且,米蘭達是音樂劇的死忠粉,尤其是嘗試將歷史搬到舞臺的那種音樂劇。他讀這本書時,想到很多位著名的說唱嘻哈歌手,他覺得這本書完全可以由一個嘻哈故事來演繹。
  • 《漢密爾頓》口碑大爆,給了中國音樂劇市場什麼啟示?
    本周五上線Disney+的百老匯音樂劇電影版《漢密爾頓》,在海內外獲得了清一色的好評。影片在MetaCritic均分也高達90(計入44個評價),顯示為今年評分第二高的電影——排名第一的是91分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 音樂劇大電影《漢密爾頓》曝新預告 7.3全球首映
    音樂劇大電影《漢密爾頓》曝新預告 7.3全球首映 時間:2020.06.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大電影無法角逐奧斯卡
    近日,據外媒報導,儘管美國電影和藝術科學學院對於明年奧斯卡頒獎禮的評選調整了一些規則,允許影片在流媒體上線之後也能夠參與奧斯卡評選。
  • 沉迷音樂劇《漢密爾頓》的一周
    從上周四第一次看《漢密爾頓》到現在,一直都處於一個比較狂熱的狀態。我先後把這部接近三個小時的劇看了八遍,看完兩部關於這部音樂劇的紀錄片,又去讀了80萬字的《漢密爾頓傳》,列印了劇本,現在開始著手讀他發起撰寫的《聯邦黨人文集》。
  • 豆瓣評分高達9.6,音樂劇《漢密爾頓》為何不能引進國內
    編劇林漫威在圖書館看到漢密爾頓傳記產生靈感,耗時七年打造《漢密爾頓》音樂劇。其實,最開始音樂劇使用的就是符合當時年代的音樂。上個世紀30年代是爵士樂的天下,音樂劇使用爵士樂。60年代鄉村民謠風靡,音樂劇使用民謠。到了80年代搖滾盛行,音樂劇多使用搖滾。現在嘻哈音樂最受歡迎,《漢密爾頓》走出一條正確的路。
  • 豆瓣評分高達9.6,音樂劇《漢密爾頓》為何不能引進國內
    音樂劇在國內一直是小眾文化,近年來國內引進了一批經典音樂劇如《貓》、《悲慘世界》、《歌劇魅影》《魔法壞女巫》《搖滾莫扎特》等等,越來越多的觀眾感受到了音樂劇的魅力。三四年前就聽聞《漢密爾頓》大名鼎鼎,風靡全球。經常在美國的街頭採訪、熱門美劇中看到人們提起《漢密爾頓》。無奈身在國內,與該劇無緣。
  • 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揭秘9.6分神作《漢密爾頓》
    當28歲的米蘭達覺得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的故事可以改編成音樂劇時,開始為這部劇創作歌曲。他創作的第一首歌是關於漢密爾頓身世的曲子,後來成為全劇的開場曲《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這首歌寫了一年時間,其間他還身在《身在高地》劇裡,一周要演出八場。
  • 《漢密爾頓》:百老匯大熱的音樂劇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明星陣容
    這部百老匯大熱的音樂劇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明星陣容,但是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真正的幕後故事如今,林-馬努艾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的《漢密爾頓》(Hamilton)——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的嘻哈傳記——獲得了葛萊美獎、普立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