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sney plus上線的原汁原味版《漢密爾頓》從項目的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管是當初迪士尼拋出7500萬美元的大單去購買其音樂劇在迪士尼流媒體上的播放權,還是當初承諾的「給所有觀眾坐在第一排的體驗」這樣的豪言壯語,在音樂劇界大紅大紫的《漢密爾頓》的電影版,我們姑且稱其為電影版吧,可謂萬眾矚目。
於是,借著電影上線的契機,我來講一講音樂劇改編電影,尤其是《漢密爾頓》這種呈現手法的一點個人看法。
說起音樂劇改編電影,想來大家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都目睹了電影版《貓》的慘狀,由經典的音樂劇改編的《貓》炫耀似的用CG特效打造了一個詭譎的「貓咪」世界。
當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可愛貓咪
也不是你當初在音樂廳看到的化妝貓
而是,將人與貓「完美」融合的特效貓
嗨,放錯圖片了,上面是特效蟑螂,大家不要介意,實際是這個樣子的。
於是,這部投資巨大的「鴻篇巨製」也坑到了不少大牌明星們,不管是學貓叫的伊恩老爺爺
還是朱迪老奶奶
抑或是人見人愛的黴黴
都沒能逃過電影的魔爪,雖然實打實地說,特效確實花了一些錢(注意,是一些,因為某些片段實在假得令人難以置信),然而沒能完美調和人與貓之間形態的折衷點,最後的成果就是這樣看著令人生畏的「貓人」形象。
當然,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音樂劇電影化的問題,不然如果要說特效角色的真人化,索尼克有話要講。
如果我們縱觀電影發展的歷史,會發現很多電影與音樂劇互相改編的例子,去掉一些先入為主的成見,很多改編電影/音樂劇還是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的。
首先是一些從電影向音樂劇改編的例子,其中最出名的大概是經久不衰的獅子王
其它的像《美女與野獸》,《曾經》,《歡樂滿人間》,《媽媽咪呀》等都是電影改編音樂劇成功的案例。
而從音樂劇改編而來的電影呢,其實也數不勝數,其中很多或許並不算大獲成功,但是至少從質量上來說也是相對上乘,畢竟音樂劇精於「音樂」,但是電影要考慮到影像化的鏡頭調度,更多的人物成長與細節,場景的切換與演進,畢竟很少有導演嘗試過像音樂劇那樣,真的幾乎用歌曲填滿整部電影的時長。
比較著名的幾部音樂劇改編電影諸如《音樂之聲》,《油脂》,《理髮師陶德》,《悲慘世界》,《芝加哥》等。
很多人會比較熟悉音樂劇版的《西區故事》,其實《西區故事》在1961年就拍過一版電影,近期史匹柏也會有一版新的《西區故事》,希望能在電影化的呈現上都做到盡善盡美。
但是我們所提到的這些音樂劇改編電影的例子,其實和《漢密爾頓》都非常不同,因為《漢密爾頓》雖然是以電影形式上線的,但是本片是攝製組實拍了幾場音樂劇,再加上一些單獨錄製的內容,將這些素材剪輯而成的」電影「。雖然稱作電影,卻主打」臨場感「,我們在開頭結尾,甚至能還能看到開場的報幕,途中聽到觀眾的歡呼或是會心一笑,結尾也有演員的返場致謝,甚至還有中場休息的倒計時。
這些,確實讓我們感覺更像是在觀看一場錄播的音樂劇。
而這種形式呈現的效果如何呢?
我必須說,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
當年在倫敦的時候,《漢密爾頓》一票難求,就買了《悲慘世界》的票,坐的位置其實有點靠後,但是整場下來,視聽效果絕對值回幾百的票價。劇場的燈光暗下,臺上燈光亮起,演員踏上舞臺,放開歌喉,那個時候你會感覺舞臺上的角色仿佛變大了一般,因為黑暗的世界中沒有其它的參照物,你的眼中,只有那個舞臺,而那個舞臺,也就是你能看到的一切。
而在《漢密爾頓》中,我並沒有看到這種表現力,雖然電影不乏一些特寫或者一些高光時刻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些大而寬泛的全景
雖然這是一場多數時間現場實拍的音樂劇,然而這樣的鏡頭調度還是無法令我滿意。或者說,在影片製作人誇下的海口之後,我並沒有真的感受到這部音樂劇似的電影真正獨特的地方,那些亮點與精彩的情節是這部音樂劇本身固有的屬性,而電影化,並沒有能夠提升這種震撼的傳達。
舉一個例子吧,當年《貓》其實也發行過現場實拍版的電影,相比於多少年後攝影技術大大提升的本片,我們的觀感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提升,這未免有點令人覺得遺憾。
你會說,但是我們坐在劇院裡看劇,不也是這樣單個角度看的嗎?
確實如此,所以我說,單論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效果來說,本片並不出眾,同樣,即便觀眾真的把自己沉浸在一個坐在劇院的臺下觀眾角度,缺少了周圍摩肩接踵觀眾期待的呼吸聲和掌聲,電影的呈現形式依舊很難復刻我們在劇院中看到《漢密爾頓》或是其它音樂劇的那種特殊感受。
同時,對於很多第一次看《漢密爾頓》的觀眾而言,劇情的快速發展確實會讓人難以跟上,除去主角漢密爾頓之外,很多配角的重複出現也容易記混,關於故事和人物的背景有時候會在歌中一帶而過或者根本不提,這對於以電影形式呈現的本片而言確乎是一種缺陷,畢竟一部電影作品往往會將背景交代清楚的。
除去種種關於電影形式呈現不盡人意的地方,《漢密爾頓》這部音樂劇本身是非常漂亮的,尤其是第二部分精彩的歌曲和演出,哪怕電影呈現效果比劇院差了幾個等級,我也依舊能感受到劇情裡蘊含的情感和力量,具體關於美國歷史,劇情鋪陳,人物角色弧光等內容就不在此獻醜講述了。在前面半段的鋪陳之後,電影的後半部分爆發出了絕倫的吸引力,所有的演員都非常棒,以至於男主Lin-Manuel Miranda被搶了很多風頭。但是Miranda作為《漢密爾頓》的主演,編劇還有作曲,其天賦還是毋庸置疑的。
最近其作曲的音樂劇《身在高地》也會出一個電影版,看了預告很有感覺,希望影院能儘快開門吧,就如同音樂劇最好還是去劇院聽原汁原味的版本一般,電影也還是在大屏幕上看才最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