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記者 何興麗)可以說,哈爾濱人餐桌上少不了土豆。2月19日,美團發布了《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以下簡稱《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土豆成為哈爾濱人購買最多的商品。這與冰城從前些年開始推行土豆主食產品密切相關,實現了土豆在當地人民餐桌上由「菜」轉「糧」的身份變化。
大數據整體展示了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因居家防疫不出門,將購物重點轉移至外賣平臺後,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的變化。
《大數據》顯示,儘量避免出門的這個春節,在家中鑽研廚藝成為全民娛樂,美團外賣上烘焙類商品的搜索量增長了100倍。同時,包括蔬菜、肉、海鮮等在內的食材類商品平均銷量環比增幅達200%,香菜以接近百萬的銷量和土豆等一起,成為了「國民蔬菜」。
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外賣平臺的購物也呈現出鮮明的城市特點,如西安人居家做麵食、瀋陽人最愛涮火鍋,而哈爾濱人宅家最喜吃土豆,土豆「反客為主」成主食。
春節宅家躺買
手機下單最方便
據美團閃購平臺統計,春節期間,哈爾濱的城市購買力位列全國城市二十強,過去一個月,銷量前十的商品依次是:土豆、口罩、橘子、蔥、黃瓜、香菜、香蕉、雞蛋、梨和蒜。
美團閃購平臺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哈爾濱最貴訂單價格為4058元,該用戶購買了10罐幼兒奶粉。
宅家吃飯也得喝兩杯
哈爾濱、瀋陽的東北老鐵愛喝雪花啤酒,西安人最愛青島啤酒,重慶人愛喝國賓拉啤。數據顯示,雪花啤酒成為哈爾濱用戶採購物資前二十的商品。
宅家研究烘焙做菜
酵母銷量增漲近40倍
2020年的正月臨近尾聲,居家防疫減少出門的人們,開發出了鑽研廚藝這項"娛樂活動",導致美團外賣上,購買非餐飲類商品的平均客單價增長了80.7%。
《大數據》顯示,通過美團外賣搜索「烘焙」尋找相關商品的次數增加了100多倍,並帶動了酵母/酒麴商品銷量增長近40倍,餃子皮銷量增長了7倍多,說明確實很多人在家中蒸饅頭、烤麵包、包餃子。
在家研究做菜的人也在增加。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蔥姜蒜售出了393萬份,醬油、醋、十三香等各式調味料的總體銷量增長了8倍多,美團買菜食譜中家常菜、烘焙、滋補靚湯、冬季養生、應季時蔬、無辣不歡的菜譜最受歡迎。
從購物人群看,使用外賣購物的人中,有1%出生於1970年之前,是50歲以上、更偏愛在家做飯的人群,說明中老年群體也加入了"外賣掃貨團";還有36%的消費者是80後,這部分外賣用戶在過去一個月的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7%。
不過,90後依然以53%的比例牢牢佔據了外賣平臺主力軍的位置。他們推動方便麵、豆乾、飲料、膨化食品、葉菜成為過去一個月商品銷量的Top5,堪稱"宅家快樂五件套"。
疫情期間,安全是公眾關心的最大焦點。美團外賣介紹,"無接觸安心送"的服務,正在入駐平臺的永輝、家樂福、華潤萬家等連鎖品牌超市,711、羅森、屈臣氏等便利店,以及各類水果店、藥店、生鮮菜店鋪開。
數據顯示,有八成外賣訂單備註上,要求使用"無接觸安心送"。
香菜榮登國民蔬菜榜
一個月銷量接近百萬份
《大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包括蔬菜、肉食海鮮等在內的各類食材銷量的平均環比增幅達到200%,包括生菜、香菜、油菜等在內的葉菜類整體銷量最高,達814萬份。其中,香菜的銷量接近百萬份,土豆、西紅柿、洋蔥、胡蘿蔔等各自銷量與香菜處於同等量級,它們一起登上了國民蔬菜榜。
不出門也讓不少人重溫了童年「手機搶菜」的現實版。美團買菜數據顯示,宅家期間,超過60%以上訂單在中午12點前下單,其中上海市民「搶」菜最積極,早7點至8點的訂單佔比最高為30%。
因為宅著,更要吃好的。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所有食材中,海鮮類漲幅最高,魚蝦蟹比平時多賣了3.5倍,人們用外賣買到了大閘蟹、銀魚、白茅草、虎奶菇等各種食材。以美團買菜為例,購買食材的平均客單價上漲了70%。
宅家「藥上門」
口罩售出500多萬個
不能出門,用戶對健康防護的需求明顯上升。1月31日起,美團外賣聯合微脈、平安好醫生共同上線了「免費義診」,全國所有用戶都可登錄美團App進入「送藥上門」,點擊"免費義診"獲得專業醫師的免費諮詢問診。統計顯示,在線問診的高頻詞,分別是咳嗽、感冒、症狀、體溫、肺炎、藥物、口罩、飲食、抗病毒。
過去一個月中,用戶對口罩等防護類商品、家中常備各類藥品的需求,基本都是通過外賣得以實現。
《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人們通過美團外賣買走了500多萬個口罩,而為了保持健康、增加免疫力,各類維生素C銷量近20萬,感冒清熱類的中成藥也售出了20多萬。
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說,美團外賣的"在線複診"功能,解決了他們購買常備處方藥的需求。數據顯示,此類藥品在春節期間的銷售增幅達到237%。
疫情期間,普通人足不出戶,就為降低病毒傳播機率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雖然人們宅出了各種姿勢,卻映照出了極其相似的心情——齊心協力,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