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香港,享受美食那是必須的,我們先介紹一些連鎖店,這樣,親們在逛街的時候會容易碰到,價格當然也不貴。
這次介紹的是「譚仔」。Janet,2008年剛到香港的時候,在觀塘上班,中午同事會帶她去「譚仔三哥」吃飯,通常需要在門口拿號(㩒(gum)飛(fai)),所以,這家連鎖店,也有一段歷史了,而且深受港人認可。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在譚仔特別合適。故事是這樣的,譚氏兄弟於1996年在長沙灣永隆街創辦譚仔,主打雲南米線,結合四川麻辣口味,初期主要做街坊生意,後於2000年獲得蔡瀾推介,逐漸出名,而後逐步在香港各區開設分店~這是「譚仔雲南米線」。後來由於經營理念不同,譚氏兄弟於2008年分家,三哥和六弟自立門戶,另創立「譚仔三哥米線」。
兩家在香港都有50多家分店,菜式也大同小異,都很賺錢。譚仔雲南米線的銷售額是大家熟悉的翠華的四成,利潤比翠華還高,達9600萬港幣。譚仔三哥利潤也有8800萬元港幣。
今年5月Toridoll (東利多)收購了譚仔雲南米線,最近又收購了譚仔三哥米線,兩家分店共108家,終於大團圓收場;也可套用一句很經典的7-11便利店廣告語「梗有一間喺左近」,乃定有一家在你家附近之意。
Toridoll很有野心和眼光,認為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潛力雄厚,飲食習慣和香港類似,計劃拓展中國內地市場,首個據點是中國南方地區,在內地的親們很快就有口福了。
說實話,港人是出了名的「腌臢/尖腥悶」,也就是「挑剔」,對自己要求高,對別人或者飲食、飲品要求更高,譚仔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除了定價合理,還跟他們的食物選擇多(光辣都分了10種)、服務好分不開。雖然很多阿姐服務員來自內地,操不純正的廣東話,坊間稱之為「譚仔語言」也成了該店的一大特色,阿姐們不厭其煩幫客戶下單,下次親們真的要去體驗一下。
小菜也挺有特色:蒜泥白肉、尖椒皮蛋、土匪雞翼、木耳、黃瓜等。
飲品更是少不了香港特色的奶茶、檸檬茶。經常到香港的朋友、講白話的朋友一定很熟悉,凍檸茶、鹹檸七、飛沙走石(免糖和冰塊)、小甜、走冰。
怪物叔叔Justin
每周兩篇英文故事,由英語是母語的孩子王Justin叔叔或,資深英語老師Annie或,在美國讀高中喜歡跳舞的Jenny姐姐或,在多倫多讀書香港藝術體操隊的小香檳姐姐或,在香港國際學校讀書香港青少年軍成員的Kelly姐姐,還有不到6歲的Kaelan, Emily讀給大家。以及每周一篇介紹香港行山、美食、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