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的不是我,而是你兒子的妻子。——《耳光》
這句始終縈繞我腦海的臺詞來自印度電影《耳光》,一部上映便引起印度女性無限共鳴、甚至於發起女性運動的獲獎電影。而當它的片源引進中國時,沒想到中國觀眾無一例外的表示吃驚與憤怒。
這是為何?
《耳光》
如同點題的臺詞:你愛的不是我,而是你兒子的妻子。這句話在電影中出自女主角之口,她控訴的對象則是自己婆婆。《耳光》整部電影的出發點顧名思義來自一個響亮的耳光,真切的打在臉上的耳光。
男主人公在自己升職的聚會上和一夥朋友們推杯換盞,共同慶賀,而妻子也就是女主人公伴隨左右,忙前忙後,是親朋好友、父母賓客眼中的模範夫妻。當然平時生活中兩個人也很甜蜜,不像以往印度電影中壓抑和灰暗的家庭氛圍。
女主角在夫妻生活中儘量表現得賢良淑德,把老公和婆婆的日常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婆婆也待女主角十分友善,一如親生女兒。如今老公又升職,他們一家即將定居倫敦,一切事務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聚會中途,老公的領導告訴他,公司上層突然決定,將他調任倫敦的工作讓給了公司另一位空降員工。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換做誰也很難接受,況且男主人公有實力有抱負,更加不能忍受最後一步被人頂替。
當場,男主角與自己的幾位上層吵了起來,雖然講話大聲,可過程中雙方並沒有產生肢體接觸,畢竟同在一個公司又是領導,男主人公肯定要留些日後好相見的餘地。
直到女主角,也就是妻子前來勸架,全身暴怒的老公正在氣頭,看到有人拉他轉身便給了自己的妻子一記耳光,打得在場朋友們一愣,當然更楞的還是妻子。
妻子沒有想到,平日溫柔的老公居然在這樣的場合不顧自己的面子問題,敞亮的打了自己,這還是結婚幾年來老公第一次動手打她。或許是覺得尷尬,剛剛轉頭看她熱鬧的朋友們都回過頭去,繼續唱歌跳舞,吃喝玩樂,沒人再管她。
妻子愣神,杵在原地片刻,她在等,等自己丈夫的一句道歉。不過大家可想而知,這可是印度,男人的道歉豈是這樣容易得到的?
如大家預料,老公沒有道歉,妻子給自己做了足夠多的心理建設,要給自己的老公多一些世間,或許過幾日他就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而最終半個月過去,老公的生活照常進行,唯獨妻子整日還在耿懷於那個巴掌。
當然,妻子並不是說小氣,連一個巴掌都要記恨許久,她過不去檻的是:為什麼老公會打好心前來勸架的自己?為什麼怒氣不是撒在領導頭上?是不是他認為打老婆是天經地義不需要道歉?
我想妻子這連串的疑問,在印度大多數男人都會承認,在他們心中老婆就是可以打的,並且不需要道歉!
妻子鬱悶,她向婆婆吐訴心聲,可婆婆告訴她:&34;
不僅是婆婆,就連自己的親生母親也告訴妻子,不要再埋怨了,打了一記耳光而已,不久便忘了。
妻子哪裡能忘記,在她看來,從那一記耳光開始枕邊人就變得不再熟悉仿若陌生人,那個戀愛時期的溫暖學長就變成了被磨平稜角的普通人……
在她多次暗示和提醒下,丈夫明白了她的意思,可他沒有道歉,他嘗試利用各種甜言蜜語和昂貴禮物讓妻子不要再胡鬧不依不饒。
妻子沒有被這些打動,她始終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丈夫明白自己的錯誤,讓他知道打老婆不是天經地義!所以電影的最終,妻子與老公離婚了,在搬出他們豪華的別墅前,妻子對自己的婆婆說出這句話:你愛的不是我,而是你兒子的妻子……
《耳光》裡面,似乎每個人都在這看似幸福和平的婚姻下扮演著非常恰當溫馨的角色:顧家的妻子、上進的老公、體貼的婆婆、溫柔的母親,在風平浪靜之下,他們都無一例外的厚待妻子,關心妻子,可一旦這風平浪靜出現裂縫,他們又都讓妻子不要胡鬧,形成完美的對比。
當然《耳光》體現的可不僅是這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印度的問題。在大多數的印度電影中,幾乎只要一旦涉及婚姻和家庭,那麼少不了一個畫面,那就是男子扇女子耳光,這樣的暴力情節,在印度電影中被默許被容忍,是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日常,他們的生活。
據統計,印度的家暴率,其中包含拳打腳踢的&34;家暴,以及語言侮辱和肢體侮辱的&34;家暴,高達99%,而他們的離婚率卻只有0.1%,無限的接近零。
這說明什麼?說明家暴在印度就是一種常規,是潛規則,而印度女性是這些潛規則中被馴化了的、不敢反抗的奴隸。
基於印度這些令人訝異的規則和常態,一位英國教授發言:如果將來中國對印度移民合法化,那麼有數億印度女性會渴望來到中國!
的確,相比印度對女性的壓迫,中國就如同她們眼中的大同社會。中國的《婚姻法》在1950年發布,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第二年,這樣及時的頒布婚姻法足以見得中國百姓對婚姻而男女雙方的利益看重。
並且雖然中國至今也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可中國不管是女性還是男性都有大批人每天為改變這種現象奔波,全國任何一個角落如若出現重男輕女的大事件,都能被網友重視,都能被各層領導重視,女性的權力和尊嚴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相比較西方國家的&34;提倡,中國雖沒有這樣廣泛的宣傳&34;,把&34;當作口頭禪,但是卻把&34;做到了實際,落到了實處。
另外在中國,除了姓氏和血緣天生便定了,你的生命與發展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在印度可不如此,不知大家是否聽說過印度的婆羅門姓氏?
印度婆羅門是一種宗教,也屬貴族一派,他們提倡男尊女卑,幾乎生來就和印度的貧民分隔兩派。印度有著非常嚴格的種姓制,你生來的姓氏就決定了你往後要走的每一步,你只能從事先輩從事的工作,只能紮根底層,不能和貴族通婚……
種姓制的完全籠蓋,讓印度就如同一個平行世界,貧民區和貴族區永不相干。
男子尚且被這些惱人的規定限制了未來,限制了生活,女子在其中更是受壓迫,她們不出門工作,日常就是在家中相夫教子,等候丈夫微薄的工資養活,一不順心還要遭到打罵。也不是她們懶惰不願意工作,只因為印度丈夫通常不希望妻子外出拋頭露面,覺得有失自己的面子與體統!
英國教授的此番發言如此看來,還是有理有據的,中國是女性的溫室,為女性提供了一系列流程的保護。
如今,諸如《耳光》這樣的電影的開拍和上映,喚醒了不少印度女性心中的渴望,她們也是嚮往被平等對待的,嚮往沒有打罵沒有虐待的婚姻生活的。
印度的街頭上,時常有大型的女性反抗活動,女子的一些小問題也得以解決,但是反對家暴和反對種姓制的道路,艱險萬難,不知終點。
相信印度女子既然有容忍多年家暴的魄力與勇氣,定然也有等待光明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