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上,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模式,正逐漸成為網上主流的銷售模式。據報導,2019年直播經濟達到4300多億,2020年直播電商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而隨著直播帶貨的普及,一個讓人震驚的新聞出現了。10月20日的晚上,兩大知名電商主播進行了一場長達八小時的直播帶貨,他們在直播中帶貨的預估銷售額超過了78億元,相當於全國至少有三億人在他們兩個的直播間裡熬夜收看直播,等著購買他們推銷的商品,引發了網上網下的熱議。那麼在直播如此火熱的今天如何把握好直播經濟業態的新趨勢,保障直播經濟更加彭勃有序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衝啊,尾款人!」今年的購物節提前預熱,在11月1日0點掀起了第一波小高潮。如今眾多消費者紛紛走進各個直播間裡,邊看直播邊熬夜付款。對此,你怎麼看?
在各個直播間裡來來回回,邊看直播邊付款如今成為了一種潮流,這種方式不僅在疫情期間解決企業庫存積壓問題,也帶動了直播經濟的繁榮。但作為一種新興業態,直播經濟走過的時間並不長,如何讓直播帶貨真正的惠及廣大消費者,是我們當下急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1)拉動經濟增長。隨著網絡日益普及,通過直播方式進行帶貨,打破空間、時間限制,讓消費群體得以擴大,從而刺激消費,拉動了經濟快速增長。
(2)轉變消費方式。傳統的消費方式主要是消費者在各購物平臺進行比價,現如今打破傳統的方式,通過各主播推薦產品再進行購買,減少了挑選的糾結並且得到了一些實惠,大大改變了人們消費方式。
(1)主播良莠不齊。受利益影響,主播一擁而上,導致質量參差不齊,從而出現一系列消費者搶到的商品質量不佳、維權困難等問題。
(2)行業規則滯後。售後問題在買賣交易中是非常常見的,但在維權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無法律規定可依、責任關係複雜、權責邊界不夠清晰等問題。
(3)形式同質單調。當下的直播形式存在嚴重同質化,大多數主播多採用的是在直播間營造「高性價比」「熱賣」「搶購」「秒殺」等氣氛,從而刺激消費者衝動下單。
(1)強化資質審核。對於主播的資質,需嚴把主播質量關,對於不符合主播資質的,如無正規姓名、無直播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推薦物品無追溯途徑等主播,嚴格禁止開播,嚴重者可聯合網監部門進行相應處罰。
(2)提供專業培訓。聯繫專業培訓師對符合資質的主播進行前期培訓,同時直播時明確規定要求,如熟悉產品性能、使用專業術語等從而給消費者更好的購買體驗,傳遞更加積極的直播帶貨職業道德。
(3)完善行業規範。堅持以法律為準繩,制定合法合規的商業經營規則,並且嚴格落實黑名單制度。同時實施責任劃分機制,保障由進入到後續售後的整個環節始終處於一個責任分明的狀態。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