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不一般!

2021-03-01 中華家庭教育網

有個朋友一直在做公益事業,他說有一次他們給一群留守兒童集體過生日。

有一個初中的孩子,剛開始還和大家笑嘻嘻地唱著生日歌打鬧,當他一個人坐在那裡吃蛋糕的時候,臉上的淚水卻默默的一滴接著一滴。直到朋友發現,問他:「怎麼了?」他才說:「想爸爸媽媽了。從小到大就沒有人給我過過生日。」

生日是孩子成長的儀式,也是教會孩子感恩的契機,更是親子生活的痕跡。這種看似可有可無的活動,卻能在孩子心中刻下深刻的回憶。

晨起的洗漱慢慢會變成我們開啟新的一天的儀式;打掃房間不僅是清潔物品,也是為我們內心掃去塵埃的儀式;一家人出去遊玩全家福的照片總會變成我們最美的回憶……

這些看似生活瑣碎的事情,因為擁有儀式感,而展現出我們內心對生活的熱情,對生活美好的追求,對生活幸福的滿足。

對於孩子來說,儀式感是生活的痕跡,他會記起在家庭中過的生日,會記起在學校奔馳的運動會,會記起和朋友聚會時的遊山玩水……那一切的一切都是孩子回憶於生活的痕跡!

如果沒有儀式感,我們就會逐漸沉沒在生活的平淡中。生活百味,儀式感就像主動加糖的過程,讓我們在生活的平淡中嘗到一絲甜蜜;儀式感也像備菜的過程,讓我們期待著我們即將要做的菜餚有著誘人的味道。這種期待與愉悅是儀式感帶給我們生活的禮物。

有一次去朋友那裡,朋友說,孩子學校前段時間剛給他們舉辦了一個成人禮,想著孩子18歲生日也快到了,打算給他準備一個禮物。

我開玩笑地說:「是車子還是房子?你這是打算大出血嗎?」

朋友搖了搖頭,從書房的抽屜中拿出一本圖集遞給我,封面上是他們一家的全家福,上面寫著《成年禮——18歲的青春》,問我:「這個怎麼樣?」

我接過書翻了翻,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煮飯、出去遊玩、小時候的畫作、獲得的獎狀都變成了圖集的一部分,我驚訝問道:「你是怎麼收集到這些東西的?」

「就準備了一個專門的箱子,有東西隨手就往裡面扔,這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回憶,也是他成人最好的儀式吧!」

歲月流逝,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我們面前一年年長大,我們能看到孩子的容貌一點點變化,我們能看到孩子思想一步步成長,但是我們留不住那些過往,能留出的就是這麼點點滴滴的孩子成長的痕跡。

我看見圖集裡面孩子小時候、初中時和高中時畫的一家人的圖畫對比,我深感到這些儀式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那麼重要,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那麼重要!

或許以後孩子不記得他的18歲那年的其他瑣事,但他永遠都會記得在他18歲生日那天,那個叫父母的人,送給他一本屬於他自己的《成人禮:18歲的青春》,裡面記載的是他成長的故事,也是他人生新故事的開始!

三顧茅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一個細節我卻一直有困惑。劉備去請諸葛亮之前可是做足了準備: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我一直想不明白,是否有必要這麼做呢?

後來有一次,因為家裡沒有書架,妹妹的書沒地方放,於是我們就去淘了一個舊貨櫃,修補了破損的地方,調整了格局,清洗後又上了油漆,一個改裝版的書櫃就進入到了家中。書柜上放上書籍,用手機放舒緩的音樂,再添上一杯清茶,下午的時光突然變得美好!

這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古人讀書前薰沐更衣、劉備請孔明出山前的這種我們理解不了的行為,就像我和妹妹去準備這個書櫃的過程一樣,是我們對於知識、對於人才的尊敬而發自內心的感情的物化形式。

因為有了書櫃,我們經常就在那看書或工作或做作業,這樣的氛圍才是孩子在儀式感中最大的成長,也是我們教育最深刻的痕跡!

儀式感,可能是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個詞,但又往往不可或缺,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容低估。或許我們的精力有限,沒辦法事事都做到儀式感,但是我們總該要讓孩子明白,生活、學習、成長有那麼些儀式感,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似乎更豐富多彩一些!

那到底什麼是儀式感?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哪些意義?哪些是生活中較有代表性的儀式感?怎麼在教育孩子時讓家庭充滿儀式感?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直播間公益課堂由家庭教育專家講師楊華老師與您分享——《儀式感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不一般》。

一、什麼是儀式感?

二、儀式感對孩子成長意義不一般!

三、讓家庭充滿儀式感!

相關焦點

  • 75%的受訪者認為海外遊學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
    有些家長認為此舉可以從小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開闊視野,但也有家長感覺小小年紀就出國遊學容易「遊而不學」,沒什麼意義。­  青年調查曾通過民意中國網和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0%的受訪者認為海外遊學對孩子的成長有意義。對於小學生參加海外遊學,66.6%的受訪者認為要視孩子本身的情況而定,55.7%的受訪者認為要從孩子的性格、能力來評估是否合適遊學。
  • 以《奇蹟男孩》為例,探究「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就以電影《奇蹟男孩》為例,逐步探究解析"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希望能夠給家長們更多教育啟示。一、 從《奇蹟男孩》出發,看"羅森塔爾效應"對教育產生的三大效應及其意義在孩子深陷困難的時候,家長應該給出怎樣的反應?家長要和孩子怎麼樣溝通才算適宜?
  • 少兒美術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何種意義?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現在教育改革的速度越來越快 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發展方面不落後於他人 自己也卯著勁的扎進教育領域不斷探索 「2022年力爭全覆蓋
  • 黃磊為女兒慶生簡單且溫馨,孩子過生日錢不重要,儀式感很重要
    從小就大張旗鼓的給孩子是嬌慣,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給孩子過生日是嬌慣孩子?還是父母的分內之事,今天禾禾媽媽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下「給孩子過生日」這件事。01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過生日?相信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宴席或者聚會上,一般都表現的很積極,並且很開心,比平時在家乖很多,這是因為什麼呢?那就是「儀式感」。
  • 孩子過生日不吃蛋糕可以嗎?儀式感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而且,我和樓主看法恰恰相反,現代人都太不注重儀式,所以讓自己生活得兵荒馬亂,深感疲憊,卻很難發現生活的美好!一、儀式感很重要,它是生活的蜜糖,太珍貴!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
  • 電影《何以為家》觀後感,深談教育對孩子成長的現實意義!
    有這樣一個問題「除了人民享有的平等生育權,那麼我們對孩子還能享有什麼?」就對於這個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思考。今天我想借著這部電影以及一系列的問題來淺談教育孩子的一些深刻意義想法。它可以作為某種象徵意義的感覺,看上去非常精美實際上是非常廉價的的感情。當我們看完《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或許我們會說扎因真的好可憐啊,贏得了我們的眼淚。實際上個人感覺,這種商業化環境遙遠的背後一定是有很多讓觀眾認為是「可行動」的意義。
  • 兒歌對孩子成長的非凡意義:父母選好兒歌,孩子聰明又健康
    它帶給孩子的快樂和成長作用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尤其是在相關科學研究中表明,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有6項潛能天賦,其中一個便是音樂。兒歌作為音樂的一部分,對孩子的影響同樣至關重要,在孩子的早教素材中佔著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孩子嬰兒時期,兒歌幾乎就成為了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對孩子促進孩子的傾聽能力、語言說話、情感和智力開發都有著良好的作用。
  • 培養儀式感要趁早,專家坦言:逢年過節有禮物收的孩子情商高
    雖然不是富裕的家庭,但JoJo媽竭盡所能地留住JoJo每一個成長瞬間,給予每個美好時刻儀式感,讓JoJo長大之後有所回憶。專家說,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之後情商更高。培養儀式感要趁早,專家坦言:逢年過節有禮物收的孩子情商高培養儀式感要趁早,專家坦言:逢年過節有禮物收的孩子情商高。這話沒毛病,沐浴在浪漫驚喜裡的孩子,他們內心蘊含著浪漫的基因,蘊含著無盡的情趣,人因為這些情趣而變得愉悅和隨和,會設身處地的考慮周全,會有心為他人準備驚喜。
  • 從《無限》中:解讀親情的重要性以及對孩子的成長意義
    一、父母的分離,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斯特娜夫人說:「家庭應該像古代詩歌中所說的那樣,對孩子來說應該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但是只為自己著想,不替孩子考慮就輕易離婚的家庭,只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更孤獨、自卑沒有安全感。就像影片中的美代父母,他們其實很愛自己的孩子,只是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對,總是認為他們的孩子還小不懂成人的事情,婚姻的裂變從而讓造成美代叛逆的性格和不堪一擊的內心,這是一種父母對兒女愛的缺失。
  • 【親子聯盟】漫畫了解歷史、社會.賦予「今天」特殊的意義,讓孩子度過儀式感十足的一年!
    可能是吧,吃這麼多能不胖嗎?「環肥燕瘦」裡的「燕」有多瘦,竟然能在掌上作舞?皇帝都被迷得不想上班了!😂最懶惰的氣體是什麼,為什麼它「懶」還不用聽老母親的教訓?《歷史上的今天》這套日曆,分上下兩冊,歷數了古今中外歷史上每一天發生的大事,選取其中zui有梗、zui令人印象深刻的366件,並用漫畫生動地描繪出來,賦予「今天」特殊的意義,讓孩子度過儀式感十足的一年。
  • 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2020-12-21 12:15:12|來源:北京樓訊
  • 從育兒角度解析《瑪莎和熊》:探究「假想夥伴」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假想朋友"對孩子的重要性其實根據研究,幾乎每個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自己的"假想夥伴",很多父母看著孩子在跟沒有生命的物體講話時總會感到擔心和害怕,覺得孩子會不會抽離不出這樣的狀態,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人。
  • 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陪伴,只陪不伴對孩子的傷害,比你想的還要嚴重
    只要提到教育孩子,許多書籍和文章都會提到一個高頻詞彙——「陪伴」,大多數父母都知道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並未完全理解「陪伴」的含義。倩倩今年3歲,最近剛上幼兒園,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大多時候都是爺爺奶奶幫著接送孩子,好不容易遇到周末,父母與孩子約定周日到遊樂場玩。
  • 勞動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
    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增強 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
  • 協調陰陽,儀式感很重要!
    夫妻之間的儀式感很重要,譬如過重要的節日,情人節、結婚紀念日,夫妻之間有必要互贈一些禮品和慶祝一下,有人說都老夫老妻了,還這般繁文縟節囉裡吧嗦做什麼?非也!如果儀式感真的不重要,那結婚直接打個結婚證同居就可以了,幹嘛還要舉行婚禮儀式呢?因為儀式感能啟動滿滿的正能量,能帶來親朋好友們美好的祝福。夫妻之間的禮敬愛護,且不說能如古人所倡導的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 情侶之間,儀式感真的重要嗎?
    導語:情侶之間,儀式感真的重要嗎?關於儀式感這件事情,它既被重視,又常被忽略。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保持著儀式感。而情侶之間,儀式感更為重要。注重儀式感的人通常能把平淡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他們總是會想盡辦法給你製造不一樣的感覺,也許不會特別隆重,但基本上都是走心的。比如,一束漂亮的鮮花、一個深情的吻,也許並不是什麼貴重的禮物,但是卻能給讓對方從來沒有過的驚喜和感動,然後對方就會記得一輩子,專屬於你們兩個人美好的記憶。那麼,情侶之間需要哪些儀式感呢?1.
  • 鄧超孫儷甜哭眾人:儀式感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
    因為不知道頒獎結果,等等細心設立了兩個預案:一個是媽媽得獎的,一個是媽媽沒得的,一張放在左口袋,一張放在右口袋,到時候見機行事。圖片來源:梨視頻王先生說:「每年帶著兒子照一張相,其實是一件挺普通的事情,但是你要是堅持的時間長了,它的意義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 積極參加表演和比賽對孩子成長的好處
    ,從中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或改變,孩子的身心與思想,音樂會令孩子人格高尚,舞蹈會使孩子美麗健康,戲劇表演會使孩子情感豐富,學習藝術的孩子比死讀書的孩子的眼神明顯不一樣,充滿靈性、充滿想像。  三、塑造勇敢的個性,清洗恐懼害怕,解放天性  比賽活動是有舞臺的,讓孩子站在萬人中央,面對不同的眼神、表情,鍛鍊勇敢的心理,逐漸戰勝內心的恐懼,讓孩子平時的天性在眾目睽睽之下得到解放,培養孩子將來敢於面對公眾,坦然鎮靜的成熟心態!
  • 父母顏值高對孩子有什麼意義?會被誤認為是姐妹?又長見識了
    當然小lucky的父親是韓國人,顏值也不低,她的外貌完全是融合了父母的優點,因而看起來也是相當的柔軟可愛。那麼通過這兩個明星孩子的例子,我們是有一定疑惑的,父母的顏值對於孩子將來的長相到底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嗎?父母顏值高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 「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育鄰夢「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過家家」是很多孩子童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參與「過家家」遊戲的行為特質對於界定孩子心智成熟度有著極為重要的借鑑意義。且看自然界中那些食肉動物總比食草動物擁有更加敏捷的身軀、擁有更強的運動能力,在同一種群中運動能力強的個體總能佔據更有利的成長位置,而年幼運動能力發育不完整或年邁失去運動能力的個體則需要在其他同伴的庇護下生存;② 智力運動能力。人是自然界最高等級的動物群體,界定的標準並不是人類擁有最強健的體魄,而是人類擁有最強大腦、擁有最強的智力運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