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擁擠的地鐵裡什麼最可怕?

2020-12-21 澎湃新聞

夏天擁擠的地鐵裡什麼最可怕?

2020-06-18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夏天擠完一趟地鐵,最可怕的不是下車後衣冠不整、身心俱疲,而是至少半小時起算的嗅覺折磨,也許你很幸運,也許你就是那個折磨別人的人。

體味,一個讓現代人慾言又止的話題,其實在古代就有了很多解決辦法,比如:

專為秀髮打造的香蠟

細心的讀者一定從所長以往的科普中發現了,古埃及人是非常講究的,在香味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

在古埃及藝術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頭上頂著一個小圓錐,許多人推測這是一種香蠟,它會慢慢融化到頭髮中,讓身心都得到淨化。

Amarna Project

也許沒那麼神聖的教堂香火

在官方說法裡,基督教堂的薰香象徵著虔誠教徒的升天和聖人的美德,但是在衛生習慣不那麼良好的中世紀,一場宗教集會也是一次古怪氣味大賞,讓超凡脫俗的神父們也無法忍受。

生活在13世紀的天主教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表示:「這種味道令人作嘔。」為了除臭,他同意在教堂中使用薰香。

13世紀晚期至14世紀早期大馬士革的薰香器(左)

16世紀義大利的薰香器(右)

metmuseum.org

鳥嘴面具:我不是蒸汽朋克

現在用來扮酷的鳥嘴面具實際起源於可怕的黑死病流行時期,當時的人們還對病菌缺乏理解,認為骯髒汙濁的空氣會導致瘟疫。

因此醫生會用這樣的面罩來隔絕臭氣,並在鳥嘴的部分塞上有香氣的草藥,把自己保護在「安全」的氣味中。

Wikimedia

光有香味還不夠

為了時刻保持怡人的香氣,16、17世紀的歐洲人還會隨身攜帶裝著香料的小香盒,可以手拿,也可以掛在腰上。

雖然當時的貴族和窮人可能一樣臭哄哄,但是在香盒上還是可以分出差別來,這種小盒子往往用金或銀製成,上面有精細的裝飾甚至珠寶,似乎是在用樣貌的美好補償氣味的糟糕。

拿香盒的女士畫像(左);17世紀德國的香盒(右)

Musées royaux des Beaux-Arts de Belgique, vam.ac.uk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一個總是讓你避退三舍的人,請默默地把這篇文章轉發給TA,你好我好大家好。

原標題:《夏天擁擠的地鐵裡什麼最可怕?》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嗅覺,地鐵,夏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劉大壯《三號線》地鐵三號線很擁擠,擁擠到一座城市也遇不到你!
    劉大壯的歌聲就像一個失戀的人,他用音樂的形式,使聽著們引起共鳴,而許多的人聽完劉大壯的歌以後,大多數人心裡都會很壓抑,就比如今年夏天劉大壯帶來的我很好,他用他那憂鬱的嗓音讓許多人在深夜泣不成聲。喜歡要雙向,戀愛要開心,就跟劉大壯歌聲裡唱的那樣「乘坐地鐵三號線,往返兩點一線」 兩點一線的生活,彼此也會一起經歷,車頭車尾都是過客,一面之緣,沒有人合適另一個人,兩個人的溝通與理解這樣的彼此就是那個合適的人!
  • 日本地鐵裡真有一個很奇葩的職業助推員嗎?
    尤其到了夏天,女生們穿著比較單薄,跟形形色色的人擁擠到一塊兒,難免會遭遇「鹹豬手」,說白了就是性騷擾,在日本,人們管這種現象叫「痴漢」。比如,在日本最有名的一條地鐵路線叫埼京線,就是從琦玉到東京這條線路,因為「痴漢」太多而出名的。
  • 夏天的英國地鐵沒空調,無意中帶火了中國紙扇?網友:厲害了!
    驚訝的是,沒想到我們國家的摺扇真的在英國地鐵裡火了一把。說到英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工業革命時期崛起的帝國。英國早就建了地鐵,現在很多英國地鐵站都能找到當時工業革命的痕跡。而且對於生活在英國的上班族來說,地鐵方便又便宜,是大部分人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英國地鐵是沒有空調的。
  • 中國最難擠上的地鐵,每小時6萬人排隊上車,網友:死亡地鐵線!
    如果說高鐵改變了人們的長途出行,那麼地鐵一定是改變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不論在哪座城市,地鐵都擁有不亞於高鐵的流行程度。尤其是在人口擁擠的大都市裡(比如北京、上海),地鐵的準時性幾乎成為了上班族的必選!現在,但凡是有點規模的城市都在規劃自己的地鐵,不論賺錢與否,它帶給大家的便利是肉眼可見的。並不是說擁有地鐵之後就完全沒有苦惱了,在許多大城市中,穿過黃金地段的地鐵都讓人又愛又恨,擠地鐵成為了日常操作!那麼中國最難擠的地鐵線在哪座城市?網友都會抱怨自己城市的地鐵會有多擁擠,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的網友!當然口說無憑,最具說服力的還是數據!
  • 地鐵裡背coach的為什麼看不起背LV的
    如今背好包擠地鐵確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現在在北京背LV擠地鐵就和在東北穿貂騎自行車一樣自然,這是生活標配社會剛需,誰也不會因為你拎個驢高看你一眼。 但僅僅五年前,背小香風出門的白領還要計算精緻成本,思考究竟是冒著包被擠扁的風險去擠地鐵,還是出門打車,用半天的工資維持這個奢侈品應有的體面。
  • 德國人: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能把地鐵修到巴基斯坦!
    現代社會地鐵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雖然說那些熱門線路上下班的時候都非常擁堵,讓人懷疑是不是一整個地球的人都擠在了這裡,但是仍然不可否認的是它真的具有地面交通方式所不具備的便捷性,那就是不堵車。所以說地鐵的優越性毋庸置疑了吧?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一個沒有地鐵的城市是不夠現代化的,甚至可以說落後。因此一位德國人在看了很久的世界新聞之後表示,中國人其實單獨一個人的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居然能把地鐵都修到了巴基斯坦!要知道巴基斯坦可不是什麼世界級別的國家,他們的城市建設水平在世界上是排不上什麼號的。
  • 日本地鐵裡竟然有這些「潛規則」?!
    所以咱們平時擠地鐵對日本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他們那才叫恐怖像地鐵推手人員這種工作,從外往裡面塞人,沒點力氣還真不行。經常因為乘客太多,地鐵門被擠碎都是常事。可想東京地鐵瘋狂的擁擠程度,而上班族卻早已經習以為常。
  • 實拍「通勤地獄」東京地鐵...
    日均客流量1100萬人次的東京地鐵,是全世界最戲劇性的軌道交通網絡。地下鐵、JR、私鐵,40多條線路密如蛛網。天天是春運,時刻在打拼,被稱為日本國「通勤地獄」。另一位德國攝影師麥可·沃夫則以都市生活為主題拍攝了一組照片,名為《東京壓縮》。在CNN的採訪中,沃夫描述該圖集所拍景象時說道:「太可怕了。」
  • 亞洲擁擠的城市,人口密度遠超北京上海,你知道是哪裡麼
    隨著當今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各城市的人口也在逐年增加,有些報導說,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各國在路上堵車,在地鐵裡,公交車上更是人頭攢動,即使是深夜,車也不停地流著,雖然全世界都在抑制人口的增加,但是人數每年都在增加,這也是城市的根本原因,在大家的意識中,可能一致認為我國的大城市是亞洲最擁擠的城市
  • 什麼神仙運氣?男子地鐵突發癲癇,車廂裡坐著5位醫生…
    昨天,微博話題 #男子地鐵突發癲癇 車裡恰巧有5名醫生# 衝上熱搜, 事情是這樣的
  • 香港房價有多可怕?身價過億的張衛健,在香港也只能住擁擠的房子
    但是在香港就不一樣了,香港的房價是出了名的貴,有許多香港明星的家中裝修就和普通人家中一樣,哪怕是像張衛健這樣身價過億的明星,在香港也只能住在擁擠的房子裡,樸素得不像明星住的豪宅。香港房價有多可怕?這紅色的柜子與整體的裝修風格並不相同,看櫃門上的花紋也十分的像是個老物件的裝飾,也許是嫁妝裡的,不過像這樣並不在意與整體的裝修風格搭不搭配,也不去購買新的,能看出來這家人的確是樸素啊。
  • 日本地鐵始終是女孩的地獄,多數人寧可走路,都不會乘坐地鐵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它也是日本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淺草寺、東京塔、銀座、東京迪斯尼樂園、新宿等著名景點都在東京,新宿是東京最著名的商業區之一,這裡有很多購物中心和建築物,新宿御花園、文藝風情金街、歌舞伎町街等著名景點,新宿也經常出現在日本動畫中,這讓很多人對新宿充滿了嚮往,很多人去新宿旅遊的時候都會選擇坐地鐵,但是很多日本當地的女孩不會來這裡坐地鐵,原因就是這樣。
  • 可以讓人意外懷孕的日本地鐵(圖)
    1972年地鐵已經擁擠的無以復加,一位女乘客只能從窗子裡跳出來。當然這是無比尷尬的事情。1970年的日本地鐵,到今天它已經擁擠了46年。「推乘客專員」一直是地鐵最辛苦的工作。全世界所有地鐵裡人們的神態都差不多。
  • 地鐵裡的「武漢加油」四個字,讓我淚溼眼眶
    ——在不少武漢年輕人的心中,突破眼前的困境,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在太陽下走了一百米,已經開始冒汗了。口罩如同一件棉被,緊緊地捂住口鼻,溼熱壓抑。真不敢想像,到了6月的時候,如何戴著口罩上課。    今天是三個月來我第一次坐地鐵的日子。臨近黃埔站,我拿出手機,掃乘車碼,向服務員出示後,過安檢入站。也許是周末的緣故,車站的人不算多。
  • 溼熱的夏天,「出油長痘」只是第一關,最可怕的是什麼
    在梅雨季節,一個月裡幾乎是持續降雨,加上初夏的高溫,一言不合就化身人肉小籠包。體感溼熱高溫,加上出水的地板、發黴的衣櫥、橫行的蟑螂,保證你再也不想撐著油布傘走在小橋邊了。皮膚不僅能感受溫度和溼度,也會因為溫度和溼度變化而受到影響,今天我們說一說高溫高溼的情況下如何護膚。
  • 地鐵裡居然有泳池?!這個夏天的臺灣,1k+就能往返!
    天氣這麼熱,想要涼快一下的臺灣人民們,把清涼搬到了捷運(地鐵)裡。把地鐵弄成泳池的樣子,看起來好涼爽!今年臺灣的夏天,除了臺北捷運站裡,也還有不少避暑地等你去!(戳我可以查看懶人怎麼玩轉全臺灣)比如清水斷崖
  • 在人間 | 七夕花式虐狗,他跟她在地鐵裡吻別
    你好,陌生人,每天我們都會偶遇在一節封閉的地鐵車廂裡,我們擁擠著,兩具陌生的肉體彼此貼伏的如此緊密。我們面對面,臉龐感覺著彼此呼吸的溫度。人們在細長的封閉車廂裡流動和輾轉,被運輸至城市各處。像一個實驗皿,在被迫與外界短暫隔離的空間裡,地鐵上自然形成了某種生態,人與人的聯結在這裡變得微妙。從2014年開始,攝影師韓繼偉開始了一個偏個人,實驗性的項目,在每天擁擠的地鐵車廂裡,用手機以極近的距離拍攝地鐵上的陌生人。他持續地在ins發布短視頻,取名為「#Strangers in Beijing MTR」。
  • 東京地鐵能否應對2020年奧運壓力?專家:可能擠出人命來
    他的計算機模擬預測,在早上尖峰時段,奧運觀眾最大一波潮汐將與通勤上班族疊加相撞,最靠近場館的小型站點將不堪重負。東京運輸官員稱,如果地鐵車廂達到設計容量的200%,乘客仍舊擁有足夠的翻閱雜誌的空間。儘管其承認,東京地鐵每時每刻的乘客都在80萬萬以上,並預計東京高速公路的擁堵也會出現翻倍的情況。為了避免擁擠,奧組委希望通過智能程序,增加多語言標牌,並使用船隻和機器人輔助技術來幫助奧運觀眾和上班族通勤,並測試高速公路車道,並調節過境該市的汽車流量。其實,北京公交系統的手機客戶端,也逐漸引入了「擁擠程度」指標。
  • 廣州「好事將近」,一條地鐵即將通行,看看經過你家嗎?
    廣州「好事將近」,一條地鐵即將通行,看看經過你家嗎?該市的發展是成功的,不僅在其國內的其他省收集來的人口,更多的外國朋友觀,這些人在市內的建設提供了很大的力量,但該市的交通壓力將更大,但近年來,人們的口袋裡的錢增加,人們的交通工具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前,一輛自行車好,擁有現在的人們開始買了汽車,這是我國的發展,但也創造了交通堵塞的情況。
  • 從心理距離看地鐵上的撕逼
    —— 車爾尼雪夫斯基  前言  作為北上廣上班族的一員,每天早上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擠地鐵,在這麼擁擠的車廂中,還經常見到一些人發生爭執,「你擠我幹嘛「「你說什麼」「你敢再說一次」……這樣的地鐵爭執事件,基本上平均每個星期我都會遇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