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實錄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日訊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消息,7月30日,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記者會實錄如下:

劉大使: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中外記者會。

今年是中英關係開啟「黃金時代」5周年。年初以來,習近平主席與詹森首相兩次通電話,就推進中英關係及兩國共同抗疫達成重要共識。兩國政府各部門認真落實這一重要共識,積極開展多領域合作。中英雙方本應珍惜這一良好勢頭,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但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近來,中英關係遭遇一系列困難,面臨嚴峻形勢。

人們在問;中英關係怎麼了?英國媒體也在問,中英關係出現問題原因何在?是中國變了?還是英國變了?今天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沒有變,變的是英國。中英關係遭遇困難,責任完全在英方。

首先,中方堅定奉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沒有變。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和平等互利,是《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國家間關係的基本原則,是國際法與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也是中英關係的基本原則,被寫入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中國從不幹涉別國的內政,包括英國的內政,也決不允許別國幹涉中國的內政。但是,近期英方卻一再違反這些重要原則:在涉港問題上無端指責香港國安法,改變英國國民(海外)(BNO)政策,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粗暴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幹擾香港穩定與繁榮;在涉疆問題上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在雙邊和多邊渠道對中國治疆政策大肆抹黑攻擊,借所謂新疆人權問題幹涉中國內政,嚴重毒化中英關係氛圍。

第二,中方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沒有變。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和鄭重承諾。中國沒有侵略擴張的基因,沒有也不會輸出自己的模式。中國發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而不是要威脅誰、挑戰誰、取代誰。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的發展壯大只能使世界更和平、更穩定、更繁榮。而英國一些政客,抱守「冷戰思維」,與英內外反華勢力遙相呼應,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將中國視為「敵對國家」,揚言要與中國全面「脫鉤」,甚至叫囂要對中國發動「新冷戰」。

第三,中方認真履行自身國際義務沒有變。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中國是第一個籤署《聯合國憲章》的國家。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籤署了500多個多邊條約。中國始終認真履行自身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從未「退群」、「毀約」,從不謀求本國利益優先。英方妄稱中方出臺香港國安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未履行國際義務,這完全是錯誤的。《聯合聲明》的核心要義是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而香港國安法正充分體現了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闡述的對港方針政策是中方單方面政策宣示,既不是對英方的承諾,更不是所謂國際義務,「不履行國際義務」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反倒是英方不履行國際義務,違背自身承諾,改變BNO政策,暫停與香港引渡協定,擾亂香港人心,幹擾香港國安法實施,幹涉中國內政。

第四,中方致力於發展對英夥伴關係的意願沒有變。2015年習近平主席對英國國事訪問期間,中英發表聯合宣言,決定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始終將英國看做夥伴,致力於發展健康穩定的中英關係。正如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前天與拉布外交大臣通話時指出的那樣:「對英國而言,中國始終是機遇而不是威脅,是增量而不是減量,是解決方案而不是挑戰。」然而,英方近來對華認知和定位發生重大變化,出現嚴重偏差,「禁用華為」就是最突出例證。這不是英國如何對待一家中國企業的問題,而是關係到英國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英國究竟是把中國看作機遇、夥伴,還是威脅、對手?是把中國看作友好國家,還是「敵對」或「潛在敵對國家」?英方領導人多次表示要發展平衡、積極、建設性的中英關係。我們聽其言,觀其行。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向縱深發展。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經濟全球化遭遇嚴重衝擊,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中英關係?中英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二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重要成員國,都是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都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的重要使命。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中英關係,不僅符合中英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我們有一千個理由把中英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英關係搞壞。如何搞好中英關係?我認為,做到以下三點至關重要:

一是相互尊重。歷史告訴我們,只要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得到遵守,中英關係就向前發展;反之則遭遇挫折,甚至倒退。中國尊重英國主權,從未做任何幹涉英國內政的事。英方也應以同樣態度對待中方,尊重中國主權,停止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避免中英關係受到進一步損害。

二是互利共贏。中英經濟互補性強,利益深度融合,雙方從彼此合作中都獲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誰更依賴誰、誰多佔誰便宜的問題。希望英方不要受個別國家的壓力和脅迫,為中國企業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投資環境,重塑中國企業對英國的信心。在「後脫歐時代」和「後疫情時代」,中英在貿易、金融、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領域有廣闊合作空間,在維護多邊主義、促進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等方面擁有廣泛共識。英國要打造「全球化英國」,繞不開、離不開中國。與中國「脫鉤」,就是與機遇脫鉤,就是與發展脫鉤,就是與未來脫鉤。

三是求同存異。中英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不同,難免存在分歧。70年前,英國在西方大國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70年來,中英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超越意識形態差異,推動中英關係不斷向前發展。70年後的今天,中英關係更加豐富、更加深入,不是你輸我贏的「對手關係」,更不是非此即彼的「敵對關係」,而是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我們應當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管控和處理好雙方分歧,不讓反華勢力和「冷戰分子」「綁架」中英關係。

我常說,只有擁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列顛」才是名符其實的「大不列顛」。無論是1950年英國在西方大國中首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與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還是英國選擇加入亞投行、與中國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英國在關鍵歷史節點,都頂住外部壓力,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抉擇。現在,中英關係再次處於關鍵歷史節點。我希望,英國政治家和各界有識之士,認清國際大勢,排除各種幹擾,把握時代潮流,做出符合中英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抉擇。

謝謝大家。

下面,我願回答大家的提問。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劉大使,如你所說,最近幾周,英中關係由於香港、華為、新疆問題明顯惡化。在這個過程中,上周我們看到,你以及好幾位中國政府代表均威脅稱英方將承擔嚴重後果、中方將採取反制措施或反擊行動。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反制措施。你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些措施是秘而不宣的,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劉大使:首先我要澄清,我們從未威脅任何人。那些認為我的話是威脅的人是在斷章取義。正如我所說,中國希望成為英國的朋友和夥伴。但如果不想和中國做夥伴、做朋友,把中國視為「敵對國家」,就將付出代價。什麼代價?很簡單,你將失去把中國視為機遇和朋友所能得到的好處,這也是把中國當作「敵對國家」帶來的必然後果。

關於反制措施,我相信你已經看到,英方宣布將改變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政策後,中方也作出回應,宣布考慮不再承認BNO護照為合法旅行證件。這完全是因為英方行動違背了其在1984年備忘錄中的承諾。當時英方明確承諾不給予BNO護照持有者在英居留權,在此基礎上中方承認BNO護照為合法旅行證件。現在英方違約在先,中方必須作出回應。

此外,英方還無限期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定,損害了英國與香港司法合作的基礎。中方作出回應,宣布香港暫停與英國的引渡協定和刑事司法互助協定,這是因為雙方司法合作的基礎遭到破壞。

天空新聞臺記者:關於香港,近幾天,根據新的國家安全法,一些人因為在網上發表評論被拘捕。今天,還有些「民主運動人士」被取消參加選舉資格。這些情況是否印證了英國關於國家安全法破壞香港自由的擔憂?關於新疆,你是否願意澄清幾周前接受BBC採訪時所看到視頻?據歐洲安全部門消息稱,那些帶著手銬腳鐐、被剃光鬚髮、身著囚服的人是維吾爾族人。他們為什麼被押送?為什麼受到如此待遇?

劉大使:香港國家安全法是為了堵住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漏洞。香港回歸23年來,一直沒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我們也看到去年香港遭遇的情況。一些人空談「一國兩制」,我們卻看到「一國」受到侵蝕、陷入危險之中。中國中央政府和全國人大及時通過並實施香港國安法,堵住漏洞,根本不存在所謂破壞言論自由的問題。

國家安全法明確規定,基本人權將得到充分尊重。該法只針對極少數妄圖破壞國家安全的罪犯,明確列出4類犯罪行為。如果你沒有這幾類犯罪行為,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依然享有言論自由、遊行自由、示威自由。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會改變,獨立的司法體系包括終審權不會改變。國家安全法將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也因此得到香港民眾的廣泛支持。有300萬香港市民籤名支持國安法,因為他們都希望香港能有一個安寧、繁榮、穩定的環境。關於你提到的涉疆問題,我一會兒再回答。

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劉大使早上好。你剛才提到中國將不承認BNO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從實踐上看,這對香港居民來英意味著什麼?現在中英兩國相互間的信任和善意已大幅減少,你認為應該如何重建?

劉大使:中國沒有做任何損害中英互信的事。我說過,我們將英國視為夥伴和朋友,想要推進中英關係「黃金時代」。今年是中英關係「黃金時代」五周年,雙方本應進行慶祝。但遺憾的是,英方卻無端指責香港國家安全法、幹擾該法實施、幹涉香港事務,損害中英互信。

我在開場白中已經闡明,中英關係的出路在于堅持三個原則: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政、平等相待。我們承認存在分歧,但雙方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處理分歧。中國無意改變英國,英國也不應該試圖改變中國。我們的合作基礎和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英都是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我們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的重要使命,我們之間有廣泛的共同議程。

關於你提到的具體問題,由於英方違背了其關於BNO的承諾,我們不得不採取措施,不承認此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

路透社記者:謝謝大使。我想問一個比較宏觀的問題。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已將中國作為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敵人。你認為中國和西方是否已在進行「新冷戰」?有人說,中國近年來更加強硬,引起美國不安,你如何評價?謝謝。

劉大使:我認為你已經回答了你自己的問題。中國並沒有變得更強硬,而是太平洋對面的國家想對中國挑起「新冷戰」,我們不得不做出反應。我們不希望打「冷戰」,我們不希望打任何戰爭。當美國對中國掀起「貿易戰」的時候,我們就說「貿易戰」沒有贏家。我們主張接觸,雙方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現在我們仍願與美方進行接觸。但是,美國國內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不斷惡化,美國想把中國當作「替罪羊」,把自己的問題都歸咎於中國。

大家知道,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我在美國常駐兩次,5次近距離觀察美國大選。人們說,在大選年美國政客為了贏得選票口不擇言。我覺得今年他們不僅口不擇言,而且不擇手段,包括將中國作為敵人。他們認為需要對中國發動「冷戰」,但中國對此不感興趣。我們一直向美方表示,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中國是美國的朋友和夥伴;美國的敵人是病毒。我希望美國政客能將精力放在抗疫和拯救生命上,而不是專注指責中國。

中央電視臺記者:大使上午好!我的問題是,英國工商業聯合會總幹事近日在《金融時報》撰文稱,中英合作使英方獲益巨大,英國無法承受單方面與中國減少往來的代價。但正如你剛才所說,一些英國政客對此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你對此怎麼看?如果允許,我還想再問一個問題。你近期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曾看過相關視頻和圖片,你也曾多次闡明中方在新疆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但西方媒體在這個問題上還是不斷指責中國。你對此有何評論?

劉大使:我在開場白中講過,中英關係是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我非常贊同英國工商業聯合會總幹事的觀點。有人說中國從雙邊關係中獲益更多,我認為這有違事實。

我可以用一系列數字來說明:1999至2020年,英國對華出口增長約20倍;自我擔任中國駐英大使以來,中英雙邊貿易額翻了一番;在過去十年,中國對英投資增長約20倍。這兩個「20倍」很能說明問題。

中英經貿關係為英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此外,中國遊客每年赴英旅遊,也為英國帶來1.1萬個就業崗位。英國還是接收中國留學生最多的歐洲國家,這些學生在英求學獲益匪淺,同時他們也為英國發展做出了貢獻。劍橋大學研究表明,中國赴英留學人員在英各種開支,僅在2018年就給英國創造1.7萬個就業崗位,更不要說華為公司為英國電信產業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中國企業還參與中英法三方共同建設的英國核電項目,我認為這一項目符合英國自身利益,能幫助英國實現2050年「零排放」的目標。但在那些「冷戰鬥士」眼中,這個項目卻是下一個攻擊目標。我希望這些英國政客能客觀看待中英關係,認識到它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關係。

關於新疆問題,現在有太多的謬論和謊言,可謂「世紀謊言」。不僅如此,一些西方國家利用新疆問題大肆抹黑攻擊中國、幹涉中國內政。很遺憾,英國也難辭其咎。因此,我願借今天的機會揭穿謊言、澄清事實,向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新疆。

首先,所謂新疆問題根本不是什麼人權、民族、宗教問題,而是反暴恐、反分裂、去極端化問題。上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9·11」事件之後,「三股勢力」在中國新疆地區製造了數千起暴恐案件,造成大量無辜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其中,震驚世界的新疆「7·5」事件(2009年)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傷。面對嚴峻形勢,新疆自治區政府依法打擊暴恐活動,同時重視源頭治理,積極推進去極端化工作。這些措施十分有成效,確保新疆3年多未發生一起恐襲事件,最大限度保障了各族人民的生命權、健康權、發展權等基本權利,得到新疆各族人民廣泛支持和衷心擁護。

這些措施為全球反恐事業作出積極貢獻,得到國際社會積極評價。2018年底以來,聯合國官員、外國駐華使節、有關國家常駐日內瓦代表、媒體記者和宗教團體等70多批團組、90多個國家的1000多人赴疆參訪,他們紛紛稱讚新疆反恐、去極端化做法符合聯合國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基本人權的宗旨和原則,值得充分肯定和學習借鑑。2019年10月,60多個國家代表在第74屆聯大三委會議期間發言稱讚新疆人權進步。今年7月,46個國家代表在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上作共同發言,支持中方在涉疆問題上的立場和舉措。

為幫助大家認清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在新疆造成的危害以及開展反恐、反分裂、去極端化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現在播放一段視頻。

第二,新疆「教培中心」根本不是什麼「集中營」或「再教育營」,而是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的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這一舉措旨在根除極端主義、防止暴力恐怖活動升級,符合《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等一系列反恐決議的原則和精神,本質上這與英國設立的轉化和脫離項目(DDP)、美國推行的「社區矯正」和法國成立的去極端化中心沒有什麼區別。受極端主義思想影響以及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人員參加教培中心培訓,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知識、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去除極端化思想,掌握勞動技能,不僅使這些學員結業後重返社會,做守法公民,而且自食其力,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教培中心嚴格貫徹落實中國憲法和法律關於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原則,充分保障學員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嚴禁以任何方式對學員進行人格侮辱和虐待;充分保障學員人身自由,實行寄宿制管理,學員可以回家,有事可以請假;充分保障學員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各項規章制度、課程表、食譜等均同時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充分尊重和保護不同民族學員的風俗習慣,為少數民族學員免費提供各種清真飲食;充分尊重和保護學員宗教信仰自由,信教學員回家時可自主決定是否參與合法宗教活動。

現在我們播放一段教培中心學員的視頻,聽聽他們講述教培中心的真實情況。

第三,在新疆問題上,不能讓謊言與污衊橫行,不能讓傲慢與偏見充斥頭腦,而要用事實與真相說話,用客觀與理性評判。下面,我願用事實揭穿西方媒體「廣為流傳」的四大謊言:

一是謊稱「新疆近百萬維吾爾人被拘押」。事實上,這是兩個反華機構或人員炮製的謠言。幕後黑手之一是美國政府支持的「中國人權捍衛者網絡(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CHRD)」,它僅僅通過對8名維吾爾人的採訪和粗略估算,就得出「新疆地區2000多萬人口中,10%的人被拘押在『再教育營』的荒謬結論」。幕後黑手之二是受美國政府資助的極右翼原教旨主義基督徒鄭國恩,他在《中亞調查》雜誌上發文稱,「據估計,新疆在押人員總數超過100萬」。據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灰色地帶」披露,鄭得出這一數字,依據的是總部位於土耳其的一家維吾爾流亡媒體組織——Istiqlal TV的一篇報導,而Istiqlal TV根本不是一家新聞組織,而是推進分離主義、極端主義的組織。鄭本人則自認「受上帝的引領」,肩負著反對中國的「使命」。

最近,我在接受BBC「安德魯·馬爾訪談」節目時,馬爾先生播放了一段經所謂西方情報機關和澳大利亞專家確認的視頻,以此說明大批維吾爾人被拘押。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視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這是新疆喀什看守所(Kashi Detention House)集中轉運服刑犯人的場景,根本不存在所謂大批拘押維吾爾人的問題。中方打擊犯罪從不與任何民族、宗教掛鈎。司法機關押送服刑人員屬於正常司法活動,不容歪曲和抹黑。

二是謊稱「新疆強拆清真寺」。事實是,目前新疆共有清真寺2.44萬座,平均每530位穆斯林就擁有一座清真寺,比例高於一些穆斯林國家,也高於英格蘭地區人均擁有教堂數量。被誣稱「拆除」的葉城縣加米清真寺、和田艾提卡爾清真寺等根本未被拆除,而是被修繕後重新使用,編造謊言的人用清真寺危房的圖片來支撐其謊言,但不會展示清真寺修葺一新的照片。現在,讓我們用修葺一新的清真寺的照片來揭穿謊言。

三是謊稱「新疆強制絕育」。事實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擁有13個世居民族,2500萬各族人民和睦共處。中國政府始終一視同仁地保護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各族人民合法權益,人口政策長期以來對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少數民族更為優待。1978年至2018年,新疆地區維吾爾族人口從555萬增長到1168萬,整整翻了一番。

關於網上那些宣稱維族人「受迫害」的視頻,新疆方面已經多次揭穿了這些人的身份,他們有的是從事反華分裂活動的「東突」分子,有的是美西方反華勢力培植的「演員」。他們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他們中有些人在疆內的親友已經直接站出來闢謠,駁斥了他們的謊言。

我接受BBC「安德魯·馬爾訪談」節目採訪時,馬爾先生播放了一段「訴苦者」的視頻,真實情況是:這位女性名叫早木熱·達吾提(Zumrat Dawut),謊稱「被強制絕育」。但她的姐姐和哥哥去年11月公開揭穿其謊言,她從來沒有進過教培中心;她生第三個孩子時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因此做了手術,根本沒有「被強制絕育」。讓我們看一下她姐姐和哥哥接受採訪的視頻。

四是謊稱「新疆存在大規模強迫勞動」。事實上,這是另一黑手憑空捏造出來的。長期接受美國政府和軍火商資助的「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3月炮製所謂《出售維吾爾族人》報告,將南疆貧困民眾前往內地務工就業、脫貧增收的自發性行為,歪曲為「強迫勞動」。此後,「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將這一謬論作為「依據」,炮製《全球供應鏈,強迫勞動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報告,進行大肆污衊和誹謗。現在讓我們放一段視頻揭穿他們的謊言。

我們中國人常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美。當前,新疆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民生不斷改善,文化空前繁榮。新疆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享受著充分的生存權、發展權,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正常宗教活動受到法律保護,新疆處於歷史最好發展時期。任何謠言都不能抹殺新疆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的事實,任何圖謀都不能干擾新疆發展繁榮的進程。希望大家不要聽信反華分子的謠言,不要聽信反華政客的蠱惑。我們敦促英國政府全面客觀看待新疆發展成就,停止在新疆問題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停止利用新疆問題幹涉中國內政。我們也希望英國媒體摒棄傲慢與偏見,客觀、公正地報導新疆,讓英國民眾了解一個真實的新疆。

獨立電視臺記者:請問劉大使,中國是否允許聯合國人權高專署派團,在不受中國共產黨幹擾的情況下,獨立訪問新疆,到剛才視頻裡展示的那些地方,親眼看看發生了什麼?

劉大使:自2018年以來,已經有幾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000多名外交官、記者和代表訪問了新疆。我們歡迎人權高專訪問新疆,這個邀請長期有效。

我們反對的是別有用心的所謂「獨立調查」,這實際是企圖借新疆問題幹涉中國內政。新疆的大門是敞開的,每年迎接成千上萬的遊客來新疆旅遊、參觀。我們歡迎所有善意、客觀、不持偏見的人士訪問新疆。

美聯社記者:劉大使,你曾經在美國長期工作過,請問從川普政府的一系列言論和威脅來看,你是否認為中美關係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

劉大使:我希望不是這樣。中國仍然相信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利益。中國無意破壞中美關係,中方將繼續努力與美方保持接觸。

但我也在很多場合說過,探戈需要兩個人跳,一個巴掌拍不響。我認為,支持中美關係的民意基礎仍然十分廣泛。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以來,中美雙方始終致力於建立基於共同利益的中美關係。這種共同利益基礎仍在,中美關係在美國民眾中的民意基礎仍在。當美國國務卿發表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新冷戰」宣言後,我們看到很多美國人站出來批評這種論調,他們對美國政府將中美關係引入歧途憂心忡忡。

所以,我不認為中美關係已經「沒有回頭路」,將中美兩國聯繫在一起的根本利益仍在,很多美國有識之士仍在努力維護中美關係的基本盤。我希望人們最終能回歸理性。

新華社記者:華為一直聲稱自己是一家獨立的私人控股公司,與中國政府沒有隸屬關係,那為什麼中國政府不遺餘力地維護華為?如果中英關係持續惡化,兩國會否像當年的中日關係一樣,陷入「政冷經熱」的局面?

劉大使:關於華為,我剛剛在《南華早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我不是為自己的文章作廣告,而是希望大家能花些時間讀一下。英國政府決定禁用華為後,我努力向英國主流媒體投書,因為這個問題對英國很重要。英國公眾需要了解問題的全貌。但不幸的是,英國主流報紙都表示不能刊登我的文章。我已在英國工作10多年,算是領教了什麼是英國標榜的「新聞自由」。他們非常直白地告訴我,只願刊登有利於報紙銷量的文章。因此他們不願刊登我關於香港的文章,不願刊登我關於華為的文章。我不得不讓我的文章「飛越」萬裡到香港《南華早報》發表,當然《南華早報》在英國也有不少讀者。我的文章主要觀點是,拒絕華為就是拒絕機遇,就是拒絕增長,就是拒絕未來。

關於華為與中國政府的關係,首先,正如我在開場白中所說,華為問題不是一家中國公司的問題,而是關乎英國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是將中國視為機遇,還是威脅?是把中國作為夥伴,還是競爭對手?這是一個必須做出選擇的根本問題。

第二,任何政府都應維護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這一點不僅中國政府如此,英國政府也一樣。我在英工作10年間,清楚記得英國領導人和政要是如何為英國企業說項的。我記得英國首相在接待中國領導人訪問時,不忘推銷帝亞吉歐項目,堅持訪問期間能夠籤署有關項目。我記得英國財政大臣努力向中方推銷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發動機,堅稱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生產的發動機比包括美國通用電氣在內的其他任何國家的產品都好。我還記得英國商業大臣為了推銷英國鋼鐵公司專程訪華,最終促成中國敬業集團收購英鋼,並同意在未來10年投資12億英鎊實現英鋼轉型升級。

我認為,一國政府維護本國企業權益無可厚非。一些「冷戰鬥士」借中國政府努力維護本國企業權益來證明華為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並以此作為攻擊華為的理由,這是非常荒謬的。中國政府對每一家中國企業都一視同仁。我們希望華為在英國取得成功,實現雙贏。所以,在英方宣布禁用華為那天,我說,這一天對華為是黑暗的一天,對中英關係也是黑暗的一天,對英國則更是黑暗的一天,因為英國將錯失成為5G領軍者的機會。

關於中英關係會否「政冷經熱」,我認為政治和經濟密切相關、很難完全分開。我們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條件才能進行合作。我說英方關於華為的決定對中英關係是黑暗的一天,是因為這一決定破壞了中英互信,損害了英國信譽。在英國宣布「禁用華為」後,我與在英中資企業舉行了網上座談,中資企業都表達了他們的擔憂和關切,因為這不僅涉及安全風險,也包括投資風險。我們無意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但是信任和信譽在國與國關係中至關重要。

謝謝大家。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實錄
    2020年7月30日,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駐英使館通過劉大使社交媒體帳號對記者會進行全程直播。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路透社、美聯社等對記者會進行了直播報導。BBC、天空新聞臺等媒體在各自電視臺和網站進行了廣泛報導。  記者會實錄如下:  劉大使: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今天的中外記者會。
  •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中英關係遭遇困難責任在英方 中國沒有變,變的...
    本文轉自【中國駐英大使館】;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2020年7月30日,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在使館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韓國、寮國駐英大使,歐盟、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墨西哥、阿根廷、緬甸、巴西、沙特等國駐英外交官,以及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蘇婉玲等出席。駐英使館通過劉大使社交媒體帳號對記者會進行全程直播。CGTN、路透社、美聯社等亦對記者會進行了直播報導。BBC、天空新聞臺等媒體在各自電視臺和網站進行了廣泛報導。劉大使在開場白中表示,今年是中英關係開啟「黃金時代」5周年。
  • 記者會實錄全文!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中英關係遭遇困難責任完全...
    每經編輯:胡玲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8月1日發布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實錄。2020年7月30日,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針對英國近期粗暴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在涉疆問題上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嚴重毒化中英關係氛圍的種種行為,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周四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中英關係,強調中英關係遭遇困難,責任完全在英方,英方近來對華認知和定位發生重大變化,出現嚴重偏差,「中國沒有變,變的是英國」。圖片來源: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記者會實錄如下:劉大使:大家上午好!
  • 劉曉明發表告別講話
    劉曉明說:「今天,我和夫人胡平華將結束任期,離開英國。持節英倫11年,我成為中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駐英使節和駐外大使,深感榮幸和珍惜。在此,我謹向關心與支持中英友好的朋友們,向為我履職提供支持和幫助的朋友們,致以誠摯謝意!」「英倫歲月將成為我最珍貴的回憶。
  • 英國末任港督聲稱香港修例破壞中英協議 中國駐英大使回應
    2019年6月21日,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接受英國天空新聞臺時政欄目《政治新聞綜述》(All Out Politics)主持人博爾頓直播專訪,就中英關係、中英第十次經濟財金對話、香港問題等闡述中方立場。專訪實錄全文如下:主持人:這裡是天空新聞臺「政治新聞綜述」節目。本周,中國高級別代表團到訪英國,雙方籤署了價值超過5億英鎊的貿易協議。
  • 劉曉明大使出席中英合拍紀錄片《中國的寶藏》推介會
    9月18日,劉曉明大使出席在駐英國使館舉辦的中英合拍紀錄片《中國的寶藏》推介會。
  • 中國駐英大使稱如果英國禁止華為就是與中國為敵?趙立堅:斷章取義...
    【環球網綜合報導】2020年7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部分實錄。英國天空新聞記者:中國是否就華為問題在向英國政府發出威脅?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稱如果英國禁止華為就是與中國為敵。這顯示出華為與中國政府過於親近。
  • 任期最長駐外大使即將離任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官網消息,當地時間1月25日,劉曉明大使和夫人胡平華舉行線上離任招待會。劉大使在會上發表題為《精誠如一,善始令終》的講話。劉曉明在演講中表示,他在英工作生活11年,有幸成為中英關係史上任期最長的中國駐英使節和中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駐外大使,他對此「深感榮幸,也備感珍惜」。劉曉明大使夫婦舉辦離任招待會。
  • ...講好故事贏得人心——劉曉明大使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
    劉曉明大使步履矯健,目光堅定,跨過波特蘭大街,穿過各路記者的「長槍短炮」,走進BBC旗艦高端訪談節目《安德魯•馬爾訪談》(The Andrew Marr Show)演播室。一位著名政治評論員後來觀看劉大使舉行的中外記者會,再次聯想起《安德魯·馬爾訪談》。他寫道:「不論馬爾使用什麼招數,劉大使都自信比他更勝一籌。」   有的觀眾仗義執言,表達對反華勢力的憤怒與不滿。來自英格蘭中部的一位觀眾說,「絕大多數英國民眾都想與中國保持良好穩定的關係。美國政客為了自身利益,將中國立為假想敵。最近關於華為的事件彰顯了美國的霸凌主義。」
  • 劉曉明警告英國:不要追隨美對華新冷戰,中國不承認香港BNO護照
    據央視新聞,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當地時間30日在倫敦使館召開新聞發布會,並通過社交媒體對公眾直播,揭批了西方某些媒體和反華機構為詆毀中國政府而聯手製作的一系列涉疆假新聞。金融時報就此報導說:「中國警告英國,不要讓「冷戰鬥士」綁架北京和英國之間的關係,在兩國外交爭端中繼續煽風點火。」劉曉明表示,英國幹涉和妨礙中國在香港實施國安法,以及禁止華為參與英國5G建設的舉動,已經嚴重汙染了中英關係的氣氛。
  • 中英關係重新走向美好?英駐華大使離任前釋放和緩信號
    編輯:虎威軍 校對:查爾斯 英國駐華大使近日表示中國仍將是英國的密切夥伴。中英關係在過去一段時間遭遇了不少障礙,包括BNO護照和禁用華為。駐華大使的態度放軟,引起許多人的關注,是否意味著中英關係將會重新走向美好?
  • 劉曉明大使因涉港問題被英外交官員「召見」?大使本人回應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1月18日電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消息,11月17日,劉曉明大使出席英國中國商會、48家集團俱樂部、英中貿協、英中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線宣介會,發表題為《把握新機遇,注入新信心,開啟新徵程》的主旨演講並回答提問。
  • 劉曉明大使演講中文對照全文:《激揚青春夢想,共促中英合作》
    劉曉明大使在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激揚青春夢想,共促中英合作》
  • 創新永無止境,合作沒有終點——劉曉明大使訪問曼徹斯特大學側記
    12月18日,在綿綿冬雨中,劉曉明大使和夫人胡平華女士來到曼大進行訪問。為了迎接中國嘉賓,羅思韋爾校長特意選了一身紅色外套,在歡迎隊伍中格外搶眼。劉大使夫婦一下車,羅思韋爾校長便熱情地與大使夫婦握手,並發現大使夫人胡平華女士身著曼大代表色--紫色外套,賓主雙方都對這種無言的默契備感親切。
  • 劉曉明大使就中國全國人大關於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決定向英國...
    11月13日,劉曉明大使會見英國外交發展部常務次官巴頓,堅決駁回英方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決定的無端指責,並就英方錯誤言行闡明中方嚴正立場。  劉大使指出,英國外交發展部高官近日多次無端指責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決定,公然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劉大使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有權對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實施過程中有關憲制性問題作出決定,其法律效力和權威性不容挑戰。
  • 第三屆中英高層次人才交流大會在線上舉行
    人民網倫敦10月31日電(記者 強薇)10月31日,第三屆中英高層次人才交流大會在線上舉行,來自國內外的40餘家高層次、重量級企業與機構共提供就業崗位2000餘個,助力中英人文交流,促進高層次才智的國際流通與成果轉化。
  • 劉曉明大使在英中貿易協會秋季招待會上的致辭:《再接再厲,共創中英合作美好未來》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我的老朋友沙遜勳爵,感謝你在擔任英中貿協主席期間,勤勉工作,銳意進取,推動中英經貿合作結出累累碩果,為中英關係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你雖然即將卸任英中貿協主席的職務,但我希望並相信,你會繼續關心中英關係,並為之做出積極努力,我們仍需要你的智慧和卓見。
  • 港媒:香港疫情記者會明起改在網上舉行,減少病毒傳播風險
    環球網1月3日消息,港媒1月3日消息稱,香港衛生署表示,由明天(4日)開始,將用視頻會議軟體在網上舉行疫情記者會,以便在衛生防護中心大樓有效地落實社交距離措施,並儘量減低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
  • 英駐華大使釋放和緩信號:「港獨」不是選項 英願與中國深化合作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白雲怡 陳青青】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19日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英方認為「港獨」絕不是解決香港問題的選項,並譴責在這座城市中任何形式的暴力。不過,她並未正面回應記者提出的英方對「港獨」分子欲在英國成立「流亡議會」持何態度的問題。
  • 劉曉明大使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旗艦節目「安德魯 馬爾訪談」直播專訪...
    2020年7月19日,劉曉明大使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旗艦高端訪談節目「安德魯 馬爾訪談」(The Andrew Marr Show)現場直播專訪,闡述中方在香港、華為、新疆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專訪實錄如下:  馬爾:歡迎大使先生。我想首先談談香港的情況,在香港,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和言論自由是否仍然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