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剛:最大夢想是做讀書節目,講《聊齋》避開聶小倩

2020-08-13 新京報

正在優酷播出的《故事剛剛好》是一檔以張紹剛為主講人的讀書類脫口秀,本季的主題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目前豆瓣評分已經達到8.3。張紹剛一改在其他綜藝節目中的毒舌姿態,像是一個「說書人」講解著文言文版的《聊齋》。張紹剛說,蒲松齡雖是個憤世嫉俗的文人,但對人情世故的把握極其精準,也因為人性的共通,讓他書中對人性的諷刺和挖苦,在300多年後的今天依舊生動寫實。而其中的很多故事在不同的時候讀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節目的最後一期《祝翁》,有的人會覺得溫暖,也有人會覺得結局殘酷。

節目海報

為什麼講「聊齋」

《聊齋》或是中國古典名著中被誤讀最多的一部

在張紹剛七、八歲的時候,父親來北京出差買了一本《白話聊齋》,那是他第一次讀聊齋故事。工作以後,他開始看聊齋的原文,特別喜歡古文的文字之美。《聊齋》對張紹剛最初的吸引也正是來源於文字之美,是文字的考究和大膽,而不是其中的狐仙鬼怪。在張紹剛看來,蒲松齡不僅是一名優秀的講故事說書人,更是優秀的作家,「他把民間的傳說用文學的方式呈現出來,必須得做到一件事,就是文字要考究。」張紹剛用《畫壁》舉例,文中點題的四個詞「幻由心生」,對自己虛幻的期待,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幻由心生』多少話都包含在裡面了,我覺得太了不起了。」

關於《聊齋志異》的故事,不少人如同張紹剛一樣從小就讀過,由聊齋改編的影視作品也有很多經典之作,比如《倩女幽魂》《畫皮》等。張紹剛之所以選擇講《聊齋》,一是因為它國民度高,沒有門檻,二是在張紹剛眼中,《聊齋》或許是中國古典名著中被誤讀的最多、閱讀效果偏差最大的一部,大家對「聊齋」很容易留下刻板印象,「《聊齋》不是寫狐仙鬼怪的,《聊齋》就是寫人的,把人變成狐仙鬼怪,來對社會的世俗人情做很多表達。」所以,張紹剛的「話說聊齋」,在古文賞析的同時,還做到了以古喻今。這些來自明末清初的精怪的故事,借的是狐仙鬼怪的皮,但它描寫的是人間百態,除了解讀與翻譯外,還多了一層頗具現實意義的啟示。

節目海報

怎麼講「聊齋」

避開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聊齋志異》是一本文言短篇小說集,小說集裡共有短篇小說491篇,有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有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還有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書中最廣為流傳的還是其中大量「人鬼」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包括花妖狐媚,但她們都勇敢追求自由的愛情。在將近500篇故事裡面,得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大家不熟悉的,張紹剛就在這三分之二中選取了12篇故事做了12期節目,特意避開了「畫皮」、「聶小倩」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其中只有《罵鴨》的傳播度高一點。節目第一期講的是《綠衣女》。《綠衣女》的故事並不大眾,但故事內容卻不複雜,還是典型的聊齋式開篇。于姓書生深夜苦讀,綠衣女子意外到訪。原來綠衣女原身是一隻綠蜂,因為歌聲吸引了蜘蛛前來,奄奄一息之際,書生趕到,救下綠蜂,帶回房內。這個故事的結局,沒有喜聞樂見的「綠蜂為報恩以身相許」結局,而是在綠蜂表示完感謝後,灑脫離去。12期中最悲涼的故事是《縊鬼》,一個女的自殺了,上吊了,她什麼都忘了,忘了自己的前世,忘了自己當鬼,她每天晚上都要回到上吊的地方吊一遍,就因為上吊的那一瞬間她最美,她盛裝,每天晚上來一遍,每天晚上來一遍。

談及故事的選擇標準,張紹剛說,全書400多篇裡沒有哪一篇能夠代表《聊齋》,而節目一期時長需要控制在20分鐘以內,不能講長故事,需要念原文5分鐘能念完的體量;其次是故事性強,因為《聊齋》裡面還有一些寫風土人情的,寫自然現象的故事,講地震,講火災,講珍禽異獸,這些內容他這次都沒有選擇。

為什麼做文化類節目

最大的夢想就是做讀書節目

相較於其他綜藝節目,《故事剛剛好》沒有華麗的影棚,沒有其他嘉賓做客,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張方桌、一把椅子、一本古書,伴隨著張紹剛的講解將觀眾帶入聊齋的故事世界。《綠衣女》中綠蜂女妖對待感情的乾淨利落,解讀當代都市女性的情感思維;《局詐》中精心謀劃三年之久的「殺豬盤」,揪出「痴心」乃是大多數人被騙的心魔;《沂水秀才》中蒲松齡列出了諸多「不可耐之事」(受不了的事),看待承襲百年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節目組還將古文中的情景實體化,通過手繪漫畫的方式讓書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立體。節目中的張紹剛,與其說是主持人,不如說更像是一個「語文老師」,講解著半文言文版的《聊齋》。

節目海報

張紹剛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做讀書節目,此前他曾經主持過央視的讀書節目,因為收視率不好,節目播出時間被調到了凌晨三點多。「我的夢想已經有很多年了,但是很難實現。」以至於,有人找張紹剛做網絡直播帶貨的時候,他都說,要賣書,而且不收坑位費,也不拿提成,賣多少都是出版社的,「我願意不掙錢賣書。」張紹剛前段時間帶貨,賣過一套書,阿西莫夫「銀河帝國」裡的基地系列七本,再送一本《機器人短篇全集》,再加一本《永恆的終結》,九本書158元,據說賣了兩千多套,他很開心。

如今,張紹剛依然沒有把握,年輕人會不會喜歡讀書類節目,「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恰好平臺方又支持。雖然非常不掙錢,有這個精力我可以接其他的節目,掙錢比這個掙得多多了,但這個事我喜歡。」 優酷文化內容中心總監王曉楠表示,並不是所有文化項目都不賺錢,文化節目有一定的周期,像《曉說》以及《圓桌派》都是賺錢的。「這也給了我們信心,(文化類節目)開始的時候是艱難的,我們要去投入,正是因為內容本身的精彩,我們有堅定想去孵化它的信心。而且不一定通過12期就能夠看到回報,否則就不會說讀書人是最寂寞的人了。」

——對話張紹剛——

新京報:講聊齋的感覺很像是在聽一堂課。你也在中國傳媒大學當老師,對「當老師」這個反饋有什麼預設嗎?

張紹剛:沒有,我覺得當老師是一件特別私密的事,我說的私密指的是,老師的平臺就是老師和同學的分享,是「關上門」的事,我的學生了解我是什麼樣的就可以,公眾沒有必要知道我在當老師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就像公眾沒有必要去知道我在生活裡面是什麼樣的一樣。我不希望和任何人去分享我的私人生活,所以我沒有微博,沒有抖音號,我也沒有什麼好分享的,我在節目裡面來跟大家分享就足矣了。

新京報:之前很多人對你的爭議也比較大?

張紹剛:我知道之前有很多人罵我,我不需要給任何人做任何證明,無論你覺得我好也罷,不好也罷,每個人都有去評論別人的權利,就像我們也在評論別人一樣,不需要去說明。我也看到彈幕,「一看到他就想關」,OK,關就可以了。

新京報: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很早全面展示了自己,可能就沒有這麼多爭議?

張紹剛:生活裡面沒有如果和假設,我在每個階段做的每一件事情,在當時都是恰當的,我也不會在多少年之後去解釋當時我的所做所想。對一個人的喜歡或者討厭,都是每個人選擇的自由,我不希望去證明自己。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

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張紹剛:最大夢想是做讀書節目,講《聊齋》避開聶小倩
    張紹剛之所以選擇講《聊齋》,一是因為它國民度高,沒有門檻,二是在張紹剛眼中,《聊齋》或許是中國古典名著中被誤讀的最多、閱讀效果偏差最大的一部,大家對「聊齋」很容易留下刻板印象,「《聊齋》不是寫狐仙鬼怪的,《聊齋》就是寫人的,把人變成狐仙鬼怪,來對社會的世俗人情做很多表達。」所以,張紹剛的「話說聊齋」,在古文賞析的同時,還做到了以古喻今。
  • 高評分|張紹剛化身"說書人",帶你走進《聊齋》~
    張紹剛將聊齋故事與身邊和眼前的事做結合,將魑魅魍魎的真性情與當下職場、朋友、婚姻等熱點話題做勾連,觀照他與蒲松齡、與《聊齋》、與現實的關係。瓶子醬很喜歡優酷上的這類節目,之前超愛的《圓桌派》,四季一下子就看完了,特別喜歡。還有矮大緊的《曉說》《探世界》等等,看多了腦殘劇,換個頻道養養腦子《故事剛剛好》是一檔以張紹剛為主講人的讀書類脫口秀,本季主講的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 張紹剛新節目,傳播傳統文化《聊齋》,豆瓣評分高達8.7
    撒貝寧合作,輪流播出,也憑藉這檔節目,張紹剛被人所熟知。這些節目也都各不相同,求職類節目,音樂類,甚至女團等,張紹剛都主持的十分自然。,張紹剛原本就是一位老師,這檔節目就是把他「主持人」與「教師」身份結合,帶來一檔新的文化節目《故事剛剛好》。
  • 走開啊魔性張紹剛
    01拍案驚奇一人、一椅、一書,就聽張紹剛講。枯燥?沒正式開始前,張紹剛還是一副嚴肅的央視架勢。但嚴肅不過三秒。一張口講起羞羞臊臊的故事,那股子熟悉的吐槽感就回來了。形容女孩歌聲「婉轉滑烈,動耳搖心」,好聽。
  • 張紹剛:剛好 | 先生特稿
    張紹剛先生製作的 《故事剛剛好(聊齋篇)》,在網絡平臺一上線,一條條彈幕飛馳而過——「可甜可鹽張老師」、「張紹剛鬼版今日說法」、「這不是年輕人的節目嗎」、「我家剛剛也墮落到講故事了」、「很久沒見一本正經的張老師了
  • 《倩女幽魂》——《聊齋》裡的不合格女鬼之聶小倩篇
    要說講鬼故事,就不得不說蒲松齡老先生,這個怪老頭裝了一肚子古怪豔麗的陳年舊事,這些故事嚇壞小孩子,誘惑小青年,氣死小媳婦,很多故事還被搬上銀幕,拍成電影,也捧紅了很多明星,有名氣的比如《畫皮》、比如《倩女幽魂》等。
  • 張紹剛:分手不撕
    講理一本正經;搞笑豁得出去;只要節目效果需要,完全可以不顧形象地尖酸刻薄討人厭......但這次,張老師(謝天謝地)也太一本正經了——《故事剛剛好》一集一個小故事,講啥呢?蒲松齡《聊齋志異》。魑魅魍魎美女狐仙奇情異致……奇?你儘管衝著「奇」字來。Sir保證你帶著「雅」字走。
  • 張紹剛鬼版「今日說法」
    張紹剛製作的《 故事剛剛好(聊齋篇)》,在網絡平臺一上線,一條條彈幕飛馳而過——「可甜可鹽張老師」、「張紹剛鬼版今日說法」、「這不是年輕人的節目嗎」、「我家剛剛也墮落到講故事了」、「很久沒見一本正經的張老師了」……全是張紹剛近幾年在不斷適應的「年輕人的語態」。
  • 張紹剛,犀利點沒什麼不好
    張紹剛最近新開了一檔節目《故事剛剛好》。節目中的坐在那裡安靜講故事的他,像是一位分享人生智慧的長者——言辭犀利卻多了幾分幽默和深刻。這種系統真切的觀察研究能力就是堅持不懈的做一件事並將這件事做到極致。比如閱讀,大多數人對於閱讀基本都停留在一個看過就結束的層面,而有些人則會透過書來悟道人生,閱讀不是淺顯的翻閱而是深刻的體悟。這是讀書的意義也是探尋的意義。這就和張紹剛對犀利的極致追求一樣——深刻。
  • 聊齋志異:聶小倩(五)
    蒲松齡寫聊齋,惜墨如金,能少寫一個字就少寫一個,很少有用這麼多字描寫一個女人的。可見這聶小倩多漂亮。寧採臣看夠了,領著聶小倩來到書房裡,告訴她,你在這兒先待一會兒,我把你這事告訴我媽一聲。家裡來了個生人,這肯定要稟報一聲,雖說自己已經做主讓她留下了,可這也是對長輩的一個尊重。進去跟媽一說,媽嚇一跳。這嚇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帶來的是個鬼。
  • 聊齋志異:《聶小倩》為什麼這麼與眾不同?
    《聊齋志異·聶小倩》雖然篇幅不長,刻畫的人物也不多,卻是蒲松齡的力作。這個短篇小說,把陽剛與陰柔之美、恐怖與安寧、粗獷與細膩,糅於一體,將現實世界與鬼幻世界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絕佳的人鬼之戀,並寄託了蒲松齡這類落魄文人的理想化生活,是《聊齋志異》中最具代表性和價值的篇目之一。
  • 《聊齋》|《聶小倩》為什麼經久不衰?
    《聶小倩》算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聶小倩》的故事講得是一個叫寧採臣的讀書人在某個廢棄寺院借宿,夜間遭遇女鬼聶小倩勾引。聶小倩先是用金錢來誘惑寧採臣,而後又進行色誘。但是,寧採臣都不為所動。最終,聶小倩覺得寧採臣是一個一腔正氣、可以託付的人,於是,聶小倩告訴寧採臣自己的身份,並且希望寧採臣能夠幫助自己脫離鬼姥的控制,獲得自由。果然聶小倩沒有看錯人。最終,聶小倩復活成人,並且和寧採臣喜結連理,還有了自己的孩子。這就是《聶小倩》故事的大致內容。
  • 張紹剛轉變為說書人,新節目才播出一期,豆瓣評分高達8.7
    ,輪流播出,也憑藉這檔節目,張紹剛被人知。 這些節目也都各不相同,求職類節目,音樂類,甚至女團等,張紹剛都主持的十分自然。但是張紹剛言辭犀利,也因為「口無遮攔」被吐槽的很是厲害。,這時才讓我們想起,張紹剛原本就是一位老師,這檔節目就是把他「主持人」與「教師」身份結合,帶來一檔新的文化節目《故事剛剛好》。
  • 《聊齋之狐仙》韓國聶小倩與書生跨國戀
    繼《北平無戰事》及《情定三生》後,廣東衛視活力劇場將於12月6日起推出古裝神話大劇《聊齋之狐仙》。
  • 作精張紹剛:27歲主持《今日說法》44歲觸電網綜,如今去說書
    最近的張紹剛有點忙。上《嚮往的生活》"瘦"上熱搜;策劃《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典禮;幫《快樂大本營》選拔新主持人;......昨天,他在新節目《故事剛剛好》中又給大家講了聊齋。"張紹剛竟然不毒舌了,有點不習慣了。""確認過眼神,是張紹剛老師本人!"不少看了《故事剛剛好》的網友對於張紹剛"說書人"的新身份感到震驚。話聊齋講人情,從毒舌到梗王再到"說書人",48歲的張紹剛不就是那個正在"乘風破浪"的大叔嗎?
  • 《聊齋志異》聶小倩是寧採臣產生的幻覺嗎?
    01我們加在《聊齋志異》上的標籤有很多,蒲松齡也利用在家門口開茶館的機會搜集了大量奇聞異事悉數被收集到《聊齋志異》裡,從《畫皮》花花公子的悲劇,到《倩女幽魂》寧採臣和聶小倩的人鬼情未了,我們在影視劇中,見過太多《聊齋》裡的愛恨情仇。
  • 《畫皮》與《聶小倩》:聊齋最出名的兩篇人鬼戀,其中有何聯繫?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許多的藝術形象,人物形象生動形象,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潔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 《聊齋》中的美女那麼多,為什麼只有聶小倩的故事最受歡迎?
    作為一個天才小說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女性人物形象,但最受現代影視導演喜愛的,還是非聶小倩莫屬。聶小倩的故事被不斷搬上了大熒幕,她也成了聊齋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身在苦海卻自我覺醒,完成從惡向善的蛻變聶小倩只有十七八歲,她在月光下首次出場,蒲松齡通過在窗戶前遠遠觀望的寧採臣的視覺,寫出了她的外貌:「仿佛豔絕」,《聊齋志異》有詩化小說的美譽,用字極為精煉,此處作者僅用了四個字就寫出了聶小倩的美麗驚豔。
  • 有一種美叫聶小倩,亦稱,王祖賢
    大量影視作品的翻拍和改編,讓我們一說起《聶小倩》,大家都覺得不陌生。然而在原著《聶小倩》中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小倩到底是女鬼還是狐妖?卻很少有人知曉。原著《聶小倩》是蒲松齡文言短片小說集《聊齋志異》卷三的一則鬼故事。講述了女鬼聶小倩和書生寧採臣的一段悽美人鬼戀。
  • 王祖賢、劉敏濤等女星演繹過的聶小倩,在《聊齋搜神記》有何創新
    ——1960版聶小倩《虞美人》說起聊齋,大家最熟悉的故事當屬《倩女幽魂》,這也是影視作品改編創作最多的聊齋故事。此片的女主角聶小倩當屬最受歡迎的女鬼,衣袂飄飄,空靈豔絕,眼波流轉便捕獲無數芳心。嬰寧當然要不負眾望第一個將她介紹給大家啦。【靈將登場】「汝可是解我憂愁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