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邪不壓正》,這些競選最佳外語片的華語經典,你看過幾部?

2021-01-11 神奇的絡腮湖

日前,奧斯卡官網公布消息,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將代表中國內地電影參加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而《紅海行動》、《大佛普拉斯》也分別代表香港電影與臺灣電影,參與最佳外語片的評選。這個消息讓不少影迷興奮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觀眾的疑問。張藝謀的《影》在上映後,也是一片好評。作為「奧斯卡專業戶」的張導,今年為什麼「輸」給了姜文?

張藝謀的《影》未能出徵奧斯卡,與影片本身上映的時間有很大關係。奧斯卡組委會章程中明確規定:電影在申報國家的首映時間必須在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之間,並且至少在一家商業影院連續公映7日以上。時間的衝突,讓《影》無緣了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其實,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有不少優秀的華語電影作品被送往奧斯卡,參與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那些曾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佳作。

1959年,香港導演嶽楓執導拍攝了家庭倫理片《雨過天晴》,該片被「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送往第31屆奧斯卡金像獎,參與最佳外語片的選拔。雖然影片最終未能獲得提名,但卻成為了首部衝擊奧斯卡的中國電影。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壇,「國際電影懋業」、「邵氏電影」無疑是當時的電影業兩大巨頭。看到「電懋」衝擊奧斯卡,「邵氏」也不甘示弱。1960年,李翰祥導演拍攝了經典港片《倩女幽魂》,該片上映後備受好評。「邵氏」也趁機將該片送往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第13屆坎城電影節。《倩女幽魂》雖然在奧斯卡上備受冷落,但在坎城電影節上,卻獲得了金棕櫚獎的提名。1987年,徐克、王祖賢合作的《倩女幽魂》,就是翻拍自這部經典。

《倩女幽魂》出徵奧斯卡無果之後,李翰祥又在1963年拍攝了《梁山伯與祝英臺》。該片在第2屆金馬獎上獲得了6項榮譽,「邵氏電影」也將該片送往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最佳外語片。然而這部《梁祝》在奧斯卡上,依舊無人關注、備受冷落。

三度出徵奧斯卡,都慘敗而歸,這讓當時的香港電影人十分鬱悶。1964年,邵氏全體導演通力合作,拍攝了電影《故都春夢》,希望該片能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有一個不錯的表現。然而這部電影在第36屆奧斯卡上,再度受冷。

1964年,臺灣影壇也首次向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發起挑戰。這一年,潘壘導演拍攝的《情人石》,也被送往第36屆奧斯卡參選。不過該片和《故都春夢》一樣,都未能獲得最終的提名。

《故都春夢》的失敗,讓香港影壇的不少導演對奧斯卡心灰意冷。1965年,香港電影沒有參與香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而這一年的臺灣導演李行,卻憑藉一部《啞女情深》,對奧斯卡發起了衝擊。苦情戲的套路似乎並沒有打動奧斯卡的評委,該片也未能在評選中脫穎而出。

1966年,大導演胡金銓拍攝了經典武俠片《大醉俠》。面對票房、口碑的雙豐收,邵氏決定將這部佳作送往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參與最佳外語片的評選。該片雖然未能成功入圍,但卻在國際影壇受到了不少關注。這也為之後華語電影衝擊奧斯卡,埋下了伏筆。

1968年,香港導演唐書璇拍攝了古裝劇情片《董夫人》,並投送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坎城電影節主競選單元。影片中前衛的製作手段、故事中關於女權的深入探討,使得《董夫人》在國際影壇獲得了不少好評。在坎城電影節和奧斯卡金像獎上,《董夫人》雖然落選,但卻獲得了許多國際電影人的肯定。

進入70年代,臺灣電影、香港電影的市場開始逐漸擴大。香港、臺灣的電影人都將目光集中在了電影市場的開拓,對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競逐熱情,也開始逐漸降溫。整個70年代,臺灣電影只有1972年的《秋決》、1977年的《八百壯丁》參與了奧斯卡的評選,而香港電影也只有1976年的《瀛臺泣血》、1979年的《空山靈雨》參與評選,且這四部電影都未能娶得成績。值得一提的是,內地電影也在70年代末走向國際。1979年,《阿凡提》代表內地電影,首度參與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80年代的香港電影,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的香港電影人都醉心於票房大戰。整個80年代的香港電影,僅有1984年的《似水流年》、1988年的《七小福》、1989年的《八兩金》參與了奧斯卡的角逐。而此時的華語影壇,內地電影、臺灣電影成為了出徵奧斯卡的主力。

80年代的華語電影銀幕之上,臺灣電影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中,表現十分活躍。1980年的《六朝怪談》、1981年的《假如我是真的》、1982年的《辛亥雙十》、1983年的《小畢的故事》、1984年《老莫的第二春》、1985年的《我這樣過了一生》、1986年的《唐山過臺灣》、1987年的《桂花巷》、1988年的《春秋茶室》、1989年的《悲情城市》。整個80年代,臺灣電影每年都會推出一部作品,堅持送選奧斯卡。

而此時的內地影壇,也不甘示弱。1983年的《城南舊事》、1984年的《人生》、1986年的《孫中山》、1987年的《芙蓉鎮》、1988年的《紅高粱》、1989年的《開國大典》這六部經典,也代表內地電影參與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然而整個80年代,華語電影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中,一直表現平凡,沒有一部能成功衝出海選。

1990年對於華語電影,是意義特殊的一年。經過了21年的不懈努力,華語電影終於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取得了成績。這一年,內地電影《菊豆》、臺灣電影《客途秋恨》參與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其中《菊豆》憑絕其過硬的品質,入圍了最終評選。成為了首部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中國電影。

1991年,香港的「年代國際電影公司」策劃拍攝了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該片由內地導演張藝謀執導,倪匡之子倪震擔任編劇,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擔任監製。在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大紅燈籠高高掛》作為香港電影代表,與內地電影《過年》、臺灣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共同角逐最佳外語片獎,並再度獲得提名。

連續獲得兩次提名之後,張藝謀又在1992年拍攝了《秋菊打官司》,該片與臺灣電影《暗戀頭花園》一起,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再度發起衝擊。然而這一年的華語電影,突然恢復了以往的平靜,兩部作品均未獲得顯著成績。

1993年,臺灣電影、香港電影開始發力。這一年香港的《霸王別姬》、內地的《鳳凰琴》、臺灣的《喜宴》共同聚首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霸王別姬》、《喜宴》同時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在《喜宴》之後,李安的導演才華也開始展露,1994年他拍攝的《飲食男女》,再度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當然,這一年一同競選奧斯卡的華語電影,還有香港電影《天國逆子》。

1995年到1999年之間,臺灣影壇依舊堅持著「一年一部」的原則,將《超級大國民》、《今晚不回家》、《我的精神病》、《海上花》、《天馬茶坊》等五部作品,送選奧斯卡參展。而這期間的香港影壇,則顯得並不是那麼的始終如一,只推送了《女人四十》、《虎度門》、《香港製造》三部作品。而內地影壇,也只將1995年的《紅櫻桃》、1998年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1999年的《黃河絕戀》進行了送選。而這些作品在奧斯卡上的表現,也都平平無奇。

2000年是華語電影濃墨重彩的一年。這一年楊德昌的《一一》、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李安的《臥虎藏龍》都在國際影壇取得了不少關注。而《臥虎藏龍》、《花樣年華》、《漂亮媽媽》也代表華語電影,參加了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其中《臥虎藏龍》脫穎而出,拿下了這一屆的最佳外語片,成為了首部獲得奧斯卡榮譽的中國電影。

2000年之後,臺灣電影依舊以「一年一部」的堅持,對奧斯卡進行影片送選。然而《運轉手之戀》、《美麗時光》、《不散》、《20 30 40》、《深海》、《練習曲》、《海角七號》、《不能沒有你》、《艋舺》、《賽德克·巴萊》、《逆光飛翔》、《失魂》、《冰毒》、《刺客聶隱娘》、《只要我長大》、《日常對話》等十餘部作品的表現,卻一直平平無奇,連提名都未曾獲得。

而2000年之後的香港電影,也繼承了臺灣電影的堅持。《全職殺手》、《天脈傳奇》、《無間道》、《大塊頭有大智慧》、《如果·愛》、《夜宴》、《放·逐》、《畫皮 》、《淚王子 》、《歲月神偷》、《桃姐》、《 奪命金》、《一代宗師》、《黃金時代》、《破風》、《踏血尋梅》、《一念無明 》等17部電影,一年一部從未間斷,然而卻也是反響平淡。其中,《無間道》被好萊塢翻拍成為《無間道風雲》,拿下了4項奧斯卡大獎。而作為原版的《無間道》,卻連一個最佳外語片的提名都沒有。

2000年之後,內地電影也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加大了投送力度。然而《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雲水謠》、《築夢2008》、《梅豔芳》、《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釵》、《搜索》、《一九四二》、《夜鶯》、《滾蛋吧!腫瘤君》、《大唐玄奘》、《戰狼2》等十餘部作品,也只有《英雄》拿到了一次提名。

今年,內地電影《邪不壓正》、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香港電影《紅海行動》再度代表華語電影,遠徵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希望這三部作品在奧斯卡的評選中,能有好的表現。

相關焦點

  • 奧斯卡外語片九強沒有姜文,華語片這次又是看客
    新一屆奧斯卡外語片獎九強名單出爐,華語片卻依然只是看客。看來,想拿獎,選送機制不是重點,以質取勝才是王道。去年,奧斯卡外語片獎的提交片目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一共92部。今年也不遑相讓,一共87部。昨天,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公布名單,九強新鮮出爐。
  • 《邪不壓正》憑什麼代表中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個結果也意味著,先前言之鑿鑿的《嘉年華》以及張藝謀的《影》,包括被很多影迷列入送選願望清單的《江湖兒女》和《我不是藥神》,都徹底失去了競逐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資格。固然有遺憾,但也著實鬆口氣。對影迷們而言,相比內地往年選送的《戰狼2》《大唐玄奘》《滾蛋吧!腫瘤君》等影片,今年能夠選中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已然是莫大的滿足。只不過,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出爐 華語片這次又沒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奧斯卡一直都是華語影人心中的痛。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17日公布眾多獎項初選名單,其中入圍「最佳外語片獎」的9部影片分別是丹麥的《罪人》、德國的《無主之作》、波蘭的《冷戰》、墨西哥的《羅馬》、哥倫比亞的《候鳥》、黎巴嫩的《迦百農》、哈薩克斯坦的《小傢伙》、韓國的《燃燒》,以及日本的《小偷家族》。中國兩岸三地的3部華語片《邪不壓正》《紅海行動》《大佛普拉斯》均與奧斯卡無緣。這次落選並不意外。
  • 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名單出爐,內地選送了《邪不壓正》
    87 個國家和地區遞交了角逐第 91 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申請。內地選送的是姜文的《邪不壓正》。這是姜文第一次代表中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獎項。根據小說《俠隱》改編的《邪不壓正》內地獲得了 5.83 億元的累計票房(分帳票房為 5.49 億)。
  • 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候選名單 最佳外語片2018中國沒入選
    ­  萬眾期待的奧斯卡獎候選名單終於出爐了,其中最受關注的「最佳外語片」這一獎項裡,華語片並沒有入圍,而代表日本出徵的《小偷家族》和代表韓國的《燃燒》都在候選名單中。­  在今年10月的時候,由姜文執導的《邪不壓正》就宣布代表中國內地角逐本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獎。這也是姜文的作品第一次代表中國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姜文《邪不壓正》將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中國內地選送了姜文執導的《邪不壓正》參與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據悉,目前各國選送競爭最佳外語片的片單已全部公布,共87部角逐。中國內地選送《邪不壓正》,《羅馬》《冷戰》《小偷家族》《燃燒》等大熱片在列。奧斯卡明年1.22提名,2.24頒獎。
  • 《邪不壓正》憑什麼可以去競逐奧斯卡?
    最終,姜文導演的《邪不壓正》獲得申報資格。這應該也是他第一次代表大陸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倒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事情。只可惜,這並非他最佳的一部作品。當然了,我們選外語片選手從來不真正以質量為標準。甚至,整個過程都很神秘,標準則更加神秘。
  • 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有多強?華語片應當心服口服
    臨近2018年年末,奧斯卡官方如約放出最佳外語片9強名單。可能由於這次的熱門都太過強勁,沒有太多意外的事情發生。《羅馬》攜手《小偷家族》、《燃燒》順利入圍,《邪不壓正》等三部華語電影遺憾落選。不過,仍然有4部亞洲電影強勢霸佔近半席位。
  • 七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鞏俐出演的佔了其中三部
    話說,在僅有的七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中,鞏俐一個人獨佔三部,一起來看看吧!鞏俐三部:1991年《菊豆》、1992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4年《霸王別姬》30年前,1990年上映的《菊豆》是中國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張藝謀導演,鞏俐和李保田主演。
  • 《邪不壓正》代表中國內地衝奧 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亞洲電影...
    DoNews互娛10月9日消息(記者 邢一依)今日,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送選名單揭曉,共87部電影角逐這一獎項。中國內地選送姜文導演執導的電影《邪不壓正》(Hidden Man),香港地區則是2018年最大的黑馬《紅海行動》,臺灣地區是《大佛普拉斯》。
  • 公布2010年代最佳華語片Top20和最佳外語片Top20,你們都看過沒?
    最佳華語片Top 20:1《我不是藥神》6《大佛普拉斯》7《哪吒至魔童降世》8《賽德克·巴萊》9《少年的你>12《紅海行動》13《驢得水》14《西遊記之大聖歸來》15《親愛的》16《鋼的琴》17《十二公民》18《血觀音》19《暴裂無聲》20《相愛相親》最佳外語片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秘密
    (至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跟歐洲幾大電影節的價值差異,那是另一個話題。) 沒錯,奧斯卡的評選規則經常遭人詬病,但你不能說它沒有誠意,因為每次出「大事故」後它總會反思,並且試圖更新改善規則。對於試圖參與奧斯卡這場遊戲的參與者,最重要的莫過於弄清這些不時有些小變化的評選規則。
  • 2018年院線華語片十佳排行出爐,和你心裡想的一樣嗎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十部最佳華語上映電影,到底有哪些,他們為什麼能上榜。作者表達沒有對錯之分,走運的話可以看到像《讓子彈飛》的理解力比較直觀的片,但也可能會有《一步之遙》,《邪不壓正》這類型的片。但,為了國產電影的多元化,我們應該有作者化表達強烈的導演作品在十佳行列。
  • 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臥虎藏龍》
    截至目前,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非英語片)的華語電影,就是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除了演員陣容的強大,影片的主創人員更是不可小覷
  • 奧斯卡上罕見的中國身影:盤點那些獲得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華語片!
    從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所屬地區來看,歐洲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在亞洲方面,日本是獲得最佳外語片最多的國家,先後有四部影片獲獎。而同樣作為亞洲電影大國的中國,先後曾有7部影片獲得提名,但最終只有一部獲獎。《菊豆》,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中國電影。
  • 奧斯卡首次將最佳電影頒給一部外語片,這或許是全面變革的開啟
    《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絕對是破天荒第一遭。此前,關於本屆奧斯卡的主要預測中,很多人都說《寄生蟲》已經預定了最佳外語片,甚至拿到最佳導演也有可能,但奧斯卡最佳電影,一向是美國電影的禁臠,從來沒有任何外語片染指過。
  • BBC票選出100部最佳外語片:13部華語電影上榜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BBC票選出100部最佳外語片:13部華語電影上榜 2018-11-14 11:27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那些曾經角逐過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的華語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為奧斯卡獎中頒發給年度最佳非英語電影的獎項,提名電影應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9月間於所在地區公映。該獎僅頒給電影的導演,但被認為是對出品電影的國家的獎勵。外語片獎項的設立起始於1947年,前幾年以奧斯卡榮譽獎的形式頒發給一些優異的外國電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觀眾對奧斯卡的注意。
  • 十大最佳2018年院線國產電影,你都看過了嗎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十部最佳華語上映電影,到底有哪些,他們為什麼能上榜。第十名:動物世界上榜理由:成功的漫改商業片《動物世界》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2D動畫和真人剪輯上的結合,可以說做到了國產電影首部的位置。
  • 衝奧的《邪不壓正》,哪裡符合了奧斯卡的「正確性」?
    文/ETS編輯/龐宏波今日,奧斯卡官網公布最新名單,中國內地確認選送姜文執導的《邪不壓正》參與明年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角逐。此前呼聲頗高的《我不是藥神》落選,張藝謀《影》因上映時間不符合報名資格也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