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成都商報
近日,有市民向紅星新聞記者反映,知名生鮮零售公司尚作有機在成都的20多家門店基本都已徹底停業,店鋪已重新裝修招租,而非之前宣稱的只是停業整頓,「難道公司跑路了?」
5月22日,尚作有機突然宣布停業整頓,為期三個月。尚作有機CEO龍淼公開保證,公司一定會在三個月後開業,「如果一切順利,最早可於1個月後完成調整。」並表示已經確定有新的戰略投資人,也和供應商達成了共識,資金去向與整改過程將在公司官網和微信公眾號上公示。
如今,距離尚作有機宣布停業整頓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尚作有機的官網、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都沒有任何整頓進程內容,最新的信息仍然是5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那麼這家公司的整頓進度如何?為什麼線下門店都徹底關停了?
公司微信公眾號暫無內容更新
7月5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成都市青羊工業總部基地的成都尚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暫定7月31日
遲8月24日重新開業
記者注意到,不少尚作的員工仍在辦公,公司正常營運。記者假裝成會員諮詢整改進展,一位專門負責接待來諮詢會員的鮑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從6月17日開始整頓,目前暫定在7月31日重新開張,但到時不會有線下實體門店,消費者只能在線上下單。
公司總部
據她介紹,尚作在成都大概有20來家門店,但公司近幾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其利潤不能支持尚作繼續運轉,因此才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先停業三個月。由於實體店虧損嚴重,將關閉所有實體店,專注做線上配送,能夠滿足當天下單當天送到家。產品仍然是有機生鮮,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會增加品類,售價暫時不會上漲。
具體如何消費?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正在構建類似美團外賣的零售機制,同時沿用了過去的會員儲值卡,充值金額上限控制在5000元,會員有優惠。消費者可以線上下單,由尚作有機自行配送。
與此前不同,調整後公司雖然將繼續提供宅配,但配送費需要消費者自己承擔。她指出,尚作有機虧本有三個原因,一是門店的配送補貼太多,二是物流補貼太多,三是產品的價格比較低。
「配送費我們目前已經給不起了,以前都是在虧錢的。具體配送費怎麼算我們也在看,但是肯定不會比市場上高。我們之前員工有600多人,現在只做線上的話100個人就夠了。」
現在無法退款
「建議到時候直接消費」
對於會員們最關心的退款問題,該工作人員直言,退款現在退不了。「以前我們是承諾可以退款的,但是現在我們沒有能力退款。公司現在屬於破產狀態,一分錢都沒有,所有員工的工資都沒有發。」據她介紹,新的投資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不願意承擔「老帳」,目前還沒有談成合同。
此前尚作有機向會員出具了一張證明單,可證明會員卡餘額真實有效,承諾公司重新開張時即可辦理退款或者消費卡內餘額。不過會員卡退費比較麻煩,退款時間較長,建議到時候直接消費。
一名尚作有機客服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仍在停業整頓中,計劃最遲於8月24日正式開業,這個時間很可能會提前,一旦確定會在微信公眾號上公示。有任何新的進展,公司會通過微信群負責人與大家溝通。
記者致電尚作有機相關負責人,詢問整頓進度、公司定位和經營方式變化。對方回應稱,公司目前正在調整中,有了明確計劃後會與媒體主動溝通。
新聞回顧
5月22日晚,尚作有機董事長龍淼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則公開信,承認公司經營遇到困難,進入閉店止損階段,為期三個月。5月23日起,APP、生活館、官網等家庭會員埠暫停營業。
尚作有機晶藍半島店徹底關門
據悉,尚作有機成立於2010年,是有機食材全產業鏈運營商,以有機、新鮮、定製、宅配為賣點,2018年已有會員3萬多名,年銷售額2億元以上。
記者從多位會員處了解到,公司定位在高端客戶群體,會員通過儲值卡消費,充值起點5000元,而大部分會員為了享受更好的服務、更高的折扣,每次的充值金額都在1萬元以上。
由於在今年春節前後發布了充值優惠活動,公司停業之時,有不少會員的卡上餘額都在1萬元以上,多的甚至達10萬元。這些錢目前既不能消費,也無法退還,龍淼向會員表示帳上沒有錢。
除了暫時凍結的會員費,尚作有機還拖欠供應商貨款上千萬元,公司拖欠報銷和工資的情況也十分嚴重。
一方面尚作有機的產品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貴50%左右,顧客都是預存現金;另一方面供應商又都是先貨後款,帳期3個月,有的時間更長。按照正常的商業邏輯來說,尚作有機基本等同於在做「無本買賣」,應該非常賺錢,至少現金流應該是非常的充裕才對。而尚作有機曾號稱,從2014年開店以來,吸納的會員費至少已經超過3億元。
在5月25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龍淼坦承困境是由於內外多重危機,加上他個人的戰略性判斷失誤,公司的現金流出現問題。公眾關心的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將會因事件的進展和需求,在官方需要的時候披露。
他強調,公司並未涉足主業以外的項目,資金全部用於農業上、中、下遊的投資建設,希望各界給公司三個月時間進行調整,「假如3個月後不能如期開業,尚作有機將開始處理會員充值退款,公司受理時間不超過2個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吳丹若白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