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團隊:專注於研究最美設計之旅
哥本哈根的NOMA 2.0 餐廳
這家丹麥的傳奇餐廳,他要回來了
自2003年開業以來,NOMA餐廳經歷了戲劇一般的過程
(NOMA餐廳目前一共有3部紀錄片,其中一部2015年的《米其林風暴》就描述了這段時間的跌宕起伏)
原本的NOMA餐廳,在一個250年古建築中
說到NOMA餐廳,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創始人RenéRedzepi
RenéRedzepi就是餐廳的主廚
這位主廚對於美食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偏執,每道菜式都要以製藥公司研製新藥的勁頭研發。
要經過三個專門的實驗室進行各種測試,往往時間長達兩年,還不一定能夠成功。
他堅持只用當地的食材,沒有食譜,一步步去探索來創新料理。
回歸正題,我們繼續來說說NOMA餐廳跌宕起伏的故事
開業的第四年,NOMA餐廳就摘取了米其林二星
2010、2011、2012、三度蟬聯「世界50佳餐廳」第一名。
原本的NOMA餐廳,室內設計Space Copenhagen
好景不長,在2013年,餐廳面臨了被摘下第一頭銜的巨大壓力。
連續63位食客遭遇中毒,後丹麥食品監督相關部門人員說,顧客感染的是諾羅病毒(可引起腸胃炎),是一名後廚人員把病毒到廚房來的。
餐廳對此進行了關閉半年的整頓,且對每個顧客進行了賠償,提出如果還願意到NOMA來用餐,可以免費提供一次餐飲服務。
2014年,「世界50佳餐廳」第一名又回到了NOMA餐廳
主廚RenéRedzepi有一個「遊牧式」餐廳的夢想,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NOMA就曾移師倫敦,進行了10天的短暫「巡遊」式開店。
在2014年3月,他決定在2015年1月至2月,把餐廳移至日本東京,前後約一個半月,所有員工都要來到東京工作。
RenéRedzepi和他的員工
這段在日本的四十天後來也變成了紀錄片,片名為《Ants on a Shrimp》。
「Ants on a Shrimp」
RenéRedzepi在日本將木蟻與蝦融合,將蟻酸當做檸檬汁來使用而成的一道菜
在2016年新年前夕最後一次服務後,他正式將原本的餐廳歇業
前往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地舉辦「遊牧式」餐廳。
Redzepi 表示:「在我看來,模式化就是在扼殺創新。每天做同樣的事會讓你變得過於安逸,很容易失去進取心。」
2018年Noma 2.0在哥本哈根重新開業,這次是一個可以容納40人的餐廳。位於基督教社區內的新場地建在一個受保護的前軍用倉庫的地盤上,曾用於儲存皇家丹麥海軍的礦井。
建築設計由著名的BIG-bjarke ingels集團打造,而室內設計由david thulstrup工作室打造。
餐廳的布局是由北歐農場小屋的原型中獲得靈感
BIG的設計將11個空間密集地聚集在廚房周圍,新的Noma將傳統的餐廳理念融入其組成部分,並以一種將廚師放在其中心的方式重新組裝。
餐廳外部,三個獨立式玻璃房作為花房、試驗廚房和烘焙房
入口
新的NOMA餐廳,除了和以前一樣採用當地新鮮食材,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還在創新性和用餐體驗上格外用心,以海洋和森林為主題。
入口走廊
餐廳採用開放式廚房,BIG創始人Bjarke認為這樣的布局方式使廚師們能夠放眼餐廳的每個角落,同時也使每位客人能夠感受到』幕後』正在發生的事情。
餐廳空間堆積的木材木板類似於木材堆場的整齊堆積的木材。
玻璃覆蓋的路徑將整個餐廳連接起來,使廚師和客人隨時都可以與外界息息相關
休息室
各種風乾的食物掛在餐廳的牆上,彰顯著餐廳老闆崇尚自然有機食物
編輯:Cindy
校對:環球君
版權申明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如需轉載,後臺聯繫
ARCHIFOCUS 環球觀築
設計行業具有實踐性的國際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