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賓
水平線設計品牌創始人|首席創意總監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實踐導師
設計師琚賓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在建築空間裡的運用和創新,以個性化、獨特的視覺語言來表達設計理念,以全新的視覺傳達來解讀中國文化元素。在作品中,他將「當代性」、「文化性」、「藝術性」共融共生,以此作為設計語言用於空間表達。琚賓堅持從傳統與當下的共通、碰撞處,找尋設計的靈感;在藝術與生活的交錯、和諧,追求設計的本質;在歷史的記憶碎片與當下思想的結合中,尋找設計文化的精神訴求。
01.
章堰文化館
【生長,共存,清理,新生】
項目名稱:章堰文化館
項目地址:中國 上海
建築/室內/景觀設計:水平線設計
首席創意設計總監:琚賓
主持建築師:周志敏、何斌
建築設計團隊:張佳、鄧樹玉、宋文裕、胡曜、黃平、許煒煒
駐場建築師:張佳
室內設計團隊:韋金晶、盛凌翔 、羅釩予、楊奕溪、岑玉華、聶紅明
項目亮點
章堰村位於上海西郊的重固鎮,是上海古文化發源地,福泉山文化的代表之一。這座擁有千年故事的古村落從唐宋年代起臨水而築,那時的章堰十分繁華,章楶,蘇軾,任仁發,米芾等賢士皆在詩文中提及或到過此處。
破敗、無法再使用其內部空間的老建築,需「清理」破敗及無法使用的部分後,從中「生長」出與原老建築有關聯的新建築,使「新老」建築共存, 新建築是新時代與新功能的呈現。
新建築是新時代與新功能的呈現。為滿足新的使用需求,設計團隊從空地中「新生」出一些當代建築。
「老建築」是章堰村的歷史,文化的沉澱,我們通過加固、修繕等方法,讓老建築以更好的狀態「生存」下去。
「生長」 破敗、無法再使用其內部空間的老建築,我們需「清理」破敗及無法使用的部分後,從中「生長」出與原老建築有關聯的新建築,使「新老」建築共存。
「新生」 新建築是新時代與新功能的呈現。為滿足新的使用需求,我們從空地中「新生」出一些當代建築。
▼平面圖
02.
西塘Næra良壤酒店
【遊園,朦朧,人文,有機】
項目地點:浙江嘉善西塘古鎮
室內設計:琚賓/水平線設計 Horizontal Design
建築設計:李以靠/以靠建築 Leeko Studio
景觀設計:莊鎮光/太璞設計 TOPO Design Group
攝影:井旭峰(除標註外)
部分文字來源於琚賓先生
項目亮點
良壤酒店是基於西塘地域建築的基本特徵創造一處避世寧靜的空間,在空間中融合當代藝術、茶道、花道、音樂、詩與表演藝術,塑造了一個當代度假酒店的全新形象,引領潮流健康的新時代生活方式。
酒店位於西塘東區的核心區,西鄰西塘古鎮,東臨貞觀路,總建築面積4萬平米(其中地下2萬平米),建築圍繞約4千平米的水庭院-納良庭布置著164間客房、接待、泳池、SPA、茶室、書吧、酒吧、國際會議中心(宴會大廳)、全日餐、日料餐廳。
整體設計用傳統材料的演繹當代空間,用江南建築中常見的材料以院落和庭院的方式建築當代空間,在空間中引入光,讓空間具有時間和歷史的維度,即傳統又當代。在良壤酒店的一層,有漫步空間,是環狀的,是水庭院與酒店建築的邊界空間,是幽靜的,鳥語,水聲,客人可遊、可觀、可望,悠然自在。
▼琚賓先生遊園手繪草圖
▼五個深色盒子不同長度地坐落在水邊
圍繞著水庭院,分別布置景觀亭、圖書館、茶室、花房、酒吧,猶如傳統園林的亭、臺、樓、榭,因此建築的室內與室外的邊界被打破,互相滲透,互為依存;建築、人、水、樹的物理特性的邊界也被打破,互為景觀,所望之處皆為景;同時傳統與當代的邊界被打破,留白的牆、灰色的瓦、黑色的木條,來自歷史,「活」在當代;就連水庭院本身的歷史屬性和文化方位也被打破,既是東方的又是西方的,既是傳統的,也是當代的。
▼1F接待區
水景的距離也是恰到好處的,雖淺,但仍有種宏大且渾然一體的體驗。風皺時反而更有種時光凝聚感,恍然間不知道身處何方,只覺得江南以及江南本身所代表的一切美好屬性都在意象中待感知、待觸碰,又或者什麼都不去想,只在日光翻起的白邊上,眯了眯眼,笑了笑。
▼朝向水池庭院的景觀
未來會隨時光老去的原木色亭應該會是酒店裡最恆定的觀察記錄者,如果有延時攝影,可以看到天色在變雲在變,水波在動人在動,唯亭是靜止的,是風景本身,又承載人情。夜半時,可以聽見人與人的私語、人與境的對話,還能看見物和時空間的關聯。
▼遊廊燈光效果
將傳統建築與當代生活榫接在一起,古今碰撞的同時,又呼應了地域感。在此處上演過不止一次的「遊園驚夢」,亭是載體,又是主角本身。亭內可做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四周花明月暗,衣袂色彩明快翻飛,池裡或有容顏倒影,亭中央音節諧婉,隨著水面流淌開去,拍擊回卷漸散……好時節,像極了好夢裡的場景。
▼入口
▼客房
▼遊園平面圖
▼模型圖
03.
陽朔糖舍
【新舊,共生,自然,秩序】
陽朔糖舍酒店位於廣西省陽朔縣灕江邊一處山坳,這個地區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成了酒店最佳的背景,場地內保留有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老糖廠和同時期用於蔗糖運輸的工業桁架。這大概也是至今還不多見的結合工廠改造一體的酒店。新建築嚴格控制了高度的同時沿用了老糖廠坡屋頂的形式與坡度,讓新舊建築在體量關係上和諧並置。立面設計上採用了混凝土「回」字型砌塊與當地石塊的混合砌築,這使得立面肌理與舊建築的青磚相呼應,同時又形成通透靈動的外觀,利於採光和通風的需要。精緻而充滿細節的編織與粗糙極具紋理的混凝土相結合,延續了舊建築素樸的秩序感。
書吧
原先的老廠房成為酒店公共區域。大堂,酒吧,餐廳與圖書館都由各個車間改造而來。整體布局突出歷史厚重感。推陳出新,展現「古」與「今」的融合。
餐廳
咖啡
酒吧
別墅一
糖舍的所有的材料都取材自當地,凸顯當地特色的同時,也能降低運輸能耗。電視背景牆是專門保留的紋理深刻的老木頭,浴室梳妝牆面更是用帶有當地特色,看得出歲月痕跡的瓷磚拼接而成。
別墅二
套房
SPA
04.
【東西】-深圳中國杯帆船會所餐廳
【自然,人文,溫潤,禪意】
項目名稱:深圳中國杯帆船會所餐廳
項目類型:餐廳
項目時間:2017年 3月
項目面積:室內148平米 庭院115平米
主案設計:琚賓
參與設計:潘琴超 胡曜 胡凱 劉小琳 雷星月 趙宇夢
設計撰文:琚賓
攝 影 師:井旭峰
項目亮點
素竹欄杆,暗沙庭院,五人合抱粗的大榕樹佇立眼前。這是進入後的確切模樣,當然這景象站在做舊的「東西」鋼質門牌外也能隱約瞧得見。無論進來多少次,我仍然喜歡這竹鋼做的入戶裝置的很,鏤空、曲折,不強硬不生分,不刻意製造距離感,於是廣納各種氣息,於是更能通幽。
上臺階的老石頭是別地裡尋來的,當然鋪路的也是,間中會有那麼幾塊因為有著礦物的關係還會有著細碎的安靜的反光。榕樹很適宜在赤紅壤上生長,但長的剛剛好還和院子配搭的剛剛巧的這一棵,的確是更應該贏得更多喜愛的,而事實上,整個空間的平面布局、動線都是源於此樹。鋼板包邊的臺階圍著樹一級一級地漫下來,內裡盛滿著黑沙,像緩慢流動著的水,將「東西」裡的風景蕩漾的很好看。
「東西」不僅僅是字面意思,其就是分為東和西兩邊。除了東學西漸,還能在東西對景裡將東邊的透漏玄機和西邊的建構方式來東張西望。手工門把手是特意定製的,牆體內鑲嵌的光條是體現與打破常規韻律的關鍵,內裡或外部的各種裝置是根據空間關系所需,轉化成為藝術視覺的動因。
還有看著隨意實則根據美學拼貼的牆面模式、裸露了單肩沒收口的柱子、燈的形狀和燈上面緣於基弗展覽的樹枝……我很喜歡這些小細節,所有的感受都是源於對設計對生活的熱愛。體會這從東到西的豐富和小中見大的視覺經驗感受,或許會驚訝此處僅僅只有一百平米的面積。
鑿石板為屏山造境,風斜雨細嶺南。勒杜鵑怯怯地只開了幾朵,在一旁靜靜默候,爬藤初到,還沒放開了生長。倒是山下方老瓦空隙間的雜草很開心地隨意伸展著,像一畦畦微縮的田地。
樹脂做的透明半透明的山在延綿在一邊各種遠近地起伏著,呼應著前後。智能化設計後的燈光打下來,圍了個圈,將柴窯燒的粗杯子、各式素胚或描金的大碟小碗的都收攏了進去,燃久了的燭芯歡跳著,映得那些簡單式樣的器物很是精緻。桌上的臉也都被這些光柔了膚美了顏,不論性別或關係的親近疏遠,都覺得特別的順心、養眼。我很喜歡這些對末節的照顧和人文關懷,覺得這是好設計成立的前提。
直徑一米二的木頭是有點難得,尤其還有著四米的長度。但既然已經是木頭,讓其繼續生長在空間裡,也算是對生命的另一種致敬。賓客伴著這大樹幹兩兩相對,將自身融進風景去溫潤了空間,繼而形成能量場。
- END -
看讓人直呼過癮的重慶建築如何顛覆我們的想像【環球觀築】
蘇杭新銳地產+大師建築+古典園林深度探訪【環球觀築】
南京考察|扎哈,張雷,馬巖松等現代建築、住宅設計考察之旅!【環球觀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