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告一段落,最後成團的姐姐也是意料之外。就像姐姐們自己所說,這其中,有笑有淚。
黃聖依吐槽自己是唯一一個沒有贏過的的隊員,李斯丹妮感恩自己在這裡收穫了認可,吳昕姐姐也在這裡收穫了自信,一向風風火火,霸氣十足的寧靜也也說自己學會了收斂。姐姐們的蛻變是有目共睹的,幾個月下來,互相幫助互相安慰,讓姐姐們之間了解了彼此,距離也在慢慢縮短。
而一直在關注著姐姐們的浪花們,也對姐姐們的性格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吳昕的出彩表現無疑是打了那些黑粉的臉。
曾經的吳昕,是被全網黑的弱小主持人。加入快樂家族十幾年卻說了沒有幾句話,毫無存在感是吳昕留給大眾的印象,愛哭鬼是吳昕的代名詞,小透明是她的形容詞。被臺裡設定的人設為呆萌小公主,只能裝傻白甜,可這個人設束縛了吳昕,她演的費力氣,觀眾也看的辣眼睛。
因此呢,微博謾罵,甚至言語攻擊是常有的事。吳昕時常委屈落淚,在《我家那閨女》裡吳昕傾訴滿腹委屈,但有的網友不但不買帳,甚至更加變本加厲,以至於吳昕常常因為外界的評價而質疑自己的主持能力,造成懷疑自我,自卑型人格。
自卑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A.阿德勒對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釋,稱其為自卑情結。他對於這個詞主要有兩種相聯繫的用法:首先,自卑情結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其次,自卑情結指一個人由於不能或不願進行奮鬥而形成的文飾作用。自卑情結是由嬰幼兒時期的無能狀態和對別人的依賴而引起的,對人有普遍的意義,能驅使人成為優越的力量,但又是反覆失敗的結果。自卑情感,是可以通過調整認識和增強自信心並給予支持而消除。
可是誰又了解吳昕的內心,大家只看到了她弱小的一面,她愛哭,愛抱怨。習慣性討好別人,害怕自己不被人滿意,這都是她自卑的表現。
她的跨年節目被砍了,她哭的特別傷心,覺得自己特別差勁,上節目的呢,又總說自己是個弱雞,沒有觀眾喜歡,大家也覺得挺心酸的,覺得她是挺自卑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要認為,這是一種假性自卑,或者是一種「另類的自信」。因為真正的自卑,是「我沒資格哭」,「我就是一條鹹魚」,「我活該透明」,「我活該沒人喜歡。因為我太差勁了。」
但吳昕不是啊,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她展現出來了完全的真實,完美的風採。哪怕她面對的是在各自領域的優秀的,頂級的藝人甚至前輩,她都可以去真實的展現自己,暴露自己懶,愛玩的特點,她坦承自己有多不好,傾訴自己沒有被公平對待,真實是一個人自信的重要體現。
這又是為什麼?
是因為在他內心的最深處,她覺得自己值得更好,值得被看見,值得被疼愛,這恐怕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也是那些真正自卑的女孩應該意識到的。
「你雖然不夠出眾,但你同樣值得被愛!」
不要讓「不自信」成為唯一讓你「自信」的事情!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她終於證明了自己,大放異彩。
除了吳昕,另一個話題較高的就是藍盈瑩了。因為勝欲較強,一心想贏的盈瑩在讓吳昕學習樂器這件事情上遭到了網上的攻擊。
姐姐比賽中,她也完全是個沒有感情的比賽機器,在她身上看不到感情,只有對贏的執念。從初舞臺到四公,她做了所有選擇中的最優選擇,一公選擇國民度更高的吳昕而不是之前的好隊友白冰。三公選擇二公第一的張雨綺,四公離開唱跳實力較差的前隊友,跑路去實力最強的寧靜組。她是個標準的利己主義者。
有人說她野心太大了,過於強勢,一心只想著贏。還有人上升到她飾演的角色,說當初的浣碧就是藍盈瑩本人無疑,兩個人的性格十分相像,兩個字,要強!
對此,想說,想贏有錯嗎,難道來參加節目,耗費了三個月時間,每天辛辛苦苦的排練練習是為了輸的嗎。但是心中有輸贏,和心中只有輸贏,不一樣。
為了贏,讓隊員們帶著沙袋練習,鄭希怡有腰傷,她依舊不依不饒。就連孟佳王霏霏等專業唱跳歌手都沒有過這樣的要求。
為了贏,她硬是讓不懂樂器的吳昕在三天時間內,學會彈奏吉他,甚至讓吳昕壓力大到,採訪時流淚哭泣。
為了贏,她在訓練緊張並且是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請求李斯丹妮幫他們組排練,被直爽的張雨綺霸氣拒絕。
這樣一個利己主義者,野心勃勃的人總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人類是個複雜的生命體,人的思想亦是。人格千萬種,每個人也存在不同的人格。《九型人格進階版》為你揭秘更多有關人格多元化的世界!
我是願安 ,愛寫作愛生活的天秤女,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