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家最大的競爭對手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也沒有理由要求別人去為了你幹點什麼。因為你的野心應該建立在目標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與別人的攀比之上。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野心和佛系。
▼
最近有朋友感嘆,新上映的國產劇裡除了《隱秘的角落》就沒什麼好看的了。我說,並不啊,《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反轉程度堪比懸疑劇,人物關係的複雜程度媲美職場劇,各種唱歌跳舞的舞臺甚至可以填補歌舞片的空缺。
亮點與槽點齊飛,人物評價在短時間內兩極反轉,比如最近熱搜上的姐姐藍盈瑩和吳昕。
在前幾期節目裡面,藍盈瑩因為穩定的唱跳發揮,在初舞臺考核裡面拿到評分第一的成績,網友紛紛感到驚豔,稱她是一匹黑馬。而在花絮採訪裡面,藍盈瑩也毫不掩飾自己的好勝心:「我就是一個很具有狼性的人」,「他只要說我不行,我就會燃起熊熊的鬥志,一定要行給你看。」
但在舞臺分組重新安排之後,藍盈瑩跟吳昕分到了一組,藍盈瑩為了舞臺效果,堅持提議組內成員參照樂隊的形式演出,讓吳昕在短時間內學一下貝斯。而貝斯是一個類似吉他的樂器,一般由四根弦組成,擔任樂隊裡產生低音的位置。
吳昕一下子就覺得壓力山大了,又是慚愧又是委屈地表示,隊友們很強,會各種樂器,但是自己 不會,仿佛在給團隊拖後腿,而且短期內學會貝斯也有難度,「這個樂器不是說十天能學明白的。」
而藍盈瑩在看到了網友質疑後,回應稱「有野心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有野心不可恥,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只不過野心到底是什麼?是固執,急功近利,和求勝心切的近義詞嗎,還是給團隊施壓,不考慮團隊成員感受的藉口?
《快公司》的撰稿人Stephanie Vozza在文章中總結出6個「野心人士」的共同特徵:
1 把目標藏在心裡:有野心的人都是「目標驅動型」,相對於把抱負放在嘴上,他們更願意把對自己的期望放在心裡。而提前把目標告訴別人並且得到認可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一種已經完成目標的錯覺和滿足感,使人缺少拼搏的衝勁。
2 願意承擔風險:野心帶來動力的同時,也帶來恐懼和焦慮,勇敢堅定的人則可以降低恐懼帶來的負面作用。雖然有野心的人目標很明確,但他們還是會給予自己探索的空間。
3 擁抱新思想:有野心的人不會滿足於長期呆在同一個集體裡,他們一定會走出去,跟不同的人進行思想碰撞。無論是跟熟人交談,還是結識陌生人,他們總能在別人身上找到閃光點,發現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4 執行力很強:通常大家會在計劃和尋找可行性解決辦法的時候花上很多時間,但是野心家們往往更加看重執行的過程,因為脫離了執行,所有的計劃和討論都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太大的意義。
5 不跟他人比:野心家最大的競爭對手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也沒有理由要求別人去為了你幹點什麼。因為你的野心應該建立在目標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與別人的攀比之上,與其瞻前顧後,不如把專注和達成目標的決心拿出來。
6 野心家喜歡跟野心家在一起:曾經有個理論,叫做「跟你相處時間最多那五個人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積極尋找榜樣,多跟比自己更強更成功的夥伴交朋友,從他們身上學習,快速成長,才是野心家的做法。
同樣是追逐目標,結果比過程優先,那麼野心和好勝心的界限在哪裡呢?
不知道大家念書的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有些學霸會在考試之前搖頭嘆氣,表示自己複習效率很低,書上的知識一點都沒看進去,然後抓著其他同學陪他打球或者打遊戲。而有些學霸在備考的時候,座位上永遠站了一圈等他講解題目的同學。
這就是野心和好勝心的界限。兩者達成目標的手段並不一樣,好勝心切的人為了達成目的可以不惜打壓團隊的成員,不會懂得欣賞同伴的價值和個性,只會把同伴當成工具人,而有野心的人則相反,會把著重點放在提升自己,也會謙虛客套一下,給其他人一點安慰的心理暗示,但同時他們也願意跟團隊一起前進。
跟藍盈瑩相比,吳昕的表現多少顯得更加隨意和佛系,無論是在第一次個人舞臺時,主動讓別的姐姐優先選擇出場順序,落得自己排在了最後一個出場,還是在狀況不斷的《艾瑞巴迪》小組裡面,存在感都很薄弱。
吳昕不爭不搶不打雞血,對於分給她的任務很少表達出看法或者意見,對事情的結果也沒有什麼執念,就像是我們身邊佛系的同事和同學。
2018年「佛系」一詞在網際網路上徹底走紅,表現為一種無欲無求,雲淡風清的心態。後來,段子手們又從「佛系」衍生出「佛系追星」、「佛繫戀愛」、「佛系養生」等一系列生活態度,佛系青年們最愛說的口頭禪是:可以,都行,沒關係。
跟「狼性」的野心家們相比,佛系青年們在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往往會處於比較被動的局面。
但是佛系自有佛系的好處,諮詢公司Leadership IQ 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佛系員工更容易感到快樂。在關於員工表現與工作投入度的調查中,他們發現在207家企業裡,將近半數企業的佛系划水員工比優秀員工更有歸屬感。
研究稱,這是因為領導通常不會指望效率低下的員工能幹出點什麼,所以他們會得到較為簡單的工作,工作簡單的直接結果就是壓力小,員工自然也對工作比較滿意。
於此同時,表現突出的員工就要背負較為困難的考核標準,承受更大的壓力,他們可能需要在辦公室加班到很晚,不但要完成好自己手上的那份工作,還要把其他員工留下的坑給填好。這種工作模式長期下來,會讓他們感到壓力和挫敗,認為自己的能力被低估,從而選擇轉身離開。
當然了,現代企業講究多勞多得,獎懲分明,你要是不介意薪水跟別人差距很大,也不擔心丟失工作,當個佛系員工那是相當不錯的,至少心情好,身體才會好。
總的來說,在集體中選擇「狼性」還是「佛系」定位,都是個人的選擇,都不可恥。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要考慮團隊的感受,避免傷害他人的利益,打著「狼性」或者「佛系」的旗號,疏於溝通,破壞團隊協作,才是可恥的事情。
▼
鏡頭前,丁當默默流淚,在節目播出的當晚,她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委屈:「隊長,原來是那麼的不容易。」
有網友看完節目之後表示,回想一下辦公室的那些事兒,背鍋的丁當姐姐仿佛世界另外一個我。也有人認為,不積極化解組內矛盾是職場大忌,造成這種結果,丁當作為組長難辭其咎。
↓點擊閱讀↓
《《乘風破浪的姐姐》暴露了職場真相:組內矛盾怎麼辦?》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經授權 不可轉載 ·
· 但是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
點一下,知識的儲備又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