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真容——人相與龍形

2021-02-13 明史學會

2019年,由湯唯、朱亞文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在優酷開播。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孝恭皇后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傳奇故事。

但該劇播出之後,不少歷史博主卻在微博吐槽該劇「不符歷史」,劇中第一集中出現的朱元璋畫像,被指出使用的是民間流傳的醜陋「偽像」。

被網友評論的更多的是,劇中朱元璋的人物形象。讓人看得非常難受。更有網友直指,這樣在影視劇劇中惡意醜化一個歷史人物也是太過分了,這明顯就是化特效妝故意弄成這樣的。

據觀察者網了解,劇中出現的朱元璋畫像,曾經在中學課本中出現過,但是現在的中學課本已經不再使用這張畫像。目前中學歷史教材上已經更換成故宮南薰殿舊藏的朱元璋中年時期的畫像。據了解,劇中出現的朱元璋畫像,曾經在中學課本中出現過,但是現在的中學課本已經不再使用這張畫像。目前中學歷史教材上已經更換成故宮南薰殿舊藏的朱元璋中年時期的畫像。

那麼《大明風華》裡的朱元璋,這是醜化還是寫實呢?

收藏於臺北故宮的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共有十二幅,其數量為列帝之最,但所繪內容極為特殊,根據畫中的形象,可將它們分成兩類,一類是由宮廷畫師繪製並用於供奉的官方版「御容」,另一類則是模樣奇特、殊形怪狀的「異像」。

屬於官方「御容」的有全身像和半身像各一幅,全身像高291.4釐米、寬162.8釐米,絹本彩繪,明太祖黑髭廣頤,姿貌豐偉,端坐在金交椅上(圖1)。半身像為帝後像冊中的一幅,太祖容貌與前者相同,只是鬚髮皤然,已入老邁之年(圖2)。朱元璋生於元泰定五年(1328年),洪武元年(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時年四十歲,正值「春秋鼎盛」,全身像應是在開國後不久繪製的,表現了創業之君躊躇滿志、自信從容的氣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十歲的朱元璋去世,半身像正是其晚年的寫照,神情慈藹但雙目含威,帝王之氣猶不少減。

圖1、明太祖坐像

圖2、明太祖半身像(老年)

兩幅畫像中的朱元璋都身穿皇帝常服。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就曾下詔「復衣冠如唐制」,以唐人服飾為參考,設計了皇帝諸王和文武官員的常服,《大明集禮·卷三十九·乘輿冠服》云:「其常服,則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束帶,間用金玉琥珀透犀(圖3)。」烏紗折角向上巾亦稱烏紗折上巾、翼善冠,外形類似唐代幞頭,後有折角一對,向上聳立,民間俗稱「沖天冠」。明魯王朱檀墓出土了兩頂烏紗折上巾,形制基本相同,都由「前屋」、「後山」和折角三個部分構成,所用材質稍有區別,一頂以竹篾絲編成六邊形網格狀胎,邊沿襯鐵絲,內外髹黑漆,內襯與外裹之物皆已朽盡,冠後折角用鐵絲彎成輪廓,所附織物亦已不存。另一頂內外都用烏紗製成,髹黑漆,邊沿亦襯鐵絲,折角內襯多層麻布片,外裹織物已朽(圖4)。袍為黃色,盤領(圓領),窄袖,前胸、後背和兩肩處都飾有金織團龍紋(圖5)。明魯王墓中有三件四團龍盤領袍,其中一件出土時就穿在朱檀身上,衣身長134釐米,兩袖通長210、袖寬28.5、袖口寬14釐米,在胸、背及肩部織四團雲龍紋,大襟處釘羅帶三對,領口綴紐扣及袢一對(圖6、圖7)。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薨於洪武二十二年,與其父為同時代之人,冠服樣式理應無別,將出土實物與「御容」服飾對照,則二像皆繪於朱元璋生前,殆無可疑。

圖3、《大明集禮》中的烏紗折上巾

 

圖4、明魯王墓出土烏紗折上巾

 

圖5、《明宮冠服儀仗圖》中的盤領袍

圖6、明魯王墓出土四團龍盤領袍

圖7、明魯王墓出土四團龍盤領袍局部

洪武時期曾多次徵召畫家進宮,為皇帝「傳寫御容」,如《祥符縣誌》載:「孫文宗,字仲文,祥符人,善丹青,尤善傳神。洪武三年召至京,傳寫太祖御容。」《閩書》:「鄭昭甫,閩縣人,自號雲居山人,善山水兼寫真,洪武間選取入京。」《畫史會要》:「沈希遠,崑山人,山水宗馬遠,亦善傳神,洪武中寫御容稱旨,授中書舍人。」《無聲詩史》:「陳遇……善山水兼能寫真,曾寫高皇帝御容,妙絕當時。」陳遇之弟陳遠也擅長模寫人物,明太祖聞其名,「召至闕廷,命寫御容稱旨,賜金帛,以文淵閣待詔歸裡。成祖繼統,復遣中貴驛召入覲,賜賚益厚。」(《兩浙名賢錄》卷五十四)成祖召陳遠一事,《鄞縣誌》(清光緒三年刻)裡還補充了細節:「永樂四年,某殿災,失太祖遺像,復召遠繪,遠為追想濡染如生,成祖對之,不覺淚下。」通過這些零星記載可以得知,孫文宗曾在洪武初年為朱元璋畫過中年肖像,陳遠則很有可能畫過朱元璋老年像,並於永樂時補繪過一次。陸容《菽園雜記》云:「高皇嘗集畫工傳寫御容,多不稱旨。有筆意逼真者,自以為必見賞,及進覽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上覽之甚喜,仍命傳數本以賜諸王,蓋上之意有在,它工不能知也。」指出朱元璋的「御容」是經過刻意修飾的,不過仍然保持了「形似」,沒有偏離本人樣貌。

而所謂「異像」者,僅臺北故宮就有十軸之多,雖系南燻殿舊藏,但顯然出自民間畫工手筆,且年代多為明末至清中期,人物衣冠與明代制度及出土實物全然不符,甚至將皇帝的五爪龍紋畫成了四爪或三爪的「蟒紋」(圖8、圖9)。這些「異像」的共同點是「朱元璋」都長著一張有別於常人的怪臉——面部狹長凹陷,下巴向前突出,胡敬稱之為「鳳眸龍頤」,並引用了何喬遠《名山藏》的描述:「太祖高皇帝……日章天質,鳳目龍姿,聲如洪鐘,奇骨貫頂。」「奇骨貫頂」本為相學家術語,指的是額上隆起的「伏犀骨」,《人倫大統賦》說:「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柱骨,從天庭貫頂,名伏犀骨,皆至三公。」又說:「伏犀主大貴。」所有「異像」都沒有表現出這一特徵,反倒是將頦部刻畫得過於「發達」(圖10),這種怪異的面容並非刻意醜化,而是來自相學中的「龍形」。

圖8、南燻殿舊藏明太祖「異像」之一、之二

圖9、南燻殿舊藏明太祖「異像」之三、之四

圖10、南燻殿舊藏明太祖「異像」之五

明《新刊京本風鑑相法人相編》云:「夫龍形者,其人鼻高耳聳,形貌端嚴,身體長大,骨格清秀,眉目分明,舉措出眾,有威權,足機變。昔漢高帝龍(隆)準龍顏,唐太宗龍姿而日角,乃帝王之相,非常人也。」《鍥王氏秘傳知人風鑑源理相法全書》「龍形詩斷」曰:「體勢如飛宛若龍,美髯頭角鼻高隆。威靈赫變(奕)如無比,萬國雲從仰帝聰。」詩旁還配有一幅「龍形」人相圖示,「異像」之面廓眉眼乃至髭鬚都與該圖一一吻合(圖11)。明萬曆刊本《剪燈新話·卷一·水宮慶會錄》的插圖上畫有南海龍神廣利王,也作「龍形」人相,端冕執圭,高居寶座(圖12),臺北故宮的兩幅清代「朱元璋」冕服「異像」,儼似龍王之翻版(圖13)。

圖11、《鍥王氏秘傳知人風鑑源理相法全書》中的「龍形」

圖12、明萬曆《剪燈新話》之「水宮慶會錄」插圖

圖13、南燻殿舊藏明太祖「異像」之六、之七

還有一批「異像」是「張冠李戴」的產物,明代王圻、王思義父子編纂的《三才圖會》有「人物」一卷,收錄了從盤古氏至明世宗的歷代帝王畫像,其中「太祖高皇帝像」摹自官方「御容」(圖14),並未採用民間的「異像」。同書的「宋文帝像」,戴頭巾穿圓領,與明帝裝束實不相類,卻因為面似「龍形」(圖15),不知何時被好事者拿去充作朱元璋像,衍生出各種版本(圖16-圖18)。可見民間對於朱元璋的形象,完全是只求其「異」而不求其「真」。

圖14、明萬曆《三才圖會》之「太祖高皇帝像」

圖15、明萬曆《三才圖會》之「宋文帝像」

圖16、 「明太祖」像

圖17、南燻殿舊藏明太祖「異像」之八、之九

圖18、南燻殿舊藏明太祖「異像」之十

清代檔案裡有一條安徽巡撫書麟的「奏繳明太祖畫像事」,時間為乾隆五十年十月二十日,說明乾隆十二年之後,又陸續從各地收繳了一些太祖「異像」存放到南燻殿,使明太祖的畫像從乾隆九年統計的「大小像二軸」增加到後來的十二軸。

太祖「異像」誕生於明代,但究竟出現在何時、又是怎樣傳播的,目前尚無確切答案。明中期以後,官員士夫有關太祖畫像的記述,大多會涉及「異像」,如張瀚(1510-1593年)在隆慶時任南京工部尚書,曾到南京大內武英殿瞻仰太祖、成祖的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相傳太祖圖像時殺數人,後一人得免,意者民間所傳,即後一人所寫,未可知也。」(《松窗夢語》卷六)姜寶(約1513-1593年)則提到南京武英殿供奉的明太祖御容有六幅:「太祖御容六,蓋隨年壯老旋寫,成祖則一而已。太祖豐厚雄偉,四時之氣皆備,與民間所傳迥然別,蓋登極後如神龍變化,視初年頓不同如此。」(《鳳阿文集》)張萱《疑耀》「高皇帝像」云:「先大夫令滇時,從黔國邸中模高皇御容,龍形虯髯,左臉有十二黑子,其狀甚奇,與世俗所傳相同,似為真矣。餘直西省,始得內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須髯皆如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談遷(1594-1658年)《棗林雜俎》「疑像」條認為「異像」是朱元璋有意為之:「太祖好微行察外事,微行恐人識其貌,所賜諸王侯御容一,蓋疑像也,真幅藏之太廟。」由於「異像」在民間廣泛流傳,人們即使有機會看到官方版「御容」,也不願意否定「異像」的真實性,明人留下的種種傳聞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代學者的研究,大眾更是出於獵奇的心態,紛紛奉「異像」為真。

明成祖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熾是朱元璋之子、孫,他們的容貌也被描繪在畫像上,姜寶形容南京武英殿成祖像「神武英邁,大異於凡主,長髯孤挺,而生兩頰髯空處,真龍髯,真天人之表也」(《鳳阿文集》)。胡敬謂南燻殿成祖像「面深赤,虯髯,頦旁別出二綹向上」(《南燻殿圖像考》卷上),與姜寶所見別無二致(圖19)。仁宗像面龐飽滿,髯長及胸,臉型五官甚肖乃父(圖20),絲毫看不出二者同「異像」之人物有任何遺傳關係。所以「異像」只是對朱元璋的一種神化,強調他「真龍天子」的身份,跟真實相貌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圖19、明成祖坐像

圖20、明仁宗坐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相關焦點

  • 央視解密:明太祖朱元璋長相之謎
    作為明代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也要為自己的相貌大造輿論,為了塑造朱元璋的天子龍相,他的謀士們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也就是說朱元璋的這幅醜像是為了登基做皇帝,人們按照龍相的樣子,東拼西湊最後就形成了朱元璋這樣一幅極其醜陋的畫像。目前現存朱元璋畫像共有13幅,具有龍相的畫像數量最多,多達八幅,這些畫像就是朱元璋早期即為登基做皇帝準備的畫像,可要用中國古代的「龍相」標準來衡量,朱元璋的這種相貌,確是真龍天子的象徵。「奇貌」代表了神奇的命運,其中蘊含了天命。
  • 朱元璋「鞋拔子」臉是如何演變的
    其實,世間流傳的「朱元璋」 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後人按照自己的觀念、想像和需要集體創造出來的。 朱元璋存世畫像有正像與異相,或稱真容與疑像之別。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相貌,對其發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郭子興傳》記子興據濠州,太祖往從之,「門者疑其諜,執以告子興。子興奇太祖狀貌,解縛與語,收帳下,為十夫長,數從戰有功。
  • 朱元璋的畫像多為鞋拔子臉?並非清朝有意醜化,而是兒子朱棣著意刻畫的
    清人趙汝珍《古董辨疑》也說∶"明太祖朱元璋傳世之御容有二∶一為溫文儒雅,五官端正者;一為雄豪奇偉,深目長頰者,二者皆常見之。"朱元璋異相的由來根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發跡,他的相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朱元璋在往濠州投靠郭子興時,被守門的義軍抓住,懷疑他是奸細,捆了去見郭子興。
  • 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很醜?
    投 票  來源:朕說(ID:zhenshuooo)一提到朱元璋絕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估計都是醜太祖之容,眉秀目炬,筆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無獨有偶明人張萱在《疑曜》裡也記錄了他看到的畫像 始得內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
  • 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神道,暗合北鬥七星布局
    南朝 安陵石刻宋代神道石刻主要由望柱、象與馴象人、瑞禽、角端、仗馬、石虎、石羊、蕃使、文武臣、門獅、武士和宮人等。以明孝陵神道石像生為代表,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位於南京鐘山南麓的獨龍阜玩珠峰。明孝陵石像生是朱元璋生前大駕滷薄的反映。明太祖孝陵神道石刻的內容——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文臣、武將成為定製,此後至清代的石像生設置便以此為準,不做大的變動。
  • 明朝十六帝真容及簡介,太祖朱元璋富貴相,武宗相貌「另類」
    圖為明太祖朱元璋中年時期畫像。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貧民出身,僅用15時間就驅除胡虜再復華夏,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被譽為「千古一帝」。從畫像上看,朱元璋方臉大耳,劍眉蜂目,鼻翼寬厚,鬍鬚美,大富大貴之相。圖為建文帝朱允炆的畫像。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遺憾「天下奇男子」王保保有多牛?
    明太祖朱元璋算是歷代開國之君中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從一貧如洗的放牛娃,逆襲成坐擁天下的皇帝,堪稱勵志典範。說是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聚集手下將領喝酒聊天,就問:「誰是天下奇男子?」眾位將領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朱元璋卻笑著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開平王常遇春是明朝戰功僅次於徐達的開國功臣,一生從無敗績,被朱元璋贊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那王保保憑什麼在朱元璋心中比常遇春更符合「天下奇男子」的稱號呢?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古婺州:明太祖朱元璋的橋頭堡與政權副中心
    雖然朱元璋到金華時還只是農民起義軍領袖,但古婺州卻成了他開創大明王朝基業的橋頭堡與與政權副中心,他在婺州駐蹕的半年留下了許多傳說和遺蹟。元朝末年,烽煙四起,天下大亂。明太祖朱元璋起自淮右布衣,執三尺劍而取天下。他的一生波瀾起伏,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奇蹟,建立了第一個由南向北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大明王朝。金華,這個浙江中部的城市如何成為明王朝建立過程中的關鍵節點?
  • 大明風華中奇醜的朱元璋是真的嗎?堂堂的大明太祖真的是豬龍之相嗎?
    相信看過2019年上映的《大明風華》影視劇的朋友們,對這部劇中朱元璋那奇醜無比的鞋拔子臉一定都印象深刻吧!可以說和06年那部胡軍扮演的電視劇《朱元璋》中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個是器宇軒昂長相圓潤俊俏的帝王之相,一個則是其醜無比長著鞋拔子臉的豬龍之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樣貌,到底哪一個才是歷史上朱元璋真實的長相呢?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實錄》))2.食惟民之天,民乃邦之本。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明太祖集》)3.賢才,國之寶也。(《明太祖集》)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顯然,為了標榜自己是「君權神授」,增強自己統治的合法性,朝廷肯定是樂於傳播這些神化朱元璋的傳說的,就是在官方編的權威史書《明太祖實錄》中,也記載有朱母神奇受孕、朱元璋出生時滿室紅光等異聞。現存的《明太祖實錄》曾經經過兩次重修,其可靠程度也一直令人懷疑。
  • 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名,朝鮮跟韓國是怎麼分開的
    朝鮮李氏皇族在明朝早期,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了一個小國家的請求,原來是跟明朝國土相連的朝鮮,此時發生了動亂,在這一場動亂當中,李家人成立了新的政權,這便是以後的朝鮮李氏皇族。對於國內的政治局面並不算安穩,並且又擔心朱元璋擴張國土,所以李氏皇族當時在剛成立的時候來詢問朱元璋,請求朱元璋為本國賜名。既然屬國自願來投,朱元璋也沒有怠慢,並且說朝日鮮明一詞很文雅,然後此國便得名為朝鮮。李家人也算得上很是聰明,討好朱元璋一來沒了外患,二來明朝的大力支持可以穩固上層人心,新的明朝技術也有助於強大國力。
  •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從流浪乞討到開國皇帝,看他經歷了什麼?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不少農民起義,但找不到幾個代替推翻一個王朝取得王位,明太祖朱元璋除外。他甚至可以從乞丐、社會的最底層殺死皇帝的寶座。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朱元璋傳奇的一生吧。三年後才再次回到寺廟,這時在元末時代,民族之間的矛盾日益惡化,韓山東、柳腹痛等建立了洪建軍起義,短短幾個月內,各方起義軍紛紛開始響應,在眾多軍隊中,郭子興帶領一隊人尤為突出,帶領一群兄弟攻佔澳大利亞城,自封為元帥。
  • 熱播劇裡這個朱元璋,你怕了嗎?!
    正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元璋一露臉,就嚇到了不少人。
  • 同樣都是皇帝,康熙皇帝為什麼在明孝陵給明太祖朱元璋三拜九叩?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為馬皇后的諡號「孝慈高皇后」,並且奉行孝治天下,因而這個陵墓稱為「孝陵」。明孝陵從明洪武十四年開始修建,於明永樂三年完工,在二十五年的時間裡,動用勞動力人數達十萬人,佔地面積達一百七十萬平方米。
  • 明太祖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好,比其他25個兒子加起來都多
    明太祖朱元璋 出身高貴,既是長子又是嫡子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所生,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一生最敬愛的就是馬皇后,因為馬皇后不僅僅是他的髮妻,並且在朱元璋起兵之初一直相伴左右,甚至還從戰場上救下過朱元璋,因此雖然稱帝之後朱元璋又納了很多妃子,但在他的心裡只有馬皇后是他的妻子。
  • 《大明風華》:朱元璋為什麼長著一張鞋拔子臉?
    《大明風華》中明太祖朱元璋的造型他就給我發過來一個片段,是朱元璋回頭的那麼一個鏡頭,這鏡頭還真給我嚇一跳,眼見得朱元璋眉毛上挑,鼻子高聳,雙眼深陷,表情猙獰,跟畫裡邊的那個「鞋拔子臉」簡直是太像了這個奇異之相就是那鞋拔子臉,所以咱們就知道明朝時候官方和民間的朱元璋就已經大大不同了。 那官方畫像就靠譜麼,基本上還是比較靠譜的,當然有點美化處理肯定免不了了。 早先的皇帝畫像可以從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裡參考,這幅畫一共畫了13個皇帝,從秦朝到隋朝都有,當然基本是通過想像來畫的。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因為中國所有的君主都還是希望自己在死後變成一個賢明君主,能夠被人寫進史書,用非常漂亮的方式。所以朱棣他這輩子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他「統治合法性」這個角度出發去做的。我覺得當之無愧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實也就是朱棣他爹、朱允炆的親爺爺。朱元璋這個人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哪怕是武俠小說、電視劇應該都看過,他是元末的農民起義的領袖,推翻了蒙古人統治,建立明朝。那朱元璋本身是草根出身,農民嘛,他自己講叫「淮右布衣」——「淮右」就是淮西,江淮一帶的西部,他是鳳陽人;「布衣」就是一介草莽。
  • 大明王朝之天命所歸的明太祖朱元璋
    崇禎皇帝畫像 出生異相 1328年10月太祖朱元璋出生於濠州鍾離,乃安徽鳳陽人,祖輩皆是貧苦的人民大眾朱元璋出生,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從軍後嫌朱重八名字不好聽,逐改名為朱元璋。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出生當晚,母親做夢見到一道人將一戴冠男童送入腹中半夜臨盆,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出生之後滿屋異香,香傳十裡。所以均覺得這個孩子有福相,能給家裡帶來好運。可惜並不如意,小時候的朱元璋七歲才開口說話,而且還有一些口吃和痴呆狀,父母都為他的前途擔憂。
  • 從乞討和尚到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傳奇一生
    一個窮人家的放牛娃,一個備受欺壓的小和尚,一個為保命而奔波的小乞丐,一個戰無不勝的亂世英豪,一個權傾天下的開國皇帝,所有的身份都指向同一個人明太祖朱元璋。放牛娃,和尚,乞丐這樣的身份,大多數人想都不敢往開國皇帝這方面想,但朱元璋做到了。出身於社會底層的朱重八到底厲害在哪裡,能從一個討飯的乞丐變成明朝開國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