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一個這樣神奇的人回歸了!
他曾經拿過奧斯卡小金人,也曾被稱過「票房毒藥」。
是他,他就是——尼古拉斯·凱奇。
這一次,他竟然牽手網飛開課教髒話了!
(沒錯!所以本文是一篇妥妥的18禁哦~
未成年請注意迴避~)
今天要推薦的就是這部神奇的紀錄片——
髒話史
History of Swear Words
《髒話史》由六集組成,每集都會聚焦一句「經典」髒話,講述它的前世今生。
髒話,這一敏感詞彙種類。
自出現以來,就有著無比吸引人的魅力和流行度。
即便老師不教、電視不播,我們依然能夠自學成才,做到出口成「髒」。
英語的髒話雖然沒有中文這樣博大精深,可以用不露髒字的各種方式口吐芬芳。
但與普通的詞彙比起來,他們還是很有殺傷力的。
F**k、S**t、B**ch、D**k、P**sy、D**n.(相信就算打了碼,各位老司機們也能把它們認出來)
這些我們在美劇、英劇,甚至電影中都能經常看到的詞彙,每一個都帶著禁忌的魅力。
那麼它們究竟是如何變成髒話的?又是誰規定這些話不能說、不可說呢?
在《髒話史》中,我們將在尼古拉斯·凱奇的帶領下,在歷史學家、流行文化專家和詞源學家的幫助下,深入了解這些髒話的歷史和魅力所在。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源起。
+
FUCK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英文界髒話中的「榮耀王者」—— Fuck。(中文翻譯肏,讀作「cao」,這才是正確的寫法哦~)
在以上列舉的這六大髒話中,Fuck和它的衍生詞使用率最為頻繁。
相較於別的髒話,這個單詞在電影中出現的頻率達到了極高的 71%。
Fuck可以說是大家使用最頻繁的髒話了,並且用途十分多樣化。
這個詞幾乎可以傳達人類所有的情感。
不過,即使Fuck可以包羅萬象,可在人們的認知中,它終究還是與「性交」脫不了干係。
但,有人知道嗎?
其實歷史中有一段漫長的時期,它並不曾與「性交」掛鈎。
然後幾千年過去,到了公元14世紀初,它們才開始互相關聯。
過去曾有400年的時間,這個單詞沒有被禁用,得以流傳。
按照字母語源學,人們認為Fuck這個詞源自一個語句,那就是「Fornication Under Consent King」。(也就是「在國王的應允下行房」)
因為中古世紀的人結婚後,必須去覲見國王,要求國王應允他們行房。
行房前要是未取得國王的同意書,就等於犯法。
故事很精彩、很離譜,也很扯淡。
沒錯!這個傳說是假的。
語源學家最靠譜的推斷認為,Fuck這個詞很可能源自中古世紀荷蘭的一個動詞,帶有「吹」「打」「痛擊」的意思。
嚴格來說,這個單詞也沒有失去原意。
在沒有成為髒話之前,還有人用Fuck取名,什麼「約翰洛法克」(翻譯過來就是「約翰肏人」),
還有什麼「法克布特爾」(翻譯過來是「肏黃油」),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狠呀!
那要問哪位演員Fuck說的最多,大家聯想到的肯定是「媽惹法克俠」 塞繆爾·傑克遜 。
不過實際上,大銀幕的「髒話王」並不是他。
按照電影作品數量罵髒話和出場的次數,我們眾望所歸的髒話王竟然是—— 喬納·希爾 。
他以出演R及戲劇而廣為人知,但令他登上髒話王寶座的還是電影《華爾街之狼》。
他在片中罵髒話的次數竟然達到了107次 !
BTW,主演小李子榮登髒話王排行榜第二。
不得不說,《華爾街之狼》是真的牛啊!
SHIT
再說到出現頻率排名第二的髒話。
那毫無疑問的,一定是Shit(中文譯作「狗屎」)。
它同樣也有一個精彩的傳說。
按照民間語源故事,相傳古人以前經常用船運輸糞便,橫跨大西洋送往各地。
「Shit」是英文中「Ship High in Transit」的前綴縮寫,翻譯過來是指「航行中」。
不過,這個傳說也是扯淡。
其實髒話一開始,根本就和罵人沒什麼關係。
Shit一開始也只是指排洩物的意思。
中世紀時,沒有獨立廁所。
人們就會成群結隊的一起解決生理問題。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有錢,建造了更多有房間的房子。
「隱私」這種現代理念由此誕生。
有了隱私這種觀念滯後,類似排洩這種事就不再是一種「多人運動」了。
於是,「屎」就變成了一種髒話。
而能將Shit這個詞說到爐火純青,令人過耳難忘的,也就只有《火線》裡的演員 小伊賽亞·維特洛克 。
他每次在說這個詞時會故意將尾音拉長,十分特別。
這種前所未有的「洗腦說Shit」方式,也讓他成為了大家心中的「Shit之神」。
Shit這個詞對於他,就像Fuck這個詞對塞繆爾·傑克遜一樣不可或缺。
你知道嗎?
在歷史上,第一個挑戰審查的髒話,是Damn(翻譯過來是「我靠」)。
它是公認的很弱的一句髒話,看起來無傷大雅,很多人甚至認為它並沒有冒犯到別人。
但在1939年,它卻被電影協會禁掉了。
因為,它是唯一一個曾出現在《聖經》中的髒話。
Damn最初的意思其實是下地獄,是一句詛咒別人的話。
在中古時期,人們比較迷信,都害怕被詛咒。
也有很多人認為,在不合適的語境下使用宗教術語,是一種褻瀆神明的行為。
這就是髒話的來源之一,源自褻瀆神明的詞語。
而Damn就是其中的一個完美代表。
1939年,影視圈有一套《電影製作守則》(又名《電影製片法典》或是《海斯法典》)。
這個守則規定了片商不能使用髒話,並且電影中也禁止出現吸毒和同情罪犯的情節,就連出現比較激烈的吻戲都不可以。
但是,那年有一部著名的電影正要上映,那就是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
▲ 《亂世佳人》
這部根據名著改編的電影中有一個橋段,白瑞德對斯嘉麗說的某句臺詞中含有Damn這個詞。(原著就是這樣寫的)
大眾本都不以為然,但在制定條規者眼裡這可是大事。
於是,《亂世佳人》的製片人不得不找到了制定者海斯本人。
也不知道他們達成了什麼交易,最終委員會同意使用「hell」和「damn」這兩個詞,前提是有歷史依據或是符合原著的創作初衷。
Damn這個詞從不合規到合規,一路走來是真的不容易啊!
之後,在1968年,美國電影協會開始分級。
而目前,則繼續進行改進分為了更加完整的五個級別。
G:大眾級,任何人都可以觀看
PG:輔導級,該級別電影中的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
PG-13:特別輔導級,建議13歲後兒童觀看
R:限制級,建議17歲以上觀看
NC-17:17歲以下(包括17歲)禁止觀看
可以說,是Damn促成了分級制度的建立,審查制度的廢除。
也正是這樣,髒話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那麼,為什麼我們天生就愛說髒話呢?
科學研究表明,罵髒話能令人更舒暢。
什麼?罵髒話竟然能有益身心?
是的。
簡單來說,就是髒話其實是一種止痛藥,它會幫助你忍受痛苦。
▲ 說髒話時,對痛苦的忍耐力更強
它來自大腦中一個更深層,更飽含情感,並具有進化能力的固有區塊。
罵粗口時,人體會分泌出腎上腺素,體內熱血湧流,而這令人更有能力承受痛苦。
這就跟我們罵髒話壯膽時的道理是一樣的。
為了證明這一點,科學家還做了一個實驗。
他們讓實驗對象將手伸進接近冰點的水盆中,觀察人在不斷罵髒話和不罵髒話這兩種情況下的耐力表現。
實驗結果表明,人在罵髒話的情況下,手浸泡在冰水裡的時間,比沒罵髒話要長一半。
並且說髒話有助於釋放情緒。
負面情緒爆發時,說髒話能將痛苦釋放出來;
感到快樂開心時,說髒話也有助於散播快樂。
有時甚至還能交上朋友,利於社交。
髒話能讓人看清什麼是重要的,摸清自己的道德底線,與人性息息相關。
它們處於意識和肉體之間,一個美醜參半的交界處。
當然也要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事情,時時刻刻出口成「髒」的人也沒有人會喜歡的。
· · ·
以上,就是《髒話史》中的部分內容。
看到這裡,不得不感覺到好像又了解了一些奇怪的知識呢!
其實說髒話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罪不可恕」。
好好使用髒話,也能起到一些正面的效果。
而在《髒話史》中還有Bitch、Dick、Pussy等等著名的髒話詞彙的前世今生。
它們的背後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觀看原片。
願你們每個人都能好好鍛鍊自己的「髒話技能」,並且正確使用,成為一個人人喜愛的「髒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