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聲音丨為什麼髒話消音都用「嗶」?

2021-02-08 九方名座
寫在前面:放心,各位配音小夥伴們,遇上需要錄製髒話的機率還是挺小的。除了影視劇配音中(非常少見)一些人物情緒必要的關鍵詞,大部分的配音工作中都不會碰到錄製髒話的環節,特別是紀錄片、廣告片等。那麼你是否也曾好奇過,屏蔽髒話是誰最早想出來的?為什麼普遍用「嗶」來消音呢?在幾乎所有語言和文化中,髒話都被當作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是沒文化、沒教養之人說的粗鄙話,會教壞祖國未來的花朵。

        

所以髒話是不能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一旦有人爆了句粗口,則會被消音。消音的正式說法叫自主規制音,特指廣播電視等大眾聲音媒體中出現不適宜公開播放的內容時用來屏蔽相關語句的聲音。[1]即出現了不合適的話,就會用另一段聲音給它蓋掉。

不合適的話並不特指髒話,有可能涉及個人隱私、政治敏感、版權問題等等,髒話只是其中一部分。

而在消音這塊兒,中外達成了史無前例的大和諧——基本都用嗶,而不是吧、啦、滴、嗶.單音字百花齊放。 

圖片來自:一隻學霸

究其原因,在於嗶最簡單。 

嗶,1000Hz的聲音信號,又叫做千周(bleep)。它是機器最容易實現的最簡單的聲音,表示真正的空白,也是電視系統裡唯一的聲音預置信號。有時候,電視沒有髒話甚至連節目都沒播,你也大概率聽到過它的聲音——

 

但消音有點兒掩耳盜鈴那意思,髒話雖然變成一串嗶了,但說話的人嘴巴沒閉上啊!沒有聲音的嘴型甚至給人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間。比如林丹單靠一張大喊動圖,就讓萬千網友們猜上了熱搜。

為了讓髒話儘可能不「髒」觀眾的眼,也有些人會採取完全屏蔽的方式——聲音嗶掉,嘴巴遮住,字幕糊了。然而中文裡還有個詞叫欲蓋彌彰。原本可能沒人注意,完全屏蔽三件套走下來,就像在給所有人提示:這裡是髒話,請注意,請注意。然後大家都知道了,嗶等於髒話,接著嗶就成了新一代髒話——髒話要消音,但並不是所有髒話都會被消音。畢竟我們現在偶爾還會在熒幕上聽見一兩句,看美劇時,個別F開頭的單詞也算是標配。就美國而言,髒話要不要消哪些要消,有將近一個世紀的討論和實踐。

有聲電影出現後,髒話自然而然就隨著出現了。據YouTube博主Movie Munchies考證,1929年美國電影第一次使用damn。[2] 

1930年出現了son of a bitch。

我們聽得最多的fuck則在1933年第一次出現。

但同時,這一時期的影視行業風評並不好。戲內各種色情暴力粗俗的鏡頭、罪犯們為自己罪行辯護的臺詞,戲外明星們又傳出打架、吸毒等醜聞,很多人對影視業十分牴觸,希望文藝界人士能有些底線,別為了博眼球搞流量就為所欲為。

為了自救,美國電影屆建立了行業協會,也在三十年代通過了一份《電影製作規範》(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的行業規範,按照規範進行自我審查,符合規範的電影才能上映。[3]

《電影製作規範》包含了三個一般原則和十二個分類,十二分類下面又各有至少兩點以上的詳細說明。裡面大部分內容在今天看來特別不美國,如必須維護神聖的婚姻和家庭制度,接吻鏡頭太多,不允許裸體避免出現脫衣服鏡頭,不能嘲笑任何宗教信仰,不能將不正當的性行為(未婚、通姦等等)合法化甚至是把畫面和情節拍得很有誘惑力。[4]       

其中一點,就是禁止使用粗俗語言。給出的限制名單中,有damn、hot、hell以及sex、whore(妓女)等等。然而總是有些人,喜歡在底線邊緣試探。1937年的《亂世佳人》,不顧規範使用了damn這個詞。[5]

郝思嘉問白瑞德:where shall I go?what shall I do?   

白瑞德心如死灰:Frankly,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髒話一時爽,罰款火葬場,事後該電影製片人被罰款85000美元。不知道製片人心裡覺得這85000美元買一個damn,是值還是不值。從1930年到1968年,長達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中,美國電影都在《電影製作規範》的審查下。直至分級制度出現,《電影製作規範》作廢,髒話才重新出現在美國影視中。BuzzBingo分析了3500多部電影劇本,發現1993年到1994年,美國電影平均每1000個詞中就有3個髒話,達到了美國電影單位髒話量的頂峰,後來髒話量降到了2.5個每千字,直到現在。同時,這項研究還發現,《華爾街之狼》中有715個髒話,是美國髒話最多的電影,位列二三的《原鑽》和《賭城風雲》中髒話也超過了600個,分別是646個和606個。小李子也以362次髒話記錄為列說髒話最多的演員第二,比髒話第一名喬納·希爾少15個。[6]也正是因為髒話放開的泛濫,讓美國開始使用嗶消音。麥當娜在一次直播訪談中,連續講了很多髒話,導致大家目瞪口呆。後來就規定[7]:具體來說,考慮到未成年因素,美國現在仍然對髒話有所限制,採用分級制度根據電影中的相關因素對電影進行分級,禁止存在「有冒犯色彩或者提到性器官,排洩器官、性行為或者排洩行為」但又未達到「下流」等級的影視,在孩子可能看到的早六點至晚十點播出。[7]

某些影視作品,也會分兩個版本播出。如喬丹的紀錄片《最後一舞》,ESPN1臺播放原版,2臺播放文藝消音版。

而在我國,髒話消不消音哪些要消就比較隨機,有時候能聽到原汁原味兒的李雲龍。有時候張嘴就是嗶。在《花兒與少年》中,寧靜頻繁被嗶,嗶到她本人疑惑「爆粗口是有的,我不是代表人物,但承認我也有爆粗口,但沒有很多。雖然沒有看成片,但聽說我一張嘴就被消音,我不知道為什麼頻率這麼高。」[8]有些觀眾懷念髒話裡那股勁兒,覺得髒話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方式之一,為人物服務,有些人和場景沒有髒話就等於沒有靈魂。但也有觀眾覺得,必須脫離低級趣味。連別的國家髒話沒消音,都能隔著網線在中國成為新聞。

2.YouTube @Movie Munchies  A Brief History of Swearing in Movies

3.wiki Motion Picture Production Code

4.https://censorshipinfilm.wordpress.com/resources/production-code-1934/

5.好萊塢經典臺詞裡的美國文化:American Culture in Hollywood Lines,高振盛

6.好萊塢電影「粗口」統計數據公布 喜劇明星喬納-希爾奪冠 ,搜狐電影,2020年5月18

7.電視裡髒話消音為什麼要用「嗶」?微信公眾號Aha視頻(ahavideos),漂亮,2018年

8.寧靜回應爆粗被消音:不知頻率怎會那麼高,中國青年網,2015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髒話消音都用嗶?
    [1]即出現了不合適的話,就會用另一段聲音給它蓋掉。不合適的話並不特指髒話,有可能涉及個人隱私、政治敏感、版權問題等等,髒話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在消音這塊兒,中外達成了史無前例的大和諧——基本都用嗶,而不是吧、啦、滴、嗶.單音字百花齊放。 究其原因,在於嗶最簡單。
  • 電視裡髒話消音為什麼都用「嗶」?
    呸、啊、哈不好嗎?為什麼屏蔽髒話一定要用「嗶」?美國科學家曾發明過一個可以和諧掉髒話的系統。即使是現場直播的節目,系統也可以快速屏蔽。比如當有人說"Fuck You"的時候系統就會自動和諧成"嗶~"。中國電視臺覺得這個系統很好用,於是就引進了它。
  • 美劇裡用「嗶」聲掩蓋髒話是怎麼來的?
    歌后麥當娜的一次訪談直播中,連續爆了很多粗口,讓大家都瞠目結舌。這個事情導致了美國所有直播節目的髒話部分全部要用「嗶——」聲蓋住;另外所有的直播節目都因此延時幾秒播出,以方便消聲。關於「嗶——」其實有個專業名詞,叫做「千周」,指的是1KHz的聲音信號。
  • 為什麼電視消音要用「嗶」這個音?原來它代表真正的……
    (注意1分15秒耳朵福利)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夜深人靜時(非必要條件),你一個人(為什麼是一個人
  • 嗶——全程消音,男神帶你了解大尺度髒話的歷史!
    他曾經拿過奧斯卡小金人,也曾被稱過「票房毒藥」。是他,他就是——尼古拉斯·凱奇。這一次,他竟然牽手網飛開課教髒話了!(沒錯!英語的髒話雖然沒有中文這樣博大精深,可以用不露髒字的各種方式口吐芬芳。但與普通的詞彙比起來,他們還是很有殺傷力的。F**k、S**t、B**ch、D**k、P**sy、D**n.(相信就算打了碼,各位老司機們也能把它們認出來)這些我們在美劇、英劇,甚至電影中都能經常看到的詞彙,每一個都帶著禁忌的魅力。
  • 為什麼說髒話很爽?
    最近,Netfilx上線了一部極具趣味卻相當嚴肅的記錄片,《髒話史》。老帥哥尼古拉斯·凱奇用他低沉性感的聲音講述一些全球人民都耳熟能詳的英文髒話背後有怎樣的文化。是的,髒話也有文化,畢竟它們是世界上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壞的工具,只看誰在使用它。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語言。
  • 為什麼全世界都會說髒話?該如何正確面對與使用髒話?
    大家都知道近期美國多地正處在於嚴重騷亂之中,連總統川普都多次躲進白宮地下掩體以避示威者的鋒芒。媒體上披露的川普走出白宮的照片很有意思,在他前往教堂的路上,兩旁的牆上寫滿了各類髒話,其中尤以F開頭的為甚。
  • 如何用日語優雅地「說髒話」?
    俗話說得好,如果想要學好一門語言,首先就要學會如何罵髒話!(開玩笑~)很多朋友想學日語,首先就想知道如何用日語罵人?今天西諾君給大家分享幾句日語罵人的說法:1、馬鹿(ばか)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馬鹿」,意思就是笨蛋,其實「馬鹿」呢~說過分也不會很過分,但是日本男生表示,當被長輩或者女生罵「馬鹿」的話就會很傷心~2、馬鹿野郎(ばかやろう)「馬鹿」就是我們前面第一個講到的
  • 原來日語「髒話」也會問候對方家人?教科書上沒有的4句日本髒話
    說到日本的髒話,大家會想到「馬鹿」(バカbaka)、「阿呆」(アホaho)。但其實日本還有其他常用,但大家不熟悉的罵人用語。這次要介紹4個特別髒話,以後看到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啦!▋什麼是「雑」?其實就是在說你沒路用第一次看到「雑魚」(ざこzako)這個單字,應該會以為是某種魚類吧?「雑魚」的確是魚,指的是海裡體型非常小,價值不高的小魚。因為漁夫捕魚利用大網撈魚,還是會捕撈到大量的小魚,也無法區別種類,所以價值低。這個字,本來是漁師或海鮮市場的人在使用的。
  • 讓嗶生活保持新鮮度,你要做點「不一樣的」
    之前1號給大家科普過小妹妹的4個敏感點:C點、U點、G點和A點(沒看過的人可以猛戳這裡),每一個點的爽法兒都不太一樣,但都能讓你的體溫上升0.2攝氏度(37.2是高潮時的體溫)。這堂課是為老司機獨家定製。相信很多妹紙經過了懵懂、實戰、找到自己的敏感區後,都會產生一個困惑:似乎嗶生活變得千篇一律,沒啥新鮮度了,也沒那麼期待「下一次」了。
  • 金秀賢《精神病》裸奔打碼髒話嗶了,收50件投訴?韓國法庭制裁
    看看網友們的評論:「劇裡面髒話不都滴滴滴消音了嗎?」「飆髒話的不是劇裡女主高文英嗎?這也怪到金秀賢頭上?」「尺度哪裡大了呀?裸奔那個都打碼了呀?髒話也都嗶——了,金秀賢實慘!」「不是吧?剛退伍首部劇就這樣,明明很好看啊,最後一集哭死了!」「前面那個評論把罵髒話所有責任推給女主的,請問是有什麼疾病嗎?
  • 「梗研究社」「下次一定」是什麼梗?
    「梗」梗作為一項網絡產物,在網絡社會與現實之間的一種交流工具,在交流中形成一種共識,用梗拉進感情,正是因為梗的存在,現代人的興趣愛好以及三觀都和梗密切相關,使人們因梗發笑。「梗研究社」是一個梗科普的研究社,我們觀察到,年輕人在交流中頻繁使用梗(流行語),其中這些梗都來自幾大造梗平臺,分別是嗶哩嗶哩,抖音等幾個視頻平臺,用音樂、文字、動作和聲音的方式,給觀眾傳播廣為流傳的梗。喜劇表演也中大量使用梗,有些作為笑點的鋪墊,有些直接作為笑點。而「梗研究社」就是為梗而存在。
  • 科普:韓國語髒話來源【原創】
    大家都知道,韓語中很多詞彙來源於中文。有意思的是,很多韓語罵人的髒話,也都來源教育古漢語,而且這些詞重新回到漢語語境裡,部分原本粗俗不堪的髒話卻也顯得非常古雅。等身(등신)- 二逼古時祭禮用木頭、泥土等材料製造的人偶,稱之為「等身」。等身沒有任何能耐,但比廢物有用,所以二逼就叫等身。比病身柔和很多,甚至含有愛意,所以有些女性化,男性不常用。比如母親責怪子女,女人責怪丈夫的時候可以使用。
  • 南方公園 | 夠髒夠暴力,美式髒話正版卡通教科書!
    更更更牛×的是,這部做了長達22年,接近300集的卡通片,全部都是由兩個人製作的!接下來我們講講為什麼說這部劇是「髒話教科書」,其中有一集據說總共20多分鐘有600次髒話,當時在電視上放出來的還是消音版本,效果差不多像這樣:你好,
  • 「臭媽媽,我要打死你」當孩子說髒話時,你能聽懂ta的言外之意嗎?
    誰知道一開口我就震驚了,只見她指著我們桌上剛上來的咖喱說:「媽媽,這個飯好像屎啊!」呃……我和朋友大眼瞪小眼(我眼小),胃口頓時小了一大半。她媽媽也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們,當時,空氣中都是尷尬的味道。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小朋友為什麼會突然說髒話呢?對這種行為,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 「小破站」的《說唱新世代》,為什麼會被稱為「髒話新時代」
    尤其是每首歌的歌詞,都足以震撼,都能夠讓人回味無窮。用觀看節目觀眾的話來講:上半集「什麼東西」,下半集總決賽水平。真香!因為,除了這些歌曲以外,還有的歌曲中帶有一些「髒話」。除了「滾」字外,在一場freestyle(即興說唱)的battle(鬥爭)中也出現不少髒字。也讓不少觀眾認為,教壞未成年人怎麼辦。
  • 《髒話史》曝正式預告!尼古拉斯凱奇飆罵「F**k」教你認識髒話
    Netflix本月中宣布將推出喜劇節目《髒話史》另譯髒話面面觀,請來好萊塢男星尼古拉斯·凱奇教大家「認識髒話」!如今正式預告出爐,一開場他就大聲疾呼「F**k」,讓觀眾超級期待影片上線。在Netflix官方頁面中形容《髒話史》為「髒得驕傲、寓教於樂的幽默影集」,它將介紹英文中最惡名昭彰的髒話,例如F**k、Sh*t、B*tch、 D**k、Pu**y 以及D**n 等詞,探討它們的歷史發展與所帶來的影響。
  •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前進四,星辰大海——好奇心引領我們走更遠
    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讓我們對一切未知事物都保持著熱忱,並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在過去,宗教和神秘主義是我們解釋世界的方式之一;而到了今天,科學思維讓我們可以從更加冷靜、客觀且高效的方式,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 演員聲音收得不清楚怎麼辦?——認識同步對白錄音「ADR」
    ADR(Automated DialogueReplacement)意指「同步對白錄音」,當現場收音質量不佳,或出現無法克服的技術問題時,劇組通常需另外支出一筆費用,聘請演員、錄音師等工作人員,重新錄製與畫面匹配的對白或聲音,還原銀幕上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