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安妮三三
在別人只會嘟囔抱怨著「真TM冷啊一會下雨一會出太陽」的時候,他對這天氣的描述方式是這樣的:
老天啊!
才見你藍多雲少
一轉眼
淚就漂向大地
以為你可以痛快一場了
太陽很快出來制止
你連哭的資格都被收取
不得不草草收場
你這個瘋太陽啊!
多管閒事
我借后羿的箭來把你射死
到時候
看誰來給你收屍?
倔強的烏雲 大呼小叫
一會兒功夫
家族從四面八方 前來增援
黑沉沉
那麼寬闊的藍天
一口氣 填得滿滿當當
你們竟然沒有給太陽
留下一絲希望
可惡的烏雲啊!
你到底想要怎樣?
你敢不敢跟我打賭
我請攝影師來取走你的魂魄
讓你失魂落魄 落荒而逃
你一聲不響
運來一個印度洋的雨量
是想淹沒大地
還是要澆滅太陽?
就憑你 反覆無常的德行
三心二意的做派
你好大的膽子 哪來的能量?
……
情緒張揚,氣勢凌厲,帶著毫不掩飾的憤怒壓抑指天大罵,完全是一個吃醉了酒的癲狂李白……目瞪口呆地看完,才想起此刻真應該給他來個酒葫蘆。
之後跑去翻他的朋友圈,再一次目瞪口呆:這位醉酒李白的朋友圈乾乾淨淨,素雅簡單得像不食人間煙火,只留了兩行毛筆字的拙樸封面下,一行行一篇篇,清一色全是他從不配圖的原創詩歌。他寫詩當真如寫日記一般,每日凌晨或清晨準點更新一篇,雷打不動。
更難得的是,他的詩讀起來不矯飾不晦澀,字句樸實真摯,感情熱烈直白又細膩,沒有華麗的遣詞造句,見不到無病呻吟不知所云——心裡頓感清新並鬆一口氣:幸好,不是一位油膩的中年大叔偽詩人。
詩人貓哥的另一個身份,是做手工饅頭的大廚。
到白沙的第二年春天,三個月的拜師學藝後,貓哥開始在「楊記小吃」門口零售代賣自己做的手工饅頭。那時候白沙的麵食還沒有「五味」什麼事,熱愛麵食的北方人吃他的原味饅頭和紅糖饅頭吃出了家鄉味,來買的人絡繹不絕。後來,以土雞火塘農家宴聞名的白沙「美爐院家」老闆娘小靜,是好友也是生意夥伴,乾脆整批預訂,更多遠道而來的麗江客人被「手工饅頭+土雞火鍋」的美食組合所驚豔折服……慢慢地,越來越多人知道了白沙有個「寫詩的貓哥」做的純手工饅頭,鐵桿粉絲越來越多。
詩與饅頭,貓哥生活中最重要的這兩件事,最終被他搬進了自己的小店——2019年春天,位於旅遊學院小吃街院內的「貓哥麵館」正式開張。紅底白字的店招下方寫著一行亮眼大字「詩歌閱讀•我的饅頭我的詩」,鶴立雞群一般驕傲地立在眾多店鋪中間,吸引著屬於自己的食客與同類。
又做夥計又做老闆,一邊做饅頭一邊寫詩,裡裡外外一把手的高哥早出晚歸,開始了一個人開店的日子。
手工情懷:每天揉面三小時 做饅頭揉出了發達胸肌認識貓哥已經很久,兩三年來始終是客客氣氣的點頭之交。從前常常在早上拉車遛狗的上山公路上,迎面遇到一身運動裝、剛晨跑完迎著朝陽下山的他。那段時間他似乎每天一個人跑到福國寺,再沿途返回,跟如今寫詩一樣,也是天天堅持雷打不動。
很長一段時間,貓哥的年齡是個謎。他戴一副黑框眼鏡,身材健碩,黝黑的臉龐帶著高原紅,一頭黑髮泛出點點花白,平時不苟言笑,一開口打招呼又總是樂呵呵,永遠精力充沛的模樣,說四十歲是正常,五十歲也無不可,又因為極愛運動保養極好,說七十歲也有人信過。……
後來跟貓哥慢慢熟悉起來,是從買饅頭開始的。
自從他的旅院店開業、「楊記小吃」搬遷,想吃饅頭就不再方便,卻由此看到了一個更風趣更接地氣的貓哥。
要買饅頭的時候微信上打個招呼,他就下班打烊後踏著星辰月亮一路悠悠步行至深夜帶回白沙,第二天一大早上班再經過時掛到你門上,偶爾還會額外送兩把店裡的手工鮮面給你嘗嘗;跟他說「你做的饅頭煎饅頭片跟白粥是絕配」,他就語氣誇張地雙手作揖回你一句「會做的人遇到會吃的神!萬幸!」……
最初,身為一個非正宗北方人的昆明土著,貓哥做的饅頭屢屢被吹毛求疵的北方人質疑。有一次,一個陝西來的大爺經過他的店,看到門前那塊「純手工饅頭」招牌,皺著眉一臉狐疑地要他「來一個試試」,等饅頭呈上,大爺看了一眼,嘗了一口,立馬眉開眼笑地誇讚:「嗯!有點意思!小夥子做得不錯!……」
提起這事的時候,貓哥一臉燦爛,像幼兒園小朋友得了小紅花般開心。
貓哥還曾在「白沙古鎮商戶交流群」裡跟賣麗江蘋果的客棧老闆玩過「蘋果換饅頭」,一朝回到原始社會以物換物時代,一個紅糖饅頭換八兩蘋果還要找補兩毛,正經八百地討價交易不亦樂乎。
貓哥說他喜歡手工的東西,因為手工製作的食物有著獨一無二的溫度。無論是從口感,還是情感上,這似乎都成了他個人做麵食的一種「微潔癖」——人手揉面時的力度把握、頻率控制和細膩觸摸,糅合了貼近皮膚的質感和體溫,是機器揉面怎樣都無法比擬的。
每天平均揉面三個小時,每個分割小麵團平均揉五十下,後來「貓哥揉面揉出了發達的胸肌」成為朋友們傳為笑談的經典段子。而這引以為傲的胸肌還曾被他相當悶騷地寫進過詩裡「我白色的襯衣溼透了,胸膛和臂膀很惹眼」……
河南的麵粉,雲南的黑糖,貓哥對自己出品的麵食一直嚴格選材,反覆試驗和改進。如今「貓哥麵館」的手工饅頭和牛肉麵在旅院店收穫了一批大學師生鐵桿粉絲,其中不乏同樣愛詩的文藝青年們。
「人間糟粕詩」:戀上「無用的東西」 幾十年初心不改
「生而為人,總要戀上一些無用的東西。」貓哥這樣形容自己寫詩。做手工饅頭初衷是用來謀生,而詩則是純粹的理想與熱愛,與功利無關,與「有用」的現實世界無關。
從青少年時代迷戀崇拜為愛情決鬥身亡的偶像詩人普希金,到36歲發生過瘋狂極端的自戕事故,再到如今邁入不惑之年、人生境遇大起大落,隨著年歲與閱歷漸長,心境日益平和,對詩歌的喜愛卻始終不減。
貓哥愛詩,是深至血液和骨子裡的。初識他的原創詩,驚嘆於他旺盛的創作力與詩中異於常人的敏感多情,感慨「如此愛詩之人也必是極熱愛生活的人」同時,總感覺他是生錯了時代,走錯了片場,也耽擱了終生——否則,如若生在唐朝,他大概會是與李白一起喝酒稱兄道弟談古論今的名流大咖;生在宋代,他可能又是與晏殊、柳永一起吟詞唱曲兒、煙柳巷裡風流快活的風雅公子哥兒;若是生在民國和解放前,一定能成為西南聯大校園裡與胡適、沈從文、聞一多等教授學者們一起抗戰救國惺惺相惜的摯友同窗……
奈何他終究生不逢時,活在了現代,還是一個中國現代詩歌已然衰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詩歌盛況早已不再的現代。
貓哥喜歡讀書,閱讀面極廣,年青時代也曾關注時事政治、一度熱衷官場小說,胸懷民生針砭時弊。後來,一顆憤世嫉俗的老文青靈魂日漸平和,白沙的生活讓他學會了沉下心來,將人生中的無意義選項剔除做減法,最後喜歡看的大多是愛情和人性主題經典純文學,而幾十年來一直不離不棄的唯有詩歌,那些紙質文字如光般與自己內心相伴,歡喜寧靜度餘生。
藏身於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小吃街內的「貓哥麵館」,是一處小小的詩歌樂園所在。三十多平米的小店明亮整潔,中外詩人的各類詩集、傳記與2018整年的《詩刊》雜誌整齊地擺滿兩個牆掛小書櫃。
中國的海子、北島、顧城、食指,國外的普希金、泰戈爾、金斯堡、勞倫斯、特朗斯特羅姆、拜倫、雪萊、濟慈……小小的書櫃像一個精神寶庫陪伴著他充實度日。每天新鮮饅頭出籠的一刻,熱氣蒸騰的麥香伴著書香飄蕩在整個小店,是感覺最幸福的瞬間。他不止一次地為自己的饅頭作詩,也曾在詩裡喜悅地自嘲兼抒情,「終於可以把你揉進面裡……我太作了,在面裡摻了閱讀的味道……這麼多年,這麼愛你」。
除了詩集,貓哥也喜歡看時尚雜誌,訂了全年的《時尚先生》整齊碼在書櫃裡,而他本人在店裡的時尚打扮標配則永遠是一身乾淨的白襯衫,加上一件大圍裙。
貓哥總是自嘲自己寫的是「人間糟粕詩」,這創作激情不減的「糟粕詩」卻極高產,2017年下半年開始,他在朋友圈保持著平均一天三篇的創作頻率,後來是一天一篇。生活中原本不喜多話的他,真實情緒並不擅口頭表達,時常充沛胸中的情感更無處訴說,他把點點滴滴的生活、情感、思緒信手拈來,化作了一行一行的詩句,沉迷其中,自得其樂。
貓哥說他把詩歌當成日記來寫,如實記錄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愛情的惶惑與憂傷,生命本身的愁緒與悽涼,母親與孩子,時事與民生,白沙的陽光大地、風土人情,玉龍雪山的壯美風光、四季倫常……他的創作靈感無處不在,主題內容包羅萬象,有宏大虛無的人生思緒,也有真實細碎的生活家常。
歌頌美好的姑娘,讚美人性中的善、生活中的美,是屢見不鮮的主題;親人好友和客棧的客人們,也是詩中的常客。偶爾也會調皮一下,或詼諧自嘲,或狠狠諷刺一下實在看不過眼的某油膩猥瑣土豪過客什麼的。
並非篇篇文採斐然,最珍貴的卻是真情實感:一個溫柔多情的愛人,一個思親情切的父親和兒子,一個風趣率真的朋友……置身詩中的他每一個身份角色個性如此鮮明,只因他在寫詩的一刻是把自己完全敞開的,毫無顧忌,毫不設防,無論委婉含蓄,還是酣暢淋漓,都有著掏心掏肺的架勢,把自己內心展露無遺。
尤其是愛情主題,大膽傾吐愛慕,赤誠表白思念,毫無保留的讚美……那種如少年初戀般的純真,那份旁若無人的坦蕩,足以讓一切心懷叵測的八卦窺探閒言碎語羞愧難當。
一個年過不惑的單身中年男人,在詩歌裡大方表達私人感情,毫不在意眾人目光,在白沙這個流言暗藏八卦叢生之地,這種磊落坦蕩真的不多見。
如貓哥自己所言,「寫字的意義與做人一樣,就是要儘量傳播和傳遞更多溫暖美好的東西出去。」
至於其他的,並不重要。在顛沛無常的人生苦旅奔走大半輩子,他早已活出了自己的通透豁達。
貓哥曾特意為「系善念」、「楊記小吃」、「拾光」等白沙小店作詩——因為東南亞騎行結緣而走到一起定居白沙開店的情侶小菲和阿怪,從大理鶴慶來白沙做中餐和木匠手藝的楊姐段哥夫婦,個性直爽的安徽姑娘奶茶……他將心意放在詩句裡,用文字一一致敬好友們。
他太喜歡讚美,以至於有羞澀的朋友看了詩會跟他說「貓哥我們沒那麼好」……
其實不是不懂人性之不完美,更不是盲目浮誇。但生性敏銳多感的他,更懂得在人性天平中做正向取捨的意義,更善於發現平凡人平凡事不經意間流露的善良與美好,更願意用一顆寬厚和仁慈之心,去尊重每一個獨特生命個體帶給他的每一次哪怕最微小的感動。
對愛與美的熱愛,從來是不分年齡的,貓哥借著王小波祭詩說出自己的處世觀點和人生態度:「一切美好的藝術形式,必須能給人帶來愛、善和思考」,而「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有感知愛和幸福的能力」。他用自己所熱愛的方式,感知著也回報著這個世界帶給他的所有微妙而真切的愛、善和幸福。
有人說,詩歌不能成為安身立命的依傍,但註定是安放心靈的一種語言。在這片屬於自己的心靈安放之地,作為詩人的貓哥找到了與生活、與命運和平相處的方式。
酒、朋友與有著一位孤獨的「愛因斯坦」的客棧小院
身邊的朋友都知道,貓哥不是個好脾氣的詩人。
火了會揮著大棍子揍人,看小說看到動情處會淚流滿面「停不下來」,這樣一個柔情硬漢,在喝酒時,真性情更暴露無遺。
貓哥好酒,自稱酒品不佳,斷片兒無數。
跟不熟的人不多說半句話,禮貌、尊重一樣不缺,一旦熟悉了不把你當外人,就開始滿嘴跑火車,插科打諢胡話連篇已是生活習慣。酒桌上一時興起,玩笑還會開得尺度大又有下限,你若笨嘴拙舌一時接不上茬,他又哈哈一笑立馬幫你找臺階下,絕不讓你尷尬難堪。……
不刻意主動社交,他的寬厚隨和卻吸引著越來越多朋友不斷接近熟識;交友從不設限,身邊的好朋友們年齡、性別與身份職業各異,小到90後,大到花甲耄耋,都能彼此欣賞相談甚歡。用他自己的話說,交朋友只看彼此「人格魅力」是否投緣,「其他的都沒意思」。他尊重每個朋友的人格中純良美好一面,把每一個人身上的獨特閃光點視若珍寶,在他面前,朋友們有著無端的信賴和自在。
除了開麵館,貓哥還在白沙經營一間自己的客棧——「玉沙驛站」隱藏在古牌坊南面的小巷深處,方方正正的小院幽靜整齊,常住了一幫「臥虎藏龍」身份各異的老朋友們:畫家,商人,攝影師……一條畫家帶來的混血小狗性格溫柔名字卻起得氣勢如虹——巴頓將軍,一隻跟隨貓哥多年、身患重疾風燭殘年的白色加菲老貓,名字更是響得如雷貫耳——愛因斯坦。
朋友們帶著愛因斯坦和巴頓將軍,平時各自讀書創作、開店做活,偶爾一起聚在茶室小酌暢飲,談天說地,在世俗現實的壓力下,把日子過成了一首接地氣的詩。
貓哥曾用極文藝的詩句形容自己現在的生活「左手饅頭,右手詩歌。追趕太陽,親吻月光」——翻譯成通俗語言,大概是:白天做饅頭開店,晚上讀書寫詩。四十多歲「高齡」重拾英語練聽力,每天晚上堅持花一個半小時步行回白沙,一路戴著耳機聽英語,聽力健身兩不誤。
……每天生活規律簡單得像老年人,卻又勤奮自律得讓年輕人羞愧。
關於過去,貓哥並不多提。一句「天意弄人,暴風驟雨,邪惡的浪,一次小型的垓下悲歌」暗喻了坎坷跌倒的曾經,而「來到高原,我把篝火點燃」呼應著麵館招牌上那句「2018,麗江再出發」,則仿佛一句安靜有力的奮鬥宣言,不動聲色的淡泊之中,看得到他志存高遠。
而未來究竟會如何,他的「貓哥麵館」能否真有一天開出遍地連鎖,他的未酬壯志能否實現撫慰昔日輝煌,他似乎也不去過多焦慮糾結,只是每天一如既往樂呵度日,在「左手饅頭右手詩歌」的白沙時光裡守護心靈與理想,從當下現實抵達漫漫遠方,此心安處是吾鄉。
(完)
附實用信息——
「貓哥麵館」旅院店
地址:麗江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小吃街院內(古城區玉泉路藝海院536號錦泰酒店旁)
「玉沙驛站」客棧
地址:麗江白沙古鎮街尾村4號(白沙古鎮牌坊南面小巷左拐二十米巷子盡頭)
貓哥個人微信ID及二維碼:另一隻貓(詩歌原創)
若喜歡這裡的故事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束白記」
「束白記」原創故事圖文,
如果喜歡,謝謝你的分享轉發。
轉載請提前聯繫作者微信(ID:sansan681)
並標註作者及來源「束白記」(ID:ShuBaiStory_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