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世

2021-02-09 武志紅

點擊上方↑ 「武志紅」,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昨天,金庸大俠去世。

金庸之子查傳倜說,是昨天下午走的,「很安詳」。

金庸曾說,最好的人生,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他的人生,即如是吧。

特別是,他在我們華人的心靈世界中狠狠地「大鬧了一場」。

他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字數超800萬,全球發行量超3億冊,而和他有關的影視已超100部。

這是網上的一個說法,不過我有點懷疑,可能與他的小說有關的影視,應該遠遠超百部吧。

作為華人,哪怕你不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你也很難不看他的影視。

可以說,他是華人圈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家,無人能出其右。

昨天他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微博、微信朋友圈,看過去,滿屏滿屏的,都是悼念金大俠的消息,至少在我的記憶中,沒有誰的去世曾帶來這種感覺。

上面這些話,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我說說自己讀金庸的過程吧。

先說說一個回憶吧。

不知道大家記憶如何,我通過回憶發現,金庸創造的太多人物,都牢牢地刻在我心中,他們的形象和名字,我都記得。

再沒有其他一個華人作家所創造的人物們,能被我這樣記得了。

問了周圍幾個朋友,發現他們也一樣。

例如,雖然瓊瑤的作品也廣泛流行,但你還記得她的小說和影視中的那些人名嗎?

王朔作品中的人物,你記得幾個?

能與金庸相媲美的,的確就是古龍了,不過,我能深刻記得的古龍小說中的人物,多是主角。

相反,金庸小說我記得的,是幾乎整個恢弘的畫面,乃至所有主配角,甚至很多小配角,我也印象無比深刻。

例如一些配角:

《神鵰俠侶》的郭襄

 射鵰英雄傳裡的柯鎮惡

《天龍八部》的木婉清

《天龍八部》的慕容復

雖然金庸的武俠世界,對我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然而,我看金庸,卻是非常得晚。

我是到大學才讀金庸的。

記憶中,應該是小學五六年級,就傳出了有非常好看的武俠小說,據說有人的名字叫古龍金庸。

但我沒看過,我看過的,就是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主要是圍繞著天山的,當時喜歡得不得了,可現在人名們卻忘了個乾乾淨淨。

之所以是到了大學才讀金庸古龍,直接原因是,我們班一個哥們,搞了一個武俠小說租賃,對同班哥們,自然是格外優待——免費!

我一讀,就入了迷,很快把金庸古龍的小說,都讀了。

特別是一個暑假,我沒回家,在宿舍裡一天天地讀,最多一天,我連著讀了八本武俠。

這是我讀書最快速度的紀錄。

北大本科生的墮落生活!

也許有人會有這種觀感。至少當時我也有這種感覺。不過後來知道,我們太多同學,是這麼過的。

甚至有人感慨,自己的文學素養,是金庸古龍給的。

作為純虛幻類,武俠小說的價值很容易被人詬病,所以關於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常常被否定。

我也不例外,雖然讀得如痴如醉,但也常常會懷疑金庸小說的文學價值和意義。

直到到了榮格這裡,才找到了對金庸小說價值的最佳詮釋。

榮格的一個概念是「原型」,意思是,一個文明甚至整個人類中,那些藏在集體無意識深處的東西。

一個好的藝術家或作家,只有能碰觸到原型,他的作品才能打動人。

有的作家,是偶爾能創造出一兩個這樣的人物,但已經可以因此而獲得巨大影響力。


而金庸,則是創造出了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

並且,金庸小說中的情節,不僅非常中國,同時又有了華人小說中很少有的英雄之旅,即一個人物的心性完整展開的歷程。

對我而言,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隨著諮詢經驗越來越多,特別是長程個案的持續幾年的深度探討中,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金庸的小說。

其他作家的小說,很少會帶給我這種影響。

與古龍相比,金庸的小說筆觸看起來更加理性且收斂一些,但他可能更加深入了華人的精神世界,於是能更完整地碰觸到我們的「原型」。

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第一次讀《天龍八部》的時候,看到對段譽的描繪,我有一種要冒冷汗的感覺。

天啊,這個人,好像和我的個性,太像了一點。

張無忌也給我這種感覺,不過要輕一些。

他們兩個,哪怕是面對窮兇極惡的仇人,都難以做到不真誠,並且對方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恨不得把一切都告訴對方。

哪怕再慘烈的經歷,都不能改變他們這一點。

我在文章中有太多的自我暴露,就是因為這種感覺。

到現在,我的個人體驗做了四年多了,對自己了解越來越深,越來越懂得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真改變還是不太容易。

像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愛情故事,也是極吸引我。

他們一個是我所說的中國式好男人,一個是為所欲為的、沒有得以人性化的妖女。

這種模式,還有很多,例如郭靖與黃蓉。

金庸小說中,最觸動你的人物和情節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關於自由聯想的問題,如果你忠於自己的感覺,那麼第一時間你能想到的人物和情節,就是真的最觸動你的。

這也是一個簡單的投射測驗。即,你想到的人物與情節,極可能就是你自己的故事。

作為真正的金庸小說迷,你還可以回憶,你在很年輕的時候,甚至還只是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就被金庸的某個人物和情節特別觸動過。

那麼,現在你可以看看,金庸所刻畫的這個人物的一生,是不是和你的人生仿佛相似?

宮崎駿曾說:

我不是導演,故事本身才是導演,故事本身有其自己的邏輯,我只能跟隨和服從。

我想,超一流的文藝界大才,都懂得這句話。

金庸必然是這類大才,他的作品,雖然是他創造出的,而且是一個奇幻的純想像世界,但他必然是尊重了故事本身的邏輯,而不是拿自己頭腦的、意識層面的東西,強加給故事。

所以,作為華人,你才會發現,他的想像世界,竟然和現實世界,有如此深刻的對應關係。

以上是我對金庸的理解,以及我和金庸的故事。

在我看到的對金庸的評價中,我覺得最好的,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的說法:

金庸先生走了,一個時代結束了。

恕我直言,今後不會再有這樣的作家了。

金庸不是翹課關在宿舍裡日更1萬能練成的。

你能寫得出蕭峰的豪情,段譽的憨萌,令狐衝的苦逼,程靈素的深情,黃蓉的精靈,韋小寶的無賴?

你寫得出凌波微步的瀟灑,六脈神劍的氣勢,天山折梅手的精妙?

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

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寧書香門第,經過現代大學教育,在中國最多難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從內地輾轉香港,見過人世的真相,體驗過最無望的愛情,經過記者寫作生涯的職業訓練。

以上種種傳統與現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條件,再加上天生稟賦,在香港這個承接古今、貫通中西的大熔爐中反覆錘鍊,方能練成絕世神功。

不過還有一段文字特別觸動我,讓我看了後不禁感慨一下:難怪!

這段文字講了金庸的傳承:

金庸的母親是徐志摩父親的堂妹,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

金庸的堂姐嫁了瓊瑤的三舅,錢學森的嶽母和金庸是姑侄,詩人穆旦是金庸的堂兄。

徐志摩、金庸、瓊瑤、穆旦,他們一家掌握了中國近代的朦朧詩、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現代詩歌的話語權。

最後感慨一下。

這兩天怎麼了?——這個問句,成了微博的熱搜。

應該是,這兩天走得名人太多了吧。

先是李子勳,接著是李詠,而昨天是金庸大俠,和王光英。

準確來說,該是,這兩個月怎麼了。

這兩個月走了太多文藝界大才。

上個月走的有常寶華、盛中國、單田芳、朱旭、布仁巴雅爾、劉文步、臧天朔、張文霞、師勝傑等。

不過這些大才,我了解不多,調動起的悲傷也不多。

小時候家裡窮,連收音機都沒有,所以單田芳的評書,聽得也不多。

但十月份走的這些大才,我都有了解,甚至是相熟,例如李子勳老師,於是很是悲傷。

不過金庸大俠這裡,我悲傷不多。他老人家94歲高齡走的,算是白喪,而且這一生活得太多姿多彩。

這樣的一生,不必悲傷。

一個說法是,只要我們對這個人的記憶都在,他就沒有死去。

從這個角度看,也許金庸先生,會在華人世界中,是永生了。

相關焦點

  •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在多少年前,金庸先生就已經看淡了生死,以一種頑童的姿態笑對人生。曾有人問他:人生該如何度過?他答曰:大鬧一場,悄然離去。10月30日下午港媒突然發布新聞: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享年94歲。有人說:活著的時候,讀者就以億來計算的作家,古今中外僅此一人,就是金庸;有人說:金庸逝世,笑傲江湖成絕響,人間再無俠客行;有人說:感謝老先生留下的永遠不能替代的江湖,您一走,江湖變了滄桑.
  • 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規矩」。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當時學校常辦壁報,文筆極佳又愛好寫作的查良鏞成為了壁報的常客。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鏞。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訓導主任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念完了高中。
  • 別了金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 然後悄然離去
    第二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並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便是看不慣《大公報》所報導的「虛假事實」。他說:  「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金庸江湖永留心中.
    金庸、古龍、梁羽生可謂是中國武俠的三劍客,尤其是金庸,說到武俠就會想到他,世上有華人的地方定會有金庸武俠。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接著延燒到臺灣,其後是在中國大陸造成影響,可說金庸熱潮燃燒至整個華語圈,近年來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英文、韓文、日文等其他文字。
  • 說金庸:大鬧一場 悄然離去
    金庸先生離開人世已有2年多了。  先生一生留下15部武俠小說,承載了我們太多有關青春的記憶。不讀金庸,怎知江湖,又怎懂人生?  身為女流,雖然喜歡三毛亦舒張愛玲,卻也愛讀金庸古龍梁羽生。記得那時正值豆蔻年華,女生們瘋讀瓊瑤,我也著實跟風看了一些,直看得索然無味頭昏腦脹到反胃想吐為止,假小子的我轉而找同班男生借讀武俠。
  • 94歲金庸先生逝世: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卻不知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蔣百裡——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裡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裡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 金庸:人活一世,不過是「大鬧一場」
    有人曾問金庸先生:「人生該如何度過?」 金庸先生笑了笑,只說了一句話:「人生不過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對於這番話,其實很多人都感覺頗有深意,什麼是「大鬧一場」而又悄然離去呢? 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人來到這個世上,你想怎麼過,那就怎麼過,想如何活出這一生,就去拼盡全力活出這一生。 人,赤條條而來,最終也不過是赤條條而去罷了。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享年94歲!他曾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規矩」。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當時學校常辦壁報,文筆極佳又愛好寫作的查良鏞成為了壁報的常客。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鏞。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訓導主任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念完了高中。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 終年94歲 |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據港媒報導,金庸逝世,享年94歲一個時代,正在慢慢逝去……金庸,原名是查良鏞,他的筆名金庸就是把自己本名的鏞字一分為二而成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鏞。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訓導主任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念完了高中。此後,他又經歷了第二次被開除。
  • 金庸先生逝世: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論起風格,古龍是冷豔,梁羽生是古典,而金庸毫無疑問是多情。《書劍恩仇錄》因為是早期作品,尤其可以看出金庸對「情」的思考,整部書仿佛就是一出發生於皇宮和江湖夾縫間,愛恨糾葛的家庭倫理劇。這種親情、愛情、友情、兄弟情、家國情的錯綜複雜,是先前武俠小說中,從未出現過的,老爺子由此奠定了自己獨特的武俠風格,那就是:人間有情,情比天大。所以金庸小說中最出彩的人物,毫無例外,都是痴情種,李莫愁如此,黃藥師如此,個個如此。
  • 夜聽 |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然金庸寫的是武俠,可是他卻是所有武俠大師中最會寫情的。在金庸的江湖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看似瀟灑自在,卻沒有一個人能夠逃出「情」的束縛。小的時候,我偏愛《倚天屠龍記》的趙敏,堂堂郡主卻偏偏愛上了一個毛頭小子,她大鬧婚禮,說了一聲:「若是我偏要強求呢?」
  • 金庸離世,但我拒絕感傷
    圖:微博當然,無論打怪升級中的小boss還是終極大魔頭,能讓每一個反派都有血有肉;無論是步步主角光環max的武林高手、還是出場只一瞬間的小配角,能讓每一個角色都躍然紙上……這就是金庸的魅力。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確實,金庸小說的「俗」,是獨此一份的「俗而不濫」,但又能讓任何社會階層的人讀完而有所得。也許是從「射鵰三部曲」一部部看下來,從郭靖的家國之思,到楊過的江湖俠義,最後到張無忌的沉湎兒女情長,對男兒的擔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逝世,享年94歲!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來源:金鷹網雖然作家王朔曾批評金庸小說是現代社會四大俗之一(還包括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確實如此,金庸的武俠小說受到了社會各階層讀者的歡迎,他曾獲得了兩岸三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愛。
  • 柳永: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這位「生不逢時」的詞帝,帶著「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家仇國難,命赴黃泉。 六年後,柳宜的第三子出生,取名柳永。正是這位柳永,接過李煜的大旗,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不朽傳奇。 柳永,原名柳三變,在家族排行第七,江湖人稱「柳七」,柳七是天才,一個不世出的天才,十歲能文,十三歲能詩,十七歲能詞,輕輕鬆鬆甩同齡孩子幾十條街。
  • 金庸走了:大鬧一場,帶走整個江湖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當如何度過?金庸答道: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不一般的粉絲金庸的粉絲一個比一個逼格高。鄧小平是金庸的粉絲,金庸的小說在大陸得到解禁就得益於鄧小平。金庸是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單獨會見的第一位香港同胞。1981年,北京邀請金庸到內地訪問,金庸提出想見見鄧小平,鄧小平正好對金庸也早有耳聞,於是兩個人很快就見面了。
  •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賭王何鴻燊風流情史之外那些鮮為人知的事
    98歲高齡的他,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掀起過驚濤駭浪,成為澳門首富,無冕總督,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傳奇。世間紛擾皆成空,從此世間再無賭王,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 三段婚姻一場情,「大俠」金庸是凡人
    ▲一代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人生離合如白雲一樣聚聚散散,幾乎是金庸所有小說的基調,也是他現實人生中一直貫穿的主題……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寧袁花鎮查家。用他後來在《神鵰俠侶》中寫的一句話就是「真的愛一個人能不賤嗎?」
  • 金庸已逝 夢醒江湖
    初冬將至 斯人已逝,通俗文學大師、武俠泰鬥金庸先生於昨日逝於香港,享年94。
  • 12句金庸的名言,句句短小精悍,寫作文很好用
    4.大鬧一場,悄然離去。(金庸)適用於「人生」、「離開」等主題,比如,寫「人生」主題時,可以像李寨主這麼用:「金庸先生說,人生在世,應該大鬧一場,悄然離去。大鬧一場,是噴發生命的活力,如煙花一般綻放;悄然離去,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世人只知金庸,不知查良鏞——金庸先生,來生我們再笑傲江湖
    他的離世無疑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用他自己的話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這世界,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金庸一生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1947年,二人在杭州相識,金庸拜訪同事的朋友杜治秋時,邂逅了17歲的杜家小姐杜治芬,後雙雙墜入愛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趕到杭州正式求婚,後來杜治芬也去了香港,金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她,她寂寞無聊過得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