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離世了,享年94歲。
圖:中國新聞網
從本名查良鏞的他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55年出版到現在,過去了63年。
從他最後一部作品、短篇的《越女劍》出版的1970年到現在,過去了48年。
從他宣布封筆的1972年到現在,過去了46年。
圖:新浪娛樂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圖:每日頭條
加上《越女劍》,15年15部作品。他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效率堪比一個當紅流行歌手出專輯的速度,影響力卻如同一壇老酒,歷久彌醇。
誠如朋友圈裡的一條評論所說▼
圖:朋友圈,截圖已獲原po同意使用
微博上也開始了刷屏式的哀悼▼
圖:微博 @新浪娛樂 熱門評論
圖:微博 @人民網 熱門評論
但金庸離世這件事,我拒絕感傷。
拒絕感傷,是因為金庸15年間的15部作品裡留下了那麼多給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即便斯人已逝,可是他們永遠存在於金庸創作出來的武俠世界裡,再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離開。
很難忘記,郭靖的憨厚耿直。
第一遍讀《射鵰》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一句話是「傻人有傻福」。會因為他被黃蓉耍得團團轉而竊笑,會因為他在「江南七怪」除了柯鎮惡全部遇害後性情大變而難過,也會因為他因緣際會而成武學宗師,不得不嘆一句「運氣」。
可第二遍第三遍讀完《射鵰》,對郭靖的定義卻逐漸變成了「大智若愚」。尤其當《神鵰俠侶》中的他和黃蓉一起成了守城大俠,更明白了他的堅持。
李亞鵬、周迅版的郭靖黃蓉,因為李亞鵬「魯鈍」的演繹和迅哥兒的「小男孩嗓」而頗具爭議。圖:新浪娛樂
很難忘記,喬峰、段譽、虛竹這結拜三兄弟。
在《天龍八部》裡,段譽的生母曾經喚他一句「痴兒」。可這三兄弟哪一個不痴呢?
喬峰痴於身世、俠義和國家大義之間的苦苦角力,虛竹痴於出家人清規同兒女情愛之間的兩難取捨,而段譽與其說是痴於王語嫣,不如說是痴於作為貴族的廟堂之高、與作為君子的江湖之遠之間的人生抉擇。
97版的《天龍八部》。圖:鳳凰新聞
很難忘記,韋小寶這個娶了七個老婆的「小混混」。
他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但偏偏出賣朋友的事情絕對不幹。如果說金庸小說能在今天被拍成好萊塢最愛的超英宇宙,估計韋小寶就是跟復仇者聯盟、X戰警全都格格不入的那個死侍吧。
陳小春版的韋小寶,夠經典吧?圖:胖子視頻
很難忘記,趙敏和周芷若的「二女爭夫」。
如果說鬼靈精怪的趙敏,多多少少還可以算作一個「刁蠻版黃蓉」、「郡主版任盈盈」,帶了些前作的影子;那麼周芷若這個前期渾身女一光環、後期黑化的九陰白骨爪大魔頭,簡直可以算得上武俠世界裡一朵獨一無二的白蓮花。
但又不得不唏噓,在那個總是男尊女卑的時代設定裡,有一個如此魔障只求一心人的女子,是多麼難得。
高圓圓版的周芷若,這版《倚天屠龍記》也是在暑期檔循環了很多年……圖:網易
很難忘記,梅超風和李莫愁兩代女魔頭。
李莫愁為情所困固然讓人唏噓,梅超風和陳玄風夫妻倆簡直如同「武俠版邦妮與克萊德」一般的人設,更是讓人覺得梅超風一生都過得無比帶感。
每一版梅超風都令人驚豔,楊麗萍融入了舞蹈體態姿勢的演繹更是前無古人了。圖:微博
當然,無論打怪升級中的小boss還是終極大魔頭,能讓每一個反派都有血有肉;無論是步步主角光環max的武林高手、還是出場只一瞬間的小配角,能讓每一個角色都躍然紙上……這就是金庸的魅力。
倒行逆施的西毒歐陽鋒那個不成器的好色侄子歐陽克,一句「越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直接把兒子坑成一代渣男的殷素素、口吐棗核當兵器的裘千尺、教給令狐衝獨孤九劍的風清揚、自以為能迷住一切男人的馬夫人、還有幾乎已經成了經典符號的掃地僧……
這裡就不一一數下去了。
不是每個作者都能構建一個個龐大的世界,同時還能讓這麼多角色個個鮮活。
單從這一點上講,金庸15年間的創作生涯都從未孤單,也少有遺憾。
拒絕感傷,還因為金庸的故事,每一個都能給人留下了一道印記。
曾經王朔把金庸小說跟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四大天王一起,歸為「現代社會四大俗」。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
確實,金庸小說的「俗」,是獨此一份的「俗而不濫」,但又能讓任何社會階層的人讀完而有所得。
也許是從「射鵰三部曲」一部部看下來,從郭靖的家國之思,到楊過的江湖俠義,最後到張無忌的沉湎兒女情長,對男兒的擔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圖:搜狐
也許是從露面都沒露過一次的古墓派祖師林朝英那裡,看懂了不給自己留任何後路的決絕。
圖:鳳凰讀書
也許是從楊過和郭芙兩個人的軌跡,明白了對人生修養而言,比父母身份更重要的,是如何為自己保住一分本心;也明白了在對待其他人的時候,需要懂得不以出身論英雄。
每一個人讀金庸,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這裡所寫,不過是我一個人的淺薄認知。而金庸的每一部作品、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情節,都會存在無數種不同的解讀。
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那麼對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而言,他賦予了它生命,而它回饋給他的,則是源源不斷、始終都在產生過程中的全新領悟。
所以我拒絕為金庸感傷,因為他早就以另一種形式活了下來。
其實即便脫離開金庸所創造的武俠世界,脫離開那些人物、情節和背後的價值觀……金庸本身離世這件事,我也覺得大可唏噓,不必感傷。
被人們稱為「查大俠」的他,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據說在金庸小時候,別的熊孩子滿地跑,金庸卻會在自己父親找他去放風箏的時候,躲進書房裡廢寢忘食。
從這個角度看,他確實有些像被爹媽取小名「痴兒」的段譽。
但如果一定要從金庸創造的所有人物中,選擇一個作為他的人生比照,私以為應該是北丐洪七公。
銜接上《射鵰》《神鵰》兩部作品,洪七公在把丐幫幫主之位傳給黃蓉之後,就開始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生活,一心去大江南北尋求他的美食。
有時偷聽丐幫弟子談話,得知丐幫在黃蓉及魯有腳主持下太平無事,內消汙衣、淨衣兩派之爭,外除金人與鐵掌幫之逼,他老人家無牽無掛……
而最後,他和歐陽鋒比拼招式內力,力竭而死。新版裡,他更是和平生宿敵、恢復清醒後的歐陽鋒一笑泯恩仇,「相擁而亡」。
人生不留遺憾,不過如此。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
他答:「人生,就是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圖:網易
我拒絕為金庸的離世感傷,因為他94歲高齡安然離去,給了我一個暢懷恣意的瀟灑結局。
(英倫圈原創,編輯:Moo,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