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相信「人之初 性本善」了

2020-09-22 SONIS的王國

當初就是在今日頭條看到一篇推介網劇《隱秘的角落》的,趕緊去愛奇藝翻找,說實話,海報做的不錯,有《請回答1988》的風格。再就是演員看起來不錯,秦昊,他的《無證之罪》表現的實在精彩,所以他演的劇應該錯不了。王景春,就更不用說了,老演員了。

一共12集。看了3、4集吧,唯一覺得精彩的就只有演員的演技了,大小演員都是。論情節,總覺得怪怪的,所以就奇怪這豆瓣高分怎麼來的?全憑演技嗎?

於是找來紫金陳的《壞小孩》來看。頓時恍然大悟。

其實,小說裡寫的才是真實的世界。網劇也許是為了正常上映吧,改動相當大,有些離譜了,有些支離破碎。硬硬的把內心確實邪惡的孩童給扭成了只是內心愧疚,但始終善良的模樣,編劇真是辛苦了。

為什麼叫《壞小孩》?我這是今天算是看完了小說才來說的。我們這些七零八零後,真是無法理解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稍有不滿意,可以毆打同學;成群糾結在一起欺負弱勢群體;甚至可以對父親、母親痛下殺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了如此暴戾?天真、爛漫,還能跟孩子聯繫在一起嗎?

小說裡的三個小孩確實是要勒索張東升為自己將來的生活買個保障,劇裡卻編出一個生白血病的弟弟,讓跟兇手要錢變得合情合理了,呵呵;朱朝陽怒急之下把朱晶晶推下樓去,是非常自然的反應,但凡是個正常人,在遭受到對方不斷的辱罵後,都容易血衝上腦,實現激情殺人;這一點網劇編的有點生硬了,先派普普去跟朱晶晶理論,跟一個在家裡刁蠻慣了的女孩子理論有用嗎?朱晶晶想走,走不掉,於是就爬窗?難道她會飛?然後就掉下去了,死掉了;王瑤的弟弟這個角色在小說裡是沒有的,因為根本不需要,網劇裡安排這個人物出場,就是來搞朱朝陽的?太突兀了吧;看小說看到後半部分,你會發現內心最邪惡的其實就是朱朝陽。當然,他這種惡並不是天生的,王瑤對他的步步緊逼,引發了他的「突變」。士可殺不和如,光天化日之下往人家孩子身上潑糞,這得給孩子造成多大的陰影?再加上自己的親生父親對此並不覺得有多過分,甚至包庇王瑤,更加激發了朱朝陽惡的轉變。弒父情節應運而生。非常合乎邏輯。而網劇呢,顯然是想要維持一種相親相愛的場面,不能都是壞人,於是讓這個父親因為女兒的死,悔恨沒有好好對待兒子。ε=(´ο`*)))唉……

這個世界,不是說把負面都遮蓋起來,只呈現美好,就真的美好的。反而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問題所在,面對問題,想辦法去解決才是正選啊。

劇裡面設計壞人張東升必死無疑,三個孩子都有了好收場;我還願意相信小說裡寫的,丁浩跟普普都死了,朱朝陽這個內心最惡的孩子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推倒兩個小孩身上,依舊保持自己優秀學生的面目。朱朝陽抓住的就是法律裡規定的14周歲以下的人不會被刑事處罰,其實就是在抨擊現在一些孩子仗著自己未成年,作惡多端!

好的小說沒有必要非得改編成劇,改得不倫不類的,還不如不改。

相關焦點

  • 人之初,性本善—電影《鋌而走險》揭示每個人的善良一面
    人之初,性本善,本性善良的劉小俊本準備給孩子媽媽打電話把孩子安全送回,可孩子媽媽著急的在電話中說給準備兩百萬。綁匪是最可惡的,但是當看到影片最後夏西用槍指著劉小俊時,奇奇哭著求不要開槍,夏西猶豫的那一幕
  •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我有不同意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的第一句,關於這句話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山村,有個叫周處的人,父母在他年少時就去世了,因為平時沒人教導,本來心性善良的周處性情變得十分暴烈,經常欺負村民,時不時就把村民打得頭破血流。
  • 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惡!告子:可善可惡!理學怎麼說?
    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惡!告子:可善可惡!理學怎麼說?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是說的什麼?要怎麼去做?文|明炫翊繼孔子之後,儒家也衍生出來了六派。第一派,代表人物是李斯,名為「小康派」。第二派,代表人物是孟子,名為「大同派」。第三派,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名為「天人感應派」。
  • 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什麼的呢
    大家好我是王灻準,今天我們分析一下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呢,還是人之初性本惡《三字經》作者王應麟
  • 《錯愛一生》,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這種種一切,不由的想起來,到底是我們從小接受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惡」? 還記得那個讓人震驚的案件,11歲小女孩被14歲男孩殘忍殺害,還會撒謊去轉移大人們的注意力,最後拋屍。殺完人之後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繼續生活。
  • 人之初 性本善? 人性惡電影集合
    有些電影就是在用人性惡的故事來質疑有良知的人三觀的可靠性。以下幾部電影裡的人性本惡與恐怖論調,讓那些普世價值似乎不堪一擊,究竟人類是在進化還是倒退?末日危機是否近在眼前?如果天災是一種懲罰,那麼面對天災的不可抗力,人性的惡意本質才更恐怖和值得深思。這些電影最後要說的都是同一件事:人類就是為了生存而戰的,而生存就是幹掉所有搶飯吃的人!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首先,先正名孟子的「性善論」「性善」,是《孟子》對自身思想最簡要的說明;孟子本人從未說過「人性本善」四個字,「人性向善」也從沒說過,不管是從「人性本善」或「人性向善」來理解《孟子》的性善論,都會讓我們誤入歧途。所以,在進行正式的討論前,請先尊重《孟子》一書及本人的意願,用「性善論」來概括他的思想,不要再用「人性本善」或「人性向善」。
  • 新三字經,人本善,古今同
    江城人,荊州民,華夏族,遇冠毒,實不幸,無需慌。炎黃後,戰毒魔,忠職守,重德行;嘔心血,瀝肝膽,查「疑是」,診「重症」,不畏懼。患者愈,自身損。心篤定,無奢望。雖殞命,笑天堂,至善矣!醫護者也。無遠近,無族異,無貴賤,急疫情。十數億,百十元,捐災區,救災民。淡名利,輕回饋,仁者義,觀音心,無私者,眾人矣!
  • 性本善 or 性本惡?
    學生:中國很早就有「性本善」的說法,我覺得孫老師講的偏向於道法自然,讓人類回歸大愛初愛的過程。那社會上那麼多的惡,怎麼理解呢?孫新蘭博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你怎麼看就覺得這人就是壞人,今天不要看他對我微笑,明天可能就背後捅我一刀,你想想看你活的生命狀態,豈不是太可憐了,太可悲了?當你超越善惡兩極,來到大美,來到大善的時候,你活在這個太和場中,你活在生生不息的不斷淨化、不斷純化的存在的洪流中,也就是道之流中,你才永遠有青春,永遠有活力,永遠有熱情,永遠有信心。
  • 淺談《火影忍者》百試不爽的洗白套路——人之初,性本善
    而關於岸本齊史描寫反派的手法,讓我想起了《三字經》裡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天生的壞人,只有被後天所改變的善人。荀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是「惡」,需要通過後天不斷的改造才能逐漸棄惡揚善;孟子認為,人的先天本性是「善」,不規避後天的不良影響就會棄善從惡。可能因為我們人類自古以來,大多無法直視人性的黑暗面,所以後來的《三字經》收錄並概括了孟子的觀點,既「人之初,性本善」六字。
  • 電影《湄公河行動》: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
    看完《湄公河行動》,我想很多人的感受是:「哇塞,中國警察這麼厲害啊」,「彭于晏怎麼那麼帥,太帥了吧」。我想對於彭于晏的帥,只要是沒有審美偏差的Boy和Girl,都不會有任何的質疑,那麼,我們就把重點放到「中國警察到底有多厲害上去吧」。
  • 《帕丁頓熊2》人之初,性本善。
    說實話這部小說情節簡單,人物少,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過,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善和互相幫助。小熊一次又一次都是通過善良和勇敢獲得成功的,相反小偷卻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和別人同臺表演,愛慕虛榮,愛錢卻又不努力,不提升自己的演技,一味自以為是。這兩種人物性格形成顯明反差,也是在告誡世人,善良永遠是第一位。
  •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用一生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這幾點
    我們現在倡導的人性本善,就是孟子提出的思想。因為他始終認為,每個人生來都應該是善良仁厚的。即便出現惡人,也是因為後天的環境導致的。為了踐行自己的理論,孟子一生不斷思考、實踐,最終告訴我們,做人要懂得這幾點。01以人為本孟子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他的仁政思想。
  • 【蔡爺說電影】人之初性本善?——韓國電影《記得我》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與孟子主張的人之初性本善立論不同的是,荀子主張人之初性本惡!他認為人從出生,人性就是惡的,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快樂,又互相嫉妒,互相厭惡,互相仇恨。《記得我》這部影片,在一定的立意上,是在探討這個從沒有答案的論題。
  • 79歲老人故意絆倒4歲小孩,人之初性本善
    相信使絆的老人,看到摔在地小孩絕對不會超過5秒,緊隨的肯定是後怕自責甚至羞愧。我感覺這不算變態吧,算是正常人的心理吧。這也是我在生活中得到的經驗。我相信79歲高齡的老人也是這樣的不是有意作出這樣的舉動,人都是善良的人。老人使絆的絆倒小孩,不要用狠毒形容未免太過了,為了這個被人肉被潮水般謾罵指責代價有點大。
  • 《壞種》: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卻說「人性本惡」
    文:白茅如玉「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經》裡的開篇第一句,它告訴我們人生來是善良的,只是因為不同的教育塑造出了不同性格,不同作風的人。也就是那句「性相近,習相遠。」01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卻說「人性本惡」格羅斯曼是一位單親父親,他獨自帶著女兒艾瑪一起生活。雖然妻子去世得早,但女兒艾瑪乖巧懂事,格羅斯曼的日子過得並不算艱難。
  • 我雖相信人性本善,但人若犯我,我必以牙還牙,加倍奉還
    我雖相信人性本善,但人若犯我,我必以牙還牙,加倍奉還1:我以為只要很認真地喜歡,就可以打動一個人。卻原來,只是打動了我自己2:「告訴我你喜歡上哪家的姑娘了 我去提你提親 她若不應 我便屠她滿門 她若應了 我便只殺她一人 」-《殺她死》3:每個人的刻骨銘心,在其他人的眼裡,不過是茶餘飯後的一段尋常八卦,三言兩語即可道盡人的一生。
  • 人之初、性本善:你只知道呂雉心狠手辣,可誰又懂她內心的獨白
    文/四季文史人類歷史上心狠手辣的女人有很多,有的是私心膨脹主動危害身邊人,而有的則是因為危及自身不得不「見招拆招」。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呂雉、武則天,包括慈禧,他們都是封建社會廟堂中出了名的「狠女人」。呂雉當然只聽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隨了劉邦不在話下。過門之後的呂雉,沒有大小姐的嬌生慣養,一肩挑起老劉家的生活重擔,操持著忙不完的家務,而劉邦呢,還是不改劣性,東遊西逛,整天不著家。對此,呂雉也沒有怨言,因為在她心裡始終認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即便自己的丈夫有一萬個不是,那也是自己的丈夫。
  • 性教育紀錄片:RTHK-性本善 Channel 4-青少年性教育 DISCOVERY-性的秘密
    過了一年有愛無性的婚姻生活,仍是處子之身的Natalie(蔣祖曼飾)趁結婚周年紀念,主動向丈夫Hayden(王宗堯飾)要求親熱,Hayden卻藉詞工作壓力迴避,多番被拒令Natalie十分困擾,甚至懷疑自己的性吸引力。
  •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科學實驗的答案細思極恐
    靠譜童書每周推薦 ▲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這個問題在中西方爭論了兩千多年。 我自己深受一些看過的書籍影響,一直認為「人天生是向上向善的」,對孩子也有一種天然的信任。 最近在微博上,無意間看到一段視頻,是耶魯大學嬰兒認知研究中心,對這個問題做的實驗研究,讓我看得津津有味,覺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