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讀寫人生:新語境下如何讀狄更斯(圖)

2021-01-13 搜狐網

  今年是狄更斯(1812—1870)誕辰200周年,為此世界各地的文學界都在舉辦各種紀念活動。很難想像,這位偉大的英國作家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2歲那年,他當了半年童工,在海軍軍需處任職的父親則因債務短暫入獄,全靠一筆遺產重獲自由。此後狄更斯又讀了兩年書,還自辦一份小報。離校後狄更斯到律師事務所實習,當過法院的速記員和專門報導議會消息的記者。這些工作的性質使他對社會的了解遠超出同齡人。

  狄更斯筆法幽默誇張,是文學界的漫畫家。他只需寥寥數語,一個個男女老少就鮮活地要從書中跳出來。狄更斯也是市場上的通俗作家,小說幾乎都是先由雜誌分期刊出,情節往往隨著讀者的情緒而變化發展,要說讀者參與了創作,也不為過。只要讀過狄更斯英文原著,必然會感受到他在語言上的神奇力量。狄更斯詞彙之豐富多彩,比喻之滑稽巧妙,句子結構之複雜多變,都讓人驚嘆不已。但是最讓筆者感嘆的是當時英國公眾的語言能力。他們一般沒讀過幾年書,卻有著辨識天才的慧眼。如果今日高中和大學畢業的億萬網絡文學愛好者能有這樣的鑑賞力,豈不是國家之福!

  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同時代人,狄更斯對社會的關切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他在《董貝父子》和《我們共同的朋友》等小說中對《共產黨宣言》裡提到的「現金交易」做出了最深刻的批判,金錢扭曲人性的力量從來沒有被如此淋漓痛快地揭示過。老董貝是一個完全被金錢所異化的人物,當兒子保爾問他錢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他道出了自己的信仰:「錢是萬能的。」垃圾承包商老哈蒙的巨額遺產在死者身後不斷激發人性中醜惡的一面。但是狄更斯小說的結局卻總是給讀者帶來信心和希望:老董貝在愛的感化下終於懺悔了;而覬覦由垃圾轉化而來的財產的騙子未能得逞,誠實、正直的人不圖錢財,最終得到好報。狄更斯式的圓滿結局經常為評論家所詬病,但是它們卻反映了社會對正義的渴望。誠如哲學家桑塔亞納所言,公眾的偏見是狄更斯藝術的審查官,他自己的仁善之心也會時不時地破壞他原初的寫作計劃。

  狄更斯批判自己身處的社會,同時又不願看到它被貧富差別和階級仇恨所撕裂,他相信普通英國人的道德和信仰,愛護英國社會,他從來不以激起怨憤和仇恨為目的,他以寬厚仁愛的大心融化堅冰,奮力驅散他在《荒涼山莊》中刻畫過的無處不在的霧瘴。奧利弗·退斯特(《霧都孤兒》)的成長環境惡劣,但是他不會「學乖」,一再讓那些想看他走上邪路的人失望。匹克威克先生(《匹克威克外傳》)面對法院不公平的判決,拒絕賠款,寧可入獄。驅使他這樣做的原因,並非他性格古怪,而是他身上強烈的、近乎迂腐的規則意識,那是一種「費厄潑賴」精神的副產品。社會有負於他,可他絕不會因此自鳴不幸,以社會為敵。反之,匹克威克先生慷慨大度,富有同情心,即便對於曾經誤解和欺侮過他的人(如巴德爾太太和金克爾),也能待之以仁恕之道。正是這種「迂腐」賦予他活力和魅力。狄更斯相信善良能夠戰勝邪惡,因此作品裡總有改邪歸正的人物。《聖誕歡歌》裡的守財奴斯克魯奇有點像年終剋扣工人工資的老闆,深陷錢眼不能自拔,但是他終於從小小的自我中解放出來,關心幫助他人,融入社會;《艱難時世》裡那位只認數字和所謂「事實」的功利主義者葛萊恩通過女兒的遭遇,認識到詩歌和小說啟發心智、培育感情的巨大作用。在狄更斯的世界裡,律師貪婪,法庭拖延,但是法律也有伸張正義的時候,如《大衛·科波菲爾》中的烏利亞·希普在監獄裡悔過自新。

  同情貧苦無告者並不意味著欣賞被壓迫者的集體行動。狄更斯懼怕「暴民」,他在《雙城記》裡關於法國革命期間「恐怖統治」的描寫是對英國統治階層的警示。苦難對心靈有其扭曲、破壞的作用,受害者的心態也在毒害受害人自己,《遠大前程》裡的郝薇香小姐就是一例。《雙城記》裡的德法奇太太充滿了深仇大恨,她記錄了法國「舊制度」下以厄弗裡蒙地侯爵兄弟為代表的貴族階層的種種罪惡。但是她一心報復,自己也成為仇恨心理的犧牲品。與她形成對照的是英國人卡爾頓,他出於對露西之愛,犧牲自己的生命救出露西的愛人。

  我們以往喜歡批評狄更斯與社會的妥協,仿佛英國非得來一次天翻地覆的大革命,無數人頭落地,才對得起歷史的規律。狄更斯的小說即便發出譴責之聲,背後也有一種建設性的、善的支撐。他的作品參與形成的輿論氛圍產生了可觀的壓力,使整個社會痛感改革的緊迫性,而英國的政治機構也善於調整和自我完善,不失時機地與輿論良性互動,例如1832年和1867年的兩次議會重大改革逐步擴大了政治參與。從狄更斯的小說裡我們能看得到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現,它就像巨輪船艙底部的壓載,保證了社會在持久穩妥的改革進程中不致傾覆。19世紀中葉,歐陸激進派以為社會轉型可以通過極端手段畢其功於一役,而英國人則是腳踏實地,不斷在一隻舊鍋子上修修補補,結果舊鍋子變成了新鍋子,但是仍保有最初的形跡。英國的現代化走的是一條漸進的「摸石子過河」之路,19世紀的英國政府善於解決具體問題,無數關於工廠的立法就是見證。狄更斯通過文學手段喚醒良知,推動進步,但他並不會假定,說社會變革必然有利於世道人心。他讓人們意識到,只有靠道德的力量漸漸改變人性,制度上的變革才有真正的意義。

  100年前,狄更斯的作品就進入中國。晚清文人往往以為,中國在「奇技淫巧」上不如西洋,文章卻是世界第一。最早翻譯狄更斯的林紓則看到域外小說的諸多長處。他比較了《孝女耐兒傳》(1907,即《老古玩店》)與《紅樓夢》,指出中國讀者愛看上層社會的奢華生活和男女之情,狄更斯則反之:「專寫下等社會的家常之事…… 掃蕩名士美人之局,專為下層社會寫照,奸儈駔酷,至於人意所未嘗置想之局,幻為空中樓閣,使觀者或笑或怒,一時顛倒至於不能自已,則文心之邃曲,寧可及耶?」 對百年前中國人而言,狄更斯不僅打開了認識世界的窗口,還提供了觀察本國社會的新視角。林紓還在《賊史》(1908,即《霧都孤兒》)序中寫道:「狄更斯極力抉摘下等社會之積弊,作為小說,俾政治知而改之。……顧英之能強,能改革而從善也。吾華從而改之,亦正易易。」他不希望中國作家一味感嘆中英之間的反差;應本著愛國心呈現社會底層的真相,指陳得失,從教育著手,促使整個國家「從而改之」。

  為紀念狄更斯誕辰200周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正在印製《狄更斯全集》,準備參加今年4月的倫敦書展。如何在新的語境下閱讀狄更斯,這是擺在廣大中國讀者面前的新課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狄更斯,或人生的戰鬥——評《狄更斯傳》
    狄更斯的童年在困窮中度過,這為他的一生投下陰影。小時候,有一次狄更斯與父親路過查塔姆的蓋茨山莊,據第一部狄更斯傳記的作者約翰•福斯特說,「他豔羨地仰頭望著那幢房子,父親告訴他,只要他努力,長大成人後他也有望住在這裡或類似的宅邸裡」。阿克羅伊德在《狄更斯傳》中寫道:「多年後,他買下了這幢房子。
  • ——讀狄更斯《霧都孤兒》
    在這本小說當中,你會發現狄更斯那讓人著迷的風格在形成,故事總有著倫敦瀰漫的濃霧與夜色,也有著對於現實最細緻而又毫不留情的描摹,比如像濟貧院虛偽的真相,比如倫敦犯罪率的高發,比如窮苦人家被餓死的悲劇,這就是狄更斯筆下的倫敦。環境成為故事中的一部分,那時的倫敦,貧窮、髒亂,街頭時時都隱藏著罪惡,那是隨時可以吞沒人的汙濁力量。
  • 讀完《遠大前程》,我終於知道狄更斯何以為狄更斯
    從某種意義上說,狄更斯是世界名著的代言人。上大學的時候,讀了一部分狄更斯的《雙城記》。可惜,當時並不知道讀書的意義,也並不像現在這樣對書如痴如醉,雖然讀了,卻沒有過腦,內容全部忘了。仔細說來,《遠大前程》應算是我認真讀狄更斯的第一本書。這本書,我讀了一個多月。
  • 狄更斯,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英國的強盛不僅體現在軍事和經濟上,更體現在文化上,整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文化界高峰林立,思想極其活躍,不僅新古典主義、唯美主義、印象主義等思潮紛紛登場,還產生了哈代、勃朗特三姐妹等一批對後世文學影響至深的作家。
  • 林紓為何熱衷翻譯狄更斯?丨狄更斯與中國
    是即世界眾生之行樂圖,無古無今,悉為此老寫盡矣。嗚呼!」狄更斯《德魯德之謎》中的插圖,描繪倫敦東區煙館裡的情景,注意圖中那個目光迷離、口角呆笑、正沉溺於鴉片煙中的中國人,這也代表了狄更斯對這個老大帝國的個人印象。可以想見,如果讓狄更斯和林紓坐在一起商討譯介問題,兩人最後一定會鬧得不歡而散。
  • 來自狄更斯博物館的節日禮物!
    ——(圖片選自倫敦查爾斯·狄更斯博物館獨家授權中文新譯本《聖誕歡歌》)《聖誕歡歌》講述的是節日到來之際,主人公自我反省改過自新的故事。吝嗇鬼斯克魯奇,在昔日合伙人幽靈的警告和「過去」、「現在」、「未來」三位精靈的幫助下,他感受到貧苦人們的勤勞和善良以及發自內心的快樂,內心的冰塊開始一點點融化。斯克魯奇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往的人生,他為曾經的冷酷和殘忍感到愧疚和痛心。
  • 為什麼重讀狄更斯——專訪狄更斯評論家、翻譯家張玲
    張玲三聯生活周刊:你個人是如何開始閱讀和翻譯狄更斯的?我幫他做了一些輔助工作,跟他商量一些句子和成語怎麼翻,整理一部分稿子,那個時候還讀了作家的傳記,也應出版社之約,寫了一本狄更斯評傳的小冊子,慢慢對狄更斯就有一些認識了。那一時期也讀了《雙城記》原文,覺得從思想到藝術都引人入勝,特別想把它翻譯下來。
  • 聊聊兒童讀寫障礙症
    原因在於他讀得太慢了,當他讀到句末的時候,已經忘了句子的開頭,學習成績會深受影響。對於很多的閱讀障礙者而言,因為不被了解和誤解,當他們經歷孤獨與無助,整個生命的狀態都發生了改變。我希望孩子們都會讀、會寫,懂得人們所講的話,有能力解決自己在人生路途中遇到的困難。」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約翰·古迪納夫是有史以來最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2019年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已經97歲。
  • 沒有狄更斯的這本書,就沒有《小婦人》
    狄更斯在書中挖掘了生活的喜劇性,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拍案稱快。大家都推薦這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推薦書目。《匹克威克外傳》為語文新課標推薦閱讀書目。「《匹克威克外傳》讓人放聲大笑。」一個小小的細節居然折射如此含義,我們不能不佩服狄更斯的喜劇敏感、幽默心境和非凡筆力!我們讀《匹克威克外傳》,首先要感受的是狄更斯把人生當作一場趣味喜劇去細細觀看和品評的喜劇心態。《匹克威克外傳》的很多章節,使我們在笑過之後常常會有所感悟,有時甚至會感到某種酸楚。
  • 海南日報數字報-狄更斯:他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英國的強盛不僅體現在軍事和經濟上,更體現在文化上,整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文化界高峰林立,思想極其活躍,不僅新古典主義、唯美主義、印象主義等思潮紛紛登場,還產生了哈代、勃朗特三姐妹等一批對後世文學影響至深的作家。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高峰中,狄更斯的名字又顯得格外耀眼,曾有同時代作家稱其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受大眾歡迎的小說家」,甚至極言其為「所有時代最受大眾歡迎的英國小說家」。
  • 崩壞3聖痕故事:狄更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
    【tip】不是所有新出的聖痕都適合做成【有質感】的視頻。(相關吐槽在文末) 狄更斯這款聖痕,聖痕名稱就是作家的經典作品,原畫沒什麼突出優點,也就是一本正經還原的作品關鍵詞。其實,你不看下面的文字也不會影響你對狄更斯的了解。
  • 讀語文小書也是讀人生大書
    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百千大閱讀》系列具有明顯的特質,首先它是由來自一線的名師精選中外名家作品進行導讀,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
  • 狄更斯去世150年我們依然在閱讀他
    和很多作家生前寂寥逝後榮耀不同,狄更斯的作品在他生前就收穫了無數讀者。當這顆文壇巨星隕落時,無數讀者為之悲慟。維多利亞女王親下御旨,將狄更斯安葬在西敏寺的詩人角。他的墓碑上寫道:「他是貧窮、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  狄更斯的創作生涯開始得比較早。20歲出頭時,青年狄更斯就開始以「博茲」為筆名在報紙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以及隨筆。
  • 脫歐語境下的當代英國小說
    脫歐語境下的當代英國小說  【深度解讀】  「脫歐文學」這一新興文學類型集中出現在2016年至今的英國文壇,特別是小說領域。其名稱由「英國脫歐」和「文學」兩詞組合而成,由英國學者克裡斯蒂安·肖於2018年首先公開提出。
  • 狄更斯創作中浪漫主義傾向產生的淵源:富有浪漫色彩的人生
    作家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無法脫離他所生存生活的社會環境,時時刻刻都受到外界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親身經歷、見證,直抵作家視野與內心,讓作家在內心世界做出不同程度的意識反映。於是,作家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並通過分析、理解,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融入到自己的創作活動中,並讓這些記憶認知源源不斷地為自己的創作提供燃料。
  • 《崩壞3》狄更斯聖痕怎麼樣 狄更斯聖痕技能強度評測
    導 讀 崩壞3狄更斯聖痕怎麼樣?
  • Mac文件chmod修改權限r w x是什麼意思,如何修改文件讀寫權限
    對於Mac的用戶來說,大多不知道Mac如何修改文件的讀寫權限,對於文件系統下的文件權限r w x,也不清楚是什麼意思,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Mac文件系統下的chmod修改權限r w x分別是什麼意思,Mac如何修改文件的讀寫權限。
  • 讀狄更斯《雙城記》——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雙城記》是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公認的經典文學名著。雖成書時間已是近200年以前,但今天讀來,其故事情節仍然十分令人動容。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基督山伯爵》,同樣是法國大革命背景,革命的過程中沾滿了多少無辜的人的鮮血,生命在時代的洪流中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座大山,個人只能隨著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
  • 閒逛者與「拾垃圾者」狄更斯
    狄更斯以小說為工具來幫助貧苦的、被拋棄的孩子們。這些孩子與過去的狄更斯一樣,在管理不善的學校和漠不關心的父母手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監護人的懶惰、自私而過著不幸的生活,因此,狄更斯的人生目標、激活他作為藝術家的意志的決心就是幫助弱小,希望社會秩序能有所改善。童年的敘事使狄更斯終生成了兒童的捍衛者。
  • 「小蝸牛」需要被看見、被理解,是時候關注讀寫障礙群體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圖/受訪者供圖「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仰望……」這是周杰倫《蝸牛》中的歌詞,簡單的語句,唱出的是讀寫障礙者的真實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