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用詞不當鬧出大笑話,大人非專指官員,朝代不同含義不同

2020-12-23 騰訊網

導讀:電視劇裡的穿幫鏡頭其實很多,大多數是拍攝的時候沒有注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穿幫是因為編劇對歷史了解得不夠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裝影視劇中穿幫率最高的一個詞「大人」。

古代官員可不是全指大人

古裝影視劇中,「大人」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最多,很多人都認為創造這個詞的人實在是聰明。為什麼呢?咱們知道,古代的官場職位多如牛毛,什麼知府、知州、縣令的。一個搞不清楚,叫錯了多尷尬。而自從出現「大人」一詞,那完全就不一樣了,是個官,通通稱為大人肯定錯不了,是不是很有智慧?

不過,事情果真如我們想像的這樣嗎?告訴您們,您可千萬別這麼想,如果這麼想的話,那您肯定就被那創作劇本的編劇給帶溝裡去了。為什麼呢?舉個例子,電視劇《琅琊榜》有好多人肯定看過。這裡頭有這麼個情節。

說那天,兵部尚書從太子府出來,剛好就遇上了戶部尚書。這倆人就打招呼了,「李大人」「沈大人」。兩人這麼個稱呼您覺得有問題沒有?你肯定說這有啥問題呀?「李大人」、「沈大人」,這正常的打招呼啊。

哎,我告訴你們吧,問題大了去了。這是編劇再讓兩位尚書互相認爹呢。為什麼這麼講?原因就在於大人這個詞,其實在古代不能亂用。朝代不同,意思可就差得太多了。

兩個尚書互稱大人,其實是互相「認爹」

先說說「大人」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大人」一詞據說最早出自《周易》一書,裡面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意思就是說,看見龍出現在大地之上,就會把吉利帶給有德望的人。在這裡,「大人」最早是指德高望重的人。

《孟子》一書裡頭也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莊子》一書裡頭說:「大人者,聖人不足以當之。」《論語》當中則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而這些書裡頭所說的「大人」,指的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主要是德望,你光有地位,是不能夠被稱為「大人」的。這是最早的「大人」表達的意思,等到了漢代,「大人」的意思就開始發生變化了。

《史記高祖本紀》其中有這麼一句:「始大人以臣為無賴」。這裡頭的「大人」,就不是德高望重的人了,而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所以,從漢代開始,「大人」一詞在各種史料當中出現的內涵,就跟道德模範,王公貴族無關了,而是專門用來代指父母長輩。

在漢朝,劉邦稱父親就是劉大人

有首詩大家肯定很熟悉,《孔雀東南飛》,漢樂府名詩。裡頭有這麼一句:「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這裡頭的大人指的是劉蘭芝的婆婆,也就是焦仲卿的母親。之後,一直到魏晉南北朝,「大人」的意思都沒有變化。

電視劇《琅琊榜》的故事背景,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那您說這編劇不是讓這兩位尚書相互認爹呢?開個玩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到這個細節。那麼既然當時「大人」專指父母長輩。那麼在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官員統稱為「大人」的呢?

據史料記載,從唐代開始,「大人」的含義就發生了變化,不再單指家裡頭父母長輩了。但是,這個時候還不是專職官員。清代史學家趙翼,在這個《陔餘叢考》一書當中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說明朝有個官員叫沈啟原,在陝西當官。一次,回京去拜見大明首輔張居正。明朝首輔相當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了。可當時,位高權重的張居正居然稱他為「沈大人」,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到了明朝,張居正開始稱呼屬下為大人

於是,他就回來把這當作一件大事兒跟家裡人講了,而他的兒子則把這個事寫進了野史筆記《萬曆野獲編》當中。這也足以證明在明朝的時候,「大人」還不是專指官員。否則的話,這件事兒就不會當作故事,寫到書裡去了。

那麼,接下來就是清朝了。那是不是官員統稱為大人,是從清朝一開始就這樣了呢?不盡然。晚清的時候,有個叫福格的人,他寫了一本《聽雨叢樓》,裡邊兒說,晚清以前的官場,「不以大人兩字為重」。當時只有在知府這個級別以上,才被稱作大人。

所以,「大人」一詞真正開始泛濫,是在晚清時期。當時官場腐敗了,相互之間胡亂吹捧,才出現了遍地都是大人的現象。所以,您看,這麼多的古裝劇是不是都穿幫了。尤其是《琅琊榜》,居然讓兩個尚書互相認爹,這不是鬧了大笑話嗎?

相關焦點

  • 用「大人」來指代官員是從何時才開始的?
    常看古裝劇,肯定對稱呼官員為「大人」這種場景並不陌生。要說這國產的古裝劇裡也確實不夠嚴謹,不管哪個朝代的官員,上來就稱呼「XX大人」,要真是穿越回去,對著包拯、狄仁傑的這麼稱呼,估計立馬就被打出去了。大人——這個詞語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稱呼官員的呢?而在這之前它到底是什麼含義呢?
  • 美記者稱解放軍「很難拿下澎湖」《環球時報》:鬧出大笑話
    不過,該篇文章被《環球時報》形容是「鬧出大笑話」,並指艾克斯是「軍事記者、電影製片人」,報導引發頗多爭議。艾克斯在專文中提到,解放軍拿下澎湖的每一小時,臺灣也能啟動南部海邊的軍力,動員200萬名的後備軍人,美軍同時可以派兩至三艘航空母艦群到臺灣周邊,解放軍在澎湖升起旗幟時,美軍轟炸機可能已準備帶來隱形巡航飛彈,「在任何入侵的劇本中,時間並不站在中國這邊。」
  • 菲律賓國旗不同掛法代表不同含義!倒掛的後果很嚴重!
    除此外,菲律賓是全球唯一一個國旗掛法不同,則寓意不同的國家。小編本期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菲律賓國名與國旗的那些事兒!菲律賓國名由來在西班牙入侵初期,西班牙國王派出遠徵隊,率領戰艦橫渡太平洋抵達菲律賓,為了尊崇當時的西班牙太子菲利普親王,即後來被立為國王的菲利普二世,他們將這個群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
  • 清朝官員品級與著裝:身份不同,服飾也不同
    引言:清朝對於官員的著裝有著嚴格規定,不同品秩的官吏,衣裝是不一樣的。官員上班的時候,不能自行更改的裝束。通過觀察一個官員的著裝,很明顯地分辨出其等級和社會地位,一目了然。具體來講,包括外衣圖案、帽子、帽子上的頂珠、珠子上的花翎、衣服上的補子,不同品階的官員,均不同。在清代,文武官員一共有9品18級(每一品包括正、從兩級)。而在服飾上,每一品級都有各自的特徵。
  • 不同朝代的服飾,漢服和胡服你更喜歡哪一種
    古時候的服飾是社會政治和經濟基礎的體現,因此不同的朝代有著屬於它們獨特的服飾,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不同朝代的服飾。 一、 漢朝服飾直到現在漢服也非常的流行,很多人非常喜歡漢服的款式。漢服是漢朝的傳統服飾,主要有有袍、襜褕、襦和裙。在漢朝富貴人家穿的是綾羅綢緞,普通人家穿的短衣長褲,而貧窮的人家穿的則是粗布短衣。
  • 馬思純亂用詞彙,孫儷不知麟兒之意,楊冪竟然連「莘」字都不認識
    馬思純一直都給人文藝女生的感覺,想著肯定是有一定的文字功底的那種,知道也是鬧出大笑話,在關曉彤高考的時候,馬思純發微博祝賀她高考順利,沒想到因為用詞不當鬧了個笑話,暴露自己文化不高的缺點,講真這個福澤天下她自己用起來不怪嗎?
  • 不同朝代的嫁衣和鳳冠霞帔,你喜歡哪個呢?
    現在不同形制的漢服越來越多,婚服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不同朝代的漢服嫁衣都是什麼樣子的吧。以上三個不同朝代的嫁衣,你更喜歡哪一種呢?關於鳳冠霞帔鳳冠霞帔=古代版婚紗?答案是大寫的NO!兩分鐘時間,你會了解到:1、鳳冠霞帔不是一身衣服,2、古代結婚不一定穿紅色,3、皇后的鳳冠上有多少只鳳鳳冠霞帔不是衣服鳳冠霞帔顧名思義就由一組鳳冠,和一組霞帔組成。
  • 戴戒指的含義?手指戴戒指的不同含義
    戴戒指的含義是怎樣的?戴戒指是有講究的。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因此,戒指通常戴在左手上。  上述雖是約定成俗的規則,並不是法律條文,不必嚴格遵守,但是如不了解這種戴戒指的常識,任意亂戴一氣,可能會鬧出笑話。  還有一種戒指,當你戴它的時候,無論你戴在哪裡都不具備任何意義,這種戒指就是一般的花戒。這種戒指是起一種裝飾的作用,可以戴在任何你想戴的手指上。
  • 戒指戴法的不同含義??
    ,首首分別從為大家介紹左右手戴戒指的不同含義一、左手戴戒指的含義1.除此之外,這種戴戒指的方式也是專門配飾的戴法,並無任何特殊含義。3. 左手中指給左手中指戴戒指象徵著一個人的訂婚身份。如果兩個人已經舉行過訂婚儀式,那麼雙方就可將戒指戴在自己的中指上了。4. 左手無名指左手無名指戴戒指的方式為婚戒的標準戴法。
  • 早婚制度:中國不同朝代的結婚年齡
    中國古代所提倡的一直是早婚,所以在古代社會中,男子大約十五六歲就已經娶妻,女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為人妻,中國古代盛行的早婚,是與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也展現出我國古代社會中不同朝代的發展狀況。雖然我國古代社會中,總體提倡的都是早婚,但是在不同的朝代對於結婚的年齡卻是各不相同的,而之所以實行不同的結婚年齡的制度,根本上還是因為不同朝代的經濟發展狀況存在不同。周朝時期。
  • 知識 | 古代官員都叫「大人」?可千萬不能這麼亂叫……
    但這是很少見的例子,而且這裡所指的段秀實、高駢都是官位、聲望極高的顯貴之人,所以稱二人為「大人」,帶有一些尊重長輩的意思,是對極特殊的人的極特殊的用法,不是對所有的官員都能通用的。(一)唐宋時期對官員的稱呼唐宋及以前不用「大人」稱呼官員,那麼那時候的人見了當官的人應該怎麼稱呼呢?這個要區分不同的情況。
  • 戒指戴在中指是什麼意思 戴在不同手指的含義
    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有不同的意思,而且各個地方的手法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戒指戴在中指是什麼意思,戒指戴戴在不同手指的含義。
  • 不同的香氛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12種愛情含義的香水
    以下的香水便都跟愛情相關,不同的香氛代表了不同愛的含義。想要送女友或者妻子禮物的話,不妨挑一款出來哦!   1、含義:長久之愛   嬌蘭一千零一夜香精¥3000元/30ml   5、含義:一見鍾情的悸動之愛   香奈兒邂逅柔情淡香水¥790元/50ml
  • 「知縣」和「縣令」有什麼不同?僅有一字之差,兩者卻是天壤之別
    很多人印象中,縣令和知縣都是一種官,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有的朝代叫縣令,有的朝代叫知縣,但是果真是這樣嗎? 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有縣了;在秦國率先實施郡縣制前,縣級行政單位主要的稱呼就是「大夫」、「公」、「長」等,一個地方因為國家的不同稱呼也不同,比如楚國叫「令尹」。
  • 語文信箱:「含義」 「含意」 各不同
    語文信箱:「含義」 「含意」 各不同 2020年12月14日 17:2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約一場漢服婚禮,盤點不同朝代的漢服婚禮禮服
    其實,華夏傳統漢服婚服並不都是一般大眾所想像全身亮紅色,不同朝代的漢服婚服也有所不同。想準備一場哪個朝代的漢服婚禮呢?先來了解下不同朝代的漢服婚禮禮服款式。據說紅色婚禮服飾起源於準庶人著絛紗袍親迎的先例,大概在唐代左右;但實際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 真紅對襟大袖衫+ 鳳冠霞帔」出現在明代比較肯定。婚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成人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裡程碑。
  • 別再被電視劇忽悠,不然丟大人了
    漢武帝、唐太宗、清聖祖康熙,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代帝王,他們的稱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是祖、有的是宗,這就不得不說到廟號、諡號和年號的概念和含義了。當我們在看一些歷史劇的時候,由於編劇的不嚴謹或者才疏學淺,在劇中對歷史人物濫用稱呼,而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在此希望這篇文章也給他們科普一下,在創作劇本的時候,一些基本的歷史常識還是要有的,不然就會鬧出大笑話。一、什麼是廟號?
  • 這款戰爭策略模擬遊戲,可以讓你在不同的朝代逐鹿天下 | 前瞻
    歷史策略遊戲一般喜歡用三國作為題材作為背景,群雄割據波瀾起伏的歷史,以及個性鮮明的武將都是非常好的取材來源
  • 「我」在佛教裡的不同含義
    在佛經漢譯過程中,這個人稱代詞被借用,有著不同的含義。如佛教三法印之一「諸法無我」中的「我」,並不是指自己,而是主宰、恆定、如一的意思。法,在這裡是指萬物的構成,因一定因緣組成而成的外形和內在。不論是生命體還是非生命體,都可以用法來表示。例如一輛車在組裝之前,只是各部零件,不能稱之為車;組裝成型之後才有「車」這樣一個具體之相。
  • 左手 | 不同手指戴戒指的含義?
    人有十個手指,十個手指有長有短,每個手指上戴戒指的含義不盡相同。中國有些傳統觀念不易違背,所以戒指絕對不可以隨便亂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