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什麼是「阿惟越致」?如何斷「變易生死」念佛往生

2020-12-24 重樓逾陀

行菩薩道,達至「阿惟越致」,有難亦有易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云: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什麼是「阿惟越致」?意即「不退轉」。菩薩達至「不退轉地」,就是修行達至「不動地」的八地菩薩,標誌著此位菩薩跨過了成佛的第二關,即了斷「變易生死」,除了位不退、行不退,連念也不退;又即是進入「正定聚」,成佛指日可待,必至滅度(證入涅槃)。

但我等凡夫連成佛的第一關都尚未跨過,未斷「分段生死」,還在六道輪迴,無有出期,若憑我們自己的力量,修行要達至阿惟越致地,恐怕難如舉起三千大千世界,幾乎是沒可能的事!

但龍樹菩薩在上文告訴我們:不一定沒可能!因為行菩薩道有難有易,若取陸道步行者,靠自力修行則苦;但取水道乘船者,靠他力救度則樂。後者以信佛因緣,決定乘佛願船,必至彼岸,永離生死,得不退轉,為何不可能呢?

龍樹菩薩提出的「論證」────念佛往生

龍樹菩薩在《易行品》續云: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本願如是」,顯彰阿彌陀佛的大願已經成就,願以成力,力以就願;由願成力,因力願成,所以「如是因,如是果」,成為因果自然和必要的真理,真實不虛。

「若人念我,稱名自歸」的立論,取自《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第十八願- 念佛往生願,即稱念佛名的人,自然歸投彌陀淨土極樂世界;「即入必定」,取自第十一願- 必至滅度願,即住正定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取自第二十二願- 一生補處願,即廣度眾生而完成佛道。

任何人只要得生彌陀淨土,成佛三步曲就可以一次過達成!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可以得生淨土呢?阿彌陀佛誓願既成,今已成佛,衪怎樣使每一個念佛眾生得生淨土,我無由得知,但我只信知「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說實話,這是淨土法門最奇妙的地方────行極平易,益極殊勝。若非釋尊金口所說,諸佛誠證,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提出的「經證」 ────念佛往生

往生是不是那麼容易?再看一遍第十八願說什麼?阿彌陀佛誓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從願文看,至者,真也;真心願生者,莫不皆往。但我們是否真心願生呢?若真心相信此誓願的人,聞後必然「歡喜快樂」;若有疑慮者,是「樂」不起來的。凡夫生性多疑,不易輕信,何況是阿彌陀佛平等和無條件的救度法!但世事無絕對,人也許碰上一次有「真心」的機會,如下:

釋尊在《觀經》下生下品文,演繹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救度法,云: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段經文說明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力,可使一個天理不容、至愚至惡的人,在走投無路、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就會「至心」念佛,具足十念,即蒙佛來迎,接引往生。

原來,一般人的無常感不強,總覺得「念佛往生」沒有迫切性,可以等到得閒才念佛,殊不知生死在呼吸之間,一息不還,一命嗚呼!人臨命終時,面對死亡,需要作出人生最後一個決定去極樂,或留娑婆,恐怕此一刻才是「真心」!

淨土宗的「臨終助念」正是依據《觀經》下生下品文而立,使有緣人隨念往生,得生佛土,住不退轉。

事證」────事實勝於雄辯

作為佛陀的皈依弟子,我深信佛語,對「念佛往生」不敢有疑。再有龍樹菩薩的「論證」,除了加深我們對淨土教義的理解,也可以為有緣念佛往生人釋疑。不過,事實勝於雄辯,最好有「事證」,不得不信!

《無量壽經》卷下的第十八願成就文云:「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

文中「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意思是:任何人只要真心回娑婆、向極樂,決定願意往生極樂國土,他即時就得到往生的身份,而此身份是常住在不退轉地,可知念佛往生,是平生業成,不待臨終。

換言之,《觀經》下生下品文給我們的啟示:非佛弟子的惡人,臨終十念,尚且得生,何況是佛弟子的善人,平生多念,豈能不生?

相關焦點

  •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之「速成正覺文」(四)
    《成唯識論》舉出,生死有二種: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誓言快速成佛,目的就是要拔除眾生的生死苦難。眾生生死最大的苦難,就是在三途受苦。在此同時,有從幽冥界還魂的人,因而傳出雄俊法師在地獄念佛往生這件事。《宋高僧傳》,以及《佛祖統紀》,也有記載這一則公案。諸位菩薩!好好體會往生的實例,到底在跟我們傳達什麼樣的念佛道理?一個出家人,平生不守戒律,也沒有德行,造作罪業,所以死了要墮入地獄。在地獄念南無阿彌陀佛,蓮臺就來接引。那麼,這一個公案講到,雄俊法師平時也念佛,可是他為什麼會墮入地獄?
  • 從「回向」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從天親菩薩所立的「回向門」,探究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從「臨終遇善,念佛往生」略談淨土法門的菩提心,得知淨土法門的「菩提心」有兩重意義:一者就念佛往生人來說,願生淨土的心就是菩提心;二者,就善知識傳法來說,念佛往生人自信教人信,大悲傳普化,當然是菩提心。
  • 講堂丨龍樹菩薩到底有多善巧,把眾生引導到念佛來呢?
    龍樹菩薩到底有多善巧,把眾生導引到念佛來呢?從《易行品》就能看出來。《易行品》前面一開始就有兩個問,這兩個問有可能是龍樹菩薩自己設立的,也有可能是龍樹菩薩自己的心路歷程,還有可能就是真有人這樣來問他,這樣問的人說不定還很多,所以龍樹菩薩就藉此寫出來。一般菩薩要寫傳記,著書的話,很多就是根據問題來的,眾生有什麼問題,就按眾生出現的問題來慢慢地開展出來。
  • 中國大 乘第一宗派「三論宗」,以破邪顯正為宗旨,有這3層原因!
    這系思想傳承到隋唐時間,終於由吉藏大師總其成,建立起中國大乘第一個宗派——「三論宗」。三論宗乃是以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菩薩的《百論》作為經論依據。三論宗開宗明義,乃是以「破邪顯正」作為宗旨,吉藏大師在他晚年所寫的《三論玄義》中說:「論雖有三,義唯二轍:一曰顯正,二曰破邪。」他認為,佛菩薩的一切主張,無非都是「破邪顯正」而已。
  •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之「速成正覺文」(三)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管是坐著或站著,都在蓮華上。諸位抬起頭來,看看我們念佛會大殿所供奉的佛菩薩聖像,每一位佛菩薩都是站在蓮華上或者坐在蓮華上,這在表示什麼?每一位佛菩薩都已經成就了正覺,轉迷成悟,從迷惑顛倒當中開顯正覺智慧。所以,我們要在娑婆人間念佛修行,化五欲紅塵為正覺蓮華,就是每天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好好修行,邁向西方極樂之界大道,就是如此。
  • 如何知道「某人」被阿彌陀佛接引至淨土,都有什麼「瑞相」呢?
    有人以好奇心問:「師兄,我想知道你去助念做法事的時候,有沒有親眼見到什麼『怪事』 ?」其實,求助念者的家眷也有類似問題,說:「師兄,我怎麼知道過世的親人已『超度』,往生淨土了?他是否會回來報夢告知我?」
  • 慧淨法師:求道的標誌·「無常觀」
    一、求道的標誌──無常觀龍樹菩薩說:「觀無常,是第一用心。」無常觀的深淺,是求道的標誌。您認為人的一期生命有多長?《四十二章經》裡有一段佛陀與弟子的對話,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陀這段對話的用意,並不只是希望大家明白生死之間有多久。
  • 原來口念「阿彌陀佛」,有這5種不可思議力!
    根據太虛法師所講的〈念佛往生的原理〉,諸佛救濟眾生有5種不可思議力。太虛法師的解說清晰易見,如果我們按經典所說,勤力修習,持續地反覆實踐「七日一心不亂地念佛」。在娑婆世間做到「七天一心不亂」,是非常可貴,需要極佳之因緣才能做到。能達之者,命終生去阿彌陀佛所設之淨土,繼續精進,也不違因果法則。
  • 廣論0194-2「道前基礎196」(三十八攝修頌5)
    菩薩要廣利有情,還要學習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由施攝眾成眷屬」,布施就是前面六度所說的布施度,而布施度的重點就是要攝受眾生成為眷屬,也就是令眾生得到益利。眾生得到益利就會喜歡,菩薩這個時候就可以方便善巧地「說如法語示利行」,即菩薩要如法地對有情宣講法語,令其行持道次第。
  • 阿Sa遭爆分手「百億太子爺」本人親自發聲
    阿Sa遭爆分手「百億太子爺」本人親自發聲 阿Sa與對於被爆出分手消息,阿Sa一早回復港媒澄清「他們收到錯的消息,無中所有,所以不做響應」。阿Sa遭爆分手「百億太子爺」本人親自發聲阿Sa遭爆分手「百億太子爺」本人親自發聲 據報導,阿Sa親口向港媒否認情變,也沒有多做響應。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無所住什麼?(宣化上人)
    恭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你想要成佛,先要斷無明。這無明也就是生出見、思的煩惱。想要斷這個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事情發生,你不懂,你不明白,這叫無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愛使人生死。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你的見惑和思惑,也就都沒有了。
  • 「生死草」到底是什麼?全智賢飾「女真反派...
    相較起瘋狂埋梗、留伏筆的第一季,第二季的重點則是一口氣把從「生死草」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會讓死人變成喪屍?等所有的解答一次攤開!不過即便這次不如上一季丟出那麼多的問題來為第三季鋪路,但是還是留了一些關於「生死草」仍未結的懸惑,以及讓人最近驚愕就是在《李屍朝鮮》第二季第六集最後登場,沒有任何臺詞,僅短短幾秒身影畫面全智賢的神秘新角色,到底對這個故事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 龍樹、阿底峽等4位大師告訴你,綠度母(聖多羅)有多殊勝?
    佛法中有許多的女性菩薩,統稱為多羅(度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無疑是綠多羅(綠度母),而這與幾位重要人物有密切的關聯。一、龍樹生於公元二世紀的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法重要無比的大師,他寫下的《中論》與《大智度論》兩本著作,分別證明了大乘佛法與原始佛法的關係,以及大乘佛法有別於小乘佛法的理論特色,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寫有許多《讚頌》,這在古印度是一個大學者的重要身分象徵。
  • 旺角變「死角」 女人街「消失」
    旺角昨日再有搞事者發起遊行,商戶聞遊行色變,擔心又演變成暴亂,有「女人街」之稱的通菜街,驚現全部排檔暫停營業的罕見景象,鄰近街道的商鋪,七成趕在中午提前「落閘」,車水馬龍的旺角鬧市頓時變「死城」。有商戶大呻生意暴跌七成,慘況超越2003年「沙士」時期,面臨結業危機。有商戶稱開店逾30年,上月首次經歷「無錢交租」,擔憂長此下去,各行各業勢進入「冰河期」。
  • 龍樹菩薩的傳奇故事(上)
    人們開始視西曼塔為古魯, 並開始尊稱他為龍樹菩薩(Nagarjuna,Nargar在梵語裡代表「靈蛇」,中國人習慣翻譯成「龍」)。他對佛法的解釋,堪稱邏輯清晰之最。在佛學界,他的地位僅次於釋迦摩尼佛。後來,龍樹菩薩在加德滿都的一座山上打坐修行了三十年,終於在那裡開悟了。那座山後來被命名為龍樹菩薩山。但是, 歷史上卻鮮有資料證實他在尼泊爾的日子。
  • 「勸勉系列」3、有關釋迦世尊對應人間疾疫的開示
    各位菩薩們,阿彌陀佛!許久不見,不知各位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惱否?遊步輕利否?眾生易度否?這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共同經歷了一段世間的疾疫病苦,也看到了因緣成熟時,業報現前眾生的苦難,以及菩薩的殊勝莊嚴功德所成,即使在人間遊戲輪迴,菩薩都仍然能夠在世間得到自在。
  • 「生態放生」對當代佛教「生態環保」與「心靈環保」的啟示
    「生態放生」與「人工放生」相結合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放生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正如現時教界很流行的一首偈頌所說: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還債。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放生就是覺悟,放生就是實踐。放生就是積極,放生就是方便。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放生就是消災,放生就是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