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知識】賦格

2021-02-22 古典音樂

賦格是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一種復調音樂體裁,又稱「遁走曲」,意為追逐、遁走。賦格的結構與寫法比較規範。樂曲開始時,以單聲部形式貫穿全曲的主要音樂素材稱為"主題",與主題形成對位關係的稱為"對題".之後該主題及對題可以在不同聲部中輪流出現,主題與主題之間也常有過渡性的樂句作音樂的對比。

賦格是復調音樂中最為複雜而嚴謹的曲體形式.其基本特點是運用模仿對位法,使一個簡單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題在樂曲的各聲部輪流出現一次(呈示部);然後進入以主題中部分動機發展而成的插段,此後主題及插段又在各個不同的新調上一再出現(展開部);直至最後主題再度回到原調(再現部),並常以尾聲結束。

作曲家運用各種復調手法,將主題加以各種不同的調性與節奏的變化,形成高度統一的音樂形象.賦格曲的彈奏,對於訓練鋼琴學員的復調音樂思維有很大的助益。

賦格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時期,從16世紀的宗教音樂就開始有這種作曲方法,一直到18世紀巴赫時代才達到頂峰。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

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包括四十八首賦格,從二部到五部,其中第10首,即e小調賦格曲,是唯一的二部賦格。主題是以活躍的節奏迅速地流動著的器樂化旋律,其中包含著增四度、增二度等尖銳的特性音程。答題是把主題移低四度來模仿。和答題結合在一起的對比旋律是對題。這首賦格一共只有兩個聲部。所以當高音部奏出了主題,接著低音部奏出了答題,就是一個呈示部了。呈示部以後是插部,各聲部是用主題和對題的材料發展而成的。以後主題和答題依次在各關係調,也就是G大調、a小調和d小調上出現,這是一個很長的中間部。最後回到主調e小調,是再現部。這個再現部很短小,只有四小節。這是一首生動活潑的賦格曲。從頭至尾貫穿著川流不息的快速節氛,表現出生氣蓬勃的活力,象一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演說。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即《悲愴交響曲》第一樂章,在發展第一主題的時候,也採用了賦格段的形式。第一主題含有嘆息一般的音調,前松後緊的節奏,表現出在沉重的壓迫下惶恐不安、驚魂不定地掙扎著的形象。在展開部中,用賦格段來發展這個主題。賦格的答題,比主題低四度或高五度。在這個賦格段中,主題連續三次移到低四度或高五度的調上,惶恐不安的主題,作多線條的發展,表現了怨聲四起、悲懷激烈的形象。

【歡迎加入「古典音樂」微信朋友圈】 1、查找微信公眾帳號:古典音樂;2、或搜索微信號:enjoyGUDIAN

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你的朋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欣賞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建議在WiFi下收看)。

相關焦點

  • 賦格音樂,如約而至
    賦格音樂中心鋼琴老師碩士研究生,自幼學習古典鋼琴,本科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於西華師範大學,在本碩期間的學習中均取得優異成績,舉辦過多次個人獨奏音樂會。 賦格音樂中心鋼琴老師Plant隊長及鍵盤手五歲開始學習古典鋼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流行器樂系 師從荷蘭歐旅爵士鋼琴家鄭宇星,四川音樂學院流行器樂系系主任許淑寧在校期間曾多次舉辦鋼琴獨奏會,多次受邀參加校級尖子生音樂會及優秀研究生畢業音樂會當任鍵盤手。
  • 【音樂欣賞】《賦格的藝術》為什麼那麼牛?
    賦格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賦格的藝術》(BWV1080),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於音樂藝術最深層探索的思想和實踐的最後總結
  • 【賦格·少兒合唱團】賦格音樂教育青少年聲樂、合唱招生公告
    為發展我市青少年聲樂、合唱藝術事業,提高青少年聲樂演唱水平,普及音樂基礎知識,漯河市賦格音樂教育中心面向社會繼續招收
  • 【吉他教學·管錐編】《賦格的藝術》- 音樂藝術深層探索的結晶
    因司職教堂,鍵盤作品有探索的意味,從最外向的觸技曲和賦格,到最內省的受難之作,都有敬神之意與解決作曲難題的探究,「音樂是讚頌上帝的和諧聲音,讚頌上帝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內容。」巴赫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藝術觀點,他不顧技術上的難度,在義大利音樂的影響下驕傲地展示單調的古老奏鳴曲,誕生了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
  • 賦格四歲啦~~~
    ~      賦格是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一種復調音樂體裁,又稱「遁走曲」,意為追逐、遁走。賦格的結構與寫法比較規範。樂曲開始時,以單聲部形式貫穿全曲的主要音樂素材稱為"主題",與主題形成對位關係的稱為"對題"。之後該主題及對題可以在不同聲部中輪流出現,主題與主題之間也常有過渡性的樂句作音樂的對比。So,that's it, it's fugue!!
  • 貝多芬後期作品中的賦格曲
    貝多芬後期創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賦格曲或賦格段往往存在於大型曲式作品中。本文從主題特徵、對位手法、織體特徵、結構突破等多個角度來解讀貝多芬後期作品中的賦格曲。 在貝多芬晚期作品中,人們發現了許多新的音樂表達手法和一些在長期積累中逐漸明晰的音樂思想。
  • 音樂鑑賞 | 古典音樂裡的貓爪印
    說到古典音樂總是能聯想到音樂廳裡一眾穿著黑色西裝的演奏者,給人特別輝煌莊嚴的感覺。其實古典音樂也有可愛的一面哦,即將到來的愉悅周末就聽聽活潑元氣的音樂放輕鬆吧! 這些作曲家都吸貓成癮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身邊突然出現了一大批自稱「貓奴」的貓咪飼主,還有一大批雲吸貓的網友。那一起來聽聽看貓主子在音樂方面的不俗表現!
  • 關於「賦格」
    「賦格」一詞的法文為fugue,德文為Fuge,義大利文和拉丁文都為fuga,意為:跑、逃跑、快速運動。這是一種最高形式的多聲部的模仿對位體裁,包含模仿的、呈示性的、具有特點的主題及其在各個聲部、在各種對位的和調性條件下的繼續進行。賦格是復調音樂成熟時期的產物,其中包含了所有的豐富的復調手法。除系統運用模仿復調技法外,還運用對比復調技法。
  • 【潔西老師音樂課堂】了解西方古典音樂-No.1
    雖然我打小就不愛練琴,但沒有事情能阻止我對音樂的熱愛,打小會從各個渠道學習(我小時候那會也只有電視)除了練琴以外的音樂知識。。。。你們現在很幸福啦,因為有我,想了解什麼歡迎給我留言,我會儘量滿足大家的要求~      潔西老師射手座,85後教育學碩士,海歸,自幼學習鋼琴,從兒時的討厭鋼琴變成熱愛音樂的教育工作者,對兒童音樂啟蒙及藝術教育有獨到見解。地球人應該都知道:「鋼琴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
  • 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在組曲中,亨德爾大量應用了賦格、歌曲、帕薩卡裡亞等體裁,而並未採用巴赫的組曲中常見的任選舞曲,只有調性統一這一點依然保持了組曲套曲的原則。此外,亨德爾在組曲中到處運用賦格,以求多樣化的形式和具有更大的對比和動力的整體結構。在八套組曲中,除去第四套外,全部開始於莊重的或者華麗的前奏。其中有3套組曲含有變奏曲樂章,5套組曲運用了賦格樂章。
  • 古典音樂裡的貓咪|七首關於貓咪の可愛音樂
    想到貓咪你會想到哪些好聽的古典音樂呢?接下來推薦愛樂者們七首關於貓咪の可愛音樂。▼-01-安德森《跳華爾茲的貓》Leroy Anderson《The Waltzing Cat》(1950)是不是聽到很多貓咪的喵喵聲呢?安德森的這首短作品,輕快、詼諧且多變,就像一隻活靈活現的貓咪。
  • 什麼是賦格?
    在各種音樂啟蒙的書和課程中,我們都會見到名詞「賦格」,耶魯大學的克雷格·萊特教授說:「每個有素養的人都該知道賦格曲是什麼。」
  • 《g小調賦格曲》純人聲無伴奏合唱
    賦格曲又稱遁走曲,它是復調音樂中最高最複雜最活躍的形式,它是一種用對位法創作成的模仿音樂,最初的賦格曲,只是把經文歌加上裝飾音,由鍵盤樂器演奏,使其器樂化。最早的賦格,來源於十六世紀Ricercar(指無插入的賦格),其組織是用一個短而精的主題為基礎,這個主題先由一個聲部單獨唱出或奏出,然後,其餘各聲部依照一定的規則,輪流模仿奏出,這似乎有點近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卡農:由一個旋律的不同段落重疊構成,按照有規律並事先制定的時距兩個、三個、四個等聲部一次出現,並逐漸擴大複雜化。賦格曲是十七世紀末進化而成的,到巴赫時代,逐漸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 巴赫《賦格的藝術》
    賦格是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一種復調音樂體裁,又稱「遁走曲」,意為追逐、遁走。賦格的結構與寫法比較規範。作品《賦格的藝術》BWV1080是巴赫(1685-1750)的一部未完成傑作,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於音樂藝術最深層探索的思想和實踐的最後總結。現存最早的草稿,內有12個賦格以及兩個卡農是巴赫於1745年所複寫保留下來的。
  • 古典音樂英文詞彙小全
    比古典或浪漫時期的協奏曲結構規模較小,大協奏曲的獨奏樂器通常都有兩件或以上。Etude:練習曲 原指一些為針對某一種演奏技巧而作的簡短樂曲,但在浪漫時代也有作曲家寫作極為艱深的練習曲在音樂會中演奏。Fugue:賦格曲 源自拉丁文fuga,即逃遁的意思。賦格是複音音樂的重要曲式,同一旋律反覆出現,互相重疊,或互相「逃難」對方。
  • BBC出品的兒童古典音樂動畫片,讓孩子在奇想中聽懂古典、暢遊美妙旋律!
    前一陣子我寫了好幾篇古典音樂啟蒙的文章,雖然閱讀量不高,但我寫得興致勃勃!
  • 分享 純人聲無伴奏合唱《g小調賦格曲》
    《g小調賦格曲》創作於1709年,原為管風琴曲,後由波蘭指揮家斯託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改編為管弦樂曲。這首g小調賦格曲,是巴赫成熟管風琴的代表作。又稱「小」賦格曲。它是一首四聲部的賦格,樂曲開頭,一個相當長的賦格主題在上聲部陳述,音樂簡潔、生動、典雅。
  • 【走進古典音樂世界】第77輯:最適合青少年聆聽的古典音樂的專輯
    ,想走進博大恢弘的古典音樂世界,想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但是又無從入手時,那麼,請從這裡開始。第一部分為珀塞爾主題;第二部分是珀塞爾主題的變奏;第三部分為賦格曲。第一部分:珀塞爾主題部分,是樂曲的呈示部。它先是通過整個管弦樂隊的合奏展示出珀塞爾的音樂主題。這個主題莊重宏偉,具有十分雄壯的氣勢,這個主題奏完後,按照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弦樂器組、打擊樂器組、最後再次整個管弦樂隊全部樂器,這樣的順序,先後五次變化重複進行演奏。
  • 【巴赫名曲】《賦格的藝術》
  • FUN||巴赫《g小調賦格曲》無伴奏合唱,令人驚嘆!
    賦格曲又稱遁走曲,它是復調音樂中最高最複雜最活躍的形式,它是一種用對位法創作成的模仿音樂,最初的賦格曲,只是把經文歌加上裝飾音,由鍵盤樂器演奏,使其器樂化。最早的賦格,來源於十六世紀Ricercar(指無插入的賦格),其組織是用一個短而精的主題為基礎,這個主題先由一個聲部單獨唱出或奏出,然後,其餘各聲部依照一定的規則,輪流模仿奏出,這似乎有點近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卡農:由一個旋律的不同段落重疊構成,按照有規律並事先制定的時距兩個、三個、四個等聲部一次出現,並逐漸擴大複雜化。賦格曲是十七世紀末進化而成的,到巴赫時代,逐漸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