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格四歲啦~~~

2021-02-10 陶溪川賦格音樂工作室

寫在最前:

      很多人會問我,賦格是什麼意思啊,現在我來解釋一下~

      賦格是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一種復調音樂體裁,又稱「遁走曲」,意為追逐、遁走。賦格的結構與寫法比較規範。樂曲開始時,以單聲部形式貫穿全曲的主要音樂素材稱為"主題",與主題形成對位關係的稱為"對題"。之後該主題及對題可以在不同聲部中輪流出現,主題與主題之間也常有過渡性的樂句作音樂的對比。

So,that's it, it's fugue!!

      匆匆四年,充滿懷念,四年前,我們來到陶溪川,取名叫「賦格」,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在家鄉打造屬於自己的音樂城堡;四年間,我們不怕苦、我們不怕累,只希望能在教學的道路上做的再紮實一點四年後,最初夢想依舊在,歷盡千帆,我們仍是那個少年。下面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四年裡有趣的事兒吧!

2016.9.28賦格誕生

賦格誕生之初的定位就是

音樂和美食,書籍和綠植,追逐和飛翔


賦格的小夥伴們也受邀參加了

陶溪川開園盛典——9.28溪川人聯歡晚會

留下了和劉老大的合影

大家分得出來大胡和小胡嗎

當然了

可不能忘了Allen老師

參加的陶溪川宇宙音樂節啊



經過咱們幾年的沉澱

也讓賦格的定位越來越全面

現今賦格有著強大的教師團隊

建立了專業的教學體系

發展的同時也收穫結識了不少的朋友

Claudio Glave——賦格的老朋友了

我們都喊他老克

低調的他居然是日內瓦音樂學院的教授

第一次見面就和史蒂夫相談甚歡

他大方地接受了我們的邀請

在賦格來了一場父子古典吉他音樂沙龍

讓賦格的孩子們感受到了古典吉他的魅力~

時隔一年

我們邀請到了老克從家鄉瑞士

來到陶溪川柯嘉音樂共享空間表演

這一次他代表著賦格為陶溪川為景德鎮人民

帶來了精彩的古典吉他獨奏音樂會

返場的時候還和我們的大胡老師

合奏了一曲《自由探戈》

一次偶然的機會

Allen也結識了來自大洋彼岸的鄧凱斯Keith

現攻讀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格林斯堡分校博士學位

在2019年碩士畢業的夏天

兩位薩克斯樂手攜手賦格的小胡老師

為陶溪川的朋友們

帶來了一場古典薩克斯演奏會

漸漸地

賦格和陶溪川有了更多緊密的合作

老師們一直深埋心底

組建合唱團的願望也開始發芽

於是星辰合唱團誕生了

還記得2019年6月1日嗎

我們參加了陶溪川美術館兒童節狂歡會

這是星辰合唱團第一次亮相

這一次老師帶著孩子們和歐洲的室內樂團Flex

來了一次親密對話

忙碌的排練工作之餘

也帶孩子們參加了一些戶外活動

看孩子們笑得多開心

終於

我們在2020年的跨年夜

登上了陶溪川新年之夜的舞臺

這一次我們為瓷都人民獻上了四季的問候

跨年之夜過後

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同時也迎來了新冠疫情

在家隔離的日子裡我們很想大家

好在幾個月後我們又能在琴房相見

於是我們按照每個月的慣例組織了月考沙龍

還經歷了難得一遇的線上考級

咳咳~回憶結束!


      仔細想想,其實還有很多珍貴的回憶沒有寫出來,這所有點點滴滴的回憶是照片和文字無法呈現的,往後望去,只願我們初心不改、本色前行,最後用柯嘉老師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我們這幫人可是肩負引領景德鎮音樂文化重擔的開拓者啊,一起加油吧!



賦格音樂工作室

      賦格音樂工作室成立於2016年,是陶溪川園區內的首批藝術工作室之一,四年間我們立足於陶溪川,結合陶溪川優秀高端藝術資源,以「賦樂通律,格物志趣」為核心理念,形成了音樂原創、音樂教育、樂器文創、音樂分享四大業務板塊。我們的團隊,均來自專業音樂院校,精通音樂理論、專業技能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現已成立兩個音樂團隊——斥候樂隊和星辰童聲合唱團。低調有內涵、專業有態度是我們不變的追求,願音樂能成為你我生命中的交匯點。

賦樂通律 格物志趣

聯繫方式:

tel:0798-8563933

      157 1798 9926(史蒂夫)

where is fugue?

賦格位於景德鎮市新廠西路150號陶溪川文化創意廣場B5-109號 


 

在所有不被想起的快樂裡

有音樂愛你

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

有音樂愛你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賦格?
    在各種音樂啟蒙的書和課程中,我們都會見到名詞「賦格」,耶魯大學的克雷格·萊特教授說:「每個有素養的人都該知道賦格曲是什麼。」
  • 巴赫《賦格的藝術》
    賦格的藝術,對位法第一曲,四聲部賦格聖馬丁室內樂團Academy of St.
  • 「ECM」《賦格的藝術》"新解"
    我終於學到東西啦!」;若不是1829年孟德爾頌憑自己的影響力和財力將《馬太受難曲》重新搬上舞臺;若不是1850年舒曼等人成立「巴赫協會(Bach-Gesellschaft)」;巴赫可能永遠湮沒於歷史的風塵中,影響力可能甚至不及他的兒子們。
  • 關於「賦格」
    在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賦格受到主調曲式的影響。在19世紀數量不多的賦格中折射出浪漫主義的美學原則。20世紀的作曲家則將這一古老的體裁又恢復,煥發出新的光彩。一般來說,賦格是單一形象的體裁,因此通常是單主題的。當賦格基於幾個主題時,常表現為一個複雜形象的幾個方面。
  • 【巴赫名曲】《賦格的藝術》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賦格的藝術》(BWV1080),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於音樂藝術最深層探索的思想和實踐的最後總結。(科羅廖夫) 巴赫的13首賦格被巴赫稱作「對位」(Contrapunctus),另外還有4首卡農,以及一首未完成的三部賦格。巴赫生前並未指定用何種方式演奏這部曲集,而今我們看到的《賦格的藝術》通常有三種演出版本,一是鍵盤樂的,鋼琴、羽管鍵琴或管風琴的,二是羅伊·哈裡斯改編的弦樂四重奏,第三種是由沃爾夫岡·雷格塞改編的樂隊曲。
  • 【古典音樂知識】賦格
    樂曲開始時,以單聲部形式貫穿全曲的主要音樂素材稱為"主題",與主題形成對位關係的稱為"對題".之後該主題及對題可以在不同聲部中輪流出現,主題與主題之間也常有過渡性的樂句作音樂的對比。 作曲家運用各種復調手法,將主題加以各種不同的調性與節奏的變化,形成高度統一的音樂形象.賦格曲的彈奏,對於訓練鋼琴學員的復調音樂思維有很大的助益。 賦格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時期,從16世紀的宗教音樂就開始有這種作曲方法,一直到18世紀巴赫時代才達到頂峰。
  • 【賦格·少兒合唱團】賦格音樂教育青少年聲樂、合唱招生公告
    4—15歲聲樂學生。賦格學員所獲榮譽:  ♬  課程安排:               ▶ 招生範圍:全市4—15歲青少年    ▶ 招生人數:限額50名漯河市賦格音樂教育中心選擇賦格教育   開啟藝術人生專業設置:高考音樂專業培訓
  • 賦格音樂,如約而至
    賦格音樂中心小提琴老師碩士研究生,五歲學習小提琴至今,有著紮實的專業功底,初中二年級完成小提琴業餘十級考試,自大學本科起師從西南大學音樂學院張碚教授學習小提琴。 賦格音樂中心鋼琴老師Plant隊長及鍵盤手五歲開始學習古典鋼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流行器樂系 師從荷蘭歐旅爵士鋼琴家鄭宇星,四川音樂學院流行器樂系系主任許淑寧在校期間曾多次舉辦鋼琴獨奏會,多次受邀參加校級尖子生音樂會及優秀研究生畢業音樂會當任鍵盤手。
  • 演奏賦格曲的第一要素
    當我們用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純手動彈奏狀態下)這些鍵盤樂器演奏賦格樂曲時,一定要注意以上特徵,兼顧和突出每個聲部,而不要像彈一般作品那樣,一種旋律一種伴奏,有主有次有強有弱。賦格曲多聲部的旋律化,無疑為彈奏增加了難度,要清晰地演奏出各個聲部,要求大腦必須有多聲部思維,同時手指也要有更多的分工。
  • 賦格№10(c小調)總體分析
    此曲為四聲部賦格曲,#c小調。整個賦格穩定和諧,從容不迫,在自由而經典的模進形式中發展主題,因寬闊的結構而與眾不同。賦格在音區音域運用方面,寫得像合唱一般。音域按合唱音域較寬廣,從大字組#C到小字三組E。每一個聲部單獨擁有的寬廣的近乎兩個八度的音域,但與每個演唱聲部音域相配合,均衡而飽滿。寬廣均衡的音區音域的運用,與帶有輔助音的和聲結合起來,似乎表現了人民團結的力量,堅定樸實而強大。
  • 貝多芬後期作品中的賦格曲
    賦格是復調音樂的一種重要體裁,同時也是一種主要的復調曲式。貝多芬後期創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賦格曲或賦格段往往存在於大型曲式作品中,或者為其中獨立成樂章的子結構,或者為樂章中的一部分。主要有鋼琴奏鳴曲op.101、106和op.110末樂章中的賦格曲(或賦格段)、弦樂四重奏、op.131的第一樂章、《莊嚴彌撒》中的《榮耀經》和《信經》部分中的賦格曲、《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中的賦格段。
  • 蕭士塔高維奇——賦格№4(e小調)具體分析
    ,可以看成帶三個單獨呈示部的二重賦格。呈示部的兩對主題與答題分別在主調e小調與屬調b小調上,並依次在四個不同聲部中出現,這些都似乎與巴赫的手法相同,充分表達對於傳統賦格曲的繼承與尊敬。第一小節起,e小調主題在第三聲部獨唱,旋律低沉略帶憂鬱。第五小節,b小調屬調答題在第二聲部上歌唱,其下方進入第一對題。
  • 《g小調賦格曲》無伴奏合唱版,為巴赫爸爸慶生!
    今天是巴赫335歲的生日,為大家推薦一首來自俄羅斯「Mlada」青年合唱團演繹的巴赫《g小調賦格曲》。
  • 《g小調賦格曲》純人聲無伴奏合唱
    賦格曲又稱遁走曲,它是復調音樂中最高最複雜最活躍的形式,它是一種用對位法創作成的模仿音樂,最初的賦格曲,只是把經文歌加上裝飾音,由鍵盤樂器演奏,使其器樂化。最早的賦格,來源於十六世紀Ricercar(指無插入的賦格),其組織是用一個短而精的主題為基礎,這個主題先由一個聲部單獨唱出或奏出,然後,其餘各聲部依照一定的規則,輪流模仿奏出,這似乎有點近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卡農:由一個旋律的不同段落重疊構成,按照有規律並事先制定的時距兩個、三個、四個等聲部一次出現,並逐漸擴大複雜化。賦格曲是十七世紀末進化而成的,到巴赫時代,逐漸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 上帝的作品 | 巴赫《賦格的藝術》
    《賦格的藝術》以總譜的形式寫成,對樂器演奏並無任何的指示。顯然,巴赫的目的是要將它創作成一部純理論性的作品,他在曲譜上推演出各種可能的賦格,並試圖窮盡所有的「對位法」。當這部作品越來越被重視,而呈現越來越多的配器演繹時,我們似乎看到了《賦格的藝術》所內蘊的無限可能。「拒絕依賴任何一種樂器,以便保存巴洛克藝術的最高級形式的最純淨、最空靈的精神。」
  • 天使愛巴赫——探秘《賦格的藝術》
    J.S.巴赫猜想音樂會為大家揭秘巴赫《賦格的藝術》巴赫《賦格的藝術》 音樂會分兩個部分,上半場演奏巴赫《賦格的藝術》全曲,《賦格的藝術》是巴赫最後一部作品,是其一生創作精髓的集合>,包含14首賦格和4首卡農。
  • 分享 純人聲無伴奏合唱《g小調賦格曲》
    《g小調賦格曲》創作於1709年,原為管風琴曲,後由波蘭指揮家斯託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改編為管弦樂曲。這首g小調賦格曲,是巴赫成熟管風琴的代表作。又稱「小」賦格曲。它是一首四聲部的賦格,樂曲開頭,一個相當長的賦格主題在上聲部陳述,音樂簡潔、生動、典雅。
  • FUN||巴赫《g小調賦格曲》無伴奏合唱,令人驚嘆!
    最早的賦格,來源於十六世紀Ricercar(指無插入的賦格),其組織是用一個短而精的主題為基礎,這個主題先由一個聲部單獨唱出或奏出,然後,其餘各聲部依照一定的規則,輪流模仿奏出,這似乎有點近似於我們平時所說的卡農:由一個旋律的不同段落重疊構成,按照有規律並事先制定的時距兩個、三個、四個等聲部一次出現,並逐漸擴大複雜化。賦格曲是十七世紀末進化而成的,到巴赫時代,逐漸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
  • 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1735年在倫敦出版了第四冊,很有可能作於1720年左右包括6首羽管鍵琴或管風琴的賦格曲。亨德爾的主要作品大都收集在了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在體裁上主要有組曲、賦格曲及變奏性樂曲等。其中1720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冊收集了唯一經亨德爾本人審閱並同意出版的8套組曲。
  • 【名曲欣賞】《g小調賦格曲》--J·S巴赫
    賦格:賦格是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一種復調音樂體裁,又稱「遁走曲」,意為追逐、遁走。賦格的結構與寫法比較規範。樂曲開始時,以單聲部形式貫穿全曲的主要音樂素材稱為"主題",與主題形成對位關係的稱為"對題".之後該主題及對題可以在不同聲部中輪流出現,主題與主題之間也常有過渡性的樂句作音樂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