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胤禵,管理了24萬野戰軍,為何沒有推翻雍正皇帝?

2020-12-23 轉瞬間落日殘煙

公元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享年69歲。康熙皇帝去世以後,45歲的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繼位,這就是清朝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其實,在雍正皇帝上臺的初期,自己的皇位並不穩固。在內部,老八胤祀集團鷹視狼顧,在外部,老十四胤禵的20多萬西北大軍虎視眈眈。尤其是老十四,威脅最大。那麼,擁有20多萬野戰軍的老十四胤禵,如果造反,有沒有機會推翻雍正皇帝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一下雍正皇帝上臺初期的局勢。在雍正皇帝上臺的過程中,得到了軍隊的支持和擁戴。雍正皇帝還是雍親王的時候,自己擔任了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管理皇宮侍衛部隊。皇宮侍衛部隊雖然人數只有1000餘人,但地位重要,直接控制了皇宮。雍正皇帝的鐵桿弟弟老十三胤祥,依靠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控制了駐紮在密雲的京營八旗。京營八旗有好幾萬軍隊,屬於清朝的主力作戰力量之一。

由於十三弟胤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雍正皇帝上臺以後,加封胤祥為怡親王,胤祥的一個兒子世襲罔替鐵帽子王,另一個兒子加封郡王。隆科多原本是中立派,迫於形勢,擔任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倒向了雍正皇帝。隆科多控制了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總計3萬多軍隊。由於隆科多的加入,雍正皇帝直接控制了京城內外、周邊的所有武裝力量。軍隊的支持和擁戴,讓雍正皇帝底氣十足。老八胤祀集團雖然擁有眾多官員的支持,勢力很大,可惜沒有兵權,俗話說「槍桿子裡出政權。」

老八、老九和老十等人,最多能拼湊出幾百親兵家丁,根本不是雍正皇帝的對手。所以說,對於雍正皇帝來說,真正的威脅並不是老八胤祀,而是遠在甘肅的老十四胤禵,胤禵是雍正皇帝一母所生的親弟弟。在清朝統治的前期,西北準噶爾部一直是清朝最大的威脅。我們看看準噶爾部的歷史。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以後,通過大規模的北伐,把元朝勢力趕回了北方草原。

在此以後,元朝喪失了對全國的統治,被稱為北元政權。在明朝的連續打擊之下,北元政權滅亡,分別成了兀良哈、韃靼、瓦剌等部落。到了明朝統治的後期,蒙古各部又被稱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屬於漠西蒙古的一部分,也就是當年瓦剌部的一支。17世紀中期,清朝入關之前,已經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由於路途遙遠,清朝一直沒有能夠控制漠西蒙古,有點鞭長莫及。清朝入關以後,在10多年的時間裡,清朝平定了南方各地,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但隨後,清朝主要忙於平定三藩之亂和臺灣鄭氏集團。

就在這段時間裡,西北的準噶爾部迅速擴張,不僅控制了漠西蒙古各部,而且還大舉進攻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事情已經發展到了清朝不得不管的程度,康熙皇帝御駕親徵,三徵準噶爾部。在這一階段,準噶爾部的武器遠不如清朝,被清朝軍隊打得一敗塗地。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已經休養生息10多年的準噶爾部,再次向大清發起了挑戰。此時,已經垂垂老矣的康熙皇帝,已經無力御駕親徵。但西北的戰爭至關重要,交給一般的將領並不放心。

在康熙皇帝眾多的兒子中,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最驍勇善戰。老十三胤祥當時被囚禁之中,因此,老十四胤禵最後以「大將軍王」的身份,奔赴西北指揮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起初,清朝調集了12.5萬軍隊。到了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老十四胤禵已經節制了將近24萬大軍。請注意,這些軍隊屬於清朝的野戰主力,戰鬥力並不差。那麼,在雍正皇帝上臺初期,老十四胤禵為何沒有仿效「當年燕王的靖難之役,」直接推翻雍正皇帝呢?

老十四胤禵雖然擁有24萬軍隊,但問題很多。第一,這些軍隊的家眷都在後方,如果大家跟著造反,自己的親屬、家人們,肯定會被株連。大家出門在外,都是為了妻兒老小,古代的軍人也是一樣。第二,老十四胤禵並沒有直接的封地。雖然自己在西北地區,但西北各地的官員,都是朝廷任命的。如果自己造反,這些官兵會不會支持,這是很大的問題。第三最重要,那就是大軍的後勤供給問題。依靠貧瘠的西北地區,根本無力供養20多萬大軍。

大軍的後勤需要從河南、山東等地調運,如果自己造反,朝廷肯定會斷絕後勤供給,大軍會不戰自敗。第四,雍正皇帝的親信年羹堯,當時擔任了陝甘總督。為了防止老十四造反,年羹堯已經命令甘肅、陝西各地駐軍進入戒備狀態。雖說年羹堯未必打得過老十四,但能夠為朝廷爭取足夠的時間。第五,早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初,為了防止老十四起兵,朝廷已經把大軍的後勤供應,從按月調運改成了按天調運,直接卡死了20多萬野戰軍的生命線。

由於眾多的因素牽制,老十四胤禵空有20多萬軍隊。最終,不得不返回京城奔喪。既然返回了京城,再想回到西北就不可能了,雍正皇帝不會放虎歸山。老十四胤禵回到京城以後,屬於半軟禁的狀態。至於西北的戰事,雍正皇帝先後交給了年羹堯、嶽鍾琪。所以說,即便老十四驍勇善戰,眾多不利因素的牽制,他根本不可能重現當年的「靖難之役。」

相關焦點

  • 老十四胤禵擁有24萬軍隊,為什麼也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隨後,45歲的雍正皇帝上臺。在雍正順利登基的過程中,其實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對手,例如老八胤祀和老十四胤禵。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雍正皇帝與老八對抗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老十四,對於剛剛上臺的雍正來說,老十四才是最大的威脅。
  • 老十四擁有數十萬軍隊,兵強馬壯,為什麼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
    第一,因為老十四胤禵也心知肚明,自己四哥皇位的得來是名正言順的。 關於雍正帝位的得來,歷來有很多爭論,都是圍繞著雍正是否篡改了康熙的遺詔。 事實上,遺詔是不可能篡改的,無論是滿漢雙語,還是行文格式,還是繁體漢字,還是遺詔需要一式兩份、一份留為備份,遺詔都不存在可被篡改的可能性。
  • 老十四胤禵到底能調動多少野戰軍,為何能夠威脅雍正皇帝?
    在京師內外,雍正皇帝控制著六萬餘兵,具有絕對優勢。老八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俯首稱臣。但對雍正而言,他自己的挑戰還沒有結束。在打敗了老八之後,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自己的弟弟老十四。這時胤禛負責指揮和準噶爾部的戰爭,坐鎮西北部,可以調動二十萬大軍。
  • 雍正皇帝登基後,為何第一個處置十四阿哥胤禵?其中原因不簡單!
    康熙皇帝在位的第六十一個年頭,離開了人世。在當時極其惡劣的皇位爭奪戰中,雍正皇帝脫穎而出,繼承了他的皇位。而在雍正皇帝繼位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對十四弟胤禵進行了殘酷打擊。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先針對胤禵進行開刀呢?
  • 雍正繼位後,老十四能躲過一劫重見天日,而老八下場卻如此慘?
    老十四胤禵雖是雍正的一母同胞,但黨同八爺胤禩,又聽傳聞說康熙臨終前傳位給他,是雍正篡改遺詔,老十四胤禵遠在八爺黨的忽悠下,認為皇位是傳給他的,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首先被雍正整頓的是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是雍正最後的對手,也是「熱門」競爭對手,一度認為他會當皇帝,因為晚期被康熙冊封為大將軍王,並獲得了軍權,只不過一手好牌被他打爛了。
  • 雍正登基後為何要先收拾自己的親弟弟老十四胤禵呢?
    因為雍正的同母弟老十四胤禵即是雍正政敵八弟胤禩的死黨,而且胤禵在康熙晚年深得康熙喜愛,被封為撫遠大將軍王,在西北前線統兵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亂,當時朝野上下都認為胤禵很有可能是皇位繼承人,所以胤禵一是與雍正政敵弟弟胤禩結為死黨;二就是在皇位繼承人上面也對雍正是個威脅,三則是胤禵手握兵權,所以這些都造成了雍正在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先處置胤禵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何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老十四也因此獲得八爺黨和四爺黨的雙重支持順利出任大將軍王平定西北。也許在天真的老十四看來,這個大將軍王已經和皇位繼承人劃上了等號。可是還沒等戰爭結束,他就等來了新皇四哥的聖旨讓他交出兵權回京奔喪。在強烈的預期落空的情況下,老十四開始了和雍正四哥的死磕。因為在他看來,無論怎麼做親哥雍正也不會殺他。歷史背景老十四胤禵是康熙末年參與奪嫡的皇子中年齡最小也是最天真的一個。
  • 一個清朝王爺擁有多少親兵,有沒有實力推翻雍正皇帝?
    這個劇情當然是虛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在清朝統治期間,一個王爺到底能夠擁有多少親兵,有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認真地說,王爺的親兵少得可憐,根本不可能推翻皇帝,而且連親兵都是皇宮裡派來的,根本不會服從王爺的命令。
  • 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的奪嫡之路
    劇照 雍正王朝整部劇,老十四出場的並不多,從開始的八爺黨成員,到最後脫離八爺黨,想要自己上位,如此之大跨越,那老十四是何時有的奪嫡之心,這裡小編和大家聊聊。
  • 《雍正王朝》康熙皇帝駕崩,胤禵大鬧靈堂,雍正為何冊封烏雅氏
    而雍正皇帝對胤禵採取的一系列舉措更加刺激了胤禵,康熙皇帝是比較喜歡胤禵的,對他頗有優待,雍正皇帝即位後,立刻讓年羹堯戒嚴川陝,等於把青海堵死了,胤禵再傻也明白這就是針對自己,胤禵雖然手握重兵,但是西北物資短缺,糧草供應完全要靠雲南,四川,陝西供應,掌管這些地方的正是李衛,年羹堯,運糧草按天供應,這是從未聽過的奇聞啊,明顯就是在告訴胤禵,你敢亂來就斷糧,那樣不用打胤禵就敗了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把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過來?喬引娣結局如何
    再後來胤禛派人四處打探小福的下落一直沒有消息。喬引娣是十四阿哥胤禵在回京奔喪途中所救,之後一直跟著十四阿哥,二人漸漸產生感情,十四阿哥胤禵提出要納喬引娣為側福晉,雍正以違反祖制為由強烈反對,而十四阿哥因為八阿哥胤禩等人挑唆,一直認定自己才是康熙遺詔上指定的繼位人,所以處處給雍正找彆扭,對著幹,雍正心說你跟我對著幹是吧,那我也不讓你如意,你不是要娶喬引娣嗎?我偏偏要從你身邊奪過來。
  • 九子奪嫡:對雍正威脅最大的胤禵,為何沒被處死?聽聽雍正怎麼說
    凡有諭上日、必經由四大臣傳出」;2、召回時任大將軍王,手握西北兵權的皇十四子胤禵,「並行文總督年羹堯,於西路軍務糧餉、及地方諸事,俱同延信管理」;對於剛剛接過大清皇權的雍正皇帝而言,黨羽勢力龐大、皇位覬覦之心尚在的皇八子胤禩和手握西北十幾萬大軍,康熙朝晚期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十四子胤禵
  • 雍正王朝:老十四被老八用死鷹算計,為什麼還答應幫他對付雍正?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0篇文章)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一直是一個叛逆者的存在,本跟老四胤禵同父同母,偏偏加入了老八胤禩的陣營。後來被康熙帝任命為大將軍王,開始作為一支單獨的力量參與到奪嫡大戰,並最終敗下陣來。即使雍正帝即位之後,他仍然不信命,多次詢問圖裡琛也罷,老十三胤祥也罷,最終接受了現實。
  • 雍正王朝:康熙的臨終之語告訴你,老八與老十四為什麼會奪嫡失敗
    《雍正王朝》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雖然是戲說演繹,但是卻符合歷史規律,符合人性權謀,所以它很「真實」!而那場「真實」皇權交接的開始,是一位千古帝王對後世君主的殷殷囑託與傾囊相授。康熙皇帝通過對各位皇子的點評,高屋建瓴地向四阿哥道出了九五之尊應當擁有的素質,並且道出了奪嫡呼聲最高的老八與老十四阿為什麼會失敗的根本原因,帝王君心,可見一斑。
  • 康熙真的想傳位給老十四嗎?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康熙究竟想讓老四即位,還是想讓老十四即位,逐漸有了一些謎團,直到現在依然沒有定論。首先說老十四,他為人性格剛直,有話從不憋著,曾經在老八遭到沉重打擊的時候,當面頂撞康熙皇帝,差點就被一刀砍了(電視劇中是雍正攔住了,歷史上是皇五子胤祺抱著康熙的大腿,這才沒有釀成父子相殘的慘劇)。讓人意外的是,康熙事後不僅沒有追究責任,反而對老十四愈加恩寵。
  • 雍正即位之後,治老八老九之罪,卻放過了老十?雍正:沒有的事
    雍正即位之後,收拾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卻放過了老十胤?這顯然不可能。老十四胤禵是和雍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雍正尚且沒有放過老十四,又怎麼可能會放過老十?康熙在太子人選一事之上猶猶豫豫,這才導致了「九子奪嫡」的發生,此事也可以說是康熙一手推動。
  • 雍正登基後,老八胤禩下場很慘,為何老十四胤禵能躲過一劫?
    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可以算是雍正登基前最大的兩個政敵。按理說,胤禵曾經作為大將軍王代康熙出徵,對雍正的威脅更大,可事實上,雍正即位後,胤禩慘死,胤禵卻活到了雍正駕崩,被釋放後封為郡王,得了個善終。
  • 雍正王朝:傳爾丹兵敗,並不全是老十四胤禵搗鬼,還有老四胤禛!
    在《雍正王朝》中,使得九子奪嫡進入白熾化的標誌性事件,便是西北傳爾丹六萬大軍全軍覆沒。正是由於傳爾丹全軍覆沒,迫使康熙帝要從眾位皇子中選拔一位大將軍王,由此拉開了九子奪嫡的又一小高潮。最終的結果是老十四胤禵如願以償,榮升大將軍王,並且旗開得勝,取得西北大捷。
  • "康熙晚年為何要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這一招太高明,雍正都被騙過"
    二月河先生在其作品《雍正王朝》中,相當準確地描述了雍正一步步走上皇位的過程:他一開會並不引人注目,甚至雍正一度都覺得自己是沒有當皇帝的機會的,但是康熙慧眼如炬
  • 胤禵手握重兵為何康熙駕崩後不兵變奪位?
    其實要說在勢力分布上八爺黨是完虐四爺黨的,但因為老八胤禩的種種操作讓康熙對其十分厭惡,八爺黨的團隊也都紛紛轉向支持老十四胤禵,其中還包括老八本人。值得一說的是這胤禵不是別人,他還是四皇子胤禛同父同母的弟弟,但原本親密無間的兄弟最終卻走上了對立面,因為胤禵喜歡老八胤禩的豪爽,討厭老四胤禛的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