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之後,收拾了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卻放過了老十胤?
這顯然不可能。
老十四胤禵是和雍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雍正尚且沒有放過老十四,又怎麼可能會放過老十?
康熙在太子人選一事之上猶猶豫豫,這才導致了「九子奪嫡」的發生,此事也可以說是康熙一手推動。
也正因為康熙不經意間推動了九子奪嫡,這才讓排行老四雍正和老八胤禩等人有了一爭儲君之位的機會。
康熙一開始所立的太子是胤礽,他也一直很希望胤礽最後能夠繼承大統。
只可惜,胤礽此人終究是沒有這個皇帝命,兩度被康熙立為皇太子,卻又兩度被康熙廢了太子之位。
胤礽的不爭氣,或者才是康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兒子們明爭暗鬥的原因,說白了康熙也想看看誰更適合接班。
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老八胤禩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呼聲最高的人選,因為背後支持他的人最多。
可是,胤禩和他的支持者都太急躁。
這邊胤礽才被廢,胤禩和他的支持者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紛紛建議康熙立胤禩為皇太子。
這讓康熙怎麼想呢?
他們這麼做,只會讓康熙覺得胤禩此人太過貪權好利,甚至還會讓康熙覺得胤禩哪天可能還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取代他。
當時支持胤禩的胤禔更是直接跑去找康熙,對康熙說了兩件事。
一是算命先生說老八胤禩將來必定是極貴之人,言外之意就是胤禩將來要當皇帝,讓康熙立胤禩為太子。
二是胤禔「傻乎乎」地問康熙,老爹,你想不想殺了胤礽?如果你想的話,你就告訴我,我來動手。
康熙聽了之後什麼感覺?
他氣得龍顏大怒,當場就罵胤褆「兇頑愚昧」,然後說「諸皇子有鑽營為皇太子者,即國之賊」。
這句話擺明了就是在敲打老八,老八你再敢做這忤逆之事,朕定不饒你!
總之,經歷了這件事之後,康熙對老八胤禩的好感度可以說是直線下滑。
倘若老八和他的支持者沒有急於就成,胤禔也沒有「坑」老八,而是乖乖坐等的話,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後,他必然就是康熙的最佳選擇。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發展。
胤禩在康熙四十七年已經逐漸喪失了康熙的好感,到了康熙五十三年更是因為「斃鷹事件」徹底惹怒了康熙。
胤禩送了兩隻死鷹給康熙,氣得康熙怒火衝天,「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自從發生了「斃鷹事件」之後,胤禩也算是徹底失去了爭奪儲君之位的資格,「八爺黨」也因此轉而支持老十四胤禵。
從「斃鷹事件」的前因後果來看,這很可能是一個陰謀,否則胤禩派去的人不可能傻到把死鷹交到康熙手上。
而這次事件的受益者也一目了然,也就是後來繼承大統的老四雍正。
不過,此次事件究竟是否是雍正在背後推動,恐怕也只雍正自己才知道了。
雖然老八胤禩失去了爭儲的資格之後,「八爺黨」轉而支持雍正的同胞兄弟,也就是老十四胤禵。
只是康熙並沒有立老十四為太子之心,這也是康熙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讓他親赴西北掌軍的原因。
胤禵一旦遠離了京師,那就等於失去了爭奪儲君之位的機會。
後來康熙駕崩,雍正急急忙忙派人去收胤禵的撫遠大將軍印,胤禵回京之後不久,也遭到了雍正的軟禁。
雍正即位之初,因為忌憚老八胤禩手上的權力和他背後的集團,所以才沒有急於治老八之罪,反而予以重用。
但是到了雍正四年之時,雍正皇位已經穩固,他也不用再忌憚老八了,於是一紙令下就圈禁了老八。
雍正有多恨老八呢?老八可以說他爭儲過程中最強大的一個對手,他稍有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而且雍正即位了之後,明明就很想處置胤禩,卻又不得不因為胤禩的勢力而捏著鼻子穩住胤禩。
所以,雍正能夠無所忌憚地處置胤禩的時候,不僅剝奪了胤禩的一切,還將胤禩改名為「阿其那」。
所謂阿其那,即為狗也。
那麼,雍正是否真的放過了老十胤呢?
顯然並沒有。
對於胤,雍正根本就不像處置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那樣畏畏縮縮,他早在雍正二年的時候就已經下手了。
當時胤自知回京必有一劫,所以躲在張家口不肯回京。
雍正二年四月,雍正直接給胤按了一個罪名,然後讓人將胤逮捕回京並對他進行奪爵圈禁。
所以,雍正根本就沒有放過老十胤,也沒有想過放過他。
只是,胤這個人比較能熬,他不僅沒有想胤禩和胤禟一樣死於圈禁之時,反而熬死了雍正。
乾隆即位之後,擔心雍正將來會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弒兄殺弟的罵名,於是趕緊給胤等人翻案。
於是,胤在乾隆即位之後沒過多久就獲得了自由,老十四胤禵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