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留下老十性命呢,康熙的評價是個關鍵

2020-12-25 騰訊網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之中,八爺黨可以說是陣容最豪華的一派,有著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共四位阿哥,更是擁有很多大臣的支持,可以說是最為強大的奪嫡陣容。

但正所謂樹大招風,最強大的奪嫡陣容如果獲得不了最後勝利的話,那麼往往結果最慘。

所以在老四雍正登基以後,雖然剛開始對老八挺重用的,其實不過是緩兵之計,等到雍正坐穩皇位,並且西北戰事平穩以後,就開始對八爺党進行了清算。

老八胤禩最後是被奪爵圈禁,被雍正改名為「阿其那」。在圈禁的當年就死于禁所,死因是嘔病。

在圈禁當年就死去,很明顯老八的死沒這麼簡單,很有可能是被毒死的。

老九胤禟更慘,被改名為「塞思黑」。在直隸總督李紱處監禁,後在獄中活活被折磨致死。

老十四再怎麼說也是雍正一奶同胞的兄弟,所以雖然被雍正以各種方法打壓,但多少留下了性命,活到了乾隆年間。

老十身為老八堅定的追隨者,也並非雍正一奶同胞的兄弟,雖然被清算被奪爵拘禁,但並沒有被雍正改名,還活到了乾隆年間,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雍正是留下了老十的性命。

那麼老十為什麼沒有被徹底清算,沒有像老八和老九那般死去,而是平安活到乾隆年間呢?

很多人認為是老十的背景很強大,所以雍正是投鼠忌器,不敢對他下手。

老十的背景的確強大,他的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外公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他的嫡母孝昭皇后另一個身份就是他的親姨。

所以說無論是生母還是外家方面,老十是除卻廢太子胤礽以外,身份最尊貴的一位皇子。

但宋安之認為,老十的背景固然強大,但這絕對不是雍正留下老十性命的原因。

雍正是什麼人?

這個在位十三年的皇帝,可不是什麼平庸之主,身為一個改革皇帝,他為了實施新政,即使得罪了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都在所不惜。像這樣的狠人,會在乎老十的背景?並且投鼠忌器嗎?

而且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看,雍正不敢殺的人也太多了。比如說隆科多的背景也很強大,而且還是擁有實權的國舅,最後還不是說被收拾就被收拾了,並且在圈禁幾個月以後就死于禁所。

那麼雍正為什麼會給老十留一條生路呢?

我們看看康熙對老十的評價,就可以知道這其中原因了。

在康熙五十三年的一天,康熙是這樣評價老十的:「十阿哥是一忠厚老實之人,並無能力」。透露出老十的兩個特點,一是老實,二是沒有能力。

按照帝王心術來說,皇帝登基以後,最基本來說要拉攏一批,比如說老十三。要打壓一批,比如說老八和老九。要留下一批以做仁義裝飾,以顯示自己的寬仁。

老八和老九都有能力,也可以拉攏起自己的勢力,所以無形中對於雍正來說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很難確保他們會不會死灰復燃,所以雍正自然要狠狠地打壓他們,甚至送他們前往極樂世界。

而老十這個人沒有能力,沒有自己的勢力,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孤臣」,對雍正壓根起不到什麼威脅作用,所以雍正自然要留下他做裝飾之用,以顯示自己是寬仁的。

不然將與自己不對路的兄弟都殺個一乾二淨,大家肯定會認為自己冷血無情。留下少數沒有威脅的兄弟,倒是可以顯得自己沒有那麼殘酷了,這筆帳還是很划算的。

現在大家看明白雍正留下老十的真正意圖了吧?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哈。

相關焦點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康熙王朝》電視劇為何比《雍正王朝》的評分更高一些呢?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皆是以二月河老師小說改編而拍成的,可以說是有淵源的,可以說是同門師兄弟,那麼為何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評分要高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以最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對比兩部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屬於是主角光環濃烈的電視劇,主角康熙就像小說中的主角一般升級打怪,最後光芒萬丈。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整體比較壓抑,屬於是腹黑電視劇,裡面交織著各種權謀之術,將說話這門藝術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可謂是寓意深刻。說白了,就是康熙王朝適合年輕人觀看,因為升級打怪式的劇情,使人看的比較爽快,使人看的是熱血沸騰。
  • 康熙駕崩,雍正命懸一線,張廷玉一招攪局,把雍正推向大位!
    《雍正王朝》有個細節,越想越有意思。康熙駕崩那天晚上,老八一夥橫生枝節,一口咬定皇上說的是傳位十四阿哥,不是四阿哥。為此,老十六允祿和老十允娥打了起來。 這時,張廷玉突然閃出來,一句話救了雍正一命!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以職場角度來看,雍正王朝電視劇可以說是一部經典的職場教科書,蘊含了諸多的職場套路,諸如張廷玉、圖裡琛、李衛等人物身上,都可以深挖出職場道理。,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雍正王朝電視劇距今已有21年之久,不只是在上映之初反響熱烈,斬獲多項大獎,更是歷經市場這麼多年考驗,有著源源不斷的觀眾加入好評大軍之中,可謂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經典之作。為何雍正王朝電視劇好評如潮呢?那麼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首先來說說現實歷史的爭議謎團。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讓人感動的瞬間:康熙駕崩、胤祥薨逝、雍正欣慰的笑
    這樣一位關鍵的人物,如果不被關起來,會被「八爺黨」如何對待?答案只有一個,想盡一切辦法將其扳倒,甚至將其毒殺!所以,康熙皇帝的這一計才是鄔思道所言「此計雖苦,卻也是菩薩心腸」。更何況,太子二次被廢以後,誰能保證在軍界擁有如此巨大影響力的胤祥就不會生出奪嫡之心?誰又能保證胤禛和胤祥之間會心生嫌隙,相互對抗?
  • 為何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昭雪,康熙和雍正為何沒有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努爾哈赤時代出生,皇太極時代成長,順治時代享盡天下榮光,而後被順治皇帝連根拔斷,跨過康熙、雍正兩代,到了乾隆時代才被平反昭雪,得到相對公正的結論。那麼,順治之後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沒有承受過多爾袞的威壓,又或多或少的了解一點多爾袞對大清功勳,作為千年難遇的聖明君主為何不為多爾袞平反呢?
  • 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按理來說,宜妃作為康熙的妃子,若按照輩分來說算是雍正帝這個後繼之君的長輩。再加上她生育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這三個兒子(雖然後來只有胤祺、胤禟長大成人),也算是給皇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公於私雍正都應該對她善加安置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 八阿哥的能力明明更強於雍正,為何康熙最終還是選擇了雍正?
    按照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康熙臨終前對這個「八賢王」的評價是「處處學朕,又處處學不像」。這個評價,是當著雍正(當時還是雍親王胤禛)的面說的。康熙對這個「廉親王」胤禩,也就是所謂的「八賢王」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知子莫若父」這句話真的不假。這個「八賢王」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那個後來當了皇帝的四哥胤禛。
  • 雍正王朝:位極人臣的隆科多,為何背叛雍正?只怪佟國維的一句話
    能被上書房首輔大臣評價為「堅韌敏達,才堪重用」;能被康熙皇帝認定「歷練得差不多了」;能被佟國維用兩位皇后、一位逝去重臣來交換;能被康熙皇帝直接任命九門提督這等顯赫官職;由此足以證明,隆科多絕非無能之輩。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康熙遺言殺大阿哥和廢太子!雍正為何不聽?三點原因,雍正很高明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可惜康熙晚年,也出現了一大汙點,這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搞得清廷上下,人心惶惶,康熙自己都心力交瘁。以至於此事件完結後,康熙特意召集來了那些王公和重臣等,當場留下了遺言:「朕萬年之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斷不可留,爾等內如有留之者,即系擾亂國家之人」。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最終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大事件。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如果讓康熙皇帝自己選,哪位皇子會繼承皇位?很可能不是雍正
    ——《康熙遺詔》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時任九門提督的康熙近臣——隆科多口傳《康熙遺詔》,命雍親王皇四子胤禛繼位為帝,是為雍正皇帝。可自雍正登基,圍繞著其「繼位合法性」的質疑聲音便開始迅速傳播,甚至一度發展成雍正皇帝「謀父篡權」的傳聞。
  • 康熙最終國庫存銀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
    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期是清王朝的全盛時期,而乾隆在位時更是整個清朝的頂點。康熙皇帝去世時,國庫裡尚有800萬兩存銀;雍正皇帝去世時,國庫有6000萬兩存銀。  那麼乾隆皇帝去世時,清朝國庫還有多少存銀呢?
  • 八阿哥胤禩各項能力看似都強於雍正,為何康熙還是放棄了他呢?
    在小說《雍正王朝》中,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一直是我們大眾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但在這眾多話題中,筆者昨天碰到了一個我們或許都不太熟知的點,即八阿哥胤禩明明看似在各方面能力上都優於四阿哥胤禛,但最終康熙皇帝為何放棄了他,而選擇了四阿哥(感謝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粉絲提問) 呢?這是一位粉絲的提問,因為筆者覺得視角很獨特也很有趣,所以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 康熙遺詔一式四份,有著三種文字,為何證明不了雍正沒有篡位?
    因為根據《上閣內諭》和《清世宗實錄》來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之時,並沒有留下遺詔,而是先由隆科多口頭宣讀遺命,等到三天以後的十六日,康熙遺詔才被寫出來並且頒布天下,也就是說康熙遺詔並非康熙帝親筆所寫,而是根據隆科多口頭宣讀的內容潤色而成的。
  • 張廷玉因為篡改康熙實錄受到重用?雍正皇帝給他的三個評價絕了!
    看了雍正王朝的人,總喜歡把電視劇的劇情當成了歷史。不得不說,好戲觀眾絕不會埋汰,這部電視劇中的老戲骨秒殺今天一眾小鮮肉,而其中演的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老臣張廷玉。
  • 康熙皇帝兒子中,潛心學問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圈禁?
    需要和題主探討一下:康熙家三皇子(即是胤祉,後為避諱雍正,改名允祉)不關心政治的問題。說允祉完全不關心皇位,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只是說他沒有雍正那麼有謀略,不那麼熱心謀求皇位。那麼,允祉為何囚禁致死?事情敗露,連允褆生母都大義滅親,進言「允禔不孝,請置之於法」,於是,康熙下令將眾叛親離的允禔圈禁。與此同時,允褆搜集太子胤礽的種種不法告知康熙,導致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的第一次被廢。次年,康熙復立太子胤礽,允祉晉封為親王,同時晉封親王還有皇四子胤禛(雍正)、皇五子允祺,但不久太子胤礽再次被廢。如此,太子之位虛懸,此時允祉年紀最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