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也參與了奪嫡,為何雍正即位後,還要對他那麼好

2021-02-13 小野的幸福

皇族中的兄弟,不是明爭暗鬥,就是自相殘殺。在那一把龍椅面前,手足之情往往也變得淡薄。特別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事件,九個兒子爭奪皇位,最後得到好下場的,也沒有幾個。甚至有些沒參與奪嫡的皇子,都受到了牽連。

儘管手足相殘,是很殘忍的事,但在這場事件中,我們也能看到,兄友弟恭的溫馨場面,那就是雍正和胤祥之間的手足情。雍正登基後,立馬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讓他協助自己管理國家大事。除此之外,雍正還給了胤祥很多恩典。

首先雍正一即位,就馬上提拔了十三弟,讓他出任議政大臣。很多國家大事,雍正都願意與胤祥分擔,絲毫不擔心他會功高蓋主。雍正更是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得到世襲罔替的殊榮。

其次雍正即位後,就讓胤祥為自己挑選一塊「萬年吉地」,作為自己陵墓的修建地。胤祥找到後,雍正特意在陵址附近,挑選了一塊「中吉」之地,打算賜給弟弟用,相當於準許他將來為自己陪葬。只是胤祥說什麼都不肯接受,雍正這才作罷。

再者胤祥去世後,雍正還準許他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當初雍正即位時,為了避諱,下令讓所有兄弟,都將名字中的「胤」改為「允」。唯獨只有胤祥得到允許,將名字中的「允」改回「胤」字,在古代,不用避諱就算是很大的恩寵了。

最後胤祥的生母章佳氏,出身於內務府包衣,身份低微。在康熙時期不受寵,也沒什麼高的位分,僅僅是一庶妃。史書記載:「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雍正追贈其母為敬敏皇貴妃,並準許其遷入康熙景陵妃園寢。

這是清朝的后妃,一人連勝兩級的特例,加上陪葬景陵,又是一莫大的殊榮。雍正對這個十三弟,可算是極其用心了。那麼胤祥當初也參與了奪嫡,為何雍正即位後,還要對他那麼好呢?筆者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胤祥一直支持他

在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又被分為三派,分別是太子黨、四爺黨和八爺黨。其餘的六個皇子,要不就是想著自己奪位,要不就已主動站了隊。其中老九、老十、老十四,全部是八爺黨,只有胤祥一個,堅決支持四爺胤禛。

雍正和胤祥並不是同母所生,為何胤祥要幫雍正呢?在雍正給胤祥寫的祭文中,這樣提到:「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由此可見,兩人從小感情就很好,甚至是形影不離,比同母兄弟還要感情深厚。

胤祥在被康熙囚禁的一段時間裡,身體出現狀況,雍正知道後,便為弟弟四處尋求名醫。可惜病情嚴重,直到雍正即位,胤祥的病也沒完全好,以至於後來早早病故。胤祥出獄後,便一直在暗中支持雍正。

雍正即位後,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又讓他出任議政大臣,可胤祥並未因此,變得恃寵而驕。他之前遭受了父親康熙的冷落,如今卻受到哥哥如此重視,胤祥自然要報答哥哥的知遇之恩。而弟弟多年來支持自己,雍正也自然要給他應有的待遇。

二、雍正需要人手

眾所周知,雍正是怎麼坐上皇位的,一度得到很多人的猜疑。當時別說八爺黨的人了,就是很多中立的大臣,都懷疑雍正是否篡位。因此他即位的時候,朝中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國家也處於動蕩之中。

這時候雍正急需人手,而且是那種有能力,自己又信得過,還無條件支持自己的人。很明顯,胤祥就是最合適的人選。雍正是個殺伐果決的皇帝,他能提拔胤祥,那麼只要胤祥有一點不忠心,他都能將其拉下馬。

因此雍正才敢一即位,就給胤祥如此大的權力。不過胤祥也沒讓雍正失望,他所有事情都處理得很好,為雍正減輕了很多負擔,連雍正都說:「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都知道雍正是個勤勉的皇帝,常常廢寢忘食處理政事,導致後來積勞成疾,在位僅十三年就去世了,算是清朝的皇帝中,在位時間較短的皇帝之一。如果沒有胤祥幫他,恐怕雍正在位時間會更短。

三、胤祥深諳君臣之道

胤祥雖然深受雍正重用,但他心裡清楚,他們兄弟之間,已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相處了。雍正雖然時時體恤弟弟,不讓他過於拘禮,可胤祥卻始終銘記君臣有別。

就像前面筆者說到的,雍正要賜胤祥一塊「中吉」之地,但胤祥認為有些僭越,始終不肯答應。胤祥的長子弘昌,在雍正元年,被封為貝子,這是雍正看在弟弟的面子上。可是弘昌有時不知禮教,胤祥便主動請奏,希望將兒子囚禁起來。

雍正勸說好幾次無用,最終只好下詔:「(弘昌)秉性愚蠢,向來不知率教,伊父怡親王奏請圈禁在家。」期間雍正有好幾次,都想將弘昌放出來,可是胤祥不答應。直到胤祥去世,弘昌才被放出來,乾隆即位後,將其封為貝勒。

就是因為胤祥時時謹記,他在雍正面前,只是一個臣子。他為雍正做事,是理所應當,但不能因為有了這些榮寵,就恃寵而驕,忘了君臣之禮。如果不是他這樣守禮,我想時間一長,兄弟倆也難免會鬧矛盾。

皇室之爭總是殘忍的,可我們在雍正和胤祥這裡,看到的卻是兄友弟恭,算是皇室之中的一股清流了。只可惜這兄弟倆自小要好,連結局都差不多,都是因為積勞成疾,導致早早過世,實屬遺憾。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實錄》)

相關焦點

  • 乾隆即位後,他是怎麼對待曾經被雍正圈禁的叔伯的?
    這僅僅是雍正皇帝充滿爭議的一部分,雍正繼位後對曾經參與「九子奪嫡」的政敵兄弟給予了最嚴厲的打擊,其中有的被幽禁至死。 雍正八年,雍正最器重的兄弟怡親王胤祥病逝,對於老十三的病逝,雍正十分悲痛,但在怡親王胤祥的靈堂上,胤祉對於怡親王胤祥的病逝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得知後大怒,直接把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以郡王禮儀安葬。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雍正囚禁至死?
    奪嫡這場遊戲,歷來只要參與進去,就不會再有回頭的一天,除非能上位,不然總有一天會被清算。歷史上,胤祉在「九子奪嫡」這場奪嫡之爭中的存在感並不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並不能說胤祉就沒有參與過奪嫡。事實上,從史書對胤祉的片語記載來看,他是參與過奪嫡之爭的,只是這參與是淺嘗輒止。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11:50:08 來源: 文史之謀 舉報   康熙皇帝英明一世,沒想到晚年卻出現「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9位皇子,唯獨胤祥未被封爵,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偏心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雍正朝時期
  • 胤祥身為宗室,威脅遠大於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他結局最好
    所以說,年羹堯不僅維持了清朝的穩固,還為雍正保住了皇位,自然是功不可沒。最後說說胤祥,他是身份最特殊的一個,因為他是雍正的弟弟,名副其實的皇族宗室。胤祥與雍正兒時一起讀書,感情十分要好,在九子奪嫡期間,他也是支持雍正的。所以雍正即位後,自然不能忘了情深義重的弟弟。因此以上三個人,就是雍正即位後,最信得過的人。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最終病逝於景山禁所。
  • 胤祥的女兒,為何會被雍正收養在宮中,難道是為了牽制胤祥?
    胤祥確有一女被雍正養在宮中,就是由嫡福晉兆佳氏(《宮鎖沉香》周冬雨飾演的兆佳•沉香的原型)所生的四女和碩和惠公主。雍正即位之初,和惠公主就被帶入宮中,交由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撫養。 可以肯定的是,和惠公主被養在宮中,絕非是雍正想藉此牽制胤祥。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最終結果是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奪得儲位,於公元1723年登基,史稱雍正帝。雖然歷史向來都是由勝者書寫,但是在康熙晚期九子奪嫡的景象到底有多慘烈卻不得不令人遐想,期間一些參與奪嫡之人他們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結局如何,也是我們所好奇的。
  • 雍正和胤祥的關係到底有多好?胤祥的後代又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引言:雍正對十三爺的好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我十三弟。老三胤祉就是因為在十三爺的葬禮上表現的不恭而被雍正給囚禁的。雍正和十三爺胤祥的關係到底有多好?可以說歷史上再也找不出關係這樣好的一對君臣兄弟。
  • 九子奪嫡後,被雍正圈禁起來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都怎麼樣?
    許多清宮戲中,發生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最後四阿哥擊敗眾多對手,笑到了最後,這不禁讓人好奇,九子奪嫡後,那些被雍正圈禁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何胤祥能被豐臺大營的將領擁戴?看看他的嫡福晉就能知道
    在胤祥接管豐臺大營兵權,率兵進宮護衛雍正之時,八爺黨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機會。在八爺黨二次逼宮之時,又是病中的胤祥再次帶兵入宮為雍正帝化解了危機。可以說沒有胤祥,雍正帝是坐不穩皇位的。那為何胤祥能在軍中擁有如此高的威望呢?編者可以告訴您,其實和他的嫡福晉有關。
  • 康熙圈禁了胤祥,雍正為何圈禁了胤祥的兒子?學者:胤祥煞費苦心
    早在九子奪嫡時期,胤祥就是胤禛的鐵桿支持者,及雍正登基,胤祥被封為總理王大臣,在軍務、政務、水利、人才培養等方面,給雍正貢獻了較大的力量。讓人不解的是,胤祥作為雍正時期的忠臣,在康熙朝卻並沒有太多的出場紀錄。康熙駕崩時,胤祥36歲。在整個康熙朝,《清史稿》對胤祥的描述僅僅29個字:  怡賢親王允祥,聖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七胤禮為什麼要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十七爺胤禮為什麼在雍正即位當夜去見雍正?下面先從小說和電視劇中為你講解十七阿哥胤禮為什麼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而歷史上的十七阿哥胤禮則並非如此,再從歷史上給你說說胤禮在九子奪嫡中與雍正的關係。
  • 胤祉一直潛心學術,奪嫡時也支持雍正,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因為老三胤祉是廢太子胤礽的的死忠,胤祉的兒子弘晟與老八胤禩一黨比較親近,所以雍正對他不是很喜歡,而且胤祉在「九子奪嫡」時並未在明面上支持過雍正,看雍正繼位後對待老十三胤祥的待遇就能看出如果胤祉支持過雍正,他就不會被罷官奪爵圈禁起來了。
  • 他是康熙兒子中十三阿哥,九子奪嫡未曾參與,雍正繼位封為怡親王
    允祥( 1686——1730) ,滿族正藍旗人,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個兒子。「九子奪嫡」激烈的爭儲大戰怡親王允祥劇照剛才我們說到「九子奪嫡」,在其激烈的儲位爭奪中,四阿哥胤禎脫穎而出。參與這場奪嫡之爭的其他幾位皇子的結局都很悽涼。
  • 雍正稱帝後,「四爺黨」成員結局如何?
    但英雄遲暮,桓公晚年時,由於他的五子熱衷於爭權,連病重的老子齊桓公都無暇顧及。齊桓公被餓死後,兩個多月都無人給其發喪,遺體都生了蛆蟲。對於齊桓公的晚年慘況,康熙皇帝都不勝唏噓,擔心自己步齊桓公的後塵。康熙皇帝的擔心也是不無理由的。在他晚年時,發生的「九子奪嫡」,暗流洶湧,也搞得他心力交瘁。
  • 雍正即位後處理了老八和老九,為何放過了老十,雍正:他不夠格
    公元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下臺,已經45歲的雍正即位。當初雍正上臺,他的地位非常不穩固。經歷了著名的「九子奪嫡」,雍正上臺實屬僥倖。
  • 三阿哥胤祉沒參與奪嫡,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囚禁至死?
    史上最著名的就要數清朝康熙年間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最後成人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個,最後就有九個參與了奪嫡,但是三阿哥胤祉雖在這九個兒子中排上了號,但是他在爭儲之時卻也沒幹啥。他自己既無心爭寵,也沒有向任何人倒戈,而是一直在編寫自己的文書,其實只是「九子奪嫡」的邊緣人物。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至死呢?
    說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那他就應該是「御前免跪」、得以善終的!怎麼又被雍正囚禁至死了呢?
  • 雍正皇帝為何要將怡親王胤祥的女兒收為養女
    封建皇權社會中,「君臣知遇」的案例很多,皇室兄弟之間感情和睦的也不少,可像雍正皇帝和其十三弟——怡親王胤祥這樣的兄弟關係,還真不多見!經歷了「九子奪嫡」的殘酷洗禮,雍正皇帝剛一上臺便開始瘋狂清算昔日奪嫡政敵,再加上其原本就「陰騭雄猜、沉默寡言」的脾氣性格,以致世人多認定雍正皇帝就是一個殘忍無情的冷血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