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的女兒,為何會被雍正收養在宮中,難道是為了牽制胤祥?

2020-12-25 騰訊網

當然不是

胤祥確有一女被雍正養在宮中,就是由嫡福晉兆佳氏(《宮鎖沉香》周冬雨飾演的兆佳•沉香的原型)所生的四女和碩和惠公主。雍正即位之初,和惠公主就被帶入宮中,交由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撫養。

可以肯定的是,和惠公主被養在宮中,絕非是雍正想藉此牽制胤祥。

首先,以雍正對胤祥的恩寵,雍正絕無可能會有想要去牽制胤祥的想法。

雍正對胤祥到底有多恩寵?

第一、雍正即位的第二日,就晉升胤祥為和碩怡親王。同時,胤祥晉升親王后,雍正又將他身為皇子時所兼管的佐領人丁全部劃歸到他的麾下,又於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杆刀各二,以突出胤祥的與眾不同。

第二、雍正曾與群臣這樣說道:「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大意就是我能有今日之成就,胤祥功不可沒,我對胤祥那是十分信賴的,堪為古往今來聖王賢弟的典範。

第三、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雍正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為由,特下恩旨,在胤祥親王之外,又加封其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而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第四、胤祥去世後,雍正先是上諭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其後,雍正又上諭「凡朕加與吾弟子恩典,後代子孫不可任意稍減,佐領屬下等項,亦不可挪動更改」,就是凡是授予胤祥及其後代子孫的恩典和待遇,後世之君皆不可隨意更改。

由上可知,雍正對於胤祥是尤為鍾愛的,更是信賴有加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已是親密無間,是哥哥疼弟弟,弟弟敬哥哥。雍正、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待和忠心以報,在歷代封建王朝中都是極為少見的,而世人也經常用「棠棣情深」來形容二人的兄弟情誼。

由此,試問就是這麼一對親密無間,至誠相待的兄弟,雍正又怎會去用胤祥的女兒來牽制胤祥呢?

再者說,即使雍正真想牽制胤祥,也不會用一個胤祥的女兒在牽制吧!自古的帝王,若想牽制權臣,多會以子為質,或嫡子,或庶子,而絕不會以女子為質。說的直白點,古代的女子毫無地位可言,爵位、世職、家產等等皆只能由兒子來繼承,一旦沒有了兒子,這一切都將化為虛有。也正是如此,古代為質,只會讓對方的兒子為質,而不會讓女子為質。

其次,雍正將胤祥的女兒接到宮中,並不是為了牽制胤祥,而是有著其他的原因。

我們需知道,雍正時期,並非只有胤祥的女兒被養入宮中,還有理密親王允洽六女和碩淑慎公主,莊親王允祿嫡長女和碩端柔公主,這兩位公主也皆是親王之女,年幼時就被帶入宮中,交由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撫養。

因此,試問,如果雍正真的因胤祥的權力過大,繼而想要他的女兒來牽制他,雍正為何還會讓胤礽、胤祿的女兒進宮?要知道胤礽、胤祿早已沒有任何的權力可言,他根本就沒必要讓他們的女兒進宮。只能說,雍正讓胤祥的女兒進宮,絕非是為了牽制胤祥,而是另有他因。

那雍正將胤祥的女兒接到宮中,並將她冊封為和碩和惠公主,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很簡單,就是為了方便清朝皇室與蒙古諸部的聯姻

清初,清朝之所以能以一隅之地擊敗偌大的大明王朝,除了自身軍力強盛的原因,還有的就是蒙古諸部的支持。為了獲得蒙古的支持,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愛新覺羅一族就經常與蒙古諸部進行聯姻。

彼時,愛新覺羅皇室就多會娶蒙古王公之女為妃,比如太宗時期,皇太極的後宮中就有數位蒙古王公之女,如孝端文皇后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文皇后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敏惠恭和元妃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懿靖大貴妃阿霸垓博爾濟吉特氏等。而蒙古王公和其子嗣也多會娶皇室公主為妻,比如皇太極皇次女馬喀塔嫁與察哈爾親王孛兒只斤·額爾孔果洛額哲;皇太極皇三女固倫靖端長公主嫁與科爾沁親王奇塔特。

自努爾哈赤建國始,清朝諸帝就皆遵循與蒙古王公的聯姻政策,或娶蒙古王公之女為妻,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蒙古王公和其子嗣,從未間斷,藉此來穩固與蒙古的關係,繼而穩固清朝對於天下的統治。

到了雍正朝,因此時清朝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對內因雍正的正統性多遭非議,根基不穩,且吏治敗壞,所以朝堂上下是動蕩不堪。而對外,西藏、青海等地叛亂四起,雍正應接不暇,疲於拼命。由此,對於雍正而言,此時作為皇帝的他,更是需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蒙古王公和其子嗣,繼而來加強與蒙古諸部的關係,從而穩固自身與大清的統治。

但是,此時的雍正,他已經沒有女兒了,其所生的四女,皆在康熙年間就去世了。沒女兒怎麼辦?有人說可以生啊!確實,雍正可以生,但是就算生了,起碼也得等個十餘年吧!可試問此時的雍正能等個十幾年嗎?顯然已當時的局勢,雍正等不了。那既然生不行?怎樣才能有現成的,不等幾年就能嫁人的女兒呢?顯然就只有收養了!去收養宗室之女為養女,然後冊封她為公主,繼而將她嫁與蒙古王公,來完成與蒙古王公的聯姻。

就是在這種局勢下,胤祥之女,胤礽之女,胤祿之女進宮了,此後她們皆被冊封為和碩公主,並嫁與蒙古王公,其中胤礽之女和碩淑慎公主嫁與孝惠章皇后的從孫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觀音保,胤祥之女和碩和惠公主嫁與喀爾喀智勇親王博爾濟吉特氏丹津多爾濟之子喀爾喀博爾濟吉特氏多爾濟塞布騰,胤祿之女和碩端柔公主嫁與科爾沁郡王博爾濟吉特·齊默特多爾濟。

相關焦點

  • 清朝胤祥的女兒為何被雍正收養?真的是雍正為了鉗制胤祥嗎?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第十三子,雍正朝的第一寵臣,也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第一寵臣,但雍正登基後卻將胤祥之女收在宮中。有人說這是雍正為了牽制胤祥,其實這種觀點十分可笑。雍正如果想牽制胤祥為何要替他養個女兒?把他兒子帶在身邊不好嗎?要知道古代時女兒根本沒有政治地位,更別說做人質了。
  • 牽制,還是恩寵?雍正皇帝為何要將怡親王胤祥的女兒收為養女
    就雍正皇帝和胤祥之間的關係而言,雍正七年的胤祥掌握著全國三品以上武官的任免;就連封疆大吏的任免,雍正皇帝也必然會有一句「是否問及王意見」;如果沒有絕對的信任,雍正皇帝斷然不會給予如此倚重,自然也就不需要什麼「收養牽制」了。所以,雍正皇帝收養胤祥幼女為「養女」,更可能是對胤祥的獎勵和恩寵,是用以抬高胤祥身份的一種特殊手段而已!
  • 康熙圈禁了胤祥,雍正為何圈禁了胤祥的兒子?學者:胤祥煞費苦心
    而後世學者分析,胤祥在康熙時期的描述之所以如此簡略,是被雍正刻意隱去。雍正登基後,刪除了大量關於胤祥36歲之前的記錄,以至於後世編纂《清史稿》時,找不到相關的資料。那問題來了,雍正為何要這樣做呢?  因為雍正和胤祥的特殊關係,雍正登基後,立即封弘昌為貝子。在雍正的眾多侄子中,庶子被封為貝子的,弘昌為第一人,足見雍正對胤祥的照顧。
  • 雍正王朝:寧用年羹堯,也不用胤祥,雍正為何如此選擇「大將軍」
    朝廷並非沒人,帶兵出身,在軍界擁有極大影響力威望的胤祥就曾主動請纓,要求擔任這個「大將軍」!雍正皇帝難道還信不過自己的「鐵桿兄弟」——胤祥?或者,胤祥的軍事才能還比不過年羹堯?當然不是!雍正皇帝重用年羹堯,為何就不能重用其他人呢?這個原因更簡單,或者,雍正皇帝面對這樣的質疑更有理由反駁。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是誰舉薦的?皇八子胤禩!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又是誰舉薦的?皇十四子胤禵!
  • 胤祥也參與了奪嫡,為何雍正即位後,還要對他那麼好
    儘管手足相殘,是很殘忍的事,但在這場事件中,我們也能看到,兄友弟恭的溫馨場面,那就是雍正和胤祥之間的手足情。雍正登基後,立馬封了胤祥為和碩怡親王,讓他協助自己管理國家大事。除此之外,雍正還給了胤祥很多恩典。首先雍正一即位,就馬上提拔了十三弟,讓他出任議政大臣。很多國家大事,雍正都願意與胤祥分擔,絲毫不擔心他會功高蓋主。雍正更是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得到世襲罔替的殊榮。
  • 雍正和胤祥的關係到底有多好?胤祥的後代又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十三爺為了輔佐雍正傾盡全力,盡職盡責,鞠躬盡瘁,長此以往所以積勞成疾,四十五歲就病故了。雍正將十三爺的園寢規制升級,超越了清朝所謂親王園寢的規制,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有清朝所有皇親國戚、朝臣、普通人……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特例。
  • 《雍正王朝》讓人感動的瞬間:康熙駕崩、胤祥薨逝、雍正欣慰的笑
    但除了胤礽、胤禩、胤禵外,康熙皇帝還專門提到了皇十三子胤祥:「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變,朕圈禁了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衝動,闖下大禍,結果把你給牽連進去,那怎麼收拾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想他也會成熟起來,做好你的幫手了!」這段話解決了一個在網絡上一直爭論的問題,那就是康熙皇帝究竟何時默定皇四子胤禛為皇位繼承人的?
  • 雍正王朝:胤禩的「謎之自信」——不控制胤祥,為何就敢發動政變
    胤禩哪來的「謎之自信」,敢於直接忽略胤祥的決定性作用?沒控制胤祥,胤禩為何就敢認為「已經擁有九成勝算」?其實,對於胤祥的忽略,並非是胤禩的疏忽,而是他經過縝密考慮以後的結果。注意,就連雍正皇帝在這個時候也並不知道胤祥已患重病,廉親王胤禩為何就直接將胤祥劃到「好人」之外了?這說明,不光是胤禟,就連胤禩對於胤祥的具體病況、病情發展乃至病因所在都有著明確的掌握!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皇九子胤禟在談及皇十三子胤祥的病情時,說道:「老十三,再過幾個月。恐怕連床都下不來了!」和胤祥站在直接對立面的皇九子胤禟,為何對於胤祥的病情如此熟悉?甚至能夠預測胤祥的病情發展?因為這本身就是胤禩、胤禟等人的刻意安排!
  • 雍正王朝:胤祥被圈禁,十阿哥胤俄為何第一個求情?這才叫聰明
    僅就皇十三子胤祥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時,皇十子胤俄的表現,就足以說明問題。得知「調兵手諭」有假後,康熙皇帝基本鎖定了幕後黑手,但為了穩定局勢、迷惑「八爺黨」,康熙皇帝決定將計就計,讓皇十三子胤祥背下這個黑鍋。
  • 皇室罕見的兄弟情05:冷血雍正對十三弟胤祥呵護備至
    其實雍正心中是有兄弟情的,上天也賜給他一個可以依靠的兄弟,這個人就是他的十三弟、後來的和碩怡親王胤祥。雍正出生於1678年,胤祥出生於1686年,這對相差八年的兄弟照理說會有代溝,但事實上,他們相處融洽。
  • 《雍正王朝》中胤祥是俠王,那麼在真正的歷史上他也是俠王嗎?
    胤祥的俠王稱號主要是拜二月河先生在小說《雍正皇帝》和改編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宣傳所賜,歷史上的胤祥稱不上是俠王,歷史上的胤祥就像他哥哥雍正賜給他的諡號「賢」字到很貼切,說他是一個賢王倒是比較符合,下面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真實的胤祥。
  • 雍正最喜愛和信任的弟弟怡親王胤祥臨死時為何要吞土?
    本來按照康熙初期對胤祥的喜愛發展下去,胤祥在康熙第二次冊封諸子之時至少會被封貝子級別的爵位,但是很可惜的是胤祥在一廢太子時參與其中失去了康熙的寵愛。史料中關於胤祥是如何失寵於康熙沒有詳細記載,只是在胤禩之子弘旺所編著的《皇清通志綱要》中有記載一廢太子時胤祥與老大胤禔和太子胤礽都被康熙圈禁起來,但胤祥只是短暫地被圈禁起來,很快又被放了出來。
  • 雍正王朝:張五哥為何放棄當御前侍衛,執意要為十三爺胤祥守陵?
    《雍正王朝》中,忠肝義膽的十三阿哥胤祥在幫助雍正挫敗了「八爺黨」的「逼宮」陰謀後,自己的生命也就此走到了盡頭。而就在胤祥去世後,雍正的貼身侍衛張五哥,隨即主動選擇放棄了眼前所有的一切,隻身去為胤祥守陵。當然,張五哥此舉,不僅僅是要報答胤祥當年對於他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他也是在為自己的將來做著準備和鋪墊。
  • 雍正王朝中被圈禁十年的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一出來仍然能控制兵權?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76期)上一期我們插入了一篇《雍正王朝》中沒有體現出來的劇情,今天再回歸正題。
  • 十三爺胤祥為何要救廢妃鄭春華?康熙因一個女人就圈禁胤祥十年?
    《雍正王朝》第一集裡鄭春華和太子胤礽苟且,後來二人事情敗露,太子被廢後,鄭春華被打胎關在渙衣局。復位後的太子胤礽曾經對春華的深情厚意已經不復存在,竟安排胤祥去處死鄭春華,這是給胤祥下套,胤祥是出了名的「俠王」,處死鄭春華不義,不處死春華,也是欺君。救不救,都會留有把柄在太子手裡。
  • 康熙十三子胤祥「消失十年」,胤祥:這是皇阿瑪的教子絕招
    二,打壓胤祥?聲名遠播朝鮮?胤祥被圈起來了,那麼圈了多久呢?據記載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皇長子胤褆,皇十三子胤祥被圈禁。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康熙巡視畿輔時,胤祥就已經隨行左右。所以傳說中的十年圈禁是不存在的,而是僅僅關在宗人府幾個月,相當於查明真相,就把無關人員放了。胤褆被抓到實證,圈禁至死。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2、清朝中後期的4位鐵帽子王。以上8位鐵帽子王,那就是後世王爺們所希望成為的人。可是這一切談何容易?因為沒有戰事就沒有機會立功。而從雍正年間開始,其實清朝的戰事少得可憐。有也只是局部戰爭,跟開國立業完全不好比。
  • 雍正的十三弟寵臣怡親王胤祥,為什麼要在死前吞土呢?
    其實如果翻開史料後,我們會發現胤祥之所以會吞土,其實說到底就是為了他的子孫後代著想的。怎麼說?看過《雍正王朝》的人應該都知道,胤祥和雍正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好的,胤祥是雍正很忠實的追隨者。他們倆會有那樣的關係,也是因為他們曾在一起長大過的情分。胤祥和雍正的關係胤祥其實又叫允祥,因為避諱雍正皇帝的名諱,他從胤祥改為允祥,在他去世後,雍正又將他的名字改回為胤祥。康熙朝的時候,雍正因為很早就有幸被送到皇后身邊撫養,所以雍正差不多就擁有了嫡子的身份了。
  • 胤祥身為宗室,威脅遠大於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他結局最好
    雍正剛即位的時候,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決定開始培養自己的親信。於是有三個人脫穎而出,成為最受皇帝信任的人,他們就是胤祥、隆科多、年羹堯。至於雍正為什麼選他們三個呢?最後說說胤祥,他是身份最特殊的一個,因為他是雍正的弟弟,名副其實的皇族宗室。胤祥與雍正兒時一起讀書,感情十分要好,在九子奪嫡期間,他也是支持雍正的。所以雍正即位後,自然不能忘了情深義重的弟弟。因此以上三個人,就是雍正即位後,最信得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