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幾部清宮戲就會知道雍正的皇位來的極其不易,因為這份不易,也讓雍正即位後對政敵瘋狂打壓。
他把三哥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後來又奪爵革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直至病逝。
他削除了八弟胤禩的宗籍並囚禁在宗人府,革除胤禩妻子的福晉稱號、將其休回外家後挫骨揚灰。一個月後胤禩被迫改名為「阿其那」, 意思是一條待宰的魚。把兒子改名為「菩薩保」,希望能保住一條命。雍正四年九月,曾經風光一時的皇八子胤禩就死在監所,死因不明。
雍正的九弟胤禟被發配到西寧,三年後被革爵,接著雍正把他的名字改為「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又發布了胤禩的二十八條大罪,讓他帶著枷鎖進入監牢,後來胤禩被折磨致死。
接著是雍正的十弟胤被消除宗籍並圈禁,十二弟胤祹被降爵,十四弟胤禵先守皇陵後被圈禁,直到乾隆即位才被放出。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去掉十四個夭折的,去掉年幼沒有能力參與儲君之爭的,康熙自己放棄的長子和次子,雍正把與自己有過節、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都收拾了一遍。也就留下了心狠手辣、嗜殺成性的評語。
其實雍正心中是有兄弟情的,上天也賜給他一個可以依靠的兄弟,這個人就是他的十三弟、後來的和碩怡親王胤祥。
雍正出生於1678年,胤祥出生於1686年,這對相差八年的兄弟照理說會有代溝,但事實上,他們相處融洽。
雍正的生母是德妃,但他小時候並沒有養在德妃身邊,母子之情並不深。胤祥母親早亡,後來就由德妃撫養。他們一個是德妃的親兒子,一個是養子,日常請安總是能遇到,自然會比其他的兄弟熟悉一些。一來二去志趣相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康熙看到兩人關係好也很高興,帝王家,最稀缺的就是親情。為了讓哥倆的感情繼續升溫,康熙命令雍正教胤祥算學。學霸雍正教的用心,胤祥也學的專心。每日短暫的授課,讓這哥倆的感情更近一層。
胤祥漸漸長大,書法繪畫騎射各個精通,甚至能手刃猛虎,自然也就得到了康熙的喜愛。雍正也是康熙喜歡的皇子之一,康熙每次離開京師都會帶著他們,兩兄弟的感情逐漸加深。後來康熙帝為了公正,出巡只帶一個皇子,他們短暫分開但也會經常通信。雍正即位後還把當年兩人的信件以及唱和的詩作整理成詩集,這才保留了胤祥的部分作品。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胤祥心中四哥的位置特別重要。後來奪嫡之戰拉開序幕,胤祥沒有稱帝的野心,自然也堅定的站在雍正身後。
九龍奪嫡之所以能成為專有詞彙,就是因為時間漫長且鬥爭殘酷。雍正為了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自然會做種種盤算,也會有許多不能見光的事情。而這些事,應該有很多都是胤祥親自辦的。
他不僅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與其他人相比,胤祥皇子的身份還能有一個別人不能比的優勢,就是替雍正背鍋。前面說過康熙極其喜愛胤祥,但在幾位皇子爭奪太子之位的白熱化階段,康熙卻把胤祥幽禁了。幽禁的具體原因不詳,但想來,一定是替雍正背鍋了。即便康熙真的如後世猜想的那樣是為了磨鍊胤祥意志,同時也讓他避開政治漩渦,也與雍正脫不開關係。
胤祥在康熙朝風光得寵的時候,擴展了視野,積累了能力經驗。失寵幽禁的時候,也磨練了意志,平和了心態。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也為後來的崛起打下基礎。
雍正即位的第二天就把胤祥提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經歷過大起大落,這時的胤祥已經認識了政治的殘酷。他接受了四哥給自己的這些任命,但也時時警告自己,有些恩賜不能要。
胤祥幫助雍正處理經濟、軍事、賦稅、刑獄、外國傳教士種種事情,總管會考府、造辦處、戶部三庫、戶部,參與西北軍事的運籌,就是胤禛藩邸、陵寢的各項事務,也都是胤祥在處理。這一樁樁一件件政務都壓在胤祥身上,能證明胤祥確實有實力,但也把原本身體就不好的胤祥徹底拖垮了。
雍正也知道這一點,他曾經十分感慨的說:「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十三弟胤祥如此操勞,雍正就想在其它方面補償。
清朝皇子幾乎都是親王,但這個爵位是遞減的。他們的兒子是郡王,孫子是貝勒,除非子孫後代立有大功,否則幾代過去,就是邊緣化人物了。雍正不忍十三弟的後人也這樣,就封他為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這樣胤祥的後人中繼承王爵都會得到親王爵位。整個清朝皇子親王無數,但能得到鐵帽子王的,只有九人。可雍正認為這些還不夠,鐵帽子王也只能保證胤祥承認的接班人是親王,其他兒子怎麼辦呢?雍正想了想就把胤祥的另一個兒子封為郡王。這可是整個清朝獨一份。
胤祥得到的獨一份賞賜還有很多,比如新皇登基後其他皇子就要改名,這叫避諱,是大事。雍正即位後仍然叫胤禛,他的其他兄弟就都把名字中的「胤」字都改成了「允」, 胤祥也就成了允祥。但雍正明確表明十三弟不用改名,在整個滿清歷史中,胤祥是唯一得此殊榮之人。
胤祥是謹慎之人,或者,他的教養也不允許他心安理得的接受這麼多的恩賜。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個道理胤祥懂。政治殘酷,四哥又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即便他對自己很好,自己也要進退有度。
雍正賜給他23萬兩白銀,他百般推脫,最後接受13萬兩。雍正讓他隨便選一個兒子當郡王,他拼死不從。雍正在他親王爵位的護衛上又加了17人,還允許這些人配備高於親王爵位的武器,胤祥多次上書拒絕。也因為這份謹慎讓雍正心中十分舒服,年羹堯隆科多相繼倒臺,但十三弟胤祥永遠是他的弟弟,還被他親切成為「柱石賢弟」。
胤祥給雍正選中的墓地,雍正十分喜歡。他還在自己墓地附近選出一塊地方給胤祥留著,希望能與他永世做兄弟。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胤祥卻避之不及。他多次上書請辭,還在距離雍正墓地60裡遠的地方給自己選中一塊地。病重之時還堅持上書,希望雍正同意自己去世後安葬在哪裡。雍正無法,只有同意。胤祥知道後高興的手舞足蹈,還拿起那塊地上的一小塊土吃到肚子裡嗎,然後興奮的說:「在這裡安眠,臣心安。臣的子孫後代,也能蒙福」。
不久,去世。想來,他是心安無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