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之死:遠未揭開真相的團滅式政治屠殺

2020-12-23 騰訊網

《雍正王朝》中最大的反派八阿哥胤禩,在劇中一直和雍正明爭暗鬥,康熙在時,老八和四爺爭奪帝位,雍正即位後,老八又串通老九、老十和手下的黨羽和雍正暗鬥。在雍正晚年,通過四大旗主進京整頓旗務,老八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幾乎要把雍正趕下臺。

劇情不可謂不精彩,老八的手段也不可謂不高明。

事實上這齣戲是純粹的虛構,老八既沒有這麼高明的手段,也沒有這麼長的命。真實歷史上的老八,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天起,就已形同魚肉任人宰割了。

1.為何封政敵為王?

雍正帝對八阿哥允禩一直是恨之入骨的,但是他剛一即位,馬上就封允禩為和碩廉親王,讓他和怡親王胤祥、馬齊、隆科多一同總理事務,成為大清朝的首席大臣、顯貴親王。不久後,又接連任命八阿哥允禩為理藩院尚書、辦理工部事務。可以說,這是既親又貴又重的職務。

照理說,八阿哥黨在康熙朝與雍正是死對頭,雍正一上位就應該大殺特殺,直接進行肉體消滅,為何還一反常理,將八阿哥任命為親王、大臣呢?

在《雍正王朝》的劇情中,雍正如此安排,是為了借重八爺的才能,希望他能摒棄前嫌,和自己和衷共濟,力挽朝局。

可惜這都是為尊者諱。真實的雍正,可沒這麼好的心眼。他將八爺封為王、大臣,其實都是分化瓦解政敵的手段。

八爺黨在朝中有非常強大的政治基礎。不僅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極力擁護八阿哥,許多重臣也都是八阿哥的死黨。諸如大臣阿靈阿、馬齊、鄂倫岱,宗室蘇努、保泰等都仍未放棄對八阿哥的支持。

雍正雖有隆科多的支持,但政治基本盤很不穩固。康熙幼年時受制於四位輔政大臣的局面令他心有餘悸,他不得不對朝臣作出一定妥協。

所以,將八阿哥黨的首領、允禩本人封王授職,不僅在政治上顯示了寬宏大量,還將他綁在雍正王朝的戰車上,令其黨羽的抵制活動突然找不到目標,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

但是這種懷柔政策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雍正即位的次年,即雍正元年(康熙六十一年即位雍正沒有改元),就開始對八阿哥進行不斷的政治敲打。

這與《雍正王朝》中雍正一直隱忍不發,是迥然而異的。

八爺對雍正的恩封看得也很清楚。他從來沒奢望這位心機深重的皇帝哥哥能放他一馬,他的嫡福晉郭羅絡氏也憂心重重,曾對前來道賀的人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雍正聽到這句話,對八阿哥更是恨的咬牙切齒。

2.罰跪事件:對八阿哥的政治侮辱

雍正元年九月,也就是八阿哥在負責工部事務不久,就因為一件小事,受到雍正極為刻薄的政治侮辱。

這一年,雍正按照禮制,要奉康熙和四位皇后的神主進入太廟,途中要設立一個更衣帳房,以備皇帝更換禮服。八阿哥作為工部負責人,這項工程自然是親自負責。他命令工部人員加緊趕建,但由於時間過於短促,雖然房子是建起來了,裡面的彩繪油漆卻沒有幹,味道很難聞。

雍正藉機大發雷霆,斥責八阿哥對皇考大事不夠重視,把一個小房子建的這麼不堪。這一上綱上線可了不得,直接把八阿哥說成了不孝之人。雍正下旨處罰,讓八阿哥和工部相應的侍郎、郎中等負責人員,在太廟外罰跪一晝夜,以對康熙皇帝進行懺悔。

這件事本不是什麼大事,卻引發了超出預料的天子震怒,這預示著雍正對八爺黨打擊的開始。

這個標誌性的大事,《雍正王朝》電視劇沒有展示,也沒法演繹,這是對八爺黨的定調之舉。沒有任何辦法為雍正進行粉飾。

此後又連續因為不給蒙古親王朝拜往返的盤纏、簡省上駟院的御馬、與九阿哥十阿哥居喪期間吃大酒席等事件,雍正連連下旨切責,不斷從私德和官德上予以打擊。

八阿哥有苦難言,雖然越來越恭謹——這一點與《雍正王朝》演的也是截然相反,八阿哥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與雍正抗衡的力量,他只能這樣選擇,只能任雍正宰割。

其實,如果拋開九子奪嫡這件事來看,八阿哥的人品和能力也都是不錯的,他為人低調謙虛,甚有治事之材,在朝野眾臣中的聲望也不全是浪得虛名,就是當年康熙皇帝本人,也對他頗有期待。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曾有一件事,屬於對八阿哥的刻意抹黑。康熙過壽之時,十四阿哥的胤禵從青海前線送了一塊壽字奇石作生日禮物,八阿哥陰險地把奇石換成死鷹,把康熙氣了個半死。

事實上送鷹之事也不並是憑空虛構,只是性質沒有那麼嚴重。那是康熙五十三年時,康熙巡幸熱河,八阿哥因為母喪祭日沒有前去陪同,只派了個太監前去說明情由,同時還親自挑選了兩中海東青送給康熙。大概是因為運送距離過遠,或者儲存海東青的盒子過緊,送到康熙手中時兩隻海東青都已奄奄一息。

康熙頓時大怒,認為這是八阿哥惡毒的詛咒。其實任何人都能看出來,這只不過是一場好心辦錯事的誤會。但康熙因為八阿哥有爭位的前科,對他大加斥責,還罵他是辛者庫賤婦所生。

雍正即位後,八阿哥更是不敢稍有不敬,對雍正不敢有半點不滿,行為上也非常檢點,沒有給雍正留下什麼把柄。

然而人即為魚肉,哪還有逃脫的命運?雍正很快就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政治打擊。

3.愛新覺羅宗室大面積奪爵

《雍正王朝》中,八爺黨的黨羽主要演繹了九阿哥、十阿哥,雍正只把九阿哥攆到青海年羹堯軍中效力,年羹堯把九爺整治的服服帖帖的。

這段劇情主線沒問題,細節有出入,九爺在青海實際上過得很自在,年羹堯不僅沒有整治他,還對他很好,為此雍正生了很大的氣。後來九爺被召回京,還沒到京城就被關押,並很快死于禁所。

八爺黨勢力之大,遠非兩個阿哥所能代表。

即使是宗室勢力中,同情並支持八阿哥的也不在少數。雍正對這些宗室也是又打又拉,最後都實施了慘烈的政治打擊。

安親王嶽樂(努爾哈赤之孫、康熙的堂伯),本與八阿哥沒有任何瓜葛,他去世時八阿哥還沒出生。嶽樂的外孫女嫁給八阿哥,九子奪嫡時,嶽樂的外孫女依靠外祖家的勢力支持八阿哥參與爭奪,這引起了雍正的仇恨。

安親王的爵位傳到孫子時無嗣而除爵。雍正即位後,八阿哥出於親緣關係,上書請給安親王嶽樂的後代恢復王爵。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雍正正仇抓不住把柄,立即利用這個機會,把安親王這個死了幾十年的老王爺拉出來吊打,下旨說:

「曩安郡王嶽樂諂附輔政大臣,每觸忤皇考,蒙恩始終寬宥,而其諸子全不知感,傾軋營求,妄冀封爵。瑪爾渾、華玘相繼夭折,爵位久懸。嶽樂諸子伍爾佔、諸孫色亨圖等,怨望形於辭色。廉親王允禩又復逞其離間,肆為讒言。安郡王爵不準承襲。」

不僅如此,雍正還把安親王家的長史宗查布作為打擊對象,指使宗查布下屬誣陷宗查布結黨支持八阿哥奪位。後來年羹堯秉承雍正的意思,把宗查布論罪處斬,安親王一系勢力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裕親王奪爵事件,也是八爺政治風波中的大事。裕親王始封王福全是康熙的親哥哥,在康熙朝很受重視,康熙曾親口允諾要照顧好親哥哥的子孫。福全去世後他的兒子保泰襲封為裕親王,保泰支持八阿哥奪位,也招致雍正的仇視。

但雍正對裕王一枝也採取了懷柔之策。保泰有二十五個兒子,雍正即位之初立即就給這二十五個堂侄子加官進爵,企圖拉攏保泰,以分化八爺黨勢力。

豈料保泰並不吃這一套,拒絕雍正的聖旨,還當眾把聖旨摔在地上。雍正大怒,隨即開始羅織罪名打擊保泰。他藉口國喪期間保泰不守禮制,在王府中唱戲演劇。保泰盛怒之下,居然滿口承認,說我就是唱戲了——其實並沒有這回事,擺明了和雍正對著幹。雍正也不含糊,下旨將裕王革爵,並把他的二十五個兒子統統革爵罷官,就差開除宗籍了。

對王爵,雍正尚有點情面。一些血緣疏遠的宗室,雍正就開始下狠手了。

貝子蘇努,是努兒哈赤長子禇英的孫子,雍正的遠枝堂兄。他在康熙時是八阿哥的死黨,經常給八阿哥出謀劃策。

雍正對這個七十多歲的老堂哥也想拉攏,即位後就升任他的兒子為領侍衛內大臣,但蘇努和他的兒子也是不領情。雍正大怒,隨便找了個藉口說蘇努家人結交九阿哥的嶽父,陰謀不軌,將其滿門發配到山西右衛,家產全部抄沒,蘇努不久後在右衛的寒風中凍餓而死。

4.八爺黨集體落馬

早在康熙當年廢太子時,八爺黨們就跳出來極力推舉八阿哥當太子。這些大臣包括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等人。

雍正即位之後,對這些人也是先禮後兵。阿靈阿在康熙年間就已去世,但此人影響力甚大,他是鈕祜祿氏,康熙初年四大輔臣暹必隆之子,很受康熙信任。雍正任命其子阿爾松阿為刑部尚書,但阿爾松阿也不領情,他認為刑部尚書不過是當時雍正殺人治罪的工具,上書請辭,說如果皇帝非要任命,他只有一死。

雍正氣得召集大臣們說,如果諸王大臣們把官爵視作殺人之據,那我就萬萬不能行封賞之事了。他甚至還氣得說,如果大臣們認為八阿哥真的有治國之才,我情願把皇位讓出來。

皇帝把話說到這份上,大臣們自然只有害怕的份。阿爾松阿隨即被以結黨罪論處,發配到盛京,後來與鄂倫岱一同被盛京將軍就地處斬。

揆敘一族也被治了罪。

揆敘姓納蘭,是康熙朝名臣明珠之子,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弟弟。揆敘在康熙朝也支持皇八子。此人非常有才華,曾擔任過翰林院掌院學士,深受康熙的信任,以至於死後很長一段時間掌院學士之位空缺,康熙認為無人能及得上他的才華,還給他追贈了「文端」這樣高級別的諡號。

揆敘雖死,雍正也不放過這個前任政敵,下詔稱,這個所謂的飽學之士私德堪憂,一門祖孫三代,專門講別人的隱私。揆敘的官職和諡號都被雍正追削,並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不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這一招,直接把揆敘的滿門都給搞臭,使其家族及親戚、朋友蒙上了政治汙點。

但是以上這些人的罪名,頂多算作是結黨,雍正始終沒有找到足以將八阿哥處死的直接罪證。雍正四年,雍正在政局逐漸穩定、前朝的影響逐漸變小之時,終於拿出了殺招。

5.殺招

這個殺招,就是查弼納誣告事件。

查弼納和貝子蘇努是兒女親家,自然也跟八爺黨脫不了干係。康熙六十一年已被外放為兩江總督。

雍正就是從此人身上找到了缺口。

雍正召查弼納入京,讓他揭發與蘇努和隆科多陰謀交往的事實。查弼納雖知這是欲加之罪,他也知道雍正已經起了殺心,但多年的政治慣性,使他沒能直接按雍正的意旨辦。

他說,蘇努、隆科多以及八阿哥的罪責,皇帝知道的,他也知道一些,皇帝不知道的,他自然也不知道。雍正反覆詢問,始終不得要領,盛怒之下,親自把他召到圓明園審問。查弼納惶恐請罪,說不如和蘇努退婚斷親,可是家中兒孫成行,也沒法斷親。

雍正以奏對忤旨之罪恐嚇他,查弼納眼見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份上,也不敢再堅持,於是誣告稱,他曾和蘇努等人暗中商量,要保廉親王奪位,把雍正逼下去。

雍正終於拿到了最有力的證據,以此為切入點,開始光明正大地議八、九、十諸阿哥之罪。

一圈又一圈令人窒算成的政治包圍逼迫之下,八阿哥允禩終於無處可逃,被囚而死。

相關焦點

  •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屠殺江夏鎮背後的陰謀權術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年羹堯暴力屠殺江夏鎮七百餘口人,一夜之間讓大清最富有的鎮夷為平地,製造了《雍正王朝》中最殘忍、最泯滅人性的大案。 在這背後是幾個皇子爭奪王位的陰謀算計,也是康熙精湛帝王術的完美體現。很多觀眾都有疑問年羹堯為什麼要屠殺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處罰年羹堯反而給他升官呢?
  • 《雍正王朝》中八爺臨死前留給雍正的一封信,雍正看了為何會恐懼
    雍正和八爺的恩恩怨怨太久太長,所以當他看到八爺臨死留的這封信,回想起往事,往日的一切歷歷在目,老八這封臨死前的信寫的很真摯,很動情,他的皇上四哥確實很累了,累的心力交瘁,看到這封信,雍正更多的是心痛、無奈,想起康熙臨死對他說的話: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
  • 《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為何讓高福給八爺送信,害得高福慘死?
    在《雍正王朝》中,鄔先生堪稱是四爺登上帝位的第一功臣,足智多謀,運籌帷幄,雖然行的是陰詭計謀,但總給人一種正氣十足之感。當八爺為了找到太子罪證(也就是那封信)而派手下拉攏高福,鄔先生發現後,勸高福迷途知返。
  •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的十大情節
    但是有他的歷史原型——戴鐸,雍親王府的重要謀士,但是他的結局就沒有電視劇中鄔先生那麼好了。最終,戴鐸被雍正以貪汙罪處死。《雍正王朝》是一部正能量的電視劇,這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思想是不會傳播的。而隆科多在劇中的角色則是在康熙徵剿噶爾丹時為國捐軀的佟國綱之子,這是不對的。其實隆科多正兒八經是佟國維的第三子,也就是康熙孝懿仁皇后的弟弟,正兒八經的國舅爺,也是唯一一個被當朝皇帝雍正稱之為舅舅的人。6、康熙祝壽中「死鷹事件」康熙六十大壽的時候,遠在邊疆的撫遠大將軍王胤禵給康熙祝壽,獻上一塊天石。
  •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的十大情節
    1、魏東亭被追討戶部欠款《雍正王朝》中四王爺奉旨追繳戶部欠款,這是該劇的一個大事件,它讓四爺「成功」地成為了孤臣。其中一個人物的死,成為轉折點,讓康熙皇帝暫時叫停了追繳。他就是——魏東亭。其實歷史上,對魏東亭其人是無從考證的,這是在二月河小說裡杜撰出來的人物。
  • 《雍正王朝》的這三處細節,戳中清朝殘酷真相
    典型下面這幾段,《雍正王朝》劇中看似不起眼的情節,卻都是以簡短的劇情,精準戳中背後清王朝殘酷的興衰真相。其中的反思回味,確實勝過多少歷史論文。細節一:孫嘉誠撕八爺《雍正王朝》裡的權鬥,別管正角奸角,大多都走背後捅刀的套路。但戶部六品主事孫嘉誠,卻是不按套路出牌。
  • 《雍正王朝》裡四爺那些又強又猛的盟友,八爺黨完全不夠看啊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若是說央視出品的電視劇中,那《大宅門》、《大染坊》、《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都屬於精品中的精品。今天,咱們來看的就是《雍正王朝》,這是小編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了,這部二月河的作品看起來是歷史劇,但又有宮鬥、權謀、帝王心術、這簡直就是一部八零後對宮廷政治的啟蒙電視劇,小編就是從這部作品開始喜歡的。
  • 雍正王朝:真實的「死鷹事件」中最大受害者並非康熙,反而是老八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之中,康熙駕崩之前的死鷹事件可謂九子奪嫡之中的一個小高潮。幾位阿哥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老三是將古今圖書編纂成功,使康熙龍心大悅,老四則是進獻了誦念了一萬遍親手寫的金剛經,以此祝福康熙。八爺黨內部則是上演了狗血一幕,大將軍王老十四向康熙上貢了一塊刻壽字的天石,老八則是出於嫉妒,將這塊天石換成死鷹,想要藉此製造亂局,並且以死鷹詛咒了康熙。
  • 揭開《雍正王朝》與歷史不符情節(續)
    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長篇小說《雍正皇帝》,由胡玫執導拍攝,國家一級演員唐國強、焦晃、廖丙炎、杜雨露等參演,演繹了雍正一生的風雨經歷。》中,八爺黨搬出八旗議政的祖制,打算逼宮架空雍正。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八爺胤禩逼宮,倡導「八王議政」呢。其實是沒有的,電視劇中八王議政的逼宮發生在雍正朝後期,其實這時候胤禩、胤禟、胤祥都已經死去,包括最後替雍正去抄家的胤祉也早被雍正囚禁在康熙的景陵。所以,八王議政逼宮事件,是作家二月河杜撰出來的,卻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而坐在現場的四位旗主王爺,號稱鐵帽子王,他們的封號也是有出入的。
  • 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佟國維?
    《雍正王朝》中,各個人物都表現得相當精彩,如陳年老酒一般,值得細細品味。其中每一個人物幾乎都有鮮明的人物特徵,或睿智或陰險或忠直或愚痴,很多人物只要提起名字或者看到形象,就自然地想起一些個詞語與之對應。
  • 歷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怎麼樣了,和《雍正王朝》描述一樣嗎?
    弘時之死一直是一個謎,雖然《雍正王朝》對弘時之死有誇大成分,但歷史上弘時二十四歲即英年早逝,這和他的父皇雍正是有著莫大的關係。當然,《雍正王朝》畢竟算不得是非常嚴謹的正劇,弘時之死有著很明顯的劇本痕跡,而不少文學影視作品,也大都刻意渲染雍正帝殺子的情節,以凸顯出雍正帝的冷酷無情,像港劇《君臨天下》都能拍出雍正為謀位逼宮康熙這樣荒唐的故事情節,可見影視作品對雍正帝印象是有多麼差。
  • 為什麼《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勝一籌?
    比如,周而復始的、程式化的闖關打怪。鰲拜、朱三太子、吳三桂、鄭經、噶爾丹,基本是「一人負責撐五集、大家輪流陪皇上練級」的職能分配,合著康熙六十年人生履歷、古代中國最後一個盛世,在這裡直接被概括為「剛擒住了幾個妖、又降住了幾個魔」——這跟後來的宮鬥劇裡「碾壓心機宮女、消滅惡毒嬤嬤、識破黑化姐妹、擊敗跋扈寵妃、戰勝終極boss皇后」的進階樣本有何區別?
  •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在軍中的威望為何如此之高?
    《雍正王朝》中,十三爺在軍中的威望為何如此之高?《雍正王朝》中,十三爺最終的地位有多高?《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清宮影視劇,其中的許多細節及人物刻畫都十分生動真實,引人入勝,是我國影視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在整部電視劇中,許多人物的刻畫都深入人心,惟妙惟肖,以至於許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看過後直接將其中人物的形象刻在了心中。
  • 雍正王朝:弘時將八爺趕盡殺絕,不料八爺更狠,將弘時帶上不歸路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十三爺在彌留之際依然放心不下自己的四哥。提醒他幹大事者一定要提前找好自己的接班人,接著撒手而去。當我們回顧他在電視劇裡的一生,我們就會發現他為了報答兩個曾今對他有恩的哥哥,耗盡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 《雍正王朝》10大不符合史實之處,經典好看,也有戲說
    提到清宮劇就繞不開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志國等主演的《雍正王朝》。該劇憑藉出色的劇本和演員精湛的演技,絕對稱得上經典。而劇中涉及到的歷史故事,比如九子奪嫡、雍正繼位、推行新政等,都可以發現劇組對於歷史真相的探究。
  • 雍正王朝:劉墨林真的是為救弘曆而死嗎?背後的真相或許正好相反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劇情不知道是導演刻意沒拍,還是後來被剪輯掉了,那就是關於劉墨林的死。
  • 《雍正王朝》雍正殺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真是嗎?三大證據揭開真相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雍正的第三個皇子弘時個心思深沉,心腸歹毒的人,他在八叔胤禩的鼓動下,意圖恢復「八王議政「;為了能做皇太子,不擇手段,和旗主王爺控制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
  • 《雍正王朝》中坎兒真的是被鄔思道殺的嗎?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下江南賑災時帶回來兩男一女三個乞討兒。其中兩個男的分別是高福與李衛。但同樣的出身卻不同的命運。李衛最後成為一方封疆大吏,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高福卻在老四登基之前就被賜死了。兩個人兩種命運,李衛代表著一直對老四忠心耿耿到底的忠義形象,而高福成為反覆無常之人或者意志不堅定者的悽慘下場代表。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可以說在眾多演員、老戲骨的演繹下,這部電視劇中的諸多歷史人物,成為大眾最認可的一版,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像杜志國版的年羹堯,讓人看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以後,感覺這就是真正的年羹堯,再看其他版本的年羹堯,感覺有明顯的表演痕跡,感覺是索然無味。
  • 《雍正皇帝》和《雍正王朝》裡,與歷史相衝突的一個謎團
    國產良心劇《雍正王朝》,自打播出後好評如潮。但是卻又有解釋不清的BUG。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優秀歷史劇<雍正王朝>也有雷人的劇情,存在個謎一般的無頭公案》,講述的是《雍正王朝》裡邊的廢太子胤礽為什麼要毒殺自己的情婦鄭春華。但其實《雍正王朝》裡還有BUG,而且是一個更大的BUG,堪稱全劇第一謎團,與這個謎團相比,廢太子毒殺自己的女人的事小的不能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