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豐宅道院一瞥
2016歲次丙申,冬至節後第二天,12月23日下午四時起,由來復草堂主辦的為期七日丹道辟穀實證班在羅浮山明豐宅道院入關,30日中午出關。仙友如雲,共襄盛舉。從道家養生心法功法到中華文化歷史,導師開講,道友同修,精彩可期。
「反覆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周易》恆言,養生妙道,古聖往矣,健者繼之。來復草堂以復興中華文化與醫道為己任,為往聖繼絕學,倡導正道修行。來復草堂以「文武醫道、鍊氣修真」為宗旨,志在做人間最好的修煉事業。「七日來復,草堂辟穀」,來復草堂結廬道教洞天福地羅浮山,以道會友,不亦樂乎!
七日來復,羅浮辟穀
辟穀是道家幾千年以來心口相傳的養生術,自古以來為眾多帝王、商賈、將相與習武、從醫、修道人士所青睞。真正的辟穀不用任何代餐、不吃水果、飲料或保健品,只喝山泉水,不是不吃飯,而是從食飯到食氣,暫閉人體的後天能量循環系統,開啟自身的先天能量系統。
來復草堂傳授道家練內丹的心法和功法,讓自身元氣和大自然能量結合煉成一種渾圓之「炁」,用這個能量幫助消耗血管內、五臟六腑、肝膽內多餘沉積的脂肪、膽固醇和各類毒素,使其一部分轉化成能量供養身體,雜質隨著二便、汗液排出體外,激發免疫系統來調理身體的平衡值。不食任何藥物,就能降血壓、血糖、血脂、體重,第二天就開始變化,七天趨向正常,從根本上改善和解決問題。
今年8月,劉合斌先生主持、陳肩先生參與指導道友在武當山辟穀,如上照片攝於紫霄宮,從武當山到羅浮山,吾道南來矣!
文武醫道高手雲集 導師陣容獨步海內
劉合斌先生精研武、醫、道,陳肩先生擅長文、醫、道,鄧宏先生是中醫國手,學驗俱豐,謝光輝先生博通文字學與書法,何繼明先生精研《道德經》與太極拳,程志立先生精通道家修煉與丹藥,這樣一個涵蓋中華文化、武術、中醫、丹道國手的得氣堂辟穀導師團隊,放眼海內,當代罕見。
劉合斌先生出身武醫世家,自幼隨父研習傳統武術,1996年皈依於嵩山少林寺素喜老和尚門下,素喜師父賜法號「德斌」,與師兄釋德建等同仁策劃籌建「河南省嵩山禪武醫研究院」,潛心研習少林禪武醫學;後又跪拜兩儀拳第十四代掌門人張震領門下,研修兩儀拳點穴功夫,武術方面以「少林排打功」與「道家辟穀養生功夫」見長。以儒釋道文化為切入點,重在挖掘、整理、繼承和弘揚中華武醫文化,挽救瀕臨滅絕的傳統養生技能,關注人類健康。
劉合斌得中華武學之真傳,又精研道家養生之術,尤其長於道家辟穀功夫,近年在道家名山終南山、王屋山、羅浮山等地傳道,尤其長於辟穀功法。
陳肩先生追隨國醫大師陸廣莘先生出診抄方
陳肩先生是文史學者,詩人,道醫,師從古文獻學家欒貴明先生,參與欒貴明先生主持、錢鍾書先生任總顧問的「中國古典文獻的計算機技術處理」科研課題。陳肩致力於中醫研究與臨床,以復興中醫為己任。他痛感近世中醫之衰落,當代中醫之淪亡,醫者醫理不通,醫理不明,中醫走上西醫化的不歸路,無補西醫流弊無窮,荼毒生靈。他臨危奮起,致力於探索古中醫的奧義,追尋失落的文明。
他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熟讀古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推崇當世中醫臨床大家李可先生,陳肩精熟李可著作,又有機緣親炙李可,深受李可影響。古語云「秀才學醫,籠中捉雞」,陳肩讀書破萬卷,精於醫理,並追隨國醫大師陸廣莘先生等名師出診抄方,讀書臨證並重。
陳肩學道多年,夙好老莊之學,對道家養生之術深有研究,倡導正道行修,以身證道。他多次辟穀,去年連續辟穀二十一天,他是純正道家辟穀修行者,辟穀期間除了喝水,不吃任何食物。作為辟穀導師,陳肩精於《傷寒論》,為道友診脈處方,在入關前與出關後用湯藥調理,鞏固辟穀效果,達到錦上添花。
鄧宏先生是中醫博士,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主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2002年博士研究生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師從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2006年始跟師於李可先生。從事腫瘤臨床及科研、教學工作15年,工作至今已在國內各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專著多部,主持省部級、廳局級課題各一項、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在以中西醫方法治療肝癌、肺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疾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臨床診治腫瘤,注重以人為本,善以中醫藥綜合治療手段調整人體內環境,使陰陽氣血和諧,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鄧宏是著名中醫大家李可先生弟子,李可老中醫以擅長治療危急重症疑難雜症聞名海內,許多西醫宣判死刑的危重病人全憑李可妙手回春,鄧宏得李可真傳,用純中醫治療癌症等大病,仁心仁術,妙手回春,深受深受病人信賴,好評如潮。鄧宏近年修佛法,明心見性,而今加盟來復草堂,研習道家養生,佛道雙修,漸入佳境。
謝光輝,號樂齋,湖南益陽人,後遷居江西德安、永修、奉新等地,1981年考入中山大學,先後攻讀人類學考古專業及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字學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天河區文聯副主席、天河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從事藝術教育近三十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學術研究領域和書法篆刻創作方面取得了較多的成績。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四項,出版哲學、文學、文字學以及書法史研究等各類學術著作十二部、個人作品集四冊,在相關專業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多次組織和策劃書法展、書法聯展及書法創作交流活動。專業特長與研究方向:古文字學、書法篆刻史論、碑帖考證、嶺南書印研究、海外書法研究,兼及書法篆刻創作。
謝教授對道家養生有研究,多次參加七日丹道辟穀實修,是純正的丹道服氣辟穀,而今出任得氣堂導師,為道友講學並教抄經。
何繼明,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學院訪問學者,曾任廣州市醫療保險管理局副局長,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海南醫學院客座教授,「微太極養生道」發明人。何繼明多年研習《道德經》,感悟自深,他指出:「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林,真隱隱於我,至隱隱於道。隠於市者,縱深居簡出,雖形藏而心易張,隱於林者,蹤匿而心常閉!隱於我者,形逸心定,隱於道者,形守心正,神彰氣長,全自然,方命久!」
程志立,出生於中醫世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後,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醫藥文化學科養生文化方向負責人。並受聘為老子道學研究會道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養生美容分會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藥文化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生命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一路一帶」中醫藥國際聯盟理事,中國藥膳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醫藥文化》雜誌編委。先後公開發表相關論文30餘篇。著有《如雞抱卵須常聽——名老中醫胡海牙聽息法養生實踐研究》、《中醫養生丹藥龜齡集研究》等養生專著。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文化,養生文化,道醫文化,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醫藥智慧財產權保護研究,民間傳統醫藥等。
人生需要一次說做就做的修行
來復草堂以「文武醫道,鍊氣修真」為宗旨,融中華文化、武術、醫學、丹道為一體,以身證道,取法乎上,志在做人間最好的道家養生事業。內丹是中華文化的火種,願為中華文化復興竭盡一己之力。從如上導師陣容可見,劉合斌、陳肩、鄧宏、謝光輝、何繼明、程志立諸位導師各有千秋,這樣一個涵蓋中華文化、武術、中醫、丹道的來復草堂導師團隊,獨步海內外,指導道友辟穀實修,自是勝緣難得,可遇不可求。
根據天地運行規律,冬至節是一年鬥轉陽回一陽來復的好時節,來復草堂在冬至節後舉辦為期七日的丹道辟穀實證班,確是一年最佳的修行時節。七天辟穀,步入修行之門,辟穀也是通往更高層次丹道修煉的必經之路。
辟穀能去習性,化秉性,歸天性。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裕了,國人的幸福感卻越來越少了,辟穀七天,輕鬆找回久違的幸福感! 浮世多病,疾病的根源在於積習難改,秉性難移,簡單的「管住嘴,邁開腿」的說教,是無法去習性化秉性的。而七天辟穀,對每個人的習性秉性都是強烈的幹預,多嚴重的陋習、頑疾甚至劣性,都有可能徹底改變!
七日辟穀,一陽來復,人生需要一次說做就做的修行!
時間:12月24日~12月30日;
地點:廣東羅浮山風景區明豐宅道院
報到入關地點:
羅浮山明豐宅道院
入關:12月23日16:00;
出關:12月30日12:00.;
諮詢報名電話【微信】:13928872747來復子
請關注」來復草堂「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