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抗戰時綁腿,為何抗美援朝時卻不綁?血的教訓換來的經驗

2020-12-22 天下將令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中國軍工業的製造水平非常低,中國的武器裝備較為落後,通常來說中國士兵的標準配備就是小米加步槍,就沒有其他的武器裝備了。但是其實八路軍每位戰士在戰場上還有一件必帶的東西,那就是綁腿。但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就會明顯的發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腿上明顯沒有綁腿了,那為什麼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時候中國軍隊就不用綁腿呢?其實那是吸取了血的教訓。

要知道綁腿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可是幫了中國軍隊很多的忙,佩戴綁腿成為了中國軍隊的傳統。可以說綁腿的用途非常的多,首先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中國軍隊嚴重缺乏機械化的交通工具,就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步行,佩戴綁腿的話可以避免戰士在山林步行過程中被蚊蟲叮咬,引起不必要的疾病。其次可以有效的減緩由於長時間的步行造成戰士腳步腫脹,保障部隊的戰鬥力。最後綁腿還可以當做繃帶來用,可以簡易對傷員進行包紮。

但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綁腿顯現出來了一個非常大弊端。美軍在朝鮮戰場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這種武器的威力非常大,只要士兵沾了都會引起大面積的燃燒,而中國士兵腿上的繃帶無疑是加大了火勢的燃燒速度,為凝固汽油彈的燃燒增添了一把力,對中國軍隊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這就加大了撲滅士兵身上的火的難度,因此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中國軍隊就取消了帶繃帶的這一個軍隊傳統。

確實美國在朝鮮戰場上的凝固汽油彈給中國軍隊帶來了一個血的教訓,中國軍隊也就此積極改進軍隊的配置,取消了士兵帶繃帶的這一項傳統,確實這樣有效的減少了我軍士兵的傷亡,隨著國家的進步,也不需要綁腿這種東西,作戰時士兵遇到的問題也會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去解決。

相關焦點

  • 抗戰時八路軍都綁腿,為何一到抗美援朝就不綁了?
    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抗美援朝,都是令無數中國人們無比動容的歷史事情,而我們對八路軍也並不感到陌生,在每一部抗日劇中常常存在,而且細心的人發現,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抗戰老照片裡,他們都會綁腿。綁腿並非是近代才出現的,自古代兵戰就有存在,它的好處也有很多。雖然剛開始綁腿時會感到不習慣,但是幾天後就會覺得很舒服,在翻越崇山時,綁腿可以防止血脈下積,小腿也就是不會酸累,因此即使是登山,也能夠健步如飛,並且長時間行走,完成任務的效率就會提高。
  • 抗戰時八路軍為何都愛綁腿,抗美援朝卻不再綁?原因令人淚目
    抗戰時八路軍為何都愛綁腿,抗美援朝卻不再綁?原因令人淚目 抗戰十四年無比艱苦,因為當時我們國家軍工業落後,物資匱乏,在和日軍作戰的時候槍枝和彈藥一直急缺,其他的軍用物資更是沒有,比如八路軍戰士們當年抗戰就只能靠步行跋山涉水,條件雖然艱苦但是戰士們卻一直咬牙堅持,當時八路軍戰士在打仗的時候都喜歡綁腿,現在才知道這也是無奈之舉。
  • 八路軍會用布條綁腿,為何抗美援朝後,不再使用?其實是血的教訓
    通過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以及我們參加一些歷史博物館中,可以看到與了解到一些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戰士所使用的一些物品,從中可以看出在抗戰時期戰士們所付出的艱辛。所以可以說打綁腿是有一定的歷史經驗在裡面。抗戰時期軍士們經常在山地、草叢中行軍,並且每天要走很多的路程,但當時的路並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公路,路況很差並且要不斷的翻山越嶺。
  • 抗日時八路軍都綁腿,為何後來不綁了?志願軍用血換的教訓不能忘
    包括當年抗戰時期,我軍也打著綁腿,可漸漸地,綁腿就消失了,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綁腿,又被稱為護腿,是一種腿部防護措施,做起來還特別簡單,尺寸可根據實際情況變化,並沒有統一標準。找到比較結實的布帶子,一端做成平頭,一端分叉成兩條繩,叉口處要結實,寬度10釐米或更寬,長度1.5—2米長都可以。
  • 紅軍、八路軍都打綁腿,為什麼志願士兵不打綁腿?全是血淚教訓
    紅軍、八路軍都打綁腿,為什麼志願士兵不打綁腿?全是血淚教訓對於八路軍的形象,大家都非常清楚。很多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一群身穿補丁軍裝,並且打著綁腿的軍人。八路軍衣著樸素,比較熱衷於打綁腿。說到這裡,讓人感到非常奇怪。為何到了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卻放棄打綁腿。在這之中,究竟有何原因呢?
  • 抗戰時期,八路軍為何都會「綁腿」?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這些都可以忍,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劇中的軍人竟然沒有綁腿!這是非常嚴重的「穿幫」,在整個抗戰時期,「綁腿」都是我軍最耀眼的裝備之一!那「綁腿」究竟有何作用呢?首先,在山地行軍時,將腿綁住可以有效防止螞蟥等蟲子鑽入戰士們的褲腿,同時也可以防止戰士們的腿部被荊棘野草劃傷!其次,當時我軍的裝備極其落後,部隊行軍全靠雙腿,有時候一次急行軍幾天幾夜都不歇息,而長時間行走會使下肢的血液回流不暢,從而引起下肢水腫或下肢靜脈曲張,嚴重的話還會損傷骨膜,落下終身的疾病!
  • 為什麼紅軍、八路軍都打綁腿,有何作用?
    通過紅軍與八路軍的衣服我們就會發現,戰士們的小腿的地方還需要用布條綁一綁,將其小腿護住。這樣,用布條纏住自己的褲子,看起來著實非常的麻煩。但是,我們卻發現志願士兵們是不打綁腿的。到底,其中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綁腿曾經是廣大官兵的標配,為何會突然退出軍事舞臺?
    綁腿曾經是廣大官兵的標配,為何會突然退出軍事舞臺?作為一名戰士,行軍打仗就成為不可迴避的職責。以前行軍,士兵多是靠雙腿步行,長途行軍腿部很容易受傷,為此,人們才發明了綁腿。綁腿打法也很簡單,就是用布條從腳踝處開始,一圈一圈地往上綁,一直把整個小腿給綁完。因為有了綁腿的呵護,擠壓腿部的靜脈血液,能促進血液回流。只要把腿綁好,她就算走上很遠也不會覺得酸、脹、麻、重了。正因為綁腿有如此功效,現在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仍然廣泛使用這一方法,專業的山驢在出行時都會打上綁腿。
  • 抗戰時八路軍軍裝顏色,影視劇可拍不全
    以八路軍1937年度領到的被裝為例,計有:草黃色單衣單褲6萬件、草黃軍帽4.5萬頂、草黃綁腿4.5萬雙、草黃襯衣褲4.5萬套;灰棉軍衣褲4.4萬套、灰步軍帽4.2萬頂、灰布綁腿4.2萬雙、白襯衣褲4.2萬套、棉大衣2.1萬件、棉背心1.35萬件、軍毯6.2萬床、乾糧袋3萬個、水壺3萬個,另有軍鞋等部分物資發代金
  • 八路軍繳獲的日軍大衣,為何不穿而是選擇燒掉?當年的教訓不能忘
    事實上,抗戰時期,我們的戰士所處的環境非常艱苦,他們食不裹腹,衣衫襤褸,在夏天還能度過這一段一段的日子,冬天卻身著單衣,很多人不是死在戰場上的,而是死在惡劣的天氣中。八路軍服裝顏色各異,他們無法大批量地獲得相同顏色的衣服,只有部分人能穿上正規的黃綠色,然而這黃綠色也在時光的打磨下,在日夜的摩擦下,變成了灰色。
  • 抗戰年代,八路軍人手一套軍服可太難了
    有些老同志回憶,當時跟戰士做動員時,被戰士用槍指著,逼問是不是要叛變投敵。有的幹部向組織申請到地方工作,寧肯不扛槍也不換國民黨的軍服。為此,朱德、賀龍、劉伯承、左權等很多中共高級將領都帶頭做起幹部戰士的思想工作。賀龍在120師誓師大會上說:「現在國難當頭,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共同對付日本帝國主義,我願帶頭穿國民政府發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國民黨部隊統一番號。
  • 抗戰中,八路軍為何每打5發子彈就仍出一個手榴彈?
    劈天蓋地的手榴彈雨落下來震驚了山崎 首先,我們來看看八路軍百團大戰的情況: 在這場戰鬥中,八路軍一共斃敵2萬人,子彈消耗近7萬發,各種炮彈
  • 一寸河山一寸血:抗戰初期,八路軍主力師兩個人才1支槍
    我們知道,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到了9月底,八路軍3個師的主力陸續開赴山西前線抗日。當時,八路軍抗戰的主戰場在山西境內,按照當時國民政府的戰區劃分,隸屬於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就是閻錫山。
  • ...回望血與火的抗戰歲月 《晉察冀邊區》登錄央視國際頻道
    長城網訊(記者 鄭夢婷)75年前的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飽經風霜的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該紀錄片8月31日至9月4日20時播放,並於9月6日上午進行重播。紀錄片《晉察冀邊區》。
  • 3個日軍背靠背,10個八路軍不佔便宜,為何差距如此懸殊?
    我們都知道,在抗戰初期我國的軍事實力較為落後,所以在正面交鋒時往往會使用大刀來對抗日軍的刺刀,並且還有著非常不錯的戰績,但是自抗戰中期以後幾乎所有的八路軍部隊都沒有繼續使用大刀了,而改裝了刺刀。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抗戰時,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
    有的中國軍隊穿著黃色的軍裝,有的穿著藍色的軍裝,還有的穿著灰色的軍裝,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那麼穿黃軍裝、藍軍裝和灰軍裝的中國軍隊有何區別?首先,我們來說說黃軍裝。黃軍裝分為好幾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綠色,這種顏色一般代表中央軍。中央軍軍服起源於黃埔軍校,當時是以蘇俄「弗倫奇式」軍服為藍本設計的中山裝式軍服,早期有灰黃兩種顏色。
  • 芒果臺抗戰雷劇:八路軍抹髮膠、住豪華別墅?狼子野心
    你見過這樣的八路軍嗎?這一幕正是出現在芒果臺翻拍自《亮劍》的抗戰雷劇《雷霆戰將》!我不知道諸君看到這一雷劇什麼反應,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不過是手撕鬼子、褲襠藏手榴彈等抗戰神劇的翻版,大搞歷史虛無主義罷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月子裡婆媳冷戰,只因給寶寶綁腿,老人經驗可能是錯誤育兒觀念
    第一次婆媳冷戰,只因給寶寶綁腿對於婆婆能來照顧月子,曉靜是非常感激的,但是最近她卻在心裡暗暗盼著婆婆能早點回去,不是曉靜不孝順,實在是有苦難言。眼看著誰也說服不了誰,婆媳關係一時陷入冷戰。分析:婆媳之爭,也是「經驗」與科學之爭育兒觀念差異在年輕人與老人之間尤為明顯。老人常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自居,把「你們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掛在嘴邊。
  • 【偉偉道來話燕趙 第六十七回 「日本八路」田中實 願用生命換和平】
    在插秧時由於鄰居安造君的協助,總算按時植完,而今安造君也被召從軍,家中再無人來幫忙,我雖然年僅13歲,也得像大男子漢一樣參加勞動,但仍感人手不足,十分困難,將如何是好呢?到底這個戰爭是為何而戰呢?朋友們說是為日本、東洋和平而戰。但是父親不在家,就是日本、東洋和平了我也不願意。如果沒有戰爭,我想父親是不能到遠離家鄉的中國去打仗,家中也不會有這樣的困難的。
  • 中紀委點名「抗戰雷劇」《雷霆戰將》:抗戰作品須對歷史對未來負責
    當一部抗戰劇以這樣的面貌呈現時,觀眾頓生「時空錯位」的感覺。除了服裝、化妝和道具方面的明顯漏洞,該劇在劇情方面也受到質疑。有觀眾在社交媒體點評道:「八路軍衝鋒,不找掩護,大家排成一排愣衝還不受傷,這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