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演義的100個不同之處

2021-02-23 史記和資治通鑑

【瀟湘觀史】知古鑑今,學以致用!


很多人把三演當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為真、虛實不分。

1.桃源結義∶正史並無寫到三人有結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

2.溫酒斬華雄∶實華雄死於江東猛虎孫堅刀下,三演反把孫堅寫成是華雄的手下敗將,這對孫堅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戰呂布∶呂布實被孫堅擊退.. (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也未曾參加,也就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4.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廣陵太守張超,長沙太守孫堅和曹操只有這十三家,孔融當時正忙於對付黃巾賊,不可能分身去討董,陶謙當時只有貢獻一些金錢,並無參加戰役,馬騰當時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參加討董行列,當時公孫瓚正要對付鳥桓,亦不可能參加討董行列,至於張楊當時和劉備一樣,只是義勇軍,而劉備當時亦只是跟隨出證.

5.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張飛鞭督郵∶實乃劉備所為

7.徐州誅車胄、古城斬蔡陽:此乃劉備所為。

8.土山約三事:那次戰役關羽是戰敗被擒,並非有「土山約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獻刀殺董卓:曹操認為卓終必敗,不領董卓情~逃歸鄉裡..曹操獻刀,不見正史..應是虛構

10.連環計∶無記載有貂蟬之人 呂布與董卓爭奪一婢女而起

11.關羽降曹∶無特別記載 應為自願(在三演所編造的關羽投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二皇嫂」,但這是與史實不符的。根據史書記載∶劉備到徐州後,屯兵小沛,命關羽守下邳。劉備的妻子應該隨劉備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進攻小沛時,劉備戰敗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隨關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說,關羽在投降時,身邊並沒有什麼「二皇嫂」。)  

12.過五關斬六將∶ 此五關相距甚遠 也無聯繫 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13.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14.孫堅之死∶孫堅死於硯山...由於單騎輕出,只帶幾名隨從遭黃祖設伏以落死及流失射死

15.孫策之死∶實乃遭刺客暗算 不治(在攻打陳登的途中亦是單騎輕出,不過更誇張…只有自己一個人去打獵...無巧不巧被許貢的三名家客給盯上(許貢死於孫策之手)即做孫策曉勇,但臉上一箭,受創極深雖有黃蓋等人後來極力搶救但仍回天乏術)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記載太少。。。無名過客而已

17.徐庶進曹營:曹操南徵,劉備和諸葛亮、徐庶等南逃,亂軍中,徐母被俘,於是徐庶告別劉備,進曹營;

18.火燒博望∶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 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傷重跳井自殺、超雲推倒土牆蓋井∶正史記載..甘夫人和糜夫人在當陽皆安然無恙..故也沒有超雲推倒土牆蓋井的事情啦 ^^

20.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

21.怒吼長坂橋∶曹軍夏侯傑因此肝膽俱裂被嚇死= =|| 是小說的誇張手法..

22.苦肉計∶正史上確有黃蓋詐降曹操一事..但苦肉計置疑..

23.舌戰群儒∶無此事 諸葛面見孫權而已..諸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24.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裡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鬥。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儘是假,沒有此事..劉備呢?佔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5.智激周瑜∶此詩(索二喬)出於曹植之手。。。當時還未出現  

26.周瑜智算蔣幹∶實蔣幹赤壁後遊說周瑜。。。。。不成(歷史上的蔣乾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讚周瑜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

27.龐統連環∶並無記載 連環是曹操之決策,龐統未曾參與過赤壁之戰。

28.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時 張巡在安史之亂中,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牆賺了令狐潮幾十萬隻箭 ←(這是補充..)

綜合(20)(21)就變成草船借箭哩

30.乞求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31.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戰長沙:劉備南徵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並未發生戰鬥。

33.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34.諸葛三氣周瑜∶周瑜當時並未注意過諸葛亮。。。極少碰面…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35.徵漢中:徵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36.賠了夫人又折兵∶單純的政治婚姻。。。。。無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 操勞過度

38.計借荊州∶實乃魯肅之計 以劉抵曹

39.馬騰討董卓∶馬騰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馬,不但沒有參加討董聯盟,而且還幫助董卓鎮守長安。

40.馬超興兵∶實乃背父 叛亂(至於馬騰之死,並非馬騰謀誅曹操被殺,馬超起兵報仇,而是馬超起兵反曹,所以馬騰被殺。)

41.取蜀攻略∶由法正 龐統完成。。。。。。。

42.張松獻地圖∶劉備入蜀後,拉攏法正與張松,並詢問蜀中的兵馬糧錢等情況,於是張松繪製了《西蜀地形圖》。

43.喬國老應是"橋國老",還有和喬玄並不是同一人

44.貂蟬∶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確有個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的侍女

45.劉岱∶正史有兩個劉岱,反董卓聯盟的劉岱和曹操手下的劉岱並不是同一人

46.韓遂幾歲∶演義中,曹操問韓遂幾歲,韓逐答四十,此處錯誤,此時韓遂已經七十多歲了

47.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 而三演本末倒置, 「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關羽與同僚∶關羽與同僚的關係很不和諧

(1)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三國志?馬超傳》)  

(2)黃忠∶聽說黃忠為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3)糜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係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4)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5)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幹。」)(《三國志?廖立傳》)  

(7)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49.關公與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三國演義》在呂布死了以後,也未對貂蟬作交代。關公月下斬貂蟬,大多史學家認為是虛構。如果是真事,關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關羽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  

51.關羽亡命:《三國志?關羽傳》說關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縣,今河北涿州市)」那麼,他作為山西人,為什麼亡命到了河北呢?史書並沒有交待。三演中,關羽自述說∶「因本處勢豪仗勢凌人,被吾殺了。」  

52.五虎將:劉備並沒封什麼【五虎大將】,只不過上面五人的軍職是最高的,關羽(前將軍),張飛(車騎),馬超(驃騎),黃忠(後將軍),趙雲(翊軍將軍,最低),而且自從關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間,關張馬黃都死了...

53.《後出師表》:乃後人偽託,並非諸葛亮所作;

54.追命呂蒙,玉泉顯聖: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不多說。

55.八陣圖石伏陸遜∶置疑

56.七擒孟獲∶虛構 並無此事(歷史上確有諸葛亮南徵之事,也確有孟獲其人。但七擒孟獲《三國志》上沒有記載,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漢晉春秋》時說了一句「七擒七縱」,但具體過程沒有記載。孟獲後在蜀國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並無七次 實伍次 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

58.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和魏延那回,純熟虛構

59.六出祁山: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61.諸葛亮用兵如神:諸葛亮擅長內政治理,用兵並不是強項。

62.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確有此事,但並非諸葛亮遺計,而是司馬懿心虛。「死諸葛走生仲達」的依據是《漢晉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兩車相近時,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當時在魏軍中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蜀軍「入谷然後發喪」。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蜀軍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著諸葛亮木偶像,司馬懿疑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軍潼關戰馬超事∶戰鬥確實很激烈,但是《三國演義》寫曹操割須棄袍乃得脫則完全是為醜化他。實際上,潼關大戰,曹操是贏家。

64.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

65.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

66.馬超戰張飛∶正史上,是馬超私自寫信給劉備~~請求投降,並無二人大戰~李恢勸降。

67.空城計 ∶虛構 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 (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衝三事」,但它是假的。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68.魏延反叛∶其實魏延才是受害者

69.落鳳坡落鳳∶龐統進攻雒城時中箭死去,並非死於落鳳坡。

70.黃忠戰關羽∶純虛構..並無關羽義釋黃忠的故事..正史中~關羽嫌棄黃忠老…又怎會有「義釋」。

71.關於年齡:幾個主要人物的年齡,從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呂布→趙雲→關羽→劉備→張飛→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陸遜。一些資料表明,趙雲至少比劉備大二歲,赤壁之戰那一年,趙雲已經五十上下了;張昭比孫堅小一歲;關羽比劉備還要大一歲。

72.七星燈續命∶無需解釋了。。。。。

73.周倉∶歷史上沒周倉之人…似乎是個虛構的人物。

74.劉琮:獻出荊州後,被曹操任命為青州刺史,封列侯,並未被殺。後曹操為了表彰他的功績,遷為諫議大夫

75.彝陵之戰:劉備僅帶了四萬多人,而孫權給了陸遜五萬人。之所以能夠取勝,不僅僅靠的是優良的戰術。

76.青龍.蛇矛∶關羽不是用刀的…歷史上關羽的兵刃是長矛…其實呂布的兵刃也是長矛,張飛的兵刃並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畫戟這樣有個性的兵器對於塑造人物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77.赤兔馬∶:赤兔馬確為呂布所騎,但呂布戰敗後,不知去向…(關羽跨下無赤兔,為表達勇武形象= =|| 更虛構赤兔馬為了關羽的死..絕食亡 (要是要絕食..呂布死時、就該絕食哩= =a)

78.劉皇叔劉備∶實為無稽之談..虛構劉備被獻帝稱「劉皇叔」..來表達劉備是「捍衛漢室」…和曹操是「國賊」的假象= = 要是劉傋是劉皇叔..那劉表、劉璋哩?

79.孫尚香∶歷史上並未提到名 只知姓孫

80.張翼德∶真名 張益德

81.粗人張飛∶其實張飛一手好書法 精通美工畫 文武全才 高碩書生形象吧

82.關興∶一介文官…年輕的時候就死了。。。

83.關興復仇∶據《演義》所寫,關羽死後,在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中,關羽之子關興和張飛之子張苞,都為其父復了仇,與史實並不相符。在《三國志》以及裴注所引諸書中,都沒有關興參加夷陵之戰和擒獲,處死仇人的記載。(另據《三國志?潘璋傳》∶潘璋在夷陵之戰中為孫權立了戰功,拜官平北將軍、襄陽太守,死於吳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戰後還活了十多年。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書絕無記載。至於士仁、麋芳二人,以後也不見史書記載。他們本是一些平庸之輩,投吳後沒有什麼建樹,默默無聞,史書也就沒有記載他們的必要了。 另據《蜀記》∶魏將龐德之子龐會,隨鍾會、鄧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為龐德被關羽殺害,龐會為了復仇,誅滅了關氏全家,所以關羽沒有留下後人。 )

84.張苞∶早夭  

85.關索∶只出現下民間傳說 野史中。。。。乃虛構人物

86.關平,關羽的親生兒子,在<三國志>裡名字只出現兩次的人~~ps:關羽還有一女,相傳叫銀屏,嫁與李恢之子。到了演義裡,成了義子,還那麼厲害?

87.劉備用牛血破張寶妖法:封建迷信

88.陳宮捉曹操:陳宮本來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發生於中平六年(189年)…陳宮開始跟隨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陳宮捉放曹是虛構滴

89.陶謙的為人和讓位與史實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計被殺

91.無左慈戲曹操

92.無趙顏延壽

93.託孤∶劉備臨終是扥孤與孔明和李嚴二人

94.張郃∶張郃先後敗於趙雲、馬超等人之手,這在高手動輒大戰數十回合平手的演義中實在是少見的。只能說,羅貫中好像頗不喜歡張郃….(猜想跟三國志裡那句蜀軍自孔明以下都懼怕他 (張郃) 脫不了關係)而正史中~張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擊孔明時膝蓋被流箭射中,跟龐統一樣死的滿衰的。

95.史實無老黃忠計奪天蕩山  

96.水淹七軍:此事件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虛構龐德抬櫬死戰,大戰關羽,對于禁純屬污衊《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和《于禁傳》都寫得很清楚: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于禁、龐德帶的是北方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衝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殺。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沒有七十二疑冢這一說。

98.關於身材∶劉備172CM,張飛184CM,關羽203CM,曹操161CM,張松110CM,諸葛亮184CM;

99.氣量狹小的周瑜∶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00.諸葛亮之事跡,三顧茅廬是史實。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投稿信箱:415299361@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姜柄匡(微信號:13755119961)

往期經典:

1. 讀《通鑑》| 論戰國七雄之興亡(必讀經典)

2. 讀《通鑑》| 研讀戰國七雄之興亡,謀劃當今世界之格局

3. 讀《通鑑》|關鍵時刻怎樣選擇最可靠之人?

4. 讀《通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延續不斷,因為骨子裡有這兩種精神

5.【歷史】中國歷代主要王朝滅亡原因總結

6.【歷史】5分鐘讀懂國民政府整個抗戰史!

7.【歷史】一張表格評價16朝代225皇帝,值得珍藏!

8.【國學】一張表看完248位歷代大哲思想主旨,5000年智慧精華

9.【國學】曾國藩40種大智慧,指引當下人生的40味奇藥!

10. 毛澤東評點十八位帝王,相當有見地!

11毛澤東評點60大歷史名人,數風流人物

12.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的反思:我們應怎樣研讀《資治通鑑》?

13.【原創】金正男之死的背後政治博弈

解讀經典-傳承文明

知古鑑今-學以致用

長按二維碼

輕鬆關注

↙↙↙更多精萃文章,點擊「閱讀原文」通覽!

相關焦點

  • 《反三國演義》讀後感
    宏貴曰:執至餘生兄在我心中一向是涉獵廣泛的人物,但是我還是想不到居然廣泛到連《反三國演義》這種民國章回體小說都有涉獵。
  • 誰才是正史裡的三國第一猛將?
    《三國演義》中武力第一的當屬呂布。這個評價就很高了,不但是萬人敵,而且「為世虎臣」,還有「國士之風」。在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三國志》是這麼記載的:「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正史中,關羽並沒有赤兔馬,也沒有青龍偃月刀這等宋代才出現的武器,也就不存在演義中因為馬快衝上去砍一刀就跑的情況。所以這場戰績比演義中的含金量還高。過五關斬六將自然是演義中虛構的,但是水淹七軍,確實是關羽實打實的戰績。
  • 三國正史猛將武力排名:一關二張三孫堅,四呂五文六遼神
    其實如果從正史來看,這六個人至少有三位都不足以躋身前六,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正史猛將武力排名:一關二張三孫堅,四呂五文六遼神。關羽演義中關羽屈居第四,雖然斬殺過華雄、管亥、顏良、文丑等猛將,但是斬殺顏良卻被質疑是靠著赤兔馬快和顏良的措手不及才得手,一百多回合拿不下黃忠和龐德,這些都使得他的武力含金量有所不足。
  • 三國武將正史前十排名,呂布趙雲只是個戰五渣?他才是真正第一?
    不同於演義中的人物形象,正史中的三國角色截然不同,真正演義和正史相符的沒幾個。拋開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從正史角度我們來看看,三國各位將領的實際排名。參加過很多戰役,而且基本都是重大的轉折之戰。擅長的作戰方式是斷人糧道,和于禁一樣,都是整軍嚴肅之人,生平也罕見敗績。 12.張郃。不用看了,又是一位「五子良將。」比較擅長突擊戰,前期因為曹魏名將多,不咋受待見。後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舞臺,也是一位擅長奇謀突戰的角色。
  • 正史中,三國英雄父子,並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
    漢末三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而真正父子都是出類拔萃的英雄,非常少,有三對,但是,卻沒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第一對英雄父子:孫堅和孫策。在演義中,華雄被關羽斬殺,那是小說,正史中,是孫堅斬殺的華雄。孫堅很厲害,是英雄,他的兒子孫策也一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孫策在其父孫堅死後,靠幾副鎧甲起家,短短幾年間,所向披靡,橫掃江東,打下了東吳的地盤,為孫權後來建立吳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正史中五位三國神箭手,黃忠上不了榜,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神箭手?
    三國演義中對很多正史中的內容進行了更改,為了小說情節的發展,作者羅貫中對很多正史中的內容進行了更改。這一點也是在古代演義小說中非常常見的。三國演義中,出現了神箭手,黃忠肯定是其中之一。可是在正史中,黃忠的能力是有限的。
  • 正史中的三國十大名將排行,他排第十名傷了很多三國迷的心
    那麼,正史中三國十大名將的排行是怎樣的呢?他們都是誰?其實陳壽在撰寫三國史的時候已經明確交代了三國名將的排行,依據他所記載的名將經歷,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三國十大武將的排行。在正史中,三國十大名將分別是張遼、關羽、張飛、文鴦、孫策、張郃、孫堅、魏延、趙雲、陳到。
  • 按照正史記載,三國第一猛將是誰?
    不過,如果拋去演義的內容不談,按照正史記載,誰才有資格稱第一猛將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正史上的呂布是否還能夠被稱之為「三國第一猛將」,《三國志》對呂布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三國志》裴注的《曹瞞傳》中寫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比喻呂布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 曹操和華佗的故事一共有兩個版本,你相信正史還是演義
    關注公眾號:XRS607080,接收更多內容在三國時期,最讓人可惜的人就是華佗,在網上總有人說,華佗不死就會怎麼怎麼樣,但是不管是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華佗的解決都一樣,不過你相信哪一個?孫權在偷襲荊州之後,將關羽的首級交給了曹操,而曹操並沒有藉此機會羞辱關羽,而是將關羽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但是就在曹操安葬關羽之後,後宮中不僅發生了不少怪事,就連曹操都被折騰的頭疼欲裂。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皆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自然不少。但是在正史中,實力最強,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盡然是這幾人。畢竟在演義中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是若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必須要滿足兩點,一是參戰較多,二是實力高強。那麼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有誰是殺敵最多的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不是呂布,也不是關羽和趙雲,而是他!
    三國正史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人是誰?也許有人會想到是呂布,畢竟演義中武力最高的就是他;也許有人會想到關羽,因為演義裡關羽確實斬殺了不少人,而且有的還是武力強悍的猛將,比如華雄,顏良和文丑,過五關時又斬殺了六員大將;當然更多的人可能會想到是趙雲,演義中長坂坡之戰時趙雲七進七出曹操大營,連殺曹操五十餘員戰將,從數量上來說演義裡還沒有誰能超過趙雲。
  • 正史中三國第一猛將到底是誰?
    演義中的呂布誰是三國(包括東漢末年)第一猛將有人會說了,這還用問麼?當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
  • 三國時期按正史記載,第一猛將是誰?第一謀士又是誰?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亂世之中誕生出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英雄人物。其中有縱橫沙場的武將們,也有運籌帷幄的軍師們。武將有關羽、趙雲、張飛、呂布等,軍師亦有諸葛亮、龐統、郭嘉、賈詡等人。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拋去小說和民間故事不談,誰才堪稱是三國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呢?
  • 三國正史中五大猛將,呂布、趙雲都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至於與歷史不一樣的地方,那也是自然,畢竟演義本是小說,了解正史還是需要翻閱《三國志》。而三國裡面,有著很多和正經的歷史所不同的地方,正史上記錄的武將,和三國小說裡所描繪的武將,又是不一樣的,其中地位等等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都有誰可以入圍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皆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自然不少。但是在正史中,實力最強,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盡然是這幾人。畢竟在演義中存在一定的虛構成分。但是若想評判正史中武將是否殺敵多,必須要滿足兩點,一是參戰較多,二是實力高強。那麼在三國正史的武將當中,有誰是殺敵最多的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第三、張遼。
  • 歷史劇是否須合正史
    我們試看古今有名的歷史小說(各種演義),有哪本是完全板起面孔專講史書的?有哪本書是不經過著者用己意修改或添加許多故事的?試從頭到尾串讀一遍,一定會陸續發現無數的篡改正史,無數的添入故事。尤其內中各段精彩之處,簡直完全是著者一支筆在自己做文章。要知道,歷史上發生的事,固然有的是具有很好的動機,有的是具有很精彩的經歷,有的是得到如玄想一般的結果的。
  • 三國正史中,斬殺敵方大將最多的武將是誰?前三名竟是他們!
    在三國時期,諸侯們為了爭霸而互相對抗。這個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亂世。而既然在亂世之中,伴隨著戰爭的出現,自然會因此產生很多猛將。在《三國演義》中,呂布、關羽、張飛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武將,他們也都處於三國頂級武將之列,殺敵無數。不過在正史中,最強大、殺敵最多的武將卻不是這幾位。
  • 三國武力最強六人,這一次只論正史,不談演義
    但是無論是否有異議,上述前六排名都是基於三國演義或者是評書的排名,如果讀一讀《三國志》等正史來分析會發現武力排名前六的和民間一直以來流傳的會有較大出入,今天就以正史為依據來對三國名將的武力作一個大略排名(只排前六),當然各人理解不同,所以也不一定準確,只是一家之言。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的很明白
    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現如今看來,三國演義的出現對三國起到了「宣傳」作用,正因如此,人們大部分熟悉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反而是正史中的不熟悉。那麼在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 三國演義讀後感400字 讀三國演義有感300字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知道三國志是正史,但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演義呢,因為那裡面的人物都讓人感覺是個大英雄,但真是這樣嗎?  趙云:這個人物在演義裡文武雙全,長得好看,特別英武,總之就是完美,這些就當它是真的,但是不是有些太好了,就因為是蜀國的大將?照我看是作者太喜歡趙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