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狀元曝光,原來優秀的孩子後臺這麼「硬」!

2020-12-28 騰訊網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還是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

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數學差一分滿分。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總分726分,三年前,她還以727.5的成績,斬獲重慶中考狀元。

除了這些狀元們,還有一個貴州的三胞胎家庭受到廣泛關注,原因是三姐妹的成績都在610分以上,超過一本分數線130多分。

那麼,學霸到底是怎麼養成的?而且一個家庭居然也能出現這麼多學霸?

經過一番研究,我發現大眾只看到了那些孩子勤奮好學的一面,卻忽略了他們背後的一面。

01

你只看到他們的成績

但沒看到他們的後臺

今年重慶的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曾經也是重慶中考狀元,而且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傳說中的「三元及第」。

當被問到學習秘訣時,女孩的班主任說:「她的學習習慣特別好,讓我都感覺很佩服」。

比如:

專注力很高。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上課時保證100%專注力。

非常注重細節。她寫學習經驗分享,不僅邏輯嚴謹,還會逐一校正錯別字。

那麼,她的這些優質學習品質是從何而來的?如果簡單的歸因於「學霸基因」,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

好在我們從謝爸爸的口中得到了答案,原來,他們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一直是保持未雨綢繆的思想。

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力,謝爸爸說,從她一歲多開始,家裡就訂了很多幼兒畫報、繪本等。

「小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慢慢的,她自己看了給我們把故事講出來。」女兒因此愛上了閱讀,也逐漸養成了高效閱讀的能力。

而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5歲起就帶她學習鋼琴,到目前已通過了鋼琴十級考試。

當然,學霸的養成是方方面面的,但如果父母能從小培養孩子優秀的學習習慣,即使天賦上不到狀元的程度,相信未來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另一位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的爸爸,在接受時也曾說過,孩子之所以取得佳績,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看完這些狀元父母的採訪,我們可以發現天才不可複製,但優秀一定有跡可循。從小幫孩子培養好習慣,就是最快最好的路。

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那樣: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要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真是應了那句話,教育並不是臨時起意的敲打,而是恆久而深厚的渲染。

所有被旁人視作的「天賦異稟」,都逃不開父母從始至終的規劃布局。

02

沒有天生的神童,

只有傾情付出的父母

說完這些狀元父母的教育方式後,我想起了另一位讓人驚嘆不已的女孩。

來自湖南長沙的00後學霸李樂遙,在高中還未畢業時就收到了來自六所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並且都為其提供高額獎學金。

而李樂遙過往的履歷,更叫人讚不絕口:

初中拿到CCTV希望之星英語冠軍,後來參加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又拿了冠軍;

參加託福考試獲得119分(滿分120分),5門AP(大學預修課程)全部滿分,且是大陸最高分;

獲得全國辯論賽亞軍,還是中國高中生美式辯論聯賽亞軍和亞洲前20強;

……

記者採訪李樂遙的媽媽,一句話叫人醍醐灌頂:「要清晰規劃自己的人生,也不能錯過青春期的美好。」

女兒興趣廣泛,他們便大力支持。一有假期就帶著李樂遙出去見世面,家裡的不少積蓄都用在了旅遊上。

李樂遙喜歡英語,李媽媽從小就帶著女兒一起閱讀英文故事,小學開始就培養英語語感;

李爸爸更酷,為了培訓女兒的數學思維,自己先攻克奧數,然後再給女兒布置作業。

你可能已經發現,每一個脫穎而出的孩子,除了天賦之外,背後都站著一對運籌帷幄的父母。

與李樂遙相似的還有另一位「天才」——馮羿。

2017年,年僅10歲的馮羿在「亞洲達人秀」舞臺上,獲得了「小神童」的美譽,之後更是和諸多明星同臺演藝,並舉辦了個人演奏會。

可是,這麼一個「音樂天才」,在小時候卻因為手指不靈活曾一度討厭上音樂課。

之後,為了訓練他手指的靈活度,父親買了兩個尤克裡裡,自己邊學邊教馮羿。

每當馮羿坐不住時,父親都會在一旁鼓勵他,並引導他用自己的方式、節奏去彈喜歡的曲子。

隨著父親深情的陪伴、引導和支持,馮羿才逐漸對音樂感興趣,並在音樂道路上獲得成功。

這個世界沒有天才,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03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爹媽

教育語境下的「拼爹」,不是以往家庭環境、財產的比拼,而是拼父母的人文修養底蘊、以及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

剛從蚌殼裡挖出來的珍珠也許值不了多少錢,可一旦用繩子結成串,就一躍成為價值連城的珠寶。

那些贏在起跑線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父母的幫助下找到了這根繩子。

就像去年播出的腦力節目《最強大腦》中,那位被戚薇和郭採潔稱為「凡寶寶」的13歲少年:凡正陽

點擊播放 GIF 0.7M

凡正陽和爸爸凡廣寬組成的父子檔組合,也是《最強大腦》節目開播以來,首對「上陣父子兵」。

在《最強大腦》一大波年輕人的包圍中,凡廣寬這位40歲「高齡」爸爸的到來實屬「意外」,而13歲凡正陽的履歷則更讓人「驚嘆」。

還在讀小學的他,獲獎無數,小小年紀就獲得第三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大賽現場編程小組一等獎。

這也使得凡正陽一出場,就引得場上選手紛紛誇讚「別人家的孩子」,而且他在比賽中的經歷,完全可以用「逆襲」來形容。

他的初始排名第55名,第一輪數字謎盤,他從進組時的第55名突出重圍,耗時27秒64,成功逆襲至第10名。

點擊播放 GIF 1.1M

而凡正陽有今天的成就,都歸功於有一個眼光長遠並以身作則的父親。

他的爸爸凡廣寬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現在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學歷智商雙高。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凡廣寬也是教導有方。

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並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啟發孩子思考,比如:陪孩子下棋、玩推理遊戲,紙牌遊戲及福爾摩斯案例遊戲等。

點擊播放 GIF 0.5M

同時,眼光長遠的凡廣寬,開始讓孩子學習與時俱進的教育:少兒編程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並加強孩子的未來競爭力。

在爸爸的培養下,凡正陽很愛動腦筋,他從小學四年級起,只要參加數學比賽,基本都能獲得一等獎或二等獎,堪稱「智二代」。

而且凡廣寬善於以身作則,用自身行動來教育孩子。就像這次參加《最強大腦》,原本只是為了陪兒子凡正陽來「練兵」的,沒想到憑藉自己出色的發揮,順利躋身百強名單,成功與兒子並肩作戰。

雖然凡廣寬最終未能闖關成功,但他相信兒子能夠繼續前進。正是因為凡廣寬這種教育方式,才有了凡正陽在節目中的突出表現,成為了人們口中那位「別人家的孩子」。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長遠。

養育孩子,不是只有「養」,還要有「育」。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尾 聲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是謊言?」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是:這句話不是謊言,只是用錯了對象。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將來往死裡折騰孩子,而是現在往死裡折騰自己,因為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研究表明:孩子在18歲之前,家庭教育的影響比例超過60%,而學校的教育只佔30%,剩下的那不到10%來自社會教育。

所以,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在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之前,願我們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相關焦點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原標題:【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所謂的「神仙」一樣的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背後暴露了這四個教育真相。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王淇穎,裸分722分,今年的北京市高考狀元。
  • 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
    2020年的高考成績查詢已經進入尾聲,各省也相應公布了自己的一分一段表,而媒體也傳出了各省市的高考狀元,大家對各位大神也是非常崇拜。今天中學教師就為大家來盤點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看看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好了話不多說,直接上數據:
  • 高考狀元的「三不一注意」,原來天才不可複製,優秀有跡可循
    今天說說河南南陽高考狀元薛陽陽的故事,看看好學生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個女孩,那年高考730分,全市理科第一名。我問薛陽陽學習有什麼秘訣沒有?她說:也沒什麼秘訣,要說學習方法,概括地說是「三不一注意」。問完了高考狀元,我又問高考狀元的爸爸:這孩子是怎樣培養的?女孩的爸爸的回答同樣出人意料,他說:根本就沒有培養過。爸爸說,這個沒有培養,並不是兩手一攤撒手不管,而是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
  • 安徽理科狀元高考714分,顏值不輸楊晨煜,別人家孩子為啥都省心
    到7月26號,2020年的全國高考成績基本全部揭曉,隨之網上也紛紛亮出了高考狀元榜。滿眼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的孩子,家長真省心。 最炫的是來自安徽安慶,才貌雙全的王修遠,他以714分的成績榮獲全省理科狀元。還被網友戲稱:翻版楊晨煜,是2020最帥理科狀元。
  • 2020山東省高考狀元孟令昊,總分711,已過清華高水平藝術團測試
    2020年山東高考一分一段表公布, 很多人直言看不懂,這可以理解,畢竟大家選科有多種選擇。今年,山東高考成績,在696分及以上一共有56人。需要要注意的是,今年山東不分文理,那麼最高分是多少呢?最高分是711分,是文理科的狀元,真是一個頂倆。也就是說今年山東只有一個狀元。 2020年山東高考狀元呢?
  • 央視才女勞春燕:比董卿都優秀,曾坦言:成為高考狀元在意料之中
    而這次我主要說的,就是央視才女勞春燕,自她從復旦大學畢業後,開始進入到主持界,現在已經有了足足25年,在這麼多年裡,她一直兢兢業業,在主持界闖出自己一番天地。你剛才問我說,高考拿到狀元以後我是什麼樣的心情,首先第一個心情是很高興,長舒一口氣,覺得我終於對得起我的學校,對得起我的老師,對得起花那麼多的心血在我身上的人,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特別感謝他們,終於我拿到了一個還算說得過去的名字。」
  • 湖北高考女狀元725分,語文拿到146分,網友:字跡堪比「印刷體」
    文/芳姐聊教育高考已經結束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地方的高考成績都已經公布出來,每個省市的高考狀元都有屬於自己最獨特的優勢,而來自湖北的高考狀元,就為大家展示了,屬於自己的優勢。在今年的高考中,來自湖北的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拿到了725分,其中罕見的是光語文就拿到了146分,而能拿到這麼高的分數,原因就有3點:高超的寫作技巧、深厚的文學底蘊還有漂亮的寫作字跡。
  • 重慶高考狀元謝欣穎的爸爸分享經驗:小學就得狠抓孩子的學習習慣
    文|啞鈴媽媽 2020年是疫情影響之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高考狀元更是越過了艱難險阻的孩子們。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是家長們最擔心最關注的事情,可謂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成功的孩子們都有他們成功的秘籍。
  • 其他省份高考狀元紛紛走紅網絡,來自衡中的高考狀元為何如此低調
    2019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雖然國家教育部門明令各地不準大肆宣揚高考狀元,但這絲毫不影響高考狀元們走紅網絡,揚名立萬。通過深挖高考狀元的家庭背景,志趣愛好,我們發現,大多數高考狀元都有著良好的家教,寬鬆的教育環境。
  • 2020全國高考狀元謝欣穎:726分碾壓眾人,6個字提煉學習方法!
    重慶的考生謝欣穎創造了一個奇蹟,她竟然有著三元及第的成績,曾經的中考狀元,今年的重慶理科狀元,更是2020全國高考狀元(裸分)。這個女孩子成為了重慶的驕傲,也成為了眾多學子的羨慕對象,726分的高分碾壓眾人,很多人做夢都不可能達到這個高度。
  • 她被贊「最美高考狀元」,古箏十級讓人「驚豔」:顏值與才華並存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關注近幾年高考成績的都知道,高考女狀元的數量越來越多,說明現在女孩子的聰明才智完全不輸給男生。
  • 福建2020高考理科狀元花落永安一中 羅開榮:我不是「讀書機器」
    2020-07-29 11:32:15 來源:網易 七月末,隨著高考成績的出爐,各地文理科狀元也呼之欲出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h、f/l、r不分的福建人,我尤其關注本省的高考狀元們。可以說,高考狀元是繼高考語文作文之後另一個萬眾矚目的熱點了。
  • 高考狀元失蹤20年,父母苦尋未果: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值得我們反思
    昨天看到「高考狀元失蹤20年」這個新聞,點進去,仔細看了,很是為狀元父母糾心。山東濟南人張來玉,1981年生,高考那年是濟陽區的理科狀元,最終被南京大學材料科學系錄取。可是入學後的第二個學期,即2000年4月21日那天,張來玉父親張立新卻接到輔導員電話,說張來玉失蹤了。
  • 浙江小夥張振宇,考749分拿下高考狀元,卻被父親嫌棄「考太差」
    現如今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十分上心,無論家庭條件如何父母都會供孩子讀書,希望他們在學校能夠好好學習,將來在社會上有所成就,許多家長聚在一起談論的也無非是圍繞孩子的話題,他們互相比較,互相交流育兒經驗,可以說將生活的所有重心和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按說要是孩子能夠成為狀元,那可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
  • 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高考狀元,無疑是高考中的最強者。他們擁有極好的成功基礎,本應很大可能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但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卻顯示了一個相當尷尬的結果。30年來,共產生了3000多高考狀元,但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袖」(《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2020高考狀元出爐,三張圖揭露真相:讀書很苦,但沒有更容易的路
    如果此刻孤單不妨抬頭看看月亮文丨李月亮 7月23日開始,高考陸續出分,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如果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0 1昨天去買菜,聽到幾個賣菜大媽閒聊。
  • 白滔滔:高考放榜,狀元及駙馬
    似乎,經過這次高考,一個人未來事業的成就,生活的幸福,就已經判定了。 可是,我們真的要這樣來看待高考嗎? 我們在戲臺上、影視劇裡,經常會看到窮小子十年寒窗,一朝得中狀元,駿馬得騎,高官得做,幸運的還可以娶公主,當駙馬,成為皇親國戚。
  • 「高考狀元、文理科」英文怎麼說?致披荊斬棘的少年們,高考加油
    2020年考生,加油!今天小沃就帶大家來總結下常見的「高考」相關英語表達,here we go ~01.高考」英語怎麼說?我們都知道,「高中」的英文是 high school,那「高考」難道是 high exam?
  • 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才?普遍「高分低能」?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最近,相關部門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從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有3000多高考狀元,卻沒有一個人成為行業的「領頭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先來看看,北大教授關於此情況的說法。    高考成績相差也沒有太大,個人的發揮不同,成為狀元就存在偶然因素,比如2020年高考,江蘇省有兩個文科狀元,兩人成績僅相差一分,430分的狀元,因為選修等級沒達到清華北大的標準,遺憾去了HK大學。
  • 浙江省理科狀元張振宇:高考第一父親仍感覺考差了
    一般能成為高考狀元,父母肯定非常高興的,但今天這個高考狀元就讓人哭笑不得,兒子成為高考狀元,父親看到分數卻唉聲嘆氣,感覺考差了,他就是2016年浙江省的高考狀元張振宇,高考成績:749分(語文111分、數學150分、英語(精品課)142分、理綜:286分、自選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