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這篇文章介紹入殮過程和禁忌
入殮分大殮和小殮。小殮指亡者遺體入棺材,大殮指入土安葬。
小殮一般在葬禮進行的第三天。這樣有兩天的時間安排親戚朋友前來弔孝。
有血緣關係遠方親戚有時間前來瞻仰逝者的儀容做最後的告別而不留遺憾。
小殮是葬禮上僅次於入土當天的重要環節很隆重親戚朋友都會到場。時間都安排在下午2點——3點。
禁忌在遺體沒進棺材合棺前所有戴孝之人都不準哭。
傳說逝者的肉體死亡靈魂還在,哭訴會給逝者造成魂魄不遠離而附著在親人的身上說法。
入棺前孝子女要在棺材裡鋪上專門為準備的【金鋪地】 指緊貼棺材底部的被褥上蓋一層金色的綾子。
綾子上放七枚銅錢成北鬥七星狀。還要放用玉米面做的小餅子我們稱【發酵餅的】。
棺木在院子裡擺放成大頭朝北小頭朝南狀。遺體在從屋內移到棺木時要有人撐一把黑傘防止遺體被陽光照到。
入館後長子會抱一些帶仔的棉花來固定遺體的頭部我麼稱作【捧頭花】。
這時主事人會說:孝子、親戚開始淨面。【淨面】用棺材裡的棉花擦拭逝者的臉龐。
順序:先男後女、以大到小先重孝後親戚在朋友到鄉親依序進行。
孝子女再給父(母)淨面時禁忌不能哭。可誰又能管住對失去親人的悲痛,但眼淚一定不要滴在遺體的臉上。
這是會有人端一盆清水放在棺木前,孝子要從棺木裡取一縷棉花蘸一些清水給父(母)擦拭臉龐,擦好後棉花要從肩膀以上往身後扔掉。
傳說:棉籽和子諧音逝者會把後輩身上的疾病和黴運帶走。村裡有胎記的孩子家長會用逝者的手接觸一下胎記的皮膚。
老輩的說法這樣胎記就被逝者帶走了。
淨面後再把【銀蓋地】-棉被 蓋在身上,最後用一塊白布蒙在逝者的臉上,淨面結束。
再把絆腳絲解開【絆腳絲】-麻繩綁住雙腳的繩子。
主事人最後補充:還有沒有要再看逝者最後一眼的或者想留給逝者一些事物的如果沒有就開始【封口】蓋棺的意思。
這時親人會把逝者生前最心愛的物件放進棺木內比如:愛聽評書的房收音機、好打牌的放些錢......
主事人一喊「封口」拿斧子的四人會同時敲打連結棺蓋和棺體的鐵【鈀釘】。
當斧子敲打鈀釘的叮噹聲響起時子女才能放聲痛哭,入殮結束。
禁忌:封口時和逝者屬相相剋的人不能在場孝子例外。
院裡的顯眼處會張貼和逝者相剋的屬相。
註:帶【】的字詞是當地的方言。多謝朋友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