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平臺竟出售大量「兇宅」?真相讓人吃驚

2020-12-27 騰訊網

近日,有街坊在一些交易平臺上,發現有地產中介以「兇宅」為名,配以驚悚的圖文描述,銷售一些明顯低價的房屋。這些賣房的廣告,是中介的噱頭還是另有玄機呢?

兇宅低價出售,靈異事件頻發,業主含淚低價拋出!

遙控器莫名失蹤,走廊電燈半夜忽暗忽明!

這麼驚悚的描述,光看文字就已經很有畫面感了!

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臺查詢「兇宅」,找到多條與此相關的房產信息。記者隨機挑了一個佛山的房源,打電話過去諮詢。

佛山三水房產中介 李小姐:屋主在屋內上吊了,去年的事,現在97平方賣60多萬,價格還可以說的,可以的話儘快,現在有好幾個人很有興趣。

記者表現出退縮的情緒時,對方就連忙改口說,其實他們那裡還有很多房源,如果怕「兇宅」不吉利,還有很多選擇。

佛山三水房產中介 李小姐:你介意的話,我可以帶你去同一個樓盤其它房屋看看的,這是在南山的山腳位置,跟我們廣州白雲山位置差不多了,是國家級準5A景區來的。

有業內人士向我們透露,這些所謂「兇宅」,其實大都是為了吸引客戶而故意放出的噱頭。一旦「引流」成功,他們就會轉而推銷其真正要賣的房源。

此外,也有中介說自己是專門幫客戶出售這些「兇宅」的,因為價格便宜,所以總能吸引一些膽大的買家,成交的機會也更大。

上海房產中介 陳先生:其實投資的話比較好,便宜,才20來萬,你看我才發了幾天,就那麼多人問了。

中介表示,只要有心買,22萬還可以議價,客戶如果選擇支付全款,當天即可辦理過戶。

一線城市房屋賣「白菜價」,市民怎麼看呢?有點出乎意料的是,毫無顧慮敢於入手的,反而是各位長輩們。

廣州市民 陳伯:才幾十萬我肯定要啦,我不用愁啦。

廣州市民 張姨:我不信那些的,不迷信的,如果真的,我去搶啊,那麼便宜。

廣州市民 劉小姐:不會買,害怕。

律師指出,如果房屋內出現過可以影響房價的負面事件的話,賣房人和中介有義務告知,如果刻意隱瞞,即使房屋成交,也可以申請依法撤銷合同。

更多詳情可點擊昨晚新聞視頻了解

記者:談兆麟

編輯:顏玉婷

轉載:GRT今日一線

相關焦點

  •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現「兇宅」廣告:多為中介發布 平臺稱將查處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二手平臺現「兇宅」廣告:多為中介發布,平臺稱將查處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汪暢 實習生 彭衝)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現大量「兇宅」買賣信息,一線城市45平方米的房子,均價只有一萬元出頭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一棟「兇宅」放盤火爆?「有人特意約半夜看房」,中介透露真相
    有地產中介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掛出了「兇宅」出售廣告,有的還配以驚悚的圖文描述「兇宅」真的會有人買嗎?二手交易平臺現「兇宅」廣告有律師對記者表示,「兇宅」並不是法律上的專業名詞。一般來說,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包括但不限於自殺、他殺、從該房屋內墜落死亡、意外死亡等)的房屋,都可稱之為「兇宅」。
  • 借兇宅營銷!中介為賣房太「拼」
    不過,近日,中新經緯記者發現,有地產中介在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掛出了大量兇宅出售廣告,並配以驚悚的圖文描述。這背後究竟是怎麼回事?資料圖 中新經緯 常濤攝轉轉現大量兇宅廣告有律師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兇宅」並不是法律上的專業名詞。
  • 二手平臺掛出大量「兇宅」,你敢入手嗎?
    「兇宅」,通俗來講就是,這些房子裡近期發生過一些刑事案件,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裡,這類「兇宅」是不能住人的。所以市面上這類房屋總是會以超低價拋售,即便如此,願意購買這些房屋的人還是很少很少。
  • 賣「原味」絲襪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涉嫌情色交易
    「葷段子」「打嘴炮」二手平臺充斥汙言穢語最近,南京市民周先生把女友閒置的幾條全新內褲放到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結果收到奇怪的留言李小姐說,她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出售自己閒置的一雙高跟鞋,然後發了一張自己穿著鞋子的照片,結果引來大量留言。「他們的關注點根本不在鞋子上,而是我的腳。」李小姐氣憤地向平臺投訴,那些留言才被刪除。半月談記者在某頁面看到,一賣家曬出一款低胸連衣裙,並配有穿著此款衣裙的不露臉女性照片。
  • 20歲小青年二手交易平臺玩出「新花樣」...
    20歲小青年二手交易平臺玩出「新花樣」......不少商家也開通了二手物品的網上交易,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閒置物品購買出售的平臺。11月13日,靜海公安新區派出所接到群眾小李的報警,其在某魚APP上購買網路遊戲帳號時被人騙走了數千元。
  • 二手交易市場催生閒置經濟,二手交易APP有何功能版塊?
    為了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不少人會將有剩餘價值的閒置物品出售來增加收入,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閒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也日益成為二手貨交易的「主陣地」。二手交易APP的開發前景: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二手閒置市場規模達到了7400億元,增速接近30%。預計在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的規模可以達到1萬億元。
  • 揭秘二手交易平臺「潛規則」,超九成消費者中過招!
    線下,體驗人員以消費者身份在二手交易平臺進行模擬操作及購物體驗,體驗調查涉及閒魚、轉轉、閒轉、拍拍、58同城、找靚機、花粉兒、心上、只二、紅布林、萬表、愛回收在內的12個全品類和非全品類二手交易平臺,共獲得有效樣本24份。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屢禁不止?閒魚「動真格」了,「出手」整治了
    有不少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件衣服在店裡試的時候看著好好看,但是一等到了家裡,卻發現這件衣服似乎沒有那麼好看了,自己沒有那麼喜歡了,突然不想要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會選擇將衣服就那樣閒置在家裡;而有一部分人則會將衣服拿到二手平臺上去賣,希望能夠賺一點錢。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個人信息6毛一條,付費可查開房記錄
    面對發布非法交易信息秒通過的情況,閒魚回應,大多採取系統審核輔以人工審核的方式,轉轉則表示商品先上架再審核,均由系統自動審核。 一方面,國家目前尚無專門監管二手交易平臺的法規;另一方面,二手交易平臺在拓寬企業運營邊界的同時,如何保證合法良性的運營。這成為雄心早已不限於交易閒置物品的平臺亟需解決的問題。
  • 南寧現二手電動車交易平臺——「搜驢」 市民可免費發布信息
    會上介紹了市民上電動車網際網路交易平臺「搜驢」,即可出售、購買到二手電動車。南寧曾是中國的摩託車之城,2003年1月,南寧不再給摩託車上牌後,近幾年,電動自行車又成為了南寧人出行的首選工具,因此,南寧又變成了電動車之城。據不完全統計,南寧的電動車有200萬臺之多,每3人就擁有一輛電動車。
  • 禁令之下,為何二手平臺個人隱私信息出售依舊活躍?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布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帳戶。禁令之下,這類違法違規交易為何依舊活躍?
  • 昕銳社:盤點2020年海外二手交易平臺發展現狀
    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國內也出現了不少二手交易的平臺,不過整體上除了閒魚、轉轉兩個頭部玩家以外,其他的二手交易平臺都比較小眾。ThredUP 本質上也是 C2C 的交易模式,不過在 ThredUP 的 C2C 交易中,平臺的存在感很強。
  •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越多人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賣閒置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越多人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賣閒置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
    二手交易平臺 買方賣方都要警惕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受到很多買賣閒置物品的買家及賣家的青睞,為了保障交易安全,正規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都有自己應對機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不法分子想方設法鑽空子,規避正常交易流程,實施詐騙,滿滿的套路等著毫無防備的買家、賣家「入坑」。
  • 個人信息待價而沽,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買的賣的都害怕|小心二手交易平臺這些「坑」!
    但隨著二手買賣網上交易的日益普及,各種問題也湧現出來,二手商品估價、質檢沒有規範……導致消費者對平臺信任度下降。如何在拍拍、閒魚、轉轉等相關平臺上真正安心的交易,成為買賣雙方亟待解決的問題,各平臺又該如何應對呢?耿先生喜歡在閒魚上買賣一些閒置的二手電子產品,他近期賣了一個二手手機和一個二手kindle,「一開始感覺挺好的,環保、省錢、實用,都是個人之間閒置物品交易。
  • 同質化競爭背後 二手交易平臺如何「分流」 ?
    經過兩年多發展,二手閒置品交易社區不斷湧現,但一度陷入同質化競爭局面,總體市場熱度不慍不火。差異化服務的試水讓人看到了模式創新的苗頭。「先有閒魚,後有轉轉。」上海一位年輕媽媽李蕊平時喜歡在這兩個二手交易平臺上淘一些母嬰用品,同時也把閒置不用的電子產品轉手出去。「對方認證的信息越全,越能讓人對交易放心。」她說。
  • 「兇宅」熱鬧散盡,是現實的一地雞毛-虎嗅網
    圖源: 經視新聞截圖最近,不少媒體更是集中披露某二手交易平臺上不少虛假宣傳廣告,這些文案利用兇宅作為噱頭吸引流量。「兇宅」,這個中國人往往避而遠之的名詞,突然熱了起來。圍繞兇宅的討論一波接著一波,絲毫沒有消退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