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喀什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帶動新疆農民脫貧致富的穩定渠道。圖為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綠色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負責人依比拉依木·阿布拉與員工查看肉雞生長情況。 周旋 攝
中新網新疆喀什11月23日電 (李建東 木尼熱·阿布來提)一條引水管直通食槽,工作人員駕駛餵飼車按時投食……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鎮託萬阿日克什拉克村,一個專業養雞場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新渠道。
23日一早,養殖戶依比拉依木·阿布拉和員工們來到養雞場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以前很多村民家裡養雞,但不成規模,雞的銷售價格低,帶來的收入不穩定。」依比拉依木·阿布拉告訴記者,2018年底,在政府幫助下,村裡修建了養雞場,為村民帶來了脫貧契機。
「我和6個合伙人承包了養雞場,並成立了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畜牧局技術人員定期來給雞打疫苗,並提供技術指導,養雞場逐漸步入正軌。」依比拉依木·阿布拉說,養雞場就業人員都是本村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飼料營養搭配、飲水時間控制、雞舍溫度和光照……如今,依比拉依木·阿布拉每天都要和同事對雞舍進行標準化管理。村民吾吉麥麥提·艾孜孜說:「我在這裡就業每個月可以掙到2000元,而且年底還可以分紅,這樣算下來的話,一年可以掙到5萬元。」
在新疆喀什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帶動新疆農民脫貧致富的穩定渠道。數據顯示,2019年,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平均可分配盈餘1168元,普遍比生產同類產品的農戶增收20%以上。
這幾天,喀什地區莎車縣艾克熱木江農副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裡正忙得不可開交,合作社成員在準備著運往鄭州的農產品訂單。該合作社負責人艾克熱木江·吐爾孫說:「合作社主要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讓起初只莎車縣城內出售的產品走到了疆外。」
合作社建在莎車縣阿拉買提鎮塔尕爾其吾斯坦村,該村以種植巴旦木、核桃、萬壽菊、棉花和小麥等農作物為主。每到豐收季節,農民們最擔心的便是找不到銷路導致農產品難賣。
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合作社利用淘寶、微信等網絡平臺拓寬銷售渠道。艾克熱木江·吐爾孫說:「2019年工作隊幫我找了場地,建起了專業加工廠,還幫忙建立、聯繫銷售渠道。」如今,合作社共有13名員工,其中6名貧困戶每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之間。
記者了解到,在喀什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涵蓋的領域從傳統種植養殖不斷向外拓展,逐漸形成糧棉油生產、農機、植保、民間工藝、旅遊休閒農業、電子商務等多元業態發展格局,呈現出「合作社+」發展態勢。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新疆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6424家。未來,新疆將全面開展合作社質量規範化提升行動,重點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規模化基地建設、營銷體系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加工儲運設施設備建設等工作,全面提升合作社綜合實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