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交所披露了京東數科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發行不超過5.38億股,72%的募集資金將直接用於與技術相關的項目。招股書顯示,雖然只是申報稿,但也超過400頁,好多人直呼看不懂。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10個關鍵問題,讓大家秒懂京東數科。
1.和京東集團是什麼關係?
京東集團間接持有京東數科36.8%的股份,但是京東數科在資產、人員、財務、機構、業務上都是獨立於京東集團的。
京東數科會向京東集團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務並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同時也會向京東集團採購部分商品和服務並支付一定的費用,此外,京東數科也會服務於京東集團旗下京東零售的第三方商家。目前京東數科與京東集團建立了長期、穩定、互惠互利的商業合作關係。
2.和螞蟻是競爭對手嗎?
不是。螞蟻集團是支付寶的母公司,屬於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屬性很強,而京東數科是一家提供數位化解決方案的數字科技公司,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技術服務。按照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螞蟻集團歸屬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京東數科歸屬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首先,雙方的收入模式完全不同,螞蟻集團是平臺化模式,通過三大業務平臺,為金融機構提供用戶觸達與洞察,而京東數科在平臺化服務之外,還有較完整的技術數位化解決方案。
其次,雙方的收入結構,螞蟻集團以支付和平臺收入為主,增速最快的是平臺收入,也就是收取佣金;京東數科則是為金融機構服務和企業服務提供數位化服務收入為主,收取的服務費,增速最快的是政府及其他收入。
第三,京東數科有專門針對政府數位化的解決方案,螞蟻集團則沒有的。
3.京東數科賺錢嗎?
賺錢。2019年京東數科歸屬母公司淨利潤是7.9億元,今年上半年,受特殊的支付股權激勵的費用等影響,公司虧損了6.7億元,但如果扣除這筆非經常性損益,實際上盈利3.87億元。事實上,這兩年(2018年、2019年)公司是持續盈利狀態,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7.9億元和10.24億元。
4.有什麼競爭優勢?
背靠京東集團這一中國最大零售集團,京東數科構建了堅實的生態場,不僅有著京東生態內的各類客戶,還基於自身數字科技能力,將客戶拓展至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等,為客戶提供貫穿業務到技術的多維數位化解決方案。
服務的多樣性又源於公司的科研實力,京東數科的研發及專業人員佔員工人數比例接近70%,公司對於科研人才的投入對標國際頂級科技公司,聚集了來自全球各領域的超百位頂尖技術專家。招股書還顯示,京東數科本次募集資金的72%將用於與技術和數位化服務升級相關的項目。
京東數科還凝結自有產品及能力,再聚合外部客戶需求及第三方生態夥伴能力,搭建了獨特的「科技(Technology)+產業(Industry)+生態(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務模式,讓公司不僅有技術和行業洞察,還獨有的數據能力和優質客戶場景服務,成為面向未來的新型科技公司。
5.哪些業務增長最快?
京東數科的主營業務分別為面向商戶與企業數位化解決方案、金融機構數位化解決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位化解決方案三大類,2019年,受益於在智能營銷和智能城市業務的增長,政府及其他客戶數位化解決方案業務2019年增速達472.37%;過去三年的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239.05%。
6.客戶都有哪些?
京東數科的客戶主要來自於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等,與很多傳統金融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不同,京東數科是一家典型的業務toB的公司。
在金融機構服務領域,京東數科有 600 家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客戶。
在商戶與企業服務領域,公司為 100 萬家小微商戶、超 20 萬家中小企業、超 700 家大型商業中心等提供了包括業務和技術在內的數位化解決方案。
在政府及其他客戶服務領域,公司以智能城市作業系統為核心產品服務了超過 40 家城市公共服務機構,已建立龐大的線下物聯網營銷平臺,擁有自營和聯盟媒體點位數超過 1500 萬,覆蓋全國超過 300 座城市以及 6 億多人次。
7.除了白條還有什麼產品?
「京東白條」是京東數科在2014年2月行業首創的網際網路信用消費產品,這僅僅是京東數科面向商戶與企業客戶的其中一款產品除此之外,還提供收單及會員管理、票據平臺;面向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科技產品「京東金條」、信用卡科技產品「小白卡」、以及保險科技、資管科技等產品;面向政府、線下媒體等客戶提供的智能城市作業系統、市域治理現代化平臺、智能營銷平臺等產品。
8.目前有多少員工?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數科共有在崗員工總計為9989人,其中研發人員及專業人員為6969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約為70%,48.7%的員工是90後。
9.每年在研發上花多少錢?
過去三年間,京東數科用於技術研發的投入是在持續提升的,佔整體營收的比例也從2017年的11.88%提升到了2020年上半年的15.67%,這一比重幾乎是螞蟻集團的近2倍。
10.募集資金打算怎麼花?
此次上市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額將全部用於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其中超過72%的資金全部用於與技術相關的項目。
(CIS)